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开启辅助访问
切换到窄版
登录
注册
首页
Portal
养生
中医
疾病
方药
针灸
古籍
论坛
BBS
公告
搜索
搜索
中医基础
中医诊断
临床经验
理论探讨
中医文化
新闻动态
内科
外科
妇科
儿科
传染病
肿瘤
医案
中药
方剂
经典类
方剂类
各家类
五官类
四诊类
针灸类
外科类
妇儿类
医案类
养生类
现代类
本版
帖子
用户
大医精诚网
»
论坛
›
中医论坛
›
尊生保健
›
洁面增白方之内治方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洁面增白方之内治方
[复制链接]
172
|
0
|
2015-11-22 23:28:36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中医学认为,颜面晦暗无泽主要是由于气血津液亏虚,不能滋养肌肤;太阴气虚,津液输布代谢失常;血瘀痰阻,脉不通,血不流;情志内伤,气机紊乱,血不能上荣;饮食失节,营养失调,肌肤失养;环境恶劣,风吹日晒等因素所致。治疗以滋阴补肾,调理脾肺,舒肝理气,祛风化痰,活血通络为主。下述诸方,可供临床参考选用。
1.羊肾汤
磁石(捣碎水淘去赤汁)、肉苁蓉(酒浸去皱皮,炙)、熟干地黄各50 g,白茯苓、桂心、石菖蒲、炮附子、五昧子、当归、川芎、石斛、桑螵蛸(微炒)、杜仲(去粗皮,炙)各25g。
上方药共捣筛为散,每服以羊肾1对,去脂膜水煎,入药末、生姜各25 g,去渣空腹、晚食前温服。
本方出自《太平圣惠方》,有补肾增白之功。
2.防风散
防风、小荆子、栀子仁、枸杞子、白蒺藜、荠苊各50g,石膏100 g,甘草25g。上方药共为细末,食后以温水送下,每服8g,每日2次。
本方出自《圣济总录》,有祛风清热,解毒洁面之功。
3.连翘散
连翘、川芎、白芷、片黄芩、川黄连、沙参、荆芥、桑白皮、栀子、贝母、甘草各2g。上方药捣细,水煎食后服。
本方出自《古今图书集成?医部》,有疏风清热,解毒洁面之功。
4.增白散
橘皮、白瓜子各1.5g,桃花2g。以上3物为细末,食后酒服4g。
本方出自《医心方》,有活血化瘀,增白洁面之功。
5.如雪散
铅丹78g,真女菀60株。上2味为细末,酒服4g,日3服,男服10日,女服20日。
本方出自《千金翼方》,有去黑增白之功。
6.磁石散
磁石(水淘去赤汁)150g,黄芪、白石英、白茯苓、白术、附子(炮)各50g,杜仲(去粗皮,微炙)75g,五味子、桂心各15g。上方药共捣罗为散,每服15g。水煎去渣,食前温服。
本方出自《太平圣惠方》,有洁面增白之功。
7.秦椒散
秦椒(去目并闭口微炒出汗)、白芷、旋复花各156.25g,官桂(去粗皮)62.5g。上方4味捣罗为细散,每服2g,空腹以井华水调下。
本方出自《妙药宝鉴》,有洁面增白之功。
8.万安方
肉苁蓉(酒浸)240g,干山药、五味子各125g,杜仲150g,牛膝(酒浸)、菟丝子(酒浸)、赤石脂、白茯苓(去皮)、泽泻、熟干地黄、山茱萸、巴戟天(去心)各100g。
上方药共为细末,用肉苁蓉末250g,酒熬膏和丸,如梧桐子大小。每服50~70丸,空腹温酒下。
本方出自《御药院方》,有增白养颜之功。
9.五参丸
人参、丹参各3g,沙参、苦参、玄参各30g。上方药共为细末,用胡桃仁15g,捣碎为丸,如梧桐子大小,贮瓶备用。每服30丸,茶汤送下,每日3次,食后服用。
本方出自((普济方》,有清热燥湿,散结洁面之功。
10.肺风丸
细辛、旋复花、羌活各30g,蚕娥(去翅足)、苦参各60g。上方药共研为细末,软饭和丸,如梧桐子大小。每服50丸,茶酒送下,不拘时。
本方出自《东坦十书》,有散寒化痰,通络洁面之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提升卡
置顶卡
沉默卡
喧嚣卡
变色卡
显身卡
返回列表
发新帖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浏览过的版块
杏林杂谈
千鼎互联
回复楼主
返回列表
中医沙龙
尊生保健
走进中医
医理探源
临床经验
中药方剂
四大经典
美容之声
声乐治疗
房中探玄
针道天下
中西结合
古今医案
中医资源
医学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