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开启辅助访问
切换到窄版
登录
注册
首页
Portal
养生
中医
疾病
方药
针灸
古籍
论坛
BBS
公告
搜索
搜索
中医基础
中医诊断
临床经验
理论探讨
中医文化
新闻动态
内科
外科
妇科
儿科
传染病
肿瘤
医案
中药
方剂
经典类
方剂类
各家类
五官类
四诊类
针灸类
外科类
妇儿类
医案类
养生类
现代类
本版
帖子
用户
大医精诚网
»
论坛
›
中医论坛
›
医理探源
›
[转帖]走方医伪药初探
返回列表
发新帖
[转帖]走方医伪药初探
[复制链接]
1485
|
1
|
2003-1-26 22:35:25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走方医伪药初探
中国医药文献研究所(100700) 郑 金 生
中药伪品产生的年代很早。《神农本草经》中就指出药有“真伪新陈”,此后历代本草中均记载有中药材的作伪现象。除不法药商之外,走方医生是古代伪药的重要制造者。走方医三字诀为“贱、验、便”,其所用药物都是价廉易得之品。但是,某些走方医却经常宣称自己掌有某些贵重药品,甚至有人专卖虎骨、麝香等药。这并不表明他们抛弃了“贱、验、 便”三字诀,只能说他们在贩卖伪药。清•赵学敏《串雅》记载,走方医把“作伪药皆曰何兼”。《串雅外编》卷三有“伪品门”,记载了伪药数种。赵学敏因怕过多辑录这些伪药容易启奸诲骗,故仅略述数例。清末鲁三桥《串雅补》一书则认为造假药是方士四大方之一:“顾方术有四,一顶、二串、三抵、四色……抵者,偏药抵金以欺人也。”此书卷三为 “抵方”,专门辑录一些走方医造假药的秘法。走方医作伪的手法极为隐秘。仔细分析其作伪法,可以知道他们在造假时,除追求形似外,也兼求具备某些真品的鉴别特征和疗效。本文仅据有关材料对走方医的伪药作一初步的探析。
贵重的药材在民间大多皆有名气,故走方医多以此作为作伪的目标,牟取暴利。例如:
熊胆:《串雅补》载:“猪胆不拘多少,取汁涂板上,晒干,又涂、又晒,至胆汁数百。将胆汁刮下,用鸡镫皮裹如熊胆样,阴干。能分墨解尘,以伪熊胆。”分墨争尘是俗传的熊胆鉴别法之一。《本草纲目》熊胆下记曰:“周密《齐东野语》云:熊胆善辟尘,试之以净水一器,尘幕其上,投胆米许,则凝尘豁然而开也。”走方医用猪胆作原料,也能达到辟尘的效果,以此蒙蔽世人。且猪胆的性味与熊胆有相似之处,故伪熊胆亦可取得一走的疗效。
牛黄:《串雅补》载:“检囫囵禹余粮石轻轻敲碎,取中心黄子似牛黄而有层晕者。用大黄汁煮透,晒干为伪。”牛黄的伪品早在南宋《宝庆本草折衷》里已有记载,但那是用猪胆制成的红色物,外观很容易鉴别。清代走方医进一步改进作伪法,他们选禹余粮中心黄色而带层晕的黄子,目的是模仿牛黄所具有的环状层纹。再用大黄汁煮,一则是进一步染色,二则是赋予伪品以清热解毒泻下的作用。
类似的作伪例子还有制伽南香:“将花栈沉香或速香,并青皮浓汁煮干,或同青皮煮一伏时。”由于以沉香或沉香作为伪品的材料,故真伪之品虽不在一个档次,但肯定也会有一定的疗效。赵学敏《串雅外编》记载的作伪例子中,贵生的药品不多,其中假冰片的制作 过程还挺复杂:“真片脑形如冰雪。如造假者;其性亦寒,用之颇与功同,往往欺人,亦得高价。用新砖一枚,纳于厕中。一二月取出,同新汲水洗十分净,于室中阴处下,用新砖盖之,待霜出冰雪收之。如此数次,霜尽而止,用磁罐与潮脑同包,取其香气。智者辨之。” 赵学敏记载的伪造冰片方法还有数种,多用樟脑作为基本原料。
天竺黄的伪品在宋初就出现了。《开宝本草》云:“人多烧诸骨及葛粉等杂之。”《增订伪药条辩》则云:“真者难得,故肆中有伪品。”但《串雅补》所载的“制天竺黄”法是很有意思的:南天竺叶,捣烂绞汁,入南星末和匀。将原树根开皮去膜,霜降前放前药于内,立冬日取晒干,功倍竺黄。此法利用南天竺这一与天竺黄相近似的名字,又将南天竹叶汁拌和的天南星末,在南天竹根皮内放置一段时间,这样作伪的天竺黄实际上具有南天竺和天南星共同的功效,无怪乎《串雅补》的作者也称赞其“功倍竺黄”了。这和某些天良丧尽的作伪法相比。虽牟利图财的目的是一致的,但能有些疗效,毕竟罪孽轻一些。
从以上一些伪品分析可知,某些走方医的药品作伪方法,曾参考了专门药书所载的有关外观鉴别特征和临床治疗范围的资料,故于牟利之时,尚不至于过损人体。甚至有些伪品,有其独特的作用,胜过真品。如赵学敏《串敏》凡例云:其中有可用者,若假象皮膏之收口,假乳香之定痛,著效更捷于真,亦方术所不废也。”据赵学敏载,该伪品“治扑打及金刃伤,血出不止者用之,并收口如神。”又假乳香的制法为:“择有瘿松树,锯开瘿,就上凿一孔,以糯米一升作饭,盐一斤,拌匀,再杵成糍,入孔中,却以元锯下下瘿封之,盐泥固济。百有二十日足,取出猩,成“乳香”矣。”这实际上是由松脂制成假乳香,据说定痛作用胜过真品,值得研究。
以上引述的《串雅》和《串雅补》两书中所载的造假药方法,看上去似乎不算太黑。但必须指出的是,这些例子是经过赵学敏、鲁三桥两位学者筛选过的。赵学敏说:“药品尚真,奚录伪焉?曰:所以著奸也。知其术始不受其愚,而作伪者更无以巧取厚利。”对一些可能 “易一启奸”的伪药,赵氏均删而不录。应该说走方医药品作伪大多数还是荒诞不经,居心不良的。
例如走方医有时出示金箔裹药,看似贵重,实际上这种金箔是金精石在炭火上烧松后层层揭下来的。(《串雅补》)。又如琥珀,因其难得,故自古以来多伪品。《本草蒙筌》记有 “煮鸡子及鲭鱼枕造琥珀”的方法,但毕竟难以乱真。清代的走方医造假唬琅,其手段又要高出一筹:“上黄蜡三钱,入器熬去浮沫净,下提净老松香七钱,再熬清,入紫草浓汁和匀,色赤为度。先以蔑圈圈定,或印子做成锭子块。先以本赋草打磨灭后,以新白布细细揩摹至光泽,与真琥珀无异。”(《串雅补》)又如假狗宝:“炉甘石(拣有层晕坚赋者用)降香煎浓汁,加月五石仝煮干,洗净阴干伪之。”这些伪药惟求形似,牟取钱财,别无深意。
值得一提的是,走方医作伪药,是根据各个时期的用药习俗来作伪的。象《串雅》所的造假胡椒、假雄黄、假胆矾,在当时真品也许是紧缺药,但现在容易获得,恐怕就无人愿意费时费力去作假了。清代有些药物是很怪异的(如赵学敏《本草纲目拾遗》中记载的猴经、狮子油、山羊血、通血香等),这些怪药在当时医学界十分风行,因此走方医随俗相竞作假。如通血香,《本草纲目拾遗》载:“出西洋,色如干酱......治血症及肝血气 药最良”。清代好些医书中都记载了该药。又赵学敏还记载了山羊血,清代本草及方书中的记载更多,据说是活刺山羊的心血而成,《本经逢原》称之为和伤散血之神药。《药性考》载其鉴别特征为“入水一丝不散者真”。但此物就是在清代,也难得其真。赵学敏说:“今市中每多此物,高索重价,非亲历其地,真知灼见而得者,勿用也。”
据《串雅补》所载,走方医对所谓通血香、山羊血,其造假法都是一样的:“通血香: 方士以此伪孩儿口中血,药肆以此伪山羊血。风化石灰(筛细再研无声,一两)、生大黄 (为未,二两五钱),浣衣白硷(一两),加水一大碗熬化,下前二药,煮干捏如枣核样者, 谓孩儿血;揿作薄片晒于,谓山羊血。置米粒许于水上,即一红丝下放。”《药性考》所载的鉴别特征,兴许就是根据伪品而来的。
清代江南医家喜用张仲景《金匮要略》的旋覆花汤,其中的“新绛”一药,笔者曾考证其在汉代是指茜草初染成的丝织物。但清代的医药家失考,讹为“猩绛”,连许多名医亦从此说。当时误以为“猩绛”是猩猩血染的丝织品,故猩猩血的伪品应运而生。《串雅补》 两处记载了假猩血的制法:“白硷一两二钱,风化石灰一两二钱,生大黄三钱,川倍子二个。 先将大黄、倍子入沙锅内,用水一大碗,煎汤沸时,加水添上。如此数十次,仍盛一宫碗,捞起黄、倍,人灰、硷搅匀,置瓷器内封固。遇毒时将鲜草梗挑点,一刻数次即退。”这种猩血似乎不是用来制新绛,而是用来解毒的。另一猩猩血的制法比较简单:“五倍子五钱, 瓜儿竭一两,入茶内,黑色。”清末民初有用红花染绛纬者,尚不离大谱,但当时有用“洋红染轻麻伪充”者,则危害不浅。洋红有毒,尚不及用大黄、五倍子等所作者。
现代出版的许多揭露旧时皮门内幕的书籍中,也常有药物造假的记载。如卖假虎骨者多作藏民打扮,他们当场用刀剔削带有虎爪的虎骨,这些假虎骨用的是骆驼的后腿骨。因为虎腿是三节骨,而驴、马、牛、骡的腿骨只有二节,骆驼的的后腿骨才是三节,故用它来作假。虎爪可以是真的,用牛筋经火烤后把虎爪和骆驼骨连在一起,就成了一般人很难识破的带爪虎骨。卖假虎骨的都不卖虎爪,因为这是招牌(《江湖内幕黑话考》)。江湖卖假药的经常利用民间流行的某些说法来伪造某些药材的特征。如虎鞭,卖假药的根据民间传说虎阴茎有刺(故有些带刺的草药也常用“老虎卵”来命名),而且传说狗最怕虎,闻虎气就跑开等,来制造虎鞭。笔者在德国见一医者收藏的假虎鞭,用的是某种带倒刺的肉质植物嫩茎,经蒸煮而成干筋状物。此物再与不知是什么动物的筋膜粘合在一起,给人印象是连输精管一起割下的真正虎鞭。据资料所载,真正的虎鞭仅有稀疏的疣状突起,决非假品夸张的倒刺。早年听广西一同行说,有些卖假虎鞭的还在上面涂些狗最怕闻的药品,使狗远远一闻就跑,然后卖假药的借机吹嘘其药为真。虎是受保护的动物,现在政府已禁止用其作药。民间卖假药的骗子所卖与虎相关的药物,绝无真品,不可相信。
走方医伪造假药的记载,除《串雅》、《串雅补》所载之外,新发现的《铃医书》中也有此类内容。但此书系走方医所用原书,未经他人删改,其中多用黑活,因笔者手头有关皮门黑话的资料尚难解决这些问题。故不加解说地引其少数作伪之方于下:
“走虎法子:中将,妇科良药。尖嘴照子做的肠。
肖落汗;皂矾、倍子做的。
耳廷子:尖嘴气筒而做的。
水付子方:元血做的,染线上。 火付子方:用明矾染线做的。”
据查鸡的黑话是“尖嘴子”,那么是否上述引方中用了鸡的某一部位?有待进一步考证。
小结:以上根据现有的走方医材料中药品作伪现象进行了初步的探讨。从中可以看出, 走方医所造的伪药,并非简单地追求形似,他们也有基于医药学知识而发明的造假药方法。 了解走方医作伪药的内幕,对防止作伪,不受其愚是有益的。同时,从这些作伪的药品中, 也许能发掘出一些新的简、验、廉、便的药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提升卡
置顶卡
沉默卡
喧嚣卡
变色卡
显身卡
amtb
|
2003-3-24 00:52:05
|
显示全部楼层
***** 版主模式 *****
该贴子是管理员从<a href=forums.cgi?forum=2>社区管理</a>转移过来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返回列表
发新帖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浏览过的版块
临床经验
社区管理
志一
回复楼主
返回列表
中医沙龙
尊生保健
走进中医
医理探源
临床经验
中药方剂
四大经典
美容之声
声乐治疗
房中探玄
针道天下
中西结合
古今医案
中医资源
医学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