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肌性斜颈中医推拿疗法

[复制链接]
查看630 | 回复3 | 2015-11-25 19:41:5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小儿肌性斜颈是指以头向患侧歪斜,颜面旋向健侧为其特点的先天性疾病,俗称“歪脖”。临床上,斜颈分为四型:肌性斜颈,骨性斜颈,眼源性斜颈,神经性斜颈。本节只讨论第1型即肌性斜颈,本病早期(6个月以内)推拿治疗,疗效较好。
    病因病机
    临床表现
    出生马上或数日后可发现患儿头向一侧偏斜,一侧颈部胸锁乳突肌可触及棱形肿块(部分患儿数月后可自行吸收),继而胸锁乳突肌挛缩,僵硬,头向患侧歪斜及向患侧旋转活动受限,严重者随年龄增大,可发生颜面、五官,甚至肩背不对称畸形。
    治疗
    1. 治疗原则:舒筋活血,软坚散结。
    2. 手法处方
    ⑴用食、中指与拇指拿住患侧肌肉硬节处捏揉10~15分钟。
    ⑵用拇指或食、中二指自患侧胸锁乳突肌起点至止点推揉2~3分钟。
    ⑶一手扶住患侧肩部,另一手扶住患儿头部,两手同时向相反方向扳拉,使患儿头部渐渐向健侧肩部倾斜,称斜扳或被动扳拉活动法,反复操作7~10次;然后用双手托拿住患儿头部向上牵引的同时向患侧旋转,称被动转头活动法,反复操作7~10次。
    3. 方义:推揉及捏揉肌肉局部能舒筋活血,改善局部血供,缓解肌肉痉挛。被动扳拉及转头活动能拉长伸展挛缩的肌肉,有助于恢复肌肉的弹性,改善和恢复颈部功能活动。
    4. 加减治疗
    ⑴如患儿面部及肩部畸形明显者,加点按太阳、颊车、人中、迎香、风池、肩井、肩髃、天宗等穴各5~10次,以活血通络,改善局部畸形。
    ⑵患侧上肢活动障碍者:加在患侧上肢施以揉、拿、一指禅推等法2~3分钟,同时点按肩髎、肩髃、臂臑、天宗、曲池、尺泽、手三里、内关、外关、合谷等穴各5~10次,以加强患肢血供,促进恢复患侧上肢功能活动。
    日常护理
    1. 家长应尽量及时纠正患儿头颈歪斜的姿势。
    2. 使患儿尽可能多地作主动或被动转头及歪头(斜扳)动作。
    3. 每次推拿治疗后,可配合10~15分钟局部热敷。
尹牟负 | 2016-9-13 14:11:01 | 显示全部楼层
花前月下不如花钱日下。
淘我乐khv | 2017-8-15 08:55:03 | 显示全部楼层
楼猪V5啊
小李飞刀 | 2018-10-2 05:06:25 | 显示全部楼层
早餐里吃到刷锅的金属丝很正常,这正说明我们后勤是严格按照先刷锅后做饭的顺序操作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