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疳积的拔罐疗法

[复制链接]
查看797 | 回复3 | 2015-11-25 20:15:5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疳积是小儿时期,尤其是1~5岁儿童的一种常见病证。是指由于喂养不当,或寄生虫病等引起,使脾胃受损而导致全身虚弱、消瘦面黄、发枯等慢性病证。临床主要症状有:初起恶心呕吐、不思饮食、腹胀腹泻;继而烦躁哭闹、睡眠不好、喜俯卧、手足心发热、口渴、午后两颧骨发红、大便时干时稀;最后见面黄肌瘦、头发稀疏、头大颈细、肚脐突出、精神委靡。一般分为饮食不节、脾胃亏虚和感染寄生虫2型。
    一、饮食不节、脾胃亏虚
    (一)症状
    形体消瘦,体重不增,面色少华或萎黄,毛发稀疏,食欲不振,或能食善饥,烦躁易怒,大便不调,舌质偏淡,苔薄白。
    (二)治法
    (1)选穴 脾俞、胃俞、中脘、章门、四缝、足三里。
    (2)定位 脾俞:在背部,第11胸椎棘突下,两侧旁开1.5寸[与肚脐中相对应处即为第2腰椎,由第2腰椎往上摸3个椎体,即为第11胸椎,其棘突下缘旁开约2横指 (食、中指)处为取穴部位,见图2-17-3]。
    胃俞:在背部,当第12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与肚脐中相对应处即为第2腰椎,由第2腰椎往上摸2个椎体,即为第12胸椎,其棘突下缘旁开约2横指(食、中指)处为取穴部位,见图2-17-3]。
    中脘:在前正中线上,脐上4寸处[仰卧位,在上腹部,前正中线上,脐中与胸剑联合部(心窝上边)的中点为取穴部位,见图8-1-1]。
    章门:在侧腹部,当第11肋游离端的下方(由腋前线往下循摸肋弓下之第1游离肋之前下缘处为取穴部位,见图2-13-3)。
    四缝:在第2至第5指掌侧,近端指关节的中央,每手4穴,左右各8穴(在手2、3、4、5指的掌面,当第2指关节横纹中点为取穴部位,见图8-1-2)。
    足三里:在小腿前外侧,当犊鼻下3寸,距胫骨前缘1横指 (中指)(站位,用同侧手张开虎口围住髌骨上外缘,余4指向下,中指尖处为取穴部位,见图2-20一4)。
    (3)拔罐方法 灸罐法。先用艾条温灸各穴10分钟,以皮肤有温热感及人体感觉舒适为宜,之后吸拔火罐(除四缝外),留罐5~10分钟,每日1次,10次为1疗程。四缝三棱针点刺,挤出黄白色透明样黏液或点刺出血,两侧交替操作。
    二、感染寄生虫
    (一)症状
    形体消瘦,肚腹胀满,甚则青筋暴露,面色萎黄无华,毛发稀疏干枯,精神烦躁,睡眠不宁,或见揉眉挖鼻,吮指磨牙,食欲不振,部分食欲亢进,甚或喜食异物,大便下虫,舌淡苔腻。
    (二)治法
    (1)选穴 膻中、中脘、章门、天枢、气海、百虫窝、足三里。
    (2)定位 膻中:在胸部,当前正中线上,平第4肋间,两乳头连线的中点。
    中脘:见前。
    章门:见前。
    天枢:在腹中部,距脐中2寸(见图8-3-1)。
    气海:在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下1.5寸(见图8-3-1)。
yhxpn | 2016-10-13 10:23:34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只是路过,不发表意见
rgoj7938 | 2017-9-13 11:28:28 | 显示全部楼层
围观楼主。。。。
illumouth | 2018-10-27 10:17:44 | 显示全部楼层
我知道我不算帅哥,但曾经有人看我满月的照片时,也说过我左边的鼻孔很偶像派。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