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部色斑的刮痧疗法

[复制链接]
查看701 | 回复3 | 2015-11-25 22:28:0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面部色斑是发生于面部的淡褐色或褐色斑,为一种常见的色素沉着性皮肤病。本病相当于中医的“肝斑”、“黧黑斑”,多发于中年妇女。
    临床表现为对称发生于颜面,损害为黄褐色或深褐色片状色素沉着,边缘一般明显,形状不规则,尤以两颊、额部、鼻、唇等处多见。多见于女性。日光照射可促发本病或使其加重。呈慢性过程,患者常无自觉症状。中医分为肝郁气滞、肝肾不足2种类型。
    一、肝郁气滞
    (一)症状
    面部色斑伴有情志抑郁或易怒、口苦、口干便秘。
    (二)治法
    (1)选穴  局部病变部位、大椎、肺俞、心俞、膈俞、肝俞、胆俞、脾俞、肾俞、阳陵泉、太冲。(见图9-1-1、图9-1-2、图9-1-3)
    (2)定位  大椎:第七颈椎棘突下凹陷中。
    肺俞:在背部,第三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心俞:在背部,当第五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膈俞:在背部,当第七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肝俞:在背部,当第九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胆俞:在背部,当第十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脾俞:在背部,当第十一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肾俞:在腰部,当第二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
    阳陵泉:腓骨小头前下方凹陷处。
    太冲:第一、第二跖骨结合部之前凹陷处。
    (3)刮拭顺序 先刮局部病变部位,再刮颈部大椎,然后刮背部肺俞至肾俞,刮下肢外侧阳陵泉,最后刮太冲。
    (4)刮拭方法 泻法。在需刮痧部位涂抹适量刮痧油。先刮面部局部病变部位,因为面部出痧影响美观,因此手法要轻柔,以不出痧为度,且面部不需涂抹活血剂,通常用补法,忌用重力大面积刮拭,方向由内向外按肌肉走向刮拭,可每天1次。再刮颈后高骨大椎穴,用力要轻柔,不可用力过重,可用刮板棱角刮拭,以出痧为度。然后刮背部肺俞至肾俞穴,由上至下,一次到位,至皮肤发红、皮下紫色痧斑痧痕形成为止。最后重刮下肢外侧阳陵泉穴和足部太冲穴,用刮板角部,重刮,各30次,出痧。
    二、肝肾不足
    (一)症状
    面部色斑伴腰膝酸软,倦怠乏力,手足心热,夜间加重。
    (二)治法
    (1)选穴 局部病变部位、大椎、肺俞、心俞、膈俞、肝俞、胆俞、脾俞、肾俞、三阴交、太溪。(图9-1-1、图9-1-4)
    (2)定位 大椎:第七颈椎棘突下凹陷中。
    肺俞:在背部,第三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心俞:在背部,当第五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duxjb | 2016-12-5 07:26:58 | 显示全部楼层
不知该说些什么。。。。。。就是谢谢
hslk4023 | 2017-11-2 17:58:54 | 显示全部楼层
前排,哇咔咔
Gerardboom | 2018-12-12 20:49:59 | 显示全部楼层
过场云烟而已。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