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罐的操作规程及注意事项

[复制链接]
查看837 | 回复3 | 2015-11-25 22:43:0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一)操作规程
    1.术前准备
    认真检查和询问病人,以确定是否是适应证,有无禁忌证,根据病情拟定治疗方案;检查所需药品、器材、罐具是否齐全,同时进行消毒,做好施术前的一切准备;对病人讲明施术过程中注意事项,争取病人理解和配合,消除其恐惧心理,增强其治疗信心。
    2.选择体位
    拔罐体位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治疗效果。正确的体位应使病人感到舒适,肌肉放松,充分暴露拔罐部位。通常采用的拔罐体位有如下几种。
    (1)仰卧位  适用于头面、前额、胸腹、上下肢前侧及手足部的穴位。
    (2)俯卧位  适用于头颈、肩背、腰骶及上下肢后侧的穴位。
    (3)侧卧位  适用于头侧、面侧、肩侧、胸侧、下肢外侧等,除与床接触的部位以外的所有其他部位的穴位。
    (4)俯伏坐位  适用于头后部、颈项、肩背、腰骶等部位的穴位。
    (5)仰靠坐位  适用于头前部、面颜、胸腹、腿前部等部位的穴位。
    3.罐具选择
    根据病人的体质、肥瘦及待拔部位的面积、所治疾病的需要,正确选择罐具和罐型。
    4.术前消毒
    确定治疗部位以后,用热毛巾擦洗待拔部位,再用消毒纱布擦干后拔罐;如果施行针刺或刺络拔罐时,则必须以酒精或碘酒消毒,待皮肤干燥后再拔罐;如果待拔部位有毛发,则必须剃光毛发,洗净擦干后再拔罐。
    5.罐具预热
    在秋冬季节或寒冷天气里拔罐,须将罐具用火烤或水烫进行预热,使罐具温度稍高于体温为宜。罐温不可过高,以免烫伤皮肤。
    6.观察反应
    罐具全部拔上后,要不断观察受术者的反应,询问感受,及时处理和调整不适。如吸拔力太大产生疼痛,应适当放气减小吸拔力;若吸拔力太小负压不够,可起罐后再拔一次;如病人疼痛异常,头晕、恶心、心悸,或刺络拔罐出血过多,必须立即起罐检查处理。
    7.拔罐时间
    大型号罐具吸力强大,每次可留罐5~10分钟;中型罐吸力较强,留罐10~15分钟为宜;小型罐吸力较小,留罐15~20分钟为宜。  
    8.拔罐次数
    常规治疗一般每天拔罐1次或隔日拔罐1次;每10次为1疗程;2疗程间隔3~5天。
    9.起罐方法
    抽气罐打开罐顶气阀即可。其他罐具起罐时要两手协作,一手轻按  罐口附近的皮肤,一手扶持罐具,待空气缓缓进入罐内后,轻轻脱罐,切不可用力硬拔或让空气进入太快,以免损伤皮肤,产生疼痛。
    10.起罐后的处理
    一般情况无需处理。若因留罐时间较长,皮肤产生水泡时,可用消毒  针刺破放水,擦涂甲紫药水防止感染;若针罐法、刺络拔罐法的针孔出血,可用干消毒棉球压迫止血;若局部严重出血,下次不宜在此部位再拔。所有程序处理结束后,让病人静息20分钟方可离开。
    (二)注意事项
    (1)拔罐时室内应保持温暖,避开风口,防止患者受凉。患者应选择舒适的体位,否则留罐时患者改变体位,容易使罐具脱落。
    (2)受术者过饱、过饥、酒后、过度疲劳或剧烈运动后不宜拔罐,待上述状况改变后再拔。
亮仔 | 2016-12-19 11:43:27 | 显示全部楼层
乌溜溜的黑野猪和你的小脸…
dbwqmqdf | 2017-12-6 14:17:12 | 显示全部楼层
要挑熟女,裙子好揪。
pletchernhf | 2019-1-2 18:13:52 | 显示全部楼层
文笔流畅,修辞得体,深得魏晋诸朝遗风,更将唐风宋骨发扬得入木三分,能在有生之年看见楼主的这个帖子。实在是我三生之幸啊。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