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开启辅助访问
切换到窄版
登录
注册
首页
Portal
养生
中医
疾病
方药
针灸
古籍
论坛
BBS
公告
搜索
搜索
中医基础
中医诊断
临床经验
理论探讨
中医文化
新闻动态
内科
外科
妇科
儿科
传染病
肿瘤
医案
中药
方剂
经典类
方剂类
各家类
五官类
四诊类
针灸类
外科类
妇儿类
医案类
养生类
现代类
本版
帖子
用户
大医精诚网
»
论坛
›
中医论坛
›
尊生保健
›
极功法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极功法
[复制链接]
355
|
0
|
2015-11-26 11:13:32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元极功法源于金元时期的“太一道”,明清之际的“元极道”,融佛、道、儒三家精华为一体,流传于河南、河北一带。其理论核心为元极图。元极图妙合太极图之精华,它的核心是“阳中阴、阴中阳”极化合和之“皇极”,位于“太极图”之中央。
【功法操作】
一、功理——元极图
1.元极图“自无而有,生化肇焉。”(《景岳全书》)这里没有“阴阳”、无所谓“有无”,一切都是一个有机和谐的整体。“气形质具未分解,故说混沌”。(《易经?乾凿度》,图3—2)而元极图之元气、元光、元音就是对“气形质”的发展,是天地万物的物质基础。
图3—2
2.两仪图两仪图是无极运化的初始阶段。“动而生阳,动极生静,静而生阴,静极复动。一动一静,互为其根,分阴分阳,两仪立焉。”(《太极图说》,图3—3)两仪图展示出天地万物的两方面属性,是共同的规律,阴阳不是指具体事物,而是产生万物的先兆。
图3—3
3.太极图 “阳中阴,阴中阳”分别是“阳”和“阴”的本体,是“阴”和“阳”的全息再现,也是新一一层次的生发能源。“太极动而生阳,静而生阴,阳已居先矣,至阳仪之上,生一阴一阳,以阳为先。而阴仪之上,生一阳一阴,亦以阳居先。”(《易经》,图3—4)
图3—4
4.皇极图 “阳中阴,阴中阳”为阴阳之精华,积聚于太极中央,合和为“皇极”,“二生三”由此而来。“动归静兮静极动,阴阳精合太极中。”“精者光也”,“太极之精华,乃皇极之元光也”,成为生化天地万物的新体系。皇极之后复皇极,为精之精也(图3-5)。整个宇宙都极化至和而出“皇极”,但都可返归于无极。
图3-5
二、静功混沌初开法
1.姿势
(1)天盘式:先将左腿加于右腿上,再用右腿加于左腿上,两膝压紧,全身放松,端正,双手放于肚脐处,掌心向上,左手手掌放在右手掌上,掌心向上.(女子则右手掌在上)。
(2)天地盘式:左腿加于右腿上或右腿加于左腿上,手、身同天盘式。
(3)地盘式:自然盘膝而坐,身、手同天盘式。
(4)自然坐式:端坐凳上,两腿自然分开,同肩宽,两膝成90度,两小腿平行,双足踏地。身、手同天盘式。
(5)侧卧式:左侧而卧,头左侧垫枕,上身成直线,下肢右腿叠于左腿上,屈膝踡股呈弓形,右手抚膝,左手四指贴太阳穴。
(6)仰卧式:全身平直仰卧,两脚稍离,右手心抚左手背,左手劳宫对着脐。
(7)自由式:不拘坐卧,自然舒适为准。
2.第一层次,诀聚下丹田(脐下四横指处)
(1)功诀:撼山填海平波浪,金津玉液长灵苗。了死却生长生路,阴阳交合乐逍遥。唵、噤、醚、嚅、嗾、叭、哑、噫、毗、啶。
(2)守窍:调整姿势,双目微闭,内视印堂,复由印堂集中意念,由任脉向下,返照下丹田.。守下丹田,念动功诀,诀落于下丹田,也同样反馈印堂,即为心(印堂)窍(下丹田)合和归一。念诀时不断吞津液,愈多愈佳,并作自然吸气。
(3)收功:停止念诀,鼓漱津液,分三日沿念诀所行的线路送入下丹田。同时提前阴以意纳宇宙元气三次入下丹田。
太极图
,
河南
,
河北
,
中阳
相关帖子
•
脾阳虚损型关格
•
脾肾阳虚型霍乱
•
外感兼内伤型霍乱
•
脾胃阳虚型呃逆
•
寒霍乱型霍乱
•
中阳虚弱型呕吐
•
艾汤
•
太极拳与气功
•
少林内功
•
胎位不正的推拿疗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提升卡
置顶卡
沉默卡
喧嚣卡
变色卡
显身卡
返回列表
发新帖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浏览过的版块
走进中医
肝病治疗中心
会员之家
中医内科
聆听你的声音
回复楼主
返回列表
中医沙龙
尊生保健
走进中医
医理探源
临床经验
中药方剂
四大经典
美容之声
声乐治疗
房中探玄
针道天下
中西结合
古今医案
中医资源
医学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