泄泻的刮痧疗法

[复制链接]
查看849 | 回复3 | 2015-11-26 12:31:5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泄泻以排便次数增多,粪质稀薄或完谷不化,甚至泻出如水样为特征。泄泻是一种常见的胃肠病症,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以夏秋两季较多见。
    泄泻以大便清稀为临床特征,或大便次数增多,粪质清稀;或便次不多,但粪质清稀,甚至如水状;或大便清薄,完谷不化,便中无脓血。泄泻之量或多或少,泄泻之势或缓或急。常兼有脘腹不适,腹胀腹痛肠鸣,食少纳呆,小便不利等症状。起病或缓或急,常有反复发作史。常由外感寒热湿邪,内伤饮食情志,劳倦,脏腑功能失调等诱发或加重。临床一般分为寒湿、湿热、食滞3型。
    一、寒湿泄泻
    (一)症状
    泄泻清稀,甚如水样,腹痛肠鸣,脘闷食少,苔白腻,脉濡缓。若兼外感风寒,则恶寒发热头痛,肢体酸痛,苔薄白,脉浮。
    (二)治法
    (1)选穴  中脘、天枢、足三里、三阴交、脾俞、胃俞。(见图2-9-1、图2-10-1、图2-10-2、图2-10-3)
    (2)定位  中脘:仰卧位。在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上4寸。
    天枢:位于人体中腹部,肚中旁开2寸。
    足三里:膝盖下3寸,胫骨外侧一横指处。
    三阴交:在小腿内侧,当足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侧缘后方。
    脾俞:在背部,当第十一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胃俞:在背部,在第十二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3)刮拭顺序 先刮背部脾俞至胃俞,再从腹部中脘刮至天枢,然后刮下肢内侧三阴交,最后刮下肢外侧足三里。
    (4)刮拭方法 补法。在需刮痧部位涂抹适量刮痧油。先刮拭背部正中旁开1.5寸线,从脾俞穴向下刮至胃俞穴,用刮板角部自上而下刮拭,30次,出痧为度。刮拭腹部正中线,从中脘穴向下刮至天枢穴,用刮板角部自上而下刮拭,30次,出痧为度。然后重刮下肢内侧三阴交穴和外侧足三里穴,各30次,可不出痧。
    二、湿热泄泻
    (一)症状
    泻下急迫,或泻而不爽,粪色黄褐,气味臭秽,肛门灼热,烦热口渴,小便短黄,苔黄腻,脉滑数或濡数。
    (二)治法
    (1)选穴 中脘、天枢、曲池、外关、肺俞。(见图2-9-1、图2-10-2、图2-10-4)
    (2)定位 中脘:仰卧位。在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上4寸。
    天枢:位于人体中腹部,肚脐向左右三指宽处。
    曲池:在肘横纹外侧端,屈肘,当尺泽与肱骨外上髁连线中点。
    外关:在手背腕横纹上2寸,尺桡骨之间,阳池与肘尖的连线上。
    肺俞:位于背部,当第三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3)刮拭顺序 先刮背部肺俞穴,再从腹部中脘刮至天枢,然后从前臂曲池刮至外关。
    (4)刮拭方法 泻法。在需刮痧部位涂抹适量刮痧油。先刮拭背部正中旁开1.5寸线肺俞穴,用刮板角部自上而下刮拭,30次,出痧为度。刮拭腹部正中线,从中脘穴向下刮至天枢穴,用刮板角部自上而下刮拭,30次,出痧为度。然后重刮上肢外侧外关穴,30次,出痧为度。
    三、食滞肠胃
    (一)症状
    以腹痛肠鸣,粪便臭如败卵,泻后痛减为特点。
    (二)治法
    (1)选穴 中脘至天枢、上巨虚、大肠俞。(见图2-9-1、图2-10-1、图2-10-2)
    (2)定位 中脘:仰卧位。在上腹部,前正中
蠢华磊 | 2017-2-14 05:40:19 | 显示全部楼层
没用的,楼主,就算你怎么换马甲都是没有用的,你的亿万拥戴者早已经把你认出来了,你一定就是传说中的最强ID。
ueez2304 | 2018-4-11 13:28:33 | 显示全部楼层
过来看看的
ccwbm48w | 2019-3-3 19:37:26 | 显示全部楼层
我知道我不算帅哥,但曾经有人看我满月的照片时,也说过我左边的鼻孔很偶像派。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