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胃炎的刮痧疗法

[复制链接]
查看889 | 回复3 | 2015-11-26 12:33:3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慢性胃炎系指不同病因引起的各种慢性胃黏膜炎性病变,是一种常见病,发病率在各种胃病中居首位。
    慢性胃炎缺乏特异性症状,症状的轻重与胃黏膜的病变程度并非一致。大多数病人常无症状或有程度不同的消化不良症状如上腹隐痛、食欲减退、餐后饱胀、反酸等。萎缩性胃炎患者可有贫血、消瘦、舌炎、腹泻等,个别伴黏膜糜烂患者上腹痛较明显,并可有出血。临床一般分为胃气壅滞、肝胃气滞、脾胃虚寒3型。
    一、胃气壅滞
    (一)症状
    可见胀满拒按,嗳腐吞酸,或呕吐不消化食物,其味腐臭,吐后痛减。
    (二)治法
    (1)选穴 天枢、足三里、内关、里内庭、下脘至神阙、阴陵泉。(见图2-9-1、图2-9-2、图2-8-2、图2-8-4)
    (2)定位 天枢:位于人体中腹部,肚脐向左右三指宽处。
    足三里:膝盖下3寸,胫骨外侧一横指处。
    内关:位于前臂正中,腕横纹上2寸,在桡则腕屈肌腱同掌长肌腱之间取穴。
    里内庭:在足底,当第二、三趾骨问,与内庭穴相对处。(内庭:当足背第二、三趾间缝纹端。)
    下脘:位于人体的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上2寸。
    神阙:位于人体的腹中部,脐中央。
    阴陵泉:在小腿外侧,当腓骨头前下方凹陷处。
    (3)刮拭顺序 先刮腹部下脘至脐中、天枢,再刮前臂内关,然后刮下肢阴陵泉、足三里,最后刮里内庭。
    (4)刮拭方法 泻法。在需刮痧部位先涂抹适量刮痧油。先刮拭腹部正中线下脘穴至天枢穴,用刮板角部白上而下刮拭,出痧为度。刮拭上肢内侧部内关穴,由上向下刮,用力轻柔,刮30次,出痧为度。然后重刮下肢内侧阴陵泉穴和外侧足三里穴,各30次,可不出痧。最后刮拭足部里内庭穴,用刮板角部刮拭,出痧为度。
    二、肝胃气滞
    (一)症状
    可见胃部攻撑作痛,胸闷暖气,喜叹息。
    (二)治法
    (1)选穴 足三里、中脘、太冲、期门、内关、膻中。(见图2-8-3、图2-9-1、图2-9-3、图2-9-4、图2-7-3)
    (2)定位 足三里:膝盖下3寸,胫骨外侧一横指处。
    中脘:仰卧位。在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上4寸。
    太冲:在足背侧,当第一跖骨间隙的后方凹陷处。
    期门:在胸部,当乳头直下,第六肋间隙,前正中线旁开4寸。
    内关:位于前臂正中,腕横纹上2寸,在桡则腕屈肌腱同掌长肌腱之间取穴。
    膻中:两乳头连线之中点。
    (3)刮拭顺序 先刮胸腹部膻中至中脘,再刮胁部期门,然后刮前臂内关,再刮下肢足三里,最后刮足背的太冲穴。
    (4)刮拭方法 泻法。在需刮痧部位涂抹适量刮痧油。先刮拭胸腹部正中线膻中穴至中脘穴,用刮板角部自上而下刮拭,出痧为度。刮期门穴,刮拭胸部两侧,由第六肋问,从正中线由内向外刮,先左后右,用刮板整个边缘由内向外沿肋骨走向刮拭。刮拭上肢内侧部内关穴,由上向下刮,用力轻柔,刮30次,出痧为度。然后重刮下肢外侧足三里穴,30次,可不出痧。最后刮拭足背部太冲穴,用刮板角部刮拭,出痧为度。
    三、脾胃虚寒
    (一)症状
    可见胃痛绵绵,空腹为甚,得食则缓,喜热喜按,泛吐清水。
    (二)治法
zglv5217 | 2017-2-14 08:42:43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是一个黏乎乎的季节,空气里都是汗水的味道;人们就象虫子一样,四处躲避着阳光;汗水侵蚀着衣裳,心脏快要冲出胸膛;我的睫毛实在不够长,遮不住我的眼睛,也遮不住这阳光,遮不住这世界,也遮不住我内心惶惶…
hslk4023 | 2018-4-12 14:16:11 | 显示全部楼层
不错 支持下
Gerardboom | 2019-3-4 10:40:32 | 显示全部楼层
有道理啊……支持lz.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