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开启辅助访问
切换到窄版
登录
注册
首页
Portal
养生
中医
疾病
方药
针灸
古籍
论坛
BBS
公告
搜索
搜索
中医基础
中医诊断
临床经验
理论探讨
中医文化
新闻动态
内科
外科
妇科
儿科
传染病
肿瘤
医案
中药
方剂
经典类
方剂类
各家类
五官类
四诊类
针灸类
外科类
妇儿类
医案类
养生类
现代类
本版
帖子
用户
大医精诚网
»
论坛
›
中医论坛
›
中药方剂
›
大肠湿热证与肠虚滑泻证鉴别
返回列表
发新帖
[偏方]
大肠湿热证与肠虚滑泻证鉴别
[复制链接]
463
|
0
|
2015-11-26 12:43:38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定 义
大肠湿热证:湿热之邪内犯大肠,熏灼肠道,传化失常所表现的下利黏冻脓血便,或黄色水样粪便,便次增多及湿热内蕴的证候。
肠虚滑泻证:大肠阳虚阴盛,传导失利,不能固摄所表现的大便滑脱失禁和阳虚阴盛的证候。
病 因
大肠湿热证:饮食不洁或嗜食生冷油腻,可致湿热内生,阻滞气血,肠胃黏涩,气血熏蒸。如《素问.阳明篇》所云:“食饮不节,起居不时,则阴受之……阴受之则入五脏……入五脏则满闭塞,下为飧泄,久为肠澼。”湿热、暑湿之邪外袭大肠,阻滞气血,传化失职,则出现下痢诸症,故《济生方》云:“胃者,脾之腑,为水谷之海,荣卫充焉;大肠者,肺之腑,为传导之官,化物出焉。夫人饮食起居失其宜,运动劳役过其度,则脾胃不充,大肠虚弱,而风冷暑湿之邪,得以乘间而入,故为痢疾。大凡伤热则为赤,伤冷则为白。伤风则纯下清血,伤湿则下如豆羹汁,冷热交并,则赤白带下。”
肠虚滑泻证:久病大病,损伤肾阳,或年高阳虚,或久泻久痢,损伤中焦阳气。“注泄日久,幽门道滑”(《医宗必读》),而致阳虚失固之滑泄,“滑泄者,日夜无度,肠胃虚寒不禁,脉沉细是也”(《增补万病回春》)。
病 机
大肠湿热证:由于湿热蕴蒸,影响大肠的传导功能,清浊不分,混杂而下,并走大肠,则为泄泻。“夫泄泻者,注下之症也,盖大肠为传送之官,脾胃为水谷之海,或为饮食生冷所伤,或为暑湿风寒之所感,脾胃停滞,以致阑门清浊不分,发注于下,而为泄泻也”(《古今医鉴》)。若湿热之邪,熏灼肠道,阻滞气血,脂络损伤,腐败化为脓血,瘀滞肠道,腑气不通,气机不畅,传导失职,则为痢疾,故《医碥》云:“痢由湿热所致,或饮食湿热之物,或感受暑湿之气,积于肠胃,则正为邪阻,脾胃之运行失常,于是饮食日益停滞,化为败浊,胶黏肠胃之中,运行之机益以不利,气郁为火,与所受湿热之气混合为邪,攻刺作痛,此痢症所以腹痛之。”若大肠湿热证,泻、痢日久,损伤阳气,肠中虚寒,固摄无权,每易发展为肠虚滑泻证;或中虚脏寒,寒湿久滞肠中不去,阴盛阳虚,精微不固,则形成虚寒痢。若湿热蕴积肠中日久,损伤血络,则为脏毒便血,“脏毒者,湿与热合,蕴积日久,伤损阴络,血渗肠胃,积久乃下,其色黯浊者是。槐花汤加炒苦楝、炒苍术”(《医碥》)。
肠虚滑泄证:肾开窍于二阴,肾中内寓元阳,为一身阳气之根本。大便的排泄,虽是大肠的传导功能,但与肾的气化功能有关,若阳气虚衰,气化无权,封藏失司,不能固摄,则肠虚滑泄,阳气衰惫。“盖四肢为诸阳之本,阳虚则身虽温,手足必冷,脐下必寒,口不渴,利久或渴,不喜饮食,安静自卧,小便自利,或肠鸣,或腹痛,粪水痰薄,或数至圊而不去,或血水,或黑血,脉必沉迟细小者,阴也”(《杂病广要.脏腑类.滞下冷热》)。若痢久无度,中气下陷,不能托举固定脏器,则易形成脏器下垂,如脱肛,子宫脱垂等病理转归。张景岳认为,脱肛“有因久泻久痢,脾肾气竭而脱者;有因中气虚寒,不能收摄而脱者;有因劳役吐泻,伤肝脾而脱者;有因酒湿伤脾,色欲伤肾而脱者”。
鉴别要点
大肠湿热证:身热,腹痛,里急后重,下利赤白黏冻脓血便,或泻下急迫,粪色黄而臭,肛门灼热,口渴,小溲短赤,舌红苔黄腻,脉濡数或滑数。或伴见恶寒发热或但热不寒。以下利黏冻脓血便,或黄色水样粪便,并伴有便次增多及湿热内蕴的表现为临床特征。
肠虚滑泻证:泻下无度,或滑脱不禁,甚则脱肛不收,腹部隐隐作痛,喜温喜按,四肢不温,舌淡苔白滑,脉虚弱。以大便滑脱失禁伴阳虚阴盛的现象为临床特征。
鉴别分析
大肠湿热证与肠虚滑泻证均有腹痛、下利泄泻的症状,概由大肠传导功能失调所致,但二者因病机、病性、病势不同,故各具特点。
大肠湿热证:由于湿热熏蒸气血,正邪相搏,化为脓血,故下利为赤白黏冻脓血便,古人对此多有论述:“积热蕴结,血化为脓,脓血相杂,故成脓血痢”(《圣济总录》)。“其湿热瘀积,干于血分则赤,干于气分则白,赤白兼下,气血俱受邪矣”(《图书集成医部全录卷二百五十九.滞下门一.平治荟萃》)。湿热结于肠道,热胜则机能亢进,故腹痛窘迫,时时欲泻;而湿胜则气机阻滞,“气既郁滞肠中,则欲升不升,欲降不降,忽而下逼,火性迫促,竟若不及更衣,然欲降而不能降,虽就圊却无所出,不降而偏欲降,才净手又要更衣,急迫频并,最是恼人,是为里急。邪迫肛门,气凝血聚,因而重坠,是为后重”(《医碥》)。因湿热内积肠中,胶结蕴蒸,壅滞气机,故腹痛。《平治荟萃》认为“其污浊积而饮出,气滞而不与之出,所以下迫窘痛,后重里急,至圊而不能便,总频并亦少,乍止乍起而不安,此皆大肠经有所壅遏,窒碍气液,不得宣通故也”。由大肠湿热所致的泄泻,因火性急迫,迫津下注,并挟肠中秽浊之物,故排便次数增多,泻下急迫,粪色黄而臭,正如《金匮翼》所云:“热泻者,夏月热气乍乘太阴,与湿相合,一时倾泻如水之注,亦名暴泄。《内经》所谓暴注下迫,皆属于热是也。其症腹痛自汗,烦渴面垢,脉洪数或虚,肛门热痛,粪出如汤……”若湿热下注则肛门灼热,湿热蕴结膀胱,不得外解,故小便短赤,舌红苔黄腻为湿热内蕴。若热胜于湿,脉见滑数;湿重于热,脉见濡数。若由于夏秋之季感受湿热、暑湿之邪,外犯肌表,内伤肠胃,故外见卫阳郁滞之象:发热恶寒。因热处湿中,湿遏热伏,湿热胶结,故发热多为身热不扬,且表证亦短暂,一俟入里化热,则但见发热而无恶寒症状。
肠虚滑泻证:主要由于阳气虚衰,不能固摄所致。人体阳气有温煦、推动、固摄的功能,并对脏腑组织有升举固定的作用,若久泻久痢,损伤肠间阳气,大肠失于温煦、固摄的作用,则功能减退、肠道失固、无力约束致泻下无度,或滑脱不禁,甚则脱肛不收,故张景岳云:“盖虚寒之泻,本非水有余,实因火不足,本非水不利,实因气不行。”《圣济总录》亦云:“大肠为传导之官,掌化糟粕,魄门为之候,若其脏寒气虚,不能收敛,致化糟粕无所制约,故遗矢不时。”阳气虚衰,阴盛寒凝,不能温养脏腑经络、四肢百骸,故腹部隐隐作痛,喜温喜按,四肢不温。舌淡苔白滑,脉虚弱,为阳虚寒盛之象。“阳虚者,火衰其本。……有清浊不分,而肠鸣滑泄;阳痿精寒,而脐腹多痛,皆下焦之阳虚也”(《医学集成》)。
大肠湿热证与肠虚滑泻证,就其临床症状而言,二者虽有下利泄泻的共症,但前者湿热熏蒸肠间,气血凝滞,损伤血络,倾刮脂膜,或清浊不分,混杂而下,并走大肠,则泻下物脓血相兼,或黄褐色粪便,其味恶臭;后者因久泻伤阳,命门火衰,肠中虚寒,而致滑脱不禁,封藏固摄失职,则泻下无度,泻下物清冷或黏液,臭味不甚,甚者脱肛不收。二者虽然均有腹痛,但前者因湿热为有形邪气,壅实腑中,腑气不通,故腹痛剧烈,里急后重;后者乃阳衰失养,故腹部隐隐作痛,喜温喜按。
黄色
,
饮食
相关帖子
•
再障性贫血与白血病的保护措施有什么区别
•
慢性白血病的血常规是什么
•
血常规能看出白血病吗 饮食注意事项有哪些
•
淋巴瘤化疗注意事项有什么 饮食怎么配合
•
治疗白血病的偏方或者有效的方法有哪些
•
霍奇金淋巴瘤饮食吃什么 治疗方法是什么
•
婴儿得白血病的原因是什么 饮食上需要注意什么
•
得白血病有什么症状 饮食上需要注意什么
•
白血病怎样确诊 如何饮食保健
•
淋巴瘤化疗后的食谱有什么 有用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提升卡
置顶卡
沉默卡
喧嚣卡
变色卡
显身卡
返回列表
发新帖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浏览过的版块
肿瘤治疗中心
亮仔
回复楼主
返回列表
中医沙龙
尊生保健
走进中医
医理探源
临床经验
中药方剂
四大经典
美容之声
声乐治疗
房中探玄
针道天下
中西结合
古今医案
中医资源
医学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