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下垂的拔罐疗法

[复制链接]
查看719 | 回复3 | 2015-11-26 12:46:5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由于腹腔内脂肪薄弱,腹壁肌肉松弛,导致胃低于正常位置,称为胃下垂。胃下垂属胃无力症,多见于消耗性疾病患者及无力型体质者,直接影响消化功能。临床表现为上腹胀满、食欲不振、胃痛、消瘦、乏力、嗳气、恶心、呕吐、肠呜、胃下坠感,或伴有便秘、腹泻、气短、眩晕、心悸、失眠、多梦等。一般分为脾脏虚损、中气下陷及脾胃不和2型。
    一、脾脏虚损、中气下陷
    (一)症状
    面色萎黄,形体消瘦,神疲乏力,少气懒言,食欲不振,脘腹胀满不适,食后加重,平卧减轻,常伴有嗳气或泛吐痰涎,大便稀薄,舌淡薄,苔白。
    (二)治法
    (1)选穴 百会、脾俞、胃俞、气海、关元、足三里。
    (2)定位 百会:在头部,当前发际正中直上5寸,或两耳尖连线的中点处。
    脾俞:在背部,当第11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胃俞:在背部,当第12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气海:在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下1.5寸。
    关元:在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下3寸。
    足三里:在小腿前外侧,当犊鼻下3寸,距胫骨前缘1横指 (中指)。
    (3)拔罐方法  灸罐法。百会、关元、气海穴用艾条行温和灸20分钟,以皮肤感觉温热、舒适感为度,之后各穴(除百会外)留罐10分钟,每日1次,10次为1疗程。
    二、脾胃不和
    (一)症状
    胃脘胀闷不适,食人难以消化,嗳气,甚者恶心呕吐,大便时干时稀,舌淡苔薄白。
    (二)治法
    (1)选穴 上脘、中脘、天枢、脾俞、胃俞、足三里。
    (2)定位 上脘:在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上5寸。
    中脘:在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上4寸。
    天枢:在腹中部,距脐中2寸。
    脾俞:见前。
    胃俞:见前。
    足三里:见前。
    (3)拔罐方法 单纯拔罐法,上述各穴拔罐后留罐10分钟,每日1次,10次为1疗程。
zmeyb | 2017-2-27 13:59:47 | 显示全部楼层
现在终于懂了,呵呵~
icmv7465 | 2018-4-29 21:23:53 | 显示全部楼层
路过的帮顶
昉中满城 | 2019-3-19 09:40:39 | 显示全部楼层
看了楼主的帖子,让我陷入了严肃的思考中,我认为,如果不把楼主的帖子顶上去,就是对真理的一种背叛,就是对谬论的极大妥协。因此,我决定义无返顾的顶了说的好啊!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