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淋巴及血液系统肿瘤] 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是什么

[复制链接]
查看635 | 回复0 | 2015-11-27 17:49:3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一说到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相信很多患者都不是很了解,了解疾病的一些相关知识有时候是很有作用的,那么,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是什么?我们一起无了解了解吧。
      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anaplastic large cell lymphoma , ALCL) 亦称 ki-1 淋巴瘤,细胞形态待殊,类似 R-S 细胞,有时可与霍奇金淋巴瘤和恶性组织细胞病混淆。细胞呈 CD30 + ,亦即 Ki-1(+), 常有 t (2 ; 5) 染色体异常,临床常有皮肤侵犯,伴或不伴淋巴结及其他结外部位病变。免疫表型可为 T 细胞型。临床发展迅速,治疗同大细胞淋巴瘤。
      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即是非霍奇金淋巴瘤的一种独立类型,由德国病理学家Stein等于1985年应用Ki-1(CD30)抗体识别,常呈间变性特征,被命名为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REAL分类将B细胞表型者归为弥漫性大B细胞性淋巴瘤。目前,ALCL只包括T表型和Null(非T非B)表型。
      约60%-85%左右ALCL病例表达间变性淋巴瘤激酶,ALK)融合蛋白,这是由于2号染色体上的ALK基因位点的畸变所致。最常见的是t(2;5)(p23;q35)而形成融合基因NPM-ALK,它是由位于5号染色体上的核仁磷酸蛋白B23(NPM)基因与位于2号染色体的ALK基因相融合形成,表达融合蛋白为NPM-ALK蛋白;最近尚有更多的ALK基因与其他基因通过染色体转位。
      或者是染色体的倒转而形成的融合基因被发现,如t(1;2)(q25;p23)所形成的TPM3-ALK基因,t(2;3)(p23;q21)产生的TFG-ALKs基因,TFG-ALKL基因和TFG-ALKxL基因,inv(2)(p23;q35)所形成的ATIC-ALK基因,t(2;17)(p23;q23)形成的CLTCL-ALK基因及t(X;2)(q11;p23)形成的MSN-ALK基因。
      以上是关于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的相关介绍,相信您通过通过上文的阅读,对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有了深刻的了解,希望对您有所帮助,祝您早日康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