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开启辅助访问
切换到窄版
登录
注册
首页
Portal
养生
中医
疾病
方药
针灸
古籍
论坛
BBS
公告
搜索
搜索
中医基础
中医诊断
临床经验
理论探讨
中医文化
新闻动态
内科
外科
妇科
儿科
传染病
肿瘤
医案
中药
方剂
经典类
方剂类
各家类
五官类
四诊类
针灸类
外科类
妇儿类
医案类
养生类
现代类
本版
帖子
用户
大医精诚网
»
论坛
›
中医论坛
›
医理探源
›
[原创]营卫钩玄
返回列表
发新帖
[原创]营卫钩玄
[复制链接]
1329
|
2
|
2005-12-10 08:10:44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watermark]营卫钩玄
徐培平 周东浩
营卫学说是中医重要的基础理论之一,早在《内经》即设立专篇进行论述,主要内容散见于《五十营》、《营气》、《营卫生会》、《卫气失常》以及《卫气行》诸篇,下面结合自己研习经典的体会从营卫生理、病理以及治疗方面做一总结。
一、营卫钩玄之生理篇
1、营卫来源
营卫皆由胃中水谷精微所化生,源于中焦,本于下焦,散于上焦。吴谦在《订正伤寒论》中曾言及“营卫二者,皆胃中后天之谷气所生,其气之清者为营,浊者为卫,卫,即气中剽悍者,营,即血中精粹者。以是定位之体而言,则曰气血,以是流行之用而言,则曰营卫……然营卫之所以流行者,皆本乎肾中先天之一气”。肾中先天之精气与脾胃后天水谷之气是营卫化生的源泉,相对来说卫更关乎先天,营更关乎后天,但实际上营卫的化生皆禀于先天,养于后天,和先后天因素都有非常密切的关系,不可偏废。
2、营卫循行
营卫循行有两途:一是运行于十四经脉,如水之流,如日月之行,在心肺上焦宗气贯心脉行呼吸之推动下,营卫随十四经谐行,始于手太阴肺,终于足厥阴肝,复还于手太阴肺,如环无端,终而复始,阴阳相随,营卫相将,谐行出入。如此,胃中化生的营卫由中焦升散至上焦,然后上下表里升降不息,往返不止,在上下往返转运中复又化生营卫之气。二是营卫随天地运转、阴阳盛衰而进行的昼夜循行。一日分为十二时,卯酉分昼夜,子午分阴阳,人气亦应之。卫气之行,昼夜五十周于身。平旦阴尽,卫气出于阳,卫阳逐盛,至午卫阳极盛,由午至酉卫阳逐衰,卫气依次循足太阳,手太阳,足少阳,手少阳,足阳明,手阳明,加强阳经之运行,运行二十五周。入夜阳尽入阴,由酉始阴气逐盛,至子阴气极盛。子至卯阴气盛时,加强阴脏运行,亦运行二十五周。而后平旦阴尽,复从足少阴运注于阳经,与天相贯,常如无已,阴尽而阳,阳尽而阴,往返无穷。但是必须说明的是,对于卫气昼行于阳,夜行于阴,不可绝对理解。盖阴阳互根,营卫相随,卫气行,营气必随之。张志聪说:“卫气之循经而行者,与脉内之营气交相环转。昼行于阳,夜行于阴者,与脉内之营气相将而行。”虽卫气白昼加强阳经运行,黑夜加强阴脏运行,然营卫必相随而行,以便温润卫阳运行之脏腑,和其所主。
相对于营气来说,卫气在生命活动中起主导的作用,这是由于它的性质剽悍滑疾,常常不受脉中血液流速以及脉道的约束,可以根据体内外环境的变化而发生功能的变动,在运行于经脉的同时随时应急。如热饮食或酒热之气入胃,熏蒸卫气,营卫受热加速运行,即可越其经脉之道而出。《营卫生会》篇说:“人有热饮食下胃,其气未定,汗即出,或出于面,或出于背,或出于身半,其不循卫气之道而出,何也?……内开腠理,毛蒸理泄,卫气走之,固不得循其道,此气剽悍滑疾,见开而出,故不得从其道”。《经脉》篇说:“饮酒者,卫气先行于皮肤,先充络脉,络脉先盛,故卫气已平,营气已满,而经脉大盛”。热饮食和酒热之气入胃,卫气振发,运行加速,腠理疏泄,卫气走之,见开则出,营气亦随之,故经络充盛而满,汗出,营卫越其外。营气之运行其常乃是发挥其精专营养的作用,既入于五脏之隧道——经隧内脏组织,又随经脉之血运行于体表,一日一夜周于身,常营不已,终而复始,是谓常道。营与卫阴阳相随伴行于身,二者一内一外,营行脉中,卫行脉外,或旁达四肢,或遍泽于皮毛,或出入于十二经脉腧穴,营血卫气相互间阴阳相抱,和谐贯通,以络脉系统为道路,以津血气化为形态,昼旺行于阳,夜旺行于阴,此生物钟之天人相应规律也。
所谓经络,就是人体营卫血气运行的通路,营卫循经脉而行,但在具体的运行中又略有不同,一般营行脉中,卫行脉外,阴阳协调,互相制约,互相依存,在整体运行中有离有合,四肢末端是营卫行于皮肤、经脉之外内上下相贯如环无端之汇合处,此谓之“气之大络”,《灵枢·动输》篇曰:“四街者,气之径路也,四末营卫之阴阳之会者,此气之大络也,络绝则径通,四末解则气从合,相输如环。” 从上文可以看出:“大络”阻塞不通时是气街保证了营卫之气的正常循行。气街在于胸腹头胫,《灵枢·卫气》说“胸气有街,腹气有街,头气有街,胫气有街。气在头者,止之于脑,气在胸者,止之于膺与背腧,气在腹者,止之于背腧与冲脉于脐左右之动脉者,气在胫者,止之于气街与承山、踝上以下”。头部气街主要通于脑,诸阳气皆上聚于脑,而胸、腹内藏五脏六腑,彼此之间相依相靠,手足十二正经、十二经别、十五络脉、奇经八脉也是无不通达胸腹,形成密集网络,足踝部之气街在足阳明之气冲穴及足太阳之承山穴及外踝上下诸穴,此处均有奇经八脉分布,起到重要的联接作用,所以说气街是营卫运行之径路,实际上就是头胸腹胫各部脉气散布合聚的纵横通道。
3、营卫功能
卫在脉外,主卫外而属于阳,功能如下:⑴.护卫肌表,防御外邪。⑵熏肤充身,温养皮毛。⑶控制腠理开合,主司汗液的排泄。卫气和则分肉解利,皮肤润柔,腠理致密。卫气的生理功能和特性决定卫气宜温宜固。营在脉中,主内柔而属于阴,其功能有营养作用以及化生血液的作用,营气的生理特性及功能决定了营气宜养宜敛。营卫二气虽然以相对位置而言营脉内卫脉外,从功能看营卫有属阴属阳之异,但又互根互用。营气与卫气在正常状态下处于相互制约、相互依存的生理状态之中,这种相对平衡的状态称之为营卫和,这时卫阳外固,营阴内守,营卫之气协调和合。要维持营卫和的状态,有三个方面十分重要:⑴在营气与卫气的运行方面要协调一致,营行于脉中,卫行于脉外,相伴而行,有营有卫;⑵在营卫的力量对比上要基本平衡,营不过强,卫不过弱,卫阳营阴能相互制约;⑶营卫的各自功能应能维持在正常范围之内,若营卫的某一方面功能发生障碍,则会影响整体,造成营卫不和。
营卫可以化生血液,营润周身,补益脑髓,化生神气。营卫气之行于骨者,在“骨之属”,《灵枢·卫气失常》云:“骨之属者,在骨空之所以受益而益脑髓者也”,津液淖泽注于骨,骨属屈伸,补益脑髓。营卫从尾骶而渗入脊骨,上渗髓空入脑,补髓益脑,化生神气,使思维敏捷,意识精明,智力增强。卫气者,司眼目毛窍之开合者也。昼夜寒暑之开合乃天之开合,人气亦应之,卫气昼行于阳则目张神机开,夜行于阴则目暝神机合。卫气行于肌表司毛窍之开合,天寒则毛窍合以保持体温,并可防御外邪,天暑则毛窍开汗出以散热,并可驱邪外出。
虽然营与血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内经》行文中多营血互称,可是营并不等于血,营气有着与血濡养功能之外的更多的作用,例如营气具有调节作用这一点就往往被人们所忽视。《素问·痹论》指出“营者,水谷之精气也,和调于五脏,洒陈于六腑,乃能入于脉也,故循脉上下,贯五脏络六腑也”。所谓“和调于五脏”者,指营气与五脏关系密切,一方面营气的化生、运行、分布与五脏有关,即《妇人良方》所说“荣者……化生于脾,总统于心,藏受于肝,宣布于肺,施泄于肾”。另一方面营气又可调节五脏的功能,和谐五脏的关系。众所周知,营气是血中之气,是机体精神活动的主要物质基础,是神气的中介,大脑的精神意识活动可以通过营卫之气来影响脏腑,通过营卫—神—五脏—营卫这一交互循环作用调节五脏功能。
4、营卫气化
营卫气化乃指营卫之气的变化。营卫气化的过程包括营卫离合交感媾化,营卫气化过程是一个复杂的物质、能量代谢和信息调整过程。它沟通了人体与自然的联系,实现了人体内外环境的和谐统一。
⑴.营卫气化立论依据。营气与卫气相关是:①营行脉中为卫之根,卫行脉外为营之华。②阴阳相随。内外相贯,二者不可相失。黄元御说:“卫气为阳,然气降而化水,是自阳而之阴也,营血为阴,然血升而化气,是自阴而之阳也。卫降而营升”,这原是禀承《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地气上为云,天气下为雨,雨出地气,云出天气”思想。黄拓展了营卫升降出入之论,曰:“水谷入胃……上乘化为雾气而归肺,肺司气而主皮毛,将雾气由脏而经,由经而络,由络而经,自经而归脏腑”。这里指出了营卫之气升降出入运动形式,而且点明了营卫运动的途径及气化之场所。
⑵.营卫离合交感。营与卫有清浊之分,阴阳之判。营卫之气的离合,“聚散相荡,升降相求”,营卫之气之交感,“循环迭至,润温相接”,两者 “相争相制,欲一之而不能”,然“阴阳相引”是营卫离合交感的内在动力。营卫离合交感主要发生于机体外周皮腠部位,这同皮腠之络脉-孙络结构有关。络脉是营卫血气浅出皮表、表阳之气内达经脉之必经渠道,《素问·气穴》曰:“孙络三百六十穴会……以通营卫”,景岳注云“表里之气,由络而以通,故以通营卫”。由孙络在外周构成首尾衔接的密织交叉的网络,从而使营卫之气从线状或网状流行,变为面状的弥散,张志聪云“脉内之血气从络脉而渗贯于脉外,脉外之气血从络脉而溜于脉中”,从而触发了营卫交感,最终至于 “阳注于阴,阴满之外,阴阳匀平,以充其形”。
⑶.新陈代谢及相互媾化。营卫离合交感孕育了微妙的营卫媾化,旨在弃旧而用新,共同完成机体的新陈代谢和防御过程,保持生命的稳定,赵意空云:“卫行脉外者,其气交感于脉中矣;营行脉内者,其气交感于脉外矣。阳津阴涸,交相感触,而又合以大气者,谷精渐以变化,温度籍以保存”。(蔡陆仙〈中国医药会海〉,卷十六,中华书局,228页)。可见营卫离合之趋势,交感之状态,媾化之结果,根源于营卫自身的矛盾运动。① 营卫离合交感是营卫媾化的前提条件。② 营卫媾化是营卫矛盾运动的必然结果。营为阴,卫为阳,两者性质截然相反却又同源同流、离合交感,两者的矛盾运动促成了营卫媾化这一结果的产生,这使得机体的防御和新陈代谢过程统一起来,极大地增强了机体在恶劣环境中的适应能力。
⑷营卫气化的意义。营卫气化的实质是弃陈就新,伴随着物质和能量代谢的进行,“温度籍以保存”,以供全身组织器官功能活动,这成为生命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链环。正如《吕氏春秋·克己》“用其新,弃其陈,腠理遂通,精气日新,邪气尽去,乃其天年”,营卫气化促进了生命新陈代谢,由此使生命体内精气得以更新,推动脏腑生理活动,确保机体生长发育,共同防御外邪入侵,延续生命的过程。营卫气化实现了人体与天地交通,实现其物质转换和能量转换的过程,乃“生生相续,弥于无穷”的源泉。
二、营卫钩玄之病理篇
1、营卫病理机制:营卫调畅则气血通利,五脏安和,营卫充固才能元真强旺而阴阳调和。营卫一旦失调,轻则营卫失和,重则导致营卫虚衰,脏腑受损,《灵枢·邪客》曰:“营卫稍衰,则真气去”。《素问·热论》曰:“营卫不行,五脏不通则死”,所以营卫病变总机制为营卫失调。
2、营卫病理类型:根据营卫的偏盛偏衰情况又分为营卫不和及营卫亏损两大类。
(1)营卫不和:营卫二者生理上必须互相配合协调,和则顺,逆则乱,两者病理上相互影响,无论营或卫的任何一方出现异常,均会破坏营卫这一处在不断变化中的相对和谐平衡,而出现营卫不和的情况,主要病机是营卫相互关系失调,造成一方偏盛一方偏衰。
营卫不和的临床表现很多,均与营气和卫气的机能有关,大多不表现为脏腑的实质性病变。《伤寒论》54条指出“病人脏无它病,时发热自汗出而不愈者,此卫气不和也”,即病人脏腑无实质性病变,而由于营卫不和出现发热、自汗出等症状,如卫弱营强:自汗;营弱卫强:发热汗出。营卫不和这一概念不仅仅可以说明表证、自汗的病机,还可出现于多种疾病之中,例如寤寐失调也多与营卫不和有关,卫气昼则不能行于表则精神不振,夜不能入于阴则心烦失眠,是病虽表现于卫,然其机要仍在于卫气不共营气谐和之故,所以在治疗时重在调节营卫,使营卫交通、阴阳相济则不寐自除。笔者曾统计桂枝汤病例500例,发现应用桂枝汤可治疗外感内伤疾病达76种,而这些不同种类的疾病之所以能均使用桂枝汤获效,关键在于这些病例有其共同的病机——营卫不和。营气与卫气的相互和合是机体维持正常机能的重要因素,在治疗中注意调整营卫气的运行、分布以达到阴阳和合的目的是十分重要的。
(2)营卫亏损:多累及脏腑,又可分为两个阶段:①营病卫病,营卫亏损初期主要表现为营病或卫病的某一方面为主。营病病机为营气亏少,导致脏腑精气不足,证见:形容憔悴,头昏,心悸乏力汗多,失眠多梦,贫血。卫病病机为卫阳不足,卫外不固,证见体弱多病,畏风,自汗易感,皮肤毛憔。②营卫俱病:营卫亏损进一步表现为营卫俱病,势必对脏腑气血均有所影响,以气血而言:营虚必导致血涸,卫弱终成气竭。又因营卫与宗气形成有关,故营卫衰则宗气不足,渐至真气竭,营卫病变涉及气血与脏腑,尤其以心肺不足有关,人体脏腑赖营气充养,营气亏少必导致脏精不足,引起脏腑阴阳偏盛偏衰而致病。应当强调:营病卫病的划分只具有相对的意义,营卫相互影响,营病未有卫不病的,卫病未有营不病的,只不过有先后主次轻重之别罢了,临床上当据脉症兼顾双方,固卫必兼养营,养营必先固卫,营卫并调,阴阳兼顾。
3、卫气为百病母
营卫病机有其本身的特点和规律,不可一概以五脏病机或六淫病机来取代。在营卫两者之中,卫气与疾病的关系更为密切。卫气行于肌表,外邪侵犯人体,卫气首当其冲,与之相争,故外感可伤及卫气;另一方面,卫气又透达脏腑,内伤七情、饮食、劳倦等也可戕伐卫气。《灵枢·.口问》曰:“夫百病之始生也,皆生于风雨寒暑,阴阳喜怒,饮食起居,大惊卒恐,则血气分离,阴阳破败,经络厥绝,脉道不通,阴阳相逆,卫气稽留,经脉虚空,血气不次,乃失其常”,可见卫气稽留、经脉阻隔在百病之始生中具有重要意义,故《灵枢·禁服》说:“审查卫气,为百病母”,卫气紊乱是疾病发生发展的根本原因,这实在是《内经》营卫病机中非常重要的一个观点,以下举例分述之。
⑴卫气与外感疾病关系密切。卫气是机体抗御外邪的第一道屏障,是顺应自然变化、调节机体相对稳定的机制所在。卫气既可抗御外邪,又可驱邪外出,所以当外邪侵袭,或者卫阳不足而发生外感性疾病时,第一个病理环节即是卫气失调;另一方面,尽管由于外邪性质不同,患者体质相异而使表证类型繁多,表现复杂,但其最基本的病机是卫阳与外邪交争于肌表,故卫气是解除表证的内在依据。
⑵卫气与偏枯。《灵枢·刺节真邪》曰:“虚邪偏客于身半,其入深,内居营卫,营卫稍衰,则真气去,邪气独留,发为偏枯”。偏枯即中风后遗症半身不遂。其主要病机是营卫虚衰,循行不畅,失于对肢体的温养推动,外邪乘虚而入,内邪随之滋生,导致脉络郁阻、肢体失养发为偏枯,营卫之气的既虚且滞是发病基础。偏枯的具体表现如不仁不用偏沮等多和卫气温煦肌肤、推动肢体的机能失调直接相关。《素问·风论》曰:“卫气有所凝而不行,故其肉有不仁也”。《素问·逆调论》:“营气虚则不仁,卫气虚则不用,营卫俱虚则不仁且不用”。偏沮即半身汗出,这更是卫气不足、开合失常的表现,因此偏枯病机与卫气失调有关。
⑶卫气与痹证。风寒湿等邪气侵犯人体,与营卫之气合则闭阻经络,气血运行不畅为痹证。
⑷卫气与疟疾,《内经》认为,疟疾乃由卫阳不固,腠理开泄,外邪引发伏藏于体内的疟邪,与卫气相搏而发病,并且休作有时。休作的机理在于“疟气随经络、沉以内薄,故卫气应乃作”。邪气随卫气出入循行,交应有时而发病。《素问·疟论》曰“其间日发者,由邪气内薄于五脏,横连膜原也,其道远,其气深,其行迟,不能与卫气俱行,不得皆出,故间日乃作,而日发者乃由邪气浅藏于皮肤之内,肠胃之外,与卫气并居,卫气者,昼日行于阳,夜行于阴,此气得阳而外出,得阴而内薄,是以日作。”
⑸卫气与汗出异常。“阳加于阴谓之汗”,汗就是卫阳蒸腾营阴而来。《内经》明确卫气主开合,说明汗的生理病理与卫气直接相关。营卫调和是开合腠理、调节汗液分泌的关键,营卫不和、卫闭营涩则易致腠理失开而导致汗闭证。病理性汗出如自汗和盗汗等,最直接的病理环节也是卫气失调、皮毛开合失司。
⑹卫气与胀证。卫气出入表里,通达上下,是全身气机升降出入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生命过程中,卫气气机的任何一个环节失调、阻滞均会对升降出入产生或多或少的影响。《灵枢·五味》曰:“谷气津液已行,营卫大通,乃化糟粕,以次传下……谷始入于胃,其精微者,先出于胃之两焦,以溉五脏,别出两行,营卫之道”。说明营卫畅达有助于六腑通降,并且营卫的运行是水谷精微输布的重要环节。《灵枢·胀论》曰:“卫气之在身也,常然并脉循分肉,行有逆顺,阴阳相随,乃得天和,五脏更始,四时循序,五谷乃化”。说明卫气调和则内外协调平衡, 五脏机能有序,气机畅达;卫气失调则六腑通降、五脏气化、气机运行均会受到影响,而常见胀满之证,进一步可能由于津液停血瘀而变生有形邪实,形成包块。《内经》认为,胀的部位一是在皮肤腠理之间,二在脏腑空廓之中,与经脉相关。但均由卫气逆行留止而生。如《素问·胀论》曰:“厥气在下,营卫留止,寒气逆上,真邪相交,两气相搏,乃合为胀也。”《灵枢·卫气失常》曰:“卫气之留于腹中,蓄积不行,苑蕴不得常所,使人支胁胃中满,喘息逆息”。至于有形邪实,《灵枢·水胀》曰:“寒气客于肠外,与卫气相搏,气不得荣,因有所系,癖而内着,恶气乃起,息肉乃生”。息肉乃因卫气阻滞,津液停血瘀,搏结日久而来。
⑺卫气与痈疽痤齄。卫气循行肌肤,温煦皮毛,使之润泽光滑,如卫气失调,不仅可见皮肤干枯,毛发不泽,也常引起痈疽痤齄等皮肤肌肉病变。痈,《内经》认为主要因卫气不行,郁蒸化热,肉腐成脓使然,如《灵枢·痈疽》曰:“夫血脉营卫,周流不休……寒邪客于经络中则血泣,血泣则不通,不通则卫气归之,不得复返,故痈肿。”《素问·.风论》:“风气与太阳俱入,行诸脉腧,散于分肉之间,与卫气相干,其道不利,故使肌肉偾嗔而有疡”。《素问·生气通天论》在论述卫外阳气的病理变化时说“汗出见湿,乃生痤痱”。如果在卫阳发泄,汗出散热的时候骤见水湿,寒水遏之,则汗孔闭塞,卫阳拂郁皮肤而化热,轻则为痱,重而为痤。该篇还说“劳汗当风,寒薄为齄。”齄,即粉刺,劳作之时,汗孔洞开,如遇风寒则卫阳郁遏,汗液凝于皮肤而生齄。
⑻卫气与疾病的预后:不论内伤还是外感,在决定疾病的预后的邪正斗争中,作为正气,卫气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如《素问·热论》云:“五脏已伤,六腑不通,营卫不行,如此之后,三日乃死。三阴三阳,五脏六腑皆受病,营卫不行,五脏不通则死矣”。认为在外感热病的预后中,卫气与脏腑一样重要,同样,在内伤杂病中,由于卫气与脏腑气机间的密切关系,一旦出现“荣涩卫除”等一系列危候时说明正衰而邪盛,病情恶化,预后不良。《素问·醪醴论》有云:“帝曰:形弊血尽而功不立者何?曰:神不使也…….嗜欲无穷,而忧患不止,精气驰坏,荣涩卫除,故神去之而不愈也”。
三、营卫钩玄之治疗篇
调和营卫是中医临证治疗的重要法则之一,首载于《内经》,再见于《难经》,而详发于《伤寒论》。金元以降,阐发其论者代不乏人,为历代医家所重视。
1调和营卫的意义和作用。营行脉中,卫行脉外,而各行其道。然运行之中,又相互贯通,上而胸中,下而丹田、孙络、溪谷皆有会合之处,其运行循经络而内外交贯,如环无端,周而复始,阴阳相随不可分离,以贯通五脏六腑,四肢百骸。故《灵枢.·动腧》曰:“营卫之行也,上下相贯,如环无端。”营卫相通,阴阳和谐,新陈代谢旺盛,生命才能旺盛而长久。营卫失和,则会发生阴阳的偏盛偏衰,致使诸病丛生。所谓调和营卫,就是通过考察营卫的循行、节律和盛衰,调理营卫的相互关系,祛除有害于营卫和谐的各种因素,从而使营卫充盛,运行通畅,阴阳和谐而归于权衡,使人体恢复“阴平阳秘”的健康状态。
2调和营卫的治疗原则。营卫不和和其营卫,营卫亏损补益营卫,这是营卫治疗的基本原则。然而具体的方法又有所不同。
⑴.疏其道。营卫失和的关键在于经络阻滞,营卫运行失常,阴阳不得相通相和。《内经》中和营卫方法有三:一曰针刺,二曰热熨,三曰汤药。法虽不同,但都是着眼于“调其虚实,以通其道而去其邪”,即所谓“决渎壅塞,经络大通,阴阳得和者也”。可见,调和营卫法重要的一环在于疏通经络。经云:“病在血,调之络,病在气,调之卫”,营卫交通在于“气之大络”,故在治疗中要更注意通络法的运用。
⑵.益其源。营出中焦,卫出下焦,二者皆养于中焦而宣散于上焦,故营卫运行乃三焦协同的作用。凡营卫气虚而失和者,宜根据其所出、所养、所运而分别补益其源,方可使之充盛:①畅元阳而益肾,卫出下焦,下焦者肾,肾为先天之本,元阴元阳之所居,卫为元阳所化,与统摄一身阳气而贯脊属肾的督脉相联,其运行之终始为足太阳膀胱经,而常出入于足少阴之分间。大凡卫气之虚,实因下焦火弱,故畅元阳而益肾,以实卫气之虚,乃为正治。伤寒论卫虚而阳弱者,用桂枝加附子法,即此意。如肾气不足,营卫行涩,心络挛急则胸闷作痛,营卫虚滞,不能行其温煦荣养之职则面色恍白、四肢欠温,玄府开合失主则汗出,病虽在心,亦当从营卫论治,经云:“损其心者,调其营卫”,此下焦根源虚弱也,缘卫出下焦,肾气激发营卫之气化运行无力,当温补肾气,疏通营卫:补骨脂、小茴香、黄芪、当归、生脉散、丹参饮。②.调脾胃而养正。营卫乃水谷之精微所化,必须靠后天水谷的补充和滋养。营出中焦,胃乃为卫源,故凡营卫虚衰而生化不足时,必须以调理脾胃为要,恰如尤在泾所说:“中者,脾胃也,营卫生成于水谷,而水谷转输于脾胃,故中气立,则营卫流行而不失其和”。《伤寒论》中,桂枝汤用草、枣与稀粥,小建中之倍芍药加饴汤等等,皆调脾胃而养正之法。如中气不足,脾胃运化失职,化源不足乃至营卫不和,卫表不固,易受风邪外袭,症见神疲乏力,面色恍白,畏风怕冷,四肢酸软,舌淡白苔薄白,脉浮缓,根据营出中焦,胃为卫源之理,宜建中固表,调和营卫,以小建中汤合玉屏风散加减。③.益宗气而宣肺:营气卫气的宣散输布必须靠宗气的宣发,上焦不通,营卫不散,故宗气盛则营卫畅,宗气衰则营卫结。凡宗气弱而致使营卫运行失和者,当用益宗气而宣肺法以调之,益宗气可用参、术、芪,宣肺可用麻黄、杏仁、桔梗等。如营阴素虚,风热夹湿侵袭于肌表,卫气闭塞,营气内壅,卫不布津,津聚成湿,风湿相搏,蓄积于肌腠,乃发皮肤湿疹者,此病在肤表,据卫出上焦,心营肺卫之理,当补益宗气,宣行心肺,疏风宣卫以驱湿,凉营通络以泄壅。
⑶.伐其过。根据营卫失和出现的阴阳偏盛偏衰而调之。调和营卫的临床:①.和卫解肌,治疗外感风寒,如桂枝汤;②益卫和营,治疗自汗不已,桂枝汤,虚甚者加参、芪、附子。③.散卫和营,治疗皮肤瘙痒,症见皮肤瘙痒如虫行皮中而无定处,稍遇寒热而瘙痒更甚,舌淡苔白,脉濡者,邪留肌肤与卫气相搏,溢于皮肤之间。桂麻各半汤小发其汗,散邪而和营卫。④畅卫运营,治疗关节疼痛。《素问·气穴论》“肉分之见,溪谷之会,以行营卫,以会大气”。四肢关节乃孙络溪谷之所在,营卫会合之处,外邪客之,经络阻滞,营卫运行不畅通,故而肢节烦疼,屈伸不利,应畅卫运营,治以麻黄汤、柴胡桂枝汤。⑤.温卫畅营,治疗多寐嗜睡或肢体浮肿、苔滑而腻、脉弦或滑者,此为痰湿为患。然痰湿所成,乃因营卫不通、水液停聚所致,故治疗应温卫畅营,清气升则津液四布,浊气降则水液下行。《金匮要略》“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即指温卫阳而化水气,畅营卫而布津液,所谓离照当空,阴霭自散,可用苓桂术甘合二陈汤加减。⑥.泄卫通营:治疗不寐失眠。证见睡眠不实或彻夜难眠或多梦易醒,辗转烦躁不安而以它法不效。系因邪客脏腑,致使卫气独营于外,行于阳不得入于阴,营卫之气不得相通,而阳跷脉满而盛,卫不入阴则目不瞑而失眠,故应泄卫通营,畅其经而疏其道,营卫通即眠安,以半夏秫米汤加百合、苏梗,兼心烦加莲子、黄连等。难以入眠加桂枝汤,多梦易惊合温胆汤。⑦养营益卫:治疗不仁不用、肢体皮肤麻木不仁或不知痛痒,或肢体不举等多属于气虚络脉阻,营卫失和所致,《灵枢·刺节真邪论》“营气虚则不仁,卫气虚则不用,营卫俱虚则不仁且不用”,故应养营益卫,黄芪桂枝五物汤,加鸡血藤、当归、桑枝、路路通、丹参、乳、没。
⑷.去其邪:邪分两种,一为外来之客邪;二为内生之邪,多由营卫紊乱而来。 “去其邪”很重要的一条是给邪以出路,故《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曰:“其高者,因而越之;其下者,引而竭之;中满者,泻之于内;其有邪者,渍形以为汗;其在皮者,汗而发之”,病在血络的,可直放其血“导而出之”,有形之积,根深日久,药所难为,可径手术切除之,“邪去正自安”,病邪不去,正难自复,必除其邪,以使气和,所以说“去其邪”也是营卫治疗中很重要的一环。
[/watermark]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提升卡
置顶卡
沉默卡
喧嚣卡
变色卡
显身卡
蒋新民
|
2005-12-13 20:41:47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营卫钩玄
须要好好品悟的好文!!、以后我再讨论发文。 蒋新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cfnct
|
2014-9-5 16:09:24
|
显示全部楼层
好狗不挡路,挡路的都是路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返回列表
发新帖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王不留行
回复楼主
返回列表
中医沙龙
尊生保健
走进中医
医理探源
临床经验
中药方剂
四大经典
美容之声
声乐治疗
房中探玄
针道天下
中西结合
古今医案
中医资源
医学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