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开启辅助访问
切换到窄版
登录
注册
首页
Portal
养生
中医
疾病
方药
针灸
古籍
论坛
BBS
公告
搜索
搜索
中医基础
中医诊断
临床经验
理论探讨
中医文化
新闻动态
内科
外科
妇科
儿科
传染病
肿瘤
医案
中药
方剂
经典类
方剂类
各家类
五官类
四诊类
针灸类
外科类
妇儿类
医案类
养生类
现代类
本版
帖子
用户
大医精诚网
»
论坛
›
中医论坛
›
中药方剂
›
经典名方小柴胡汤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方剂]
经典名方小柴胡汤
[复制链接]
739
|
1
|
2016-5-10 09:55:48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春天来临,外邪侵袭,外感发热、食欲不振经常发生。在此,特别为大家介绍一名方——
小柴胡汤出自东汉末年张仲景著的《伤寒论》一书,是和解少阳的代表方剂,受到历代医家的重视。在日本,它更是一个用得最多,研究得最多的方剂。故有人称其为中医八大名方之一。
方药:柴胡12克,黄芩9克,人参6克,半夏9克,炙甘草5克,生姜9克,大枣4枚。
用法:汤剂:水煎2次,分2次温服;浓缩丸:每8丸相当于原生药3克,成人每次9克(24丸),每日2~3次。儿童酌减。
功效:和解少阳,疏肝和胃。
主治:伤寒少阳证。症见寒热往来,胸胁苦满,不欲饮食,心烦欲呕,口苦,咽干,目眩,舌苔薄白,脉弦。
方中柴胡味苦、辛,微寒,有辛散苦降,疏肝解郁功效;黄芩味苦,性寒,善于清少阳相火。两者配合,一散一清,更有清热透邪,调畅少阳气机之效。半夏、生姜性味辛温,能和胃,降逆止呕,消痞散结;人参、甘草、大枣可益气和中,扶正礻去邪。七药配伍严密,相辅相成,寒热并用,辛开苦降,补泻兼施,既能清解少阳邪热,又能调畅气机升降出入。
已故著名中医学家刘渡舟教授曾说:“小柴胡汤善开肝胆之郁,故能推动气机而使六腑通畅,五脏安和,阴阳平衡,气血调谐。”它功效快捷,治法奇妙,虽然方中没有麻黄、桂枝,但仍能发汗;没有芒硝、大黄,但仍能通便,没有茯苓、白术却能利水,没有常山、草果,却能治疟。所以,刘教授称它“不迹其形,而独治其因,郁开气活,其病可愈。”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小柴胡汤具有解热、抗炎、抑菌、保肝、利胆、增强免疫力、镇静、镇痛、镇咳、抗过敏、调节胃肠功能、缓解和减轻化疗药物的不良反应等作用。临床上,常用此方治疗外感病及多种内伤杂症。
小柴胡汤的临床应用范围日益扩大,但如何正确应用小柴胡汤,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有人统计27种中医药期刊对小柴胡汤的应用个案报道,共得病案143例,含中西医病症49种,包含内、妇、儿、五官、肿瘤等多科疾病,出现的临床症状有80多个。如食欲不振、口苦、呕吐、发热、恶寒、头晕、胸胁满痛、心烦头痛、咽干、脉弦、脉数、脉细、苔白、苔黄等等。
又有人对265例病案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应用小柴胡汤治疗的最常见症状,首先是各种外感发热;其次是消化道症状,如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等;再次是胁部症状。就舌、脉而言,最常见的为薄白苔、薄黄苔、弦脉、弦细脉。
以上可见,小柴胡汤治疗的病症,主要以发热、消化道及情志方面的症状为主。发热主要以寒热往来为特点,此时因正邪相搏,且正气渐虚,不足以抗邪,尤其在外感病中;消化道及情志症状则反映出气机郁结,脾胃失和,三焦不畅,这在外感和内伤病中均有反映。掌握小柴胡汤证的基本病机和主要临床表现,对于临床正确应用小柴胡汤有重要指导意义。
《伤寒论》101条中曾说“伤寒中风,有柴胡证,但见一证便是,不必悉具”。不过,历代医家对此有不同见解,认为不可据此而误用小柴胡汤。日本就曾出现因误用小柴胡汤而致死亡的事件。所以,任何一个好的方剂,都必须经辨证和辨病有机结合后,方可使用。
服用小柴胡汤时尤其要注意以下几点:(1)忌生冷辛辣食物。(2)上盛下虚,肝火盛者不宜用。(3)素体阴虚吐血,或有肝阳上亢的高血压患者不宜用。
文章来源:家庭医药 作者:任天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提升卡
置顶卡
沉默卡
喧嚣卡
变色卡
显身卡
ccwbm48w
|
2016-5-13 19:53:12
|
显示全部楼层
新年新气象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返回列表
发新帖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浏览过的版块
尊生保健
美容之声
胡必江
回复楼主
返回列表
中医沙龙
尊生保健
走进中医
医理探源
临床经验
中药方剂
四大经典
美容之声
声乐治疗
房中探玄
针道天下
中西结合
古今医案
中医资源
医学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