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开启辅助访问
切换到窄版
登录
注册
首页
Portal
养生
中医
疾病
方药
针灸
古籍
论坛
BBS
公告
搜索
搜索
中医基础
中医诊断
临床经验
理论探讨
中医文化
新闻动态
内科
外科
妇科
儿科
传染病
肿瘤
医案
中药
方剂
经典类
方剂类
各家类
五官类
四诊类
针灸类
外科类
妇儿类
医案类
养生类
现代类
本版
帖子
用户
大医精诚网
»
论坛
›
中医论坛
›
医理探源
›
[分享]舌鉴摘抄
返回列表
发新帖
[分享]舌鉴摘抄
[复制链接]
1161
|
1
|
2006-2-24 14:51:26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舌诊是祖国医学具有特色的诊断方法之一。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医学经典著作(黄帝内经),则记载着十分丰富的舌诊内容。其中有关“舌”的论述有60多条,明确指出舌头变化对疾病的诊断意义。《内经》的作者认为,由于人体五脏六腑直接或间接地与舌相联系,因此从病理上说,脏腑气血的病变亦可反映于舌。而观察舌的病理变化,反过来亦能诊察内脏的病变。中医诊病时,总要请病人把舌头伸出来看一看,然后结合其他情况决定诊断和治疗。俗话说:“观舌诊病,中医一绝。”有经验的中医看了病人的舌头后,就能察知病症的关键。那么舌头上究竟能看出哪些奥秘呢?
(1)看舌苔
舌苔是指舌面上一层薄垢,好像阴暗潮湿的地上生的苔藓一样。
祖国医学认为舌苔的形成是脾胃生发之气的显现。清代医学家章虚谷说:“舌苔由胃中生气所现,而胃气由心脾发生,故无病之人,常有薄苔,是胃中之生气,如地上之微草也。若不毛之地,则土无生气也。”清代另一位名医《察舌辨症歌)的作者吴坤安也说:“舌之有苔,犹地之有苔。地之苔,湿气上泛而生;舌之苔,胃蒸脾湿上潮而生,故曰苔。”
正常人的苔色是薄白色的。这是因为舌粘膜中丝状乳头的末梢分化成“角化树”,在“角化树”分枝的空隙中,常填有脱落的角化上皮、唾液、细菌、霉菌、食物碎屑及渗出的白细胞等,这些不透明的物质遮盖了舌毛细血管的红色,而且角化上皮在湿润时可吸收水分而呈白色,这样就形成了正常的薄白湿润的舌苔。
《伤寒舌鉴》中说:“邪气入里,其寒热虚实之机必现于舌……唯验舌上苔色之滑、燥、厚、薄,昭若水鉴,无可遁形。”可见古人认为从舌苔上察知寒热,就像照镜于那样清楚。
正常人的舌头,舌苔薄净而滋润有津。
●根据舌苔颜色察病
——舌苔过白:多属寒症,薄而滑的多为外感风寒,厚白而滑者多为寒湿或寒痰。但临床上也有里证和热症而见白色舌苔。根据现代舌诊的研究,认为白苔主要可出现于以下几种情况:
第一,白苔除可见于正常无病的人以外,多见于轻病,表证初起,以及疾病的恢复期。因为机里内在的病理改变不明显,所以舌苔的变化也接近正常的薄白舌苔。 ,
各种疾病的恢复期,尽管各种疾病在严重阶段可出现黄苔、黑苔或红降剥舌等,但随着疾病好转,脾胃生发之气恢复,舌苔仍可转为薄白色。
一些仅有主诉症状而无器质性病变的疾患,如神经衰弱、肠胃神经官能症等,舌苔发白而薄腻。
疾病早期或局部病灶,未影响全身的局部病变,如青春期甲状腺肿大、外伤、足癣、梅核气、早期的乳房癌、子宫颈癌等。由于早期缺乏症状或病灶局限,尚未影响全身的气血流通而反映到舌上,所以舌苔仍薄白,属于正常范围。但如果疾病发展,舌苔也会出现变化。
表证初起:如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支气管炎、肺炎的早期等,多见白苔。
第二,白苔可出现于体内有水湿停留或痰饮的病人,临床上常见某些胸水、腹水、慢性肾炎及哮喘、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等患者,体内有湿浊或痰饮停积,使舌苔出现厚白或白腻苔。从现代医学角度看,可能是口腔的唾液分泌较多,以及气管内痰液分泌增多,浸软了舌头的角化细胞或角化不全细胞,使细胞肿胀而不易脱落;加上舌组织水肿和淋巴回流障碍,舌面上老的角化细胞不脱而新的角化细胞又增加堆积,所以舌质肿胖,舌苔白厚而腻。
第三,白苔可见各种慢性炎症感染:如慢性盆腔炎、慢性肾盂肾炎、结核性脑膜炎、骨关节结核等。这些患者仅略有低热或无发热表现,由于体内有慢性病灶存在,常使舌苔较正常稍厚,或为薄白腻苔。当体内病变又趋活动或急性发作,例如肾盂肾炎又发高热时,舌苔可迅速由白转黄,或转红绛。
——舌苔发黄:一般多见于热性疾病的过程中,表明邪正相争十分激烈,病已入里,邪已化热。
从现代医学的角度分析,黄色舌苔的出现,大致有以下几种原因。
第一,炎症感染:临床上各科急性传染病,如流脑、乙脑、钩端螺旋体病、伤寒、白喉及菌痢等的严重阶段,以及重症肺炎、重症肝炎、肠道感染、急性肾盂肾炎、盆腔炎、葡萄球菌和链球菌所致的败血症、急性胰腺炎、阑尾炎、肠梗阻、宫外孕破裂、溃疡病急性穿孔的中期或晚期、腹膜炎、急性胆囊炎、胆石症、胆道蛔虫病及尿路结石合并感染等,均可出现黄苔。因为在炎症感染患者的舌粘膜上,容易产生和病灶感染相同的炎症细胞浸润,使舌头本身也有炎症感染存在,舌表面聚集有大量细菌及炎症渗出物。炎症细胞的堆积和口腔菌族中某些细菌急剧增殖,附着于延长的舌丝状乳头而使舌苔转成黄色。
第二,发热:有人统计100例黄苔患者,其中有发热症状计63人。发热的患者中,38.5℃以上高热有23人,在38.5℃以下的低热40人。发热最短者仅2即出现黄苔,所以发热与黄苔有较密切的关系。因为人体在温度升高时体液消耗较多,唾液分泌减少,口腔干燥,使炎症渗出物和微生物更易在舌上停留、增殖,导致舌苔转成黄色。
第三,消化道功能紊乱:消化系统疾病如慢性胃炎、溃疡病、慢性肝炎、结肠炎、习惯性便秘、消化不良等胃肠道功能紊乱患者,可产生二氧化硫等硫化物沿着消化道上溢,被舌丝状乳头吸附而沉积,使舌苔变黄。此外,消化功能紊乱时唾液PH值改变,酸性度增高,氢离子游离增多,这有利于细胞间隙中正离子与细胞膜表面的负电荷互相吸引,从而增加了舌粘膜细胞之间的粘着力,有利于黄苔的形成。
——舌苔发黑:主要是舌丝状乳头增殖变黑所致。黑苔的色泽,可有棕黑、灰黑、焦黑直到漆黑等深浅不同。黑苔在临床上虽然比较少见,但中医认为病人出现此苔,一定病期较长,病性比较复杂严重。
现代医学认为,黑苔的出现,应根据疾病的病因,来分析产生的原理。常见的有以下几种因素:
第一,感染高热:我们曾观察50例舌上出现黑苔的患者,有36例具有不同程度的发热,其中发高热者20人,低热者16人。大部分人在发热过程中出现黑苔,有的人在高热退后,黑苔也消退,但至第二次发热时,黑苔又重复出现,证明发热与黑苔的出现有一定的关系。此外,黑苔与发热时间的长短也有关系,在上述病例中,最短的发热4天后就出现黑苔,最长的发热80天后方才出现黑苔。大部分病例在发热2周后,出现黑苔,平均为20天左右,可见发热时间越长,黑苔出现也越多。
在出现黑苔的患者中,有一半病例是各种炎症感染所引起,包括肺炎、肾盂肾炎、坏疽性阑尾炎、腹膜炎、胆囊炎、下肢静脉炎、化脓性骨髓炎、盆腔炎及败血症等。由于感染,高热、毒素刺激等因素均可使舌丝状乳头增生过长,再加上微生物的染色而成黑色,出 现黑苔所特有的棕黑色角化细胞,使舌苔干黄焦黑。 .
第二,胃肠功能紊乱:临床观察到,约有一半以上的黑苔患者有腹胀、便秘、恶心、胃口不好等胃肠道症状,经用攻下之剂治疗,如大便得畅而里热退后,黑苔也随之消退;黑苔消退之后,食欲也随之转佳。这些胃肠功能紊乱的症状,大多见于高热患者,所以 肠功能紊乱可能是机体中毒的症状之一,由于细菌毒素的刺激 使胃肠功能失调,使口腔唾液的pH值降低,增加了舌细胞间的粘着力,使丝状乳头角质突起延长,容易被微生物染成黑色,形成黑苔。
第三,霉菌感染:在人的口腔里(包括舌苔上),生长有各式各样的细菌、霉菌等微生物,它们平时互相制约、互相促进,保持着一定的平衡状态,对人的健康也没有什么妨碍。如果因为治疗疾病的需要,应用了大量广谱抗生家,那么这些微生物的平衡状态就会被打破。一些对抗生素比较敏感的细菌被杀灭,而相对不怕这些抗生素的霉菌却乘机大量增殖。由于霉菌大都会产生各种颜色,因而就可在舌头上出现从棕色到黑色的各种苔色。
第四,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调:有一个患者因为食管有吞咽阻塞不适而去医院作食管钡剂造影,发现食管壁上有一个小结节,怀疑为食管癌,因而精神不振,情绪抑郁,思想负担很重,饭也吃不下,觉也睡不着,同时舌上出现黑色象毛刷样舌苔。以后又经再次食管钡剂造影及摄片,并请各科医生会诊,否定了食管癌的诊断,精神状态恢复正常,并未应用任何药物治疗,黑毛苔也逐渐消退。由于精神紧张引起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调而出现黑毛苔的病例常可遇见,这是因为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调时,可引起口腔内酸度增加,有利于产色霉菌的生长而出现黑苔。
第五,某些重危病人:某些慢性病内脏衰竭,如肝硬化晚期肝功能严重损害,慢性肾功能衰竭尿毒症,各种晚期癌症体质极度衰弱,免疫功能紊乱,霉菌大量生长,腐败的细菌可作用于舌粘膜上的坏死物质,产生硫化氢,再与血红蛋白所含的铁质或含铁微生物结合,形成硫化铁沉积,而使舌现黑色,这是病至极期的表现,预后很差。
第六,口腔卫生不良:不注意口腔卫生和不经常刷牙的人有助于霉菌的生长及舌乳头角质层过长,形成黑苔。经常吸烟人,烟熏或烟草中的化学物质刺激舌上乳头,也可诱发黑苔。
另外,还有几种舌苔颜色,也应引起注意:舌苔灰白相兼或腻薄滑,多为里寒。先有体弱兼热性病,或病久兼消化不良症的征象。全舌淡紫带青,润滑无苔为伤寒阳证。舌苔呈褐色,常见于肠梗阻。
●根据舌苔形状察瘸
——苔的厚薄、干燥与湿润。
其一,看舌苔的厚薄:正常人应该是薄白苔,如果舌苔太少,甚至在舌上看不到舌苔的天鹅绒状的外观,表示此人身体不好,体质较虚。舌苔厚,呈发状的称为“毛苔”。表示外邪比较厉害。体内有积滞。’ 其二,看舌苔的干燥与湿润:正常人口腔内不断分泌唾液(每分钟约1毫升左右),舌苔常润泽而有津液。如果唾液分泌不足(如失水)或舌面水分蒸发过快(如高热),看上去舌苔十分干燥,称为“燥苔”,严重的话,舌苔上津液全无,用手指去摸一—F有涩手的感觉,称之为“涩”,如果干燥进而使舌苔根根竖起象芒刺,称为“糙苔”。燥、涩、糙常代表程度不同的伤津现象,多见于热性病过程中。一般讲,舌体润泽,显示津液充足;舌绛干燥失荣,显示阴津已涸,是危重的信号。前人说“存得一分津液,即有一分生机”。津液在中医学温热病辨证中,显得特别重要。
根据国外的资料,舌苔的厚薄干润与消化系统疾病的关系比较密切。当人便秘、慢性腹泻、消化不良时可见厚腻苔。肠梗阻时,舌苔干、厚、腻。还有,平时舌苔很少的人,如果早晨起来发现自己的舌苔变得特别厚腻,上面好象涂了一层油腻似的,同时发觉自己食不知味,可能还伴有腹胀、便稀,这就说明你前两天可能吃得太多,过分油腻,使肠胃不能适应,造成功能失调,中医称之为食积。这就需要及时调整饮食,限制饮食,使胃肠得到充分休息。
这里需要注意的是:正常人清晨起来,舌苔经过一夜堆积也会变得稍厚一些,但一经漱洗,吃过早饭之后,便又洁净如常了。这和食积的厚腻苔是有区别的。
临床观察表明,观察苔的厚薄干润对分析病情轻重也有一定意义。一般讲,薄苔、润苔病情轻;厚苔、干燥苔病情重。在病程中,舌苔由薄转厚,表示病邪由表入里,病渐增重;舌苔由润转燥,显示热邪炽盛,灼伤阴津。反之,舌苔由燥转润,由厚转薄,由黄转白,往往为津液复生,正复邪退,显示趋向康复的佳兆。
——剥苔、无苔。
正常人均有薄白苔,如出现剥苔、无苔,则表示体内有病。
一是镜面舌:即舌面无苔,像镜子一样光滑。轻者提示营养不良,或体内缺乏铁或维生素B2:;重者则表示体内津液亏乏,病情深重。如果病久者的镜面舌兼绛色,还要防止出现败血症。如果是老年人的舌头像镜子那样光滑,舌底面两根静脉增粗延长,常表示有肺心病存在。
二是穿心舌:即舌苔中间有一小块空白处,舌苔已剥脱。穿心舌属于伤阴的一种表现,常表示体内营养缺乏。小儿出现剥苔,则表示营养不足,主要是偏食造成体内某些营养素的缺乏,引起部分舌苔剥脱。这种儿童一般身体抵抗力很差,很容易得感冒或发烧。
三是牛肉舌:即舌质暗红,舌苔光剥像牛肉一样。牛肉舌常见于恶性贫血患者。还有一种情况是,舌本有苔,病久则无苔,或是液体干涸,显示胃气衰败或胃阴大伤。历来医家重视胃气,认为“人以胃气为本”。若胃气不衰,预后较好;若胃气已绝,则预后不良。所以中医学有“有胃气则生,无胃气则死”之说。因此,对此现象决不可等闲视之。
——此外,根据舌苔形状还可以把舌苔分为如下三种情况。
腐苔:是一种比较厚的、颗粒大而疏松的苔,形状好象豆腐渣
样,厚厚的一层堆在舌上,刮之易去,过一会儿又会逐渐堆铺起来。
腐苔提示人的阳气有余,能将胃中浊腐之气升化驱散,是正邪相
争,疾病诌向好转的征兆。腻苔:是舌中心及根部较厚,舌的边尖部稍薄,颗粒细小致密,紧贴舌上,揩之不去,刮之不脱,舌面罩着一层粘液像油腻状,舌质大多被其遮盖而不能见。如以放大镜观察,可见腻苔的丝状乳头数目及其分枝均有增加,各乳头的角化树相互纠结缠绕,不易脱落,其中包埋着很多粘液及食物颗粒。中医认为腻苔是阳气被阴邪所抑,机体内必有湿浊痰饮或食积顽痰遏郁的病理变化。如急慢性胃肠炎等病可至于此。
霉苔:苔质与腐苔相似,也是浮而疏松,但舌面上的苔却腐苔那样平铺于舌面,而似灰白的糜点状或饭粒样儿,厚薄不一地堆积在舌上,故以此可作出鉴别霉苔多因体弱,或过量应用激素、免疫抑制剂以及广谱抗生素等,导致机体免疫功能低下,抵抗力极差,菌群失调,霉菌乘机生长繁殖所致。此苔一般先见于舌的一部分,以后可蔓延至全舌或整个口腔,病情大多严重。曾见到个癌肿病例,手术后持继高热,经多种抗生索医治无效,舌上长出白色念珠菌的糜状霉苔,早上擦去,午后又长出,不久患者即去世。所以,霉苔对霉菌病的诊断有重要价值。
总之,腐苔一般多屑热;腻苔则或为寒湿挟痰,或为湿热挟痰;霉苔则提示正气衰败,多属危象。
(2)看舌面
舌面异常主要有如下几种表现:
●点刺舌 是指舌上有很多红刺群凸出舌面,好象草霉的果实一样。点出现于舌尖或舌边,表示热盛,可见于各种发热感染性疾病或大面积烧伤病人;点刺出现于舌中,多为热毒更盛或热入血分,容易发生休克神志昏迷。失眠、便秘或夜间工作紧张的人,以及维生素缺乏、营养不良和大脑皮质功能失调等,也可出现舌面上的红色点刺,中医称为阴虚火旺。舌面点刺还有痛感,经休息,调整营养结构和使大便通畅后,点刺会较快消失。现代研究证实,点刺是舌上辈状乳头增生或肥大所形成。
●裂纹舌 舌面上的裂纹有深裂、浅裂以及各个不同方向的裂沟和皱纹。浅裂就象一条条皱纹,深裂就像被刀割和剪碎一样,有不规则的裂沟。正常人中约有0.5%是生下来舌面就有裂缝的先天性舌裂者。现代医学认为舌面上的浅裂纹主要是由于舌粘膜萎缩,使舌肌原有的纵纹和横纹透出表面而形成;舌的深裂纹则为较严重的舌萎缩性病变,使舌肌上皮层失去正常结构,一部分舌乳头变得扁平而融合,一部分则萎缩断裂而形成裂纹,舌上裂纹的图形真是稀奇古怪,有纵形、横形、树叉形、井形、爻形、或像脑子的回沟状,也有的象鹅卵石状。病理性的舌裂常与萎缩舌同时存在,可见于一些慢性消耗性疾患,以及营养不良性疾患和维生素B族缺乏症等所致的慢性舌炎病例、故常兼有舌痛,口干等现象。此外,长期的地图舌,有部分后来可转变为裂纹舌。中医认为,裂纹舌而见舌面干燥者,多为津液不足;兼有热盛者,还可见舌质红绛。
●光滑舌 舌面光而无津,也没有舌苔,平如镜面,望之发光,也称“镜面舌”。不论何种疾病,凡见到这种舌象,都表明机体内有阴液消亡的征象,津液严重损耗。舌光而色红绛为热盛伤阴,舌光而色淡为气阴两伤。中医认为,舌面光平如镜是一种危重舌象,所以古人曰:“舌如镜面者,危”;“舌如去膜腰子者,危”。据中西医结合临床观察,光滑舌是舌上无苔无点,舌丝状乳头和蕈状乳头全部萎缩,是舌炎晚期的表现。光滑舌可见于维生素c严重缺乏、恶性贫血、高热长期不退、肝硬化和肺心病的衰竭期、慢性肾功能衰
竭尿毒症、中毒性休克、脑性昏迷等疾病。研究证实,造成舌粘膜上皮细胞坏死的各种因素都可能导致舌光如镜。
●瘀积舌 常常有人发现自己的舌尖或舌边上有散在的紫黑色瘀斑或瘀点,这种现象往往提示体内有“瘀血停积”。有瘀血的人,体内血液流动较缓慢,在某些局部甚至可出现血流完全停滞。人们在吃东西时,不小心会咬伤舌的边缘和舌尖;人生病时血管的脆性增加,有时也会不知不觉地碰破舌上的血管。舌的反应比较灵敏,往往比人体的其他地方容易出血。上面这些原因,可使舌上容易出现瘀点或瘀斑。舌头上的瘀点、瘀斑,在青年女性中也较为常见。她们大多有月经不调、月经色深,常有血块、痛经等症状,中医认为这是瘀血郁阻的表现。运用调经活血的药物治疗,可使舌头微循环瘀塞畅通,血流恢复正常,不仅月经不调和痛经病症能治愈,瘀点、瘀斑也会在舌上消失。不少肿瘤病人,舌上有瘀点、瘀斑,有时伴随青紫舌一起出现。据统计,恶性肿瘤患者出现紫舌的占50%左右,有瘀点、瘀斑的在20%左右,常见于肝癌、胃癌、鼻咽癌和白血病。因此,如果舌头上突然出现瘀点、瘀斑,应该进行详
细检查。
(3)看舌体
舌体异常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肿胀舌 舌体增大,舌边有齿痕,称为舌胖大;胖大较甚则为肿胀,舌头塞满口腔,转动不灵,甚者可影响呼吸及语言。中医认为舌胖提示气虚,或有水湿;舌胖而苔腻的多属痰湿或湿热。舌鲜红肿胀,常是心胃有热;舌紫而肿,多因酒毒上冲;如舌肿连及口唇也肿大青紫的,这是血液凝滞,常因药物中毒或食物中毒所致。现代医学认为,舌头肿胀,主要与舌体的结缔组织增生,组织水肿,或血管、淋巴回流障碍等因素有关,临床多见于甲状腺机能减退、肢端胖大症、慢性肾炎尿毒症以及急性中毒的患者。部分患者咽部或颈部受压迫,如严重的喉头水肿,或甲状腺极度肿大者,舌头也会出现肿胀。
●瘦瘪舌 舌体变得枯瘦削薄,叫瘦瘪舌。现代医学认为,瘦瘪舌主要因全身营养不良,使舌的肌肉及上皮粘膜萎缩所致。临床上多见于慢性消耗性疾病,多伴有全身消瘦,如严重的肺结核、肺原性心脏病合并部感染及晚期癌肿等患者,其次如长期胃肠道功能障碍、维生京和蛋白质缺乏、恶性贫血等,也可使舌体变得瘦小。中医认为,舌肉与心脾两个肺腑有关,心脾虚则舌瘦瘪。如舌色淡白而瘦瘪的,为阴阳两虚,气血不足,不能充盈舌体,日久因舌体得不到濡养而瘦瘪;舌色红降而瘦瘪的,则为阴虚火旺之故,阴愈虚,火愈旺,于是舌体发生枯瘪、消瘦等变化。无论新病、久病、如见瘦瘪舌,疾病不可能轻浅;如瘦瘪而枯萎无津,舌色晦暗,则预后大多不良。
●裙边舌 舌头伸出来超过两边口角的范围,而且明显浮肿而娇嫩,加之舌边有牙齿压出来的齿印,犹如女同志裙子的边缘,这就是“裙边舌”。裙边舌是由于体内营养不良,尤其是缺乏蛋白质,引起舌的水肿。舌组织的反映较一般器官灵敏,所以,可能此时身体其他部位存在水肿的表现。
●芒刺舌 即舌生芒刺。中医认为,此为热毒内伏,心肺火盛,胃有实热所致,常见于高热和肺炎。如果经常地吃些粗渣滓等食物像甘蔗一类,舌乳头经不住连续刺激也会有芒刺,两者可从有无其他症状来区别。
●花剥舌 指舌苔部分剥脱,霹出苔下的红色舌质。有花剥舌的小儿大多有过敏体质,容易患奶癣、哮喘等过敏性疾患,他们常有偏食习惯,以不爱吃蔬菜为主,常有营养不良、贫血、维生素缺乏、肠寄生虫等。西医把部分花剥舌称为地图样舌,因为花剥舌的中央凹陷,呈鲜红色,而边缘呈灰白色的小隆起,犹如地图模型上的蜿蜒国界。中医认为花剥舌多屑先天不足,需常服一些补肾中 药改善体质,如河车大造丸、胎盘粉等。成年人出现花剥舌都属于阴虚、血亏。其中,舌前半剥脱为心阴不足,阴虚较轻;舌根部剥 脱,为肝肾阴虚,阴虚较重;舌中有一条舌苔光剥,俗称鸡心舌,则 表示伤阴很严重。
(4)看舌质
舌质异常主要从以下几方面来看:
●淡白舌 淡白舌的舌色,红少白多,按其红、白的比例不同、可分为两类:一类较正常人的舌色略淡,但仍可见有红色;另一类则舌色枯白,血色全无,连口唇、齿龈也苍白无华。淡白的舌体, 般多较正常肥大,舌面湿润多津,好象有过剩的水湿浸透于内,而显得浮胖娇嫩;在舌的边缘,可因受牙齿挤压而出现明显的齿印,像荷叶边那样围在舌头的两侧。
淡白舌是虚证和寒证的重要标志。如果看到舌色淡白,舌体并不肥大,与正常人大小相似,或舌体略见瘦小,舌面虽然润滑,但并不多津,兼有气短乏力,声音低微,自汗心悸,头晕耳鸣,口辰淡而无华,面色苍白或萎黄等症状,可以诊断为气血两虚症。
如果舌色淡白,舌体胖嫩,湿润多津,舌边有齿印,并有畏寒肢冷,浮肿嗜睡,大便溏薄,脉象沉迟等症状,可以诊断为阳虚内寒症。
现代医学证实,淡白舌多见于贫血及蛋白质缺乏,营养不良的患者。此外,慢性肾炎,甲状腺机能减退、低血压、晚期血吸虫病低体温症、粘液水肿等也可伴有舌质淡白的表现,这些患者主要因为内分泌失调,新陈代谢降低,末梢血管收缩,血液充盈减少,血流较为缓慢,所以舌的颜色变淡。由于蛋白代谢障碍,蛋白总量不足,白蛋白降低,可使组织水肿,导致舌质出现浮胖娇嫩现象,就更使舌质变淡,显示出淡白而胖嫩的舌象。
●红绛舌 正常人舌质的色泽,淡红而润。如果舌质鲜红,以红色为主,称为红舌;如果舌红而颜色深暗,则较红色更进一层,就称为绛舌。由于绛舌在出现之前,多经过红舌的阶段,二者的临床意义和形成机理有类似之处,所以医生常常称红绛舌是火热上炎的象征,二者仅有热性程度的差别而已。
如红绛舌,多由高热伤阴而引起,常发生在感染、中毒、维生素缺乏、脱水、贫血、昏迷等病理过程中。
舌色鲜红或深红,都说明热入营血、但热的性质却有虚实的不同。两者有如下的区别:
——实热型红绛舌:大多由急性温热病引起,发病不久,邪虽盛但正气未衰,热度较高,甚至有神志昏昧,胡言乱语,舌质红绛较鲜明,多有红刺增生增大而突出,舌面干燥起裂纹,舌苔黄糙或焦黑,这说明温邪已侵入营分。此时,主要矛盾在于热毒邪实,即使伤阴也不严重,应该立即采用大剂量的清热凉营药物。随着热病好转,红绛舌也会转淡。
——阴虚型红绛舌:多见于慢性消耗性疾病或温热病的后期,邪热的鸱张气焰已经低落,但阴血津液消耗过多,正气虚弱的现象比较突出,可有午后升火潮热、面色发红发烫。内心烦热,小便量少色深,口干引饮等症。此时舌质红或绛,但色较暗,不鲜明,舌苔很少或不见舌苔,舌面干丽少津,也有舌质的边尖特别红赤,并有红刺现象存在。这说明主要矛盾在于阴虚,应该用大剂量滋阴生津的中药治疗。如果舌质红绛而颜色较暗,舌面光滑如镜,舌质干
瘪枯萎,说明胃肾阳枯,津液大伤,养阴药不仅剂量要大,而且要照顾到脾胃,治疗的时间也较长。
上面所谈的是指舌质全部都显露红绛的颜色,如果红绛之色仅在舌质的局部出现,也有一定的临床意义。根据舌面部位的区域分布,舌尖属心,舌中屑脾胃,舌边属肝胆,所以当舌色大部分颜色浅淡,有部分为鲜红色时,按其部位不同,可作出区别。譬如,红在舌中区为脾胃之火,红在舌尖为心火,红在两边为肝胆之火。淡白挟红色,常以虚火居多。
临床上红绛舌常见于感染发热病例及一些慢性消耗性疾病,如流行性出血热、乙脑、败血症、胆囊炎、细菌性内膜炎及高热中暑的发热期或热退后,也可见于结核,癌肿等长期消耗性低热的病程中。干燥综合证、脱水、外科手术后水液平衡失调也可出现红绛舌。此外,一切使基础代谢升高的疾病,如甲状腺机能亢进、高血压、糖尿病等,也可使舌色发红。肝硬化腹水病人如过多地使用利尿剂,可造成体内失水和血清钾降低,使舌色红绛干瘪无津。如舌红而光,往往预示肝硬化病人即将进入肝昏迷状态,有利于医务人员及早采取防范措施。
●青紫舌 青紫舌有全舌青紫和部分青紫的区别。所谓全舌青紫,就是指全舌分布均匀的青色或紫色,或者是红绛之中泛现青紫色(紫中带青),或是淡红之中混有青蓝色(青多于紫)。所谓部分青紫,则出现在舌的左侧或右侧,或者是左右两侧,沿着舌边与舌中央沟之间,有——条或两条纵行的青紫带;也有的仅是青紫瘀点或斑块,而舌质的其它部分则不见青紫。
根据巾医的文献记载和临床经验,青紫舌在寒证、热证中均可见到,在瘀血证患者中也为常见,大致鉴别如厂:
第一,热毒内蕴:舌质大多紫而带绛,舌上黄苔干燥、焦裂、或者舌紫肿大而生出大红点、或者焦紫起刺如草霉状,均属热内蕴之证。这类青紫舌大多由虹蜂舌转变而来。
第二,寒邪内伏:全舌大多淡紫带青,润滑无苔,舌质瘦小, 者舌淡紫而略带青筋,颜色转润,这是寒邪直中肝肾之证。这种青紫舌多由淡白舌转变而来。
第三,瘀血阻滞:舌质青紫,色泽较暗,手摸时感到潮湿不于,或者舌边色青,病人感到口燥而漱水不欲咽下;或者舌体发蓝,或者舌头的边尖散见点状或片状的瘀点、瘀班,这就是内有瘀血的证据。
从现代医学的角度来看,青紫舌的形成机理是比较复杂的,可能与多种病理改变有关。我们不妨作一些剖析:
青紫舌与年龄的关系:老年人出现青紫舌的比例高于青壮年的2—3倍。这可能是随着年龄增长,患慢性病的机会增多的缘故。此外,老年人的血管退行性改变,动脉血管硬化等也是青紫舌比例增高的因素之一。
青紫舌与病种的关系:根据几百例青紫舌患者患病病种类的分析,以心血管疾病为最多,其次是肝胆系统疾病,再其次是呼吸系统疾病。癌症病人出现青紫舌的比例也较高。说明青紫舌的形成与心泵功能衰弱、体循环障碍和肝脏损害、门静脉高压、血粘度升高等病理变化有较密切的关系。
青紫舌与缺氧的关系:有不少青紫舌病人出现气短、哮喘、呼吸困难等症状,有的还出现口唇发青发紫、面色紫暗等紫绀现象。这些病例大都为心力衰竭合并肺部感染,或由其他原因导致肺功能不良,使肺部郁血或肺换气不良,呼吸困难,引起缺氧而致紫绀,也有由静脉血分流到动脉而产生紫绀。所以,舌头的青紫与缺氧后还原血色素的增加有密切关系。
青紫舌与发热的关系:青紫舌不同于其他热病过程中所见的舌象(如黄苔、黑苔、红绛舌等),因为青紫舌患者的发热,必须同伴有血氧饱和度的下降,静脉的郁血,血液粘滞度的改变等条件,才会使舌质变成青紫色。
青紫舌与红细胞数量的关系:红细胞浓度增高可使静脉血出现较深的青紫色,而且,凡红细胞增高患者的缺氧血较贫血患者的缺氧血更易引起青紫舌。
青紫舌与疼痛的关系:在一些以疼痛为主要症状的疾病中,青紫舌的发生比例较高。如在慢性头痛病中,有一半以上的病人的舌质出现紫暗或有瘀斑、瘀点。有急性疼痛的急性阑尾炎、急性胆囊炎、急性胰腺炎、纹窄性肠梗阻等急腹症病人,大面积烧伤病人
和痛经、产后腹痛等妇科病人,他们的舌质也往往出现紫绛色或有瘀斑、瘀点形成。因痛经而出现的青紫舌与组织缺血、缺氧、炎症 等病理变化有关。青紫舌与饮酒的关系:现在临床上发现,一部分长期酗酒的
人,舌头青紫色暗,或舌边有青紫瘀斑。青紫舌与色素沉着的关系:肾上腺皮质机能不全、结节性动脉周围炎、肝脏病等均引起色素沉着,除见于舌质外,在口膳、齿龈、额部、眼圈及乳头、脐部均有出现。这种色素透过正常红色的舌质,也可使舌头出现青紫蓝色。所以,色素沉着对某些青紫舌的形成有一定的关系。
青紫舌与病理性肿大及肿块的关系:肝肿大和脾肿大患者多有肝功能损害和门静脉高压的临床表现,因此这些病人中青紫 的发生可能与门静脉系统瘀血有关。舌头是血液供应特别丰富的器官,舌粘膜及粘膜下层的血管网可以敏感地反映血流状态。门静脉高压时可能通过门腔脉侧枝循环,即食管静脉斗上腔静脉,血流影响舌头的血管网,使舌乳头内血液瘀滞,舌质变为蓝红色或青紫色。肝硬化病人出现的蓝红色充血肿胀的“肝舌”和肝痛病人的舌边缘两侧有青紫色的条纹或紫黑色的斑块,可能是由于这种病心理变化而产生的。不少心脏扩大井有心功能严重减退的患者也常有青紫舌。
青紫舌与出血的关系:舌上出血是肯紫舌特别是舌上的瘀斑、瘀点形成的一个因素。所以,当急性白血病和急性弥慢性血管内凝血患者的舌质严重青紫或瘀点增加时,常是全身出血的预警信号。
青紫舌与血中寒冷凝集素增多的关系:所谓血中寒冷凝集素增多,就是对寒冷特别敏感,当遇到低气温时,血液有低温凝集现象,遇冷则手足青紫,到冬天寒冷时节,即有鼻尖手指、足趾等部位出现青紫、冷痛、麻木现象,并易患寒冷性红斑或冻疮。有的患者体沮偏低。血寒冷凝集试验和冰水试验常为阳性。由于血中寒冷凝集素增高,血液动迟缓,舌头毛细血管收缩,所以也容易出现青紫舌。
舌质青紫,如舌粘膜下血管严重缺氧或血液循环障碍,可出现青紫舌。青紫舌常见于慢性支气管炎、肺部疾病、充血性心力衰竭、肝硬化等疾病。值得注意的是,青紫舌不是一种疾病的特殊症状,许多妇科疾病和胃肠疾病也会出现青紫舌。另外,在正常人群中出现的青紫舌比例也并不低(约占普通人群的11%)。随着年龄的增长,青紫舌的比例还会逐渐升高。中医认为,青紫舌主要与血瘀有关,可以用活血化瘀的方法进行治疗。当瘀血化去后,舌质颜色即可恢复正常。
在舌的两侧边缘发现青紫色的条纹或形状不规则的黑斑,应引起重视,因为其中有少数人可能就是肝癌患者。这些人应及时到医院检查,如果是小肝癌,早期切除预后很好。
少女舌尖或舌侧部位出现了分散的青紫色瘀点戒瘀斑,常表示有月经不调、痛经或子宫功能性出血等病症;成年人的舌质出现这种情况则表示体内有瘀血存在。
●杨梅舌 舌质红而有刺,类似杨梅,称为“杨梅舌”,常见猩红热或高热持续几天以上的患者。
舌边发红,常见于高血压,甲状腺机能亢进或正在发热。
舌尖发红,常因工作时间过长,经常失眠,心火过亢,致使消耗过多,体内缺乏维生素或其他营养物质所致。
舌质长期呈暗红或紫色,要警惕癌症侵扰。据上海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等全国33家医院、科研单位对12448例各类癌症患者进行调查表明,大多数癌症患者的舌质呈暗红或紫色,其中食管癌、贲门癌呈现率最高,占80%左右,其次为白血病、肺癌等。鼻咽癌最低,占20%左右;且发现晚期患者多于早期患者。
●舌下静脉异常 人的舌底下,有静脉分布,望诊时观察舌下静脉(以下简称舌脉)的颜色和充盈情况,可以协助诊断,是舌诊的一个重要内容。
怎样看舌脉呢?请病人把舌头伸出口外,把舌尖用力向上举起,即可清晰地显现舌下的静脉。正常人的舌脉可为单根、双根或多根,但以单根为最多,约占84%,舌脉的长度不应超过舌尖至舌系带终点的五分之三,正常舌脉的色泽为淡紫色,大多隐现于舌粘膜下,绝不粗张,管径一般在2毫米以下。40岁以上的人舌下静脉可略微增粗,但不会超过2.7毫米。如果舌底静脉怒张于粘膜
下,而且长度明显延长,往往是病态的表现。
中医认为,舌脉与心肝两经有密切关系,不论身体任何部位有瘀积或痰湿内阻,导致脉道不利时,都会引起舌脉出现变化。因为舌脉在薄膜之内,清晰可辨,检查方便。如见舌脉粗张,颜色青紫,甚则带青发黑者,大多为肝郁失疏、瘀血郁结之证。
现代医学证实,在肿瘤、脑血管意外、血管性头痛、肝痛、风湿性心脏病、冠心病等患者中,舌脉粗张者占50%左右,肺心病可高达90%以上,并且与青紫舌,舌面瘀点瘀斑的临床意义相同。
此外,与舌脉扩张性质相似的,还有一种舌下“瘀血丝”,其观 察方法是:请患者张口翘舌,如看到舌下舌边的粘膜上有一种呈放 射状稍带紫黑色的丝状脉络,即为“瘀血丝”。瘀血丝多少可与患者血瘀的轻重成正比,无血瘀者舌下多无瘀血丝。根据对肝硬化、肝脾肿大、冠心病、脑血管疾患、肺气肿、肿瘤等多种疾病的观察,发现舌下瘀血丝较青紫舌、舌面瘀点、瘀斑提前出现,而后者在血瘀证较重时才出现。所以,舌下瘀血丝对早期诊断血瘀症有一定临床参考价值,特别是对于未出现青紫舌的血瘀患者是一个较明显的信号。
(5)看舌体动态
人的动作有轻柔灵活、呆重、木滞之分。舌肌的运动也有僵硬痿软、歪颤纵缩的异常表现。当舌肌的活动出现异常时,往往是疾病比较严重的征兆。
●僵硬舌 舌僵硬是指舌体既不肿胀、也不缩小,而活动强硬,失去平时柔和灵活的一种征象,也称“舌强”。由于舌体僵硬转动不灵,常伴随语言蹇涩,含糊不清,或不相连续。舌强每见于一些较严重的疾患,如神志昏迷、抽搐等疾患。有的出现于猝然昏倒之后,常与半身不遂、口眼歪斜等症同时存在;有的出现于昏倒之前,是中风的紧急警报。从现代医学的角度看,舌体强硬往往是中枢神经系统出了故障,临床上发现此种舌象多见于流行性乙型脑炎、高热昏迷、肝昏迷、脑血管意外、脑震荡及脑挫伤等病的患者。少数也可能因舌上局部因素,如严重的舌溃疡或舌上有干硬的厚苔堆积而使舌体转动不灵活,但很易与中枢神经病变引起的舌僵硬相区别。
●瘿软舌 舌头柔软是正常状态,但如果舌头痿软而无力,自由转动和伸出,则称之为痿软舌。人体任何部位痿软,虽然有各种原因,但肌肉中的筋脉失养而废弛则是其中的主要原因,舌痿软舌色淡白,多由心脾气血亏损,不足以濡养舌的筋脉而成;舌痿而舌色红绛,则为热极伤津,或是阳虚火旺,而使胃和肾的气津两亏,舌的筋脉失养所致。舌痿软而舌色干绛无津,是肾阳已亏到极点的表现,病情险恶。
临床所见舌痿软不能言语者,多由神经系统疾病及舌肌无力或高热后唾液分泌大量减少所引起。我们曾见到一位中暑患者,因高热、脱水、口干,唾液分泌粘稠而少,舌粘膜皱缩变薄,不易伸出,好似与硬腭相连粘,看上去舌头虽软,却转动失灵。人院后经过大剂量补液、降温后,舌上津液滋生,舌头很快恢复转动自如的功能。有时可见一些老年阴虚患者,常诉说口干舌燥,尤在半夜间睡醒后,口干而舌不能转动,必须起床喝水后才能恢复。还有一些神经系统疾患,如脊髓痨病人,常出现舌头一侧萎缩,语言不灵,吞咽无力。
●歪斜舌 舌头伸出时,舌尖偏向一侧,或左或右、称为舌歪斜。由于病侧的舌肌麻痹,无力收缩,稍一伸长,舌体就两侧不均而偏歪,所以左侧舌肌麻痹时舌尖就向左,右侧舌肌麻痹则舌尖偏向右。此症常见于中风,即脑血管意外。属局部性疾病的,则为舌下神经受压迫损伤或面神经麻痹等引起。此外,不明原因的舌歪斜,还应提高警惕,排除颅内的病变。
●颤动舌 舌体伸出时出现不自主的颤动,由于肝阳上亢,热盛动风或气虚所致。因肝阳上亢、热盛动风的,多兼见舌色红绛;因气虚者,多兼见舌色淡白。据临床观察,舌体颤动可见于高热,甲状腺机能亢进、高血压及某些神经系统疾病。
●卷缩舌 所谓缩,是舌体收缩,不能伸长,有的不仅不能伸出口外,甚至难以抵齿。这种情况,可见于先天性舌系带较短,由于系带牵拉而使舌不能伸出口外,只需作矫形手术把舌系带切断,舌头活动很快就会恢复。如因为疾病原因导致舌缩,多与舌痿软同时并见,舌头除卷缩不能伸出外,转动也失去灵活柔和。舌缩的病因多为阴阳离决的重危疾病,或是热极伤阴,或是阳气暴脱,临床可见于急性心肌梗塞的休克患者、肝性脑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的深昏迷阶段,预后可虞。
●伸舌 舌常伸出口外,内收困难,或者不能收缩,流涎不止,也叫做舌纵,舌纵而舌色深红,舌体胀满,兼见神志不清,或嘻笑无常等,这是由于痰热之邪扰乱心神所致。舌纵而麻木,则多为气虚。临床所见,患有甲状腺机能减退的儿童,舌常变大,伸在齿间,或挂在口外。
●弄舌 反复地将舌伸出口外,舐弄口唇者,称为弄舌。属于心脾有热,为动风先兆或小儿智能发育不良。伸舌与弄舌的不同之处是,前者伸出而内收困难,后者能伸能缩,但反复将舌缩进吐出。
-=-=-=-=- 以下内容由
太虚一衍
在
2006年02月24日 02:55pm
时添加 -=-=-=-=-
另外,顺便向大家推荐梁茂名的《舌鉴大成》这本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提升卡
置顶卡
沉默卡
喧嚣卡
变色卡
显身卡
iwfuj
|
2014-9-29 15:25:42
|
显示全部楼层
面对楼主的帖子,我震惊得几乎不能动弹了,楼主那种裂纸欲出的大手笔,竟使我忍不住一次次的翻开楼主的帖子,每看一次,赞赏之情就激长数分,我总在想,是否有神灵活在它灵秀的外表下,以至能使人三月不知肉味,使人有余音穿梁,三日不绝的感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返回列表
发新帖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太虚一衍
回复楼主
返回列表
中医沙龙
尊生保健
走进中医
医理探源
临床经验
中药方剂
四大经典
美容之声
声乐治疗
房中探玄
针道天下
中西结合
古今医案
中医资源
医学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