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开启辅助访问
切换到窄版
登录
注册
首页
Portal
养生
中医
疾病
方药
针灸
古籍
论坛
BBS
公告
搜索
搜索
中医基础
中医诊断
临床经验
理论探讨
中医文化
新闻动态
内科
外科
妇科
儿科
传染病
肿瘤
医案
中药
方剂
经典类
方剂类
各家类
五官类
四诊类
针灸类
外科类
妇儿类
医案类
养生类
现代类
本版
帖子
用户
大医精诚网
»
论坛
›
中医论坛
›
临床经验
›
医生
返回列表
发新帖
医生
[复制链接]
355
|
3
|
2016-9-23 08:22:12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医生
在古代,“医生”一词,没有现在的医生之义,它是指在学医的学生。
据《新唐书》记载,唐朝武德年间(618年——626年),唐高祖李渊在京城长安创办了第一所医科学校——医学,直属太医署。贞观三年(629年),唐太宗李世民又在全国各州府设立医科学校,这样唐代的医科学校从上到下,已经初具规模了。
医科学校的学生有医生、针生、按摩生、咒禁生、药园生,其中的“医生”,就是学习医学病理的学生。
《唐六典·太医署》:“医生四十人,典学二人。”李林甫注:“后周医正有医生三百人,隋太医有生一百二十人,皇朝置四十人。”还有《元典章·礼部五·医学》:“各处有司广设学校,为医师者,命一通晓经书良医主之,集后进医生讲习《素问》、《难经》、仲景、叔和脉诀之类。”这里的“医生“都是医科学校的学生。
在古代,人们对医生最多的称呼就是“大夫”和“郎中”,其实这两个称呼都是对朝廷官员的称呼。古代以官职称呼人是一种习惯,再加上古人本来就非常尊重医生,所以用官职称呼医生就是很自然的事了。《夷坚志》:“张二大夫者,京师医家。”《东京梦华录》:“银孩儿栢郎中家。”等,这样的称呼不胜枚举,数不胜数。在宋人吴曾的《能改斋漫录》中,范仲淹将“良将”和“良医”并称,也说明古代对医学的重视程度和对医生的尊重程度。同时这也是“不为良相,便为良医”一语的来历。
有人说我国的“医生”一词是19世纪末从曰本明治维新时“引进”过来的,这缺乏可靠依据。我们知道,我国古代虽然把医生尊称为“大夫”或“郎中”,但同时也有“医生”一词出现,范成大《书事》诗之二中就有这样的诗句:“门外虽无车辙,医生卜叟犹来。”还有《儒林外史》第五回:“自此以后,王氏的病渐渐重将起来。每日四五个医生用药,都是人参、附子,并不见效。”这里的“医生”与我们现在说的医生意思完全一样,都是指“掌握医药卫生知识进行疾病防治工作的专业人员”了。
至于曰本明治维新以后的“医师”一词,我国出现的更早,它比“医生”一词还早一千多年。《周礼·天官·医师》:“医师,掌医之政令。”《敦煌变文集?欢喜国王缘》:“便唤医师寻妙药,即求方术拟案(安)魂。”当然这里的“医师”都是“执掌医务的官员”的意思。但在汉应劭《风俗通·穷通·司徒中山祝恬》中:“诸生曰:‘今君所苦沉结,困无医师,闻汲令好事,欲往语之。’”以及宋梅尧臣《闻刁景纯侍女疟已》诗:“医师尤饮食,冷滑滞在脾。”等,这里的“医师”就是如今医生的意思了。
古代的“医生”一词,成为现在的医生之义,有一个漫长的演变过程,它与“医师”一词的用法一样,是把中国古代早已存在的名词,慢慢赋予了新的含义,用以表现新的内容,这也算是我们现在说的“医生”一词的来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提升卡
置顶卡
沉默卡
喧嚣卡
变色卡
显身卡
ihzwt
|
2016-9-28 13:35:48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也来顶一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lgog4694
|
2017-9-21 20:35:18
|
显示全部楼层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cbz123
|
2018-11-19 16:17:05
|
显示全部楼层
不知不觉时间已匆匆,人生往往活在后悔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返回列表
发新帖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铿锵中医
回复楼主
返回列表
中医沙龙
尊生保健
走进中医
医理探源
临床经验
中药方剂
四大经典
美容之声
声乐治疗
房中探玄
针道天下
中西结合
古今医案
中医资源
医学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