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开启辅助访问
切换到窄版
登录
注册
首页
Portal
养生
中医
疾病
方药
针灸
古籍
论坛
BBS
公告
搜索
搜索
中医基础
中医诊断
临床经验
理论探讨
中医文化
新闻动态
内科
外科
妇科
儿科
传染病
肿瘤
医案
中药
方剂
经典类
方剂类
各家类
五官类
四诊类
针灸类
外科类
妇儿类
医案类
养生类
现代类
本版
帖子
用户
大医精诚网
»
论坛
›
中医论坛
›
医理探源
›
[原创]中医背后的科学规律
1
2
/ 2 页
下一页
返回列表
发新帖
[原创]中医背后的科学规律
[复制链接]
2559
|
13
|
2006-5-6 13:45:38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watermark]中医背后的科学规律
物理学里有一个很有名的故事:有个叫贝克勒耳的人,他想研究太阳照射了含铀的矿石后会发X光的现象,可是连着几天下雨,没有太阳光,他就把铀矿石用纸包上,放在一个抽屉里,抽屉里同时还放着准备用来拍摄铀矿石发光现象的底片。到天气放晴,他把铀矿石拿出来,并抽出一张底片洗了一下,以防底片质量有问题。出乎意料的是,他发现底片莫名其妙地曝光了,而且底片上的图片和铀矿石的形状一摸一样。
我想很多人都知道这个故事的结局,他公开了他的发现,科学家们研究了为什么在没有没有能量输入的情况下铀矿石会使底片曝光,最终导致了放射性的发现,这是原子核物理学的先声。
我经常想这样一个问题,假如是我们国家里的那些聪明得不得了的科学警察们听说某种物质不需要能量输入也能输出能量会做出什么样的反应?他们一定会说:那不可能,那是伪科学,一定是伪科学,百分之百的伪科学。哈哈哈哈。
在科学警察们看来,任何不同于现有经验的知识都是伪科学,大概他们是超一流的科学家吧,反正我看到的真正有建树的科学家,都把异常现象当作一个新发现的前奏,有很多科学发现都是在研究中发现了意外的现象,他们没有把这些异常现象当作伪科学,而是紧抓不放,导致一个又一个新发现。
我再举一个科学警察们眼中的伪科学:中医。中医的确有很多地方和西医不一样,拿根针在身上扎一扎,就能治病,针里面有药?没有。针对细菌有灭菌作用?没有。那针灸怎么会有疗效呢?中药也是如此,中药是干吗的?它能使人出汗、拉肚子、狂吐,可就这么一折腾,就能治病,更奇怪的是中医还总结出了诸如“用药随症加减”、“虚则补之,实则泻之”等一系列规律,这些规律的客观存在性你不用怀疑,因为那些规律经过了两三千年数以百万计的医生们的检验。可这些都是现代科学不能理解的异常现象,那些不得了兼了不得的警察们用脚后跟就能立即判断出来,这些都是伪科学的玩意儿。
我没兴趣跟警察们扯淡,在我看来,中医中很多不同于现代医学的奇异现象其实预示着中医中蕴含着现代科学尚未认识到的新的规律,科技界的任务就是把其中的科学规律挖掘出来。出于这个信念,我花了十多年的时间来研究原本跟我的科研方向毫不相干的中医学,逐步确立了一整套的新的中医理论,这套理论我管她叫加加中医,也记做++中医,她包含的内容很多,如细胞学说、全息胚学说、应力应变分析、流学说、环学说、功能态学说、灶位分析等,其中一部分内容在网上曾经介绍过,到目前为止,++中医的基本理论框架已经确立,现在在进行医与药配的研究阶段,也就是说,这套理论快要接近指导临床应用的阶段了。由于内容太多,我不打算面面俱到地介绍给大家,只是给大家浅显介绍一下++中医中表证的理论,这已经足以让大家明了中医的基本规律和特点。
需要说明一点,++中医的辨证结果和古典中医的辨证结果不能完全吻合,我的要求不高,我只要求在70%的场合下两者一致就可以了,事实上,我相信的是古典中医的理论有70%的情况下是正确的,另外30%嘛,嘿嘿。
先从人体结构谈起。在++中医理论中,人体被分为空腔结构和实体结构两类,空腔结构是指由口腔、消化道、耳道、胸腔等各种空腔组成的结构,其中皮肤系统所接触的外界环境也被看作是一类比较特殊的空腔,在任何一个空腔中都存在一个空腔环境;人体的实体结构可以进一步分为细胞结构、细胞衍生物结构(如骨骼、毛发等)以及人体内环境结构。需要指明的是,这里内环境的概念是指由组织液、血液和神经信号等组成的环境。
这种分类法初看起来没什么了不起,但接着大家就能看到中医和这种分类法粘到一块儿去了。现代科学中有个很有名的观点,认为人体的生理活动应保证人体内环境的稳定性,其实我认为这个观点还可以进一步推广到人体空腔结构中,人体的生理活动也应尽量保证人体空腔环境的稳定性。为了维护人体内环境和空腔环境的稳定性,人体进化出了很多调控机构,其中调控空腔环境的机构我称为表机构,调控内环境的的机构我称为里机构。
瞧瞧,中医的表里的概念就这么引进来了。不过与古典中医不太一样的地方是,在++中医中,表机构包括调节外界环境的皮肤调控机构(称为皮表)、调节消化道空腔环境的调控机构(称为腑表)、调节呼吸空腔环境的调控机构(称为肺表)等。
在表机构里,有一些机构负责向空腔环境中排出物质、能量或信息,这些机构在++中医中被称为卫核;另有一些机构负责从空腔环境中吸收物质、能量或信息,这些机构在++中医中被称为营核。营卫构成了人体对空腔环境最基本的调控方式,但不是唯一的调控方式,有些机能如肠胃蠕动也能改变相关空腔环境,但不是营卫的调控方式。
无论营核还是卫核,都是由人体某些细胞实现的机能。人体实现的机能很多,如眨眨眼睛、张嘴吃饭等等,这些机能都有共同的特点:
①这些机能都只能在某些条件出现时才能激活,而且在正常情况下只要条件出现就一定能激活。激活的条件可以是来自体内,也可以是来自体外;
②每项机能都需要在特定的内环境条件下才能实现;
③人体内的机能机构通常能够实现多种机能,但在特定的时刻,这个机构最多只能出现一种机能状态,这种机能状态被称为机能态。比如汗腺这种调控机构,要么出汗,要么不出汗。
再来介绍人体功能态这个概念,它是指众多机能态组成的人体活动状态。人体的功能态有很多,睡觉、吃饭、看书、蹦跳那都是功能态现象,其中我们比较关心的那个人体有病时的那个功能态被叫做疾病功能态。
人体功能态学说是++中医理论重要的组成部分,有必要仔细介绍一下其中的一些观点:
首先,一个功能态最多有一个焦点。所谓焦点,相当于兴奋灶的概念,人体要保证这个焦点具有充分的物质、能量以及信息方面的供给,确保焦点机能能够实现;
第二,没有焦点的功能态被称为亚功能态,一个功能态可能会容忍许多亚功能态的存在。比如吃饭的时候出汗,吃饭的时候消化机能获得了焦点,形成了吃饭这种功能态,而出汗这种机能与吃饭功能态没有什么关系,它此时属于出汗亚功能态;
第三,功能态与亚功能态之间存在着三种相互影响关系:相生、相克和无关。相生是指功能态会导致亚功能态出现;相克是指功能态会导致亚功能态消失;无关是指功能态不影响亚功能态的存在与否。
当人体患病时,人体会启动各种纠偏机制加以纠偏,如果纠偏机制获得了焦点,称此时的功能态为疾病实功能态,否则称为疾病虚功能态。疾病虚功能态实际上是疾病功能态转化为亚功能态时的情形。
最后再来介绍症状部位和证灶这个概念。如果说病灶是指细胞机能不正常的细胞群,那么症状部位是指细胞的机能没有任何异常,但是由于内环境有异常,导致人体机能出现异常的部位。例如上呼吸道感染,它会导致鼻子流清鼻涕、额部发热等现象,在这里上呼吸道是病灶,而鼻子、额部虽然也有不正常的现象,但那是症状部位。
这样,任何一个异常的部位,要么是病灶,要么是症状部位,不过症状部位有时候情况有些特别,它不是某些机能出现,而是某些应该出现的机能被抑制了,例如人体发热,体温升高应该出汗,可有些病就是死活不出汗,这个时候出汗这个机能被抑制了,这类症状部位被称为证灶。
我称激活条件已经具备,但对应的机能态却不能出现时的亚功能态为负功能态。
这样,疾病所引起所有症状就包括三类,第一类是病灶的症状,第二类是症状部位的功能态症状,第三类是负功能态症状。
在中医辨证理论中,最关心的就是这个负功能态症状。它是怎么出现的呢?原来,人体接触的微生物数不胜数,在大多数情况下,这些微生物都能和人体和睦相处,但是当人体处于某些特殊的功能态时,比如说受冷,人体为了抵御严寒会出现一种御寒功能态,此时人体的内环境会发生很多变化,不幸的是这些变化会非常适合于某些病毒或者病菌等的繁殖,导致这些原本不会导致人体疾病的微生物这会儿开始兴风作浪,这类疾病在中医中有个名称,叫做外感疾病。外感疾病的病原体只适合于在人体的某些特殊内环境条件下生存,这是外感疾病的主要特征,但是这种特殊的内环境会抑制某些功能态的出现,其原因多种多样,比如此时病原体可以从内环境中获得某些物质,而这些物质是受克功能态必需的。不管怎么说,有些功能态此时处于受克状态,当这种功能态显现的外部条件已经出现时,此时这种功能态就没法显现了,就形成了负功能态症状。
如果负功能态仅仅是分析症状时使用,它就没有多大价值,问题是古人们发现,当负功能态解除了受克状态时,这种功能态会反过来克制疾病功能态,也就是说它导致的内环境是不利于病原体生存的一种内环境。中药的奥秘就在这里,中药并没有直接灭菌的功能,但它调节出来的内环境条件非常不利于病原体的生存。
中医辨证的目标,就是找到这个负功能态。
尊重传统的习惯,++中医的证的命名顺序为:证灶部位+负功能态名称/疾病功能态属性。比如传统的风寒束表,在++中医中的名称为:皮表束汗/里束寒/实证,这个证是说皮表部位出现了束汗这个负功能态,在里部出现了束寒这个负功能态,而且纠偏机能获得了焦点,免疫系统发挥了作用,已经出现了炎症反应,是疾病实功能态。
介绍几个负功能态常见的症状:
束汗功能态:体温很高,但是不发汗,证灶在皮表;
束寒功能态:体温很高,但是却觉得身上发冷,证灶在里、在脑;
束渴功能态:口腔温度很高,但是没有口渴的感觉,证灶在腑表。
辨证时,时刻要注意病灶的位置,比如呼吸道疾病,在辨证时最好避开病灶所在的肺表部位,因为很难弄清楚症状到底是病灶引起来的还是证灶引起来的,应该考虑在皮表、腑表或者里机构中查找证灶。有时候负功能态的特征不明显,比如人体不发热(病人吃过降温药),当然也就不好判断是不是有束汗功能态,此时可以检查一些旁证症状,如束汗功能态还会伴以脉浮、关节疼痛等附加症状,可以通过这些症状来判断。
在辨证完成后,可以借助古典中医已经积累了很多治疗方法来治疗,例如皮表束汗/里束寒/实证可以采用麻黄汤,++中医实际上是古典中医在现代科学条件下的发展,在大多数情况下,两者的辨证结果可以互通,治疗手段也能互通。
表证相对来说比较简单一些,辨证和治疗都比较容易,在上面主要以表证为例给大家介绍++中医的基本观点,里证则非常复杂,其内容不是一个帖子所能介绍得了的,但主要思想两者是一致的,从中大家可以看到,古典中医的背后,确实有一套科学规律在支撑着。
我希望大家看了这个帖子后,就不要再讨论中医是不是伪科学的问题了,那实在是浪费时间,有空还是多搞点有意义的研究工作吧。
[/watermark]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提升卡
置顶卡
沉默卡
喧嚣卡
变色卡
显身卡
蒋新民
|
2006-5-7 15:50:47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中医背后的科学规律
该文深入浅出地讲了中医对活人认识之大法。我提出人皮肤穴区的活动状态以〈四维网络〉c.f.x的动态来评估人生命态。就是要居高临下,该文乃为今人学中医介签之捷径! 蒋新民 060507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欧诗猫
|
2012-8-4 11:56:31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再举一个科学警察们眼中的伪科学:中医。中医的确有很多地方和西医不一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gaewhmlr
|
2012-8-18 12:45:40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gaewhmlr
|
2012-8-29 18:55:29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gaewhmlr
|
2012-8-30 05:55:24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清风流云
|
2012-8-31 20:52:19
|
显示全部楼层
多搞点有意义的研究工作,说的不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葬花2012
|
2012-12-21 11:56:54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葬花2012
|
2012-12-21 11:57:02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小萌BOBO
|
2012-12-21 12:40:25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下一页 »
1
2
/ 2 页
下一页
返回列表
发新帖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浏览过的版块
中药方剂
飞龙戏水
回复楼主
返回列表
中医沙龙
尊生保健
走进中医
医理探源
临床经验
中药方剂
四大经典
美容之声
声乐治疗
房中探玄
针道天下
中西结合
古今医案
中医资源
医学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