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五行理论的非逻辑性浅析

[复制链接]
查看1774 | 回复6 | 2006-5-30 02:09:4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中医五行理论的非逻辑性浅析
五行学说是中医学的一个基础的认识疾病的理论基础,这个理论把自然界的五种因素___木,火,土,金,水,类比为人的肝,心,脾,肺,肾系统,并以自然界中这五种因素的相互关系来解释人体这五大系统之间的关系,五行理论对中医学的影响极为深远,至今为止一直是中医学辩证,联系理论特色的代表.但是,这个理论有许多的问题,今天笔者在此做一浅析:
  首先,在五行的相生上,有许多的内容值得商榷,中医学所说的相生顺序如下:木---火-----土----金-----水,正是基于这种自然界中上述的相生关系,中医学产生了许多 的治法:比如,培土生金法,乙癸同源学说,疏木扶土法等,这些方法民的确或多或少的在临床上有一定的疗效,但是,并不能因为所的疗效,我们就可以反证这种理论是正确的.....,仔细分析中医学的五行 关系,有一个重大的缺点一直是中医界没有说,也不 敢说的,那就是木,火,土,金,水的相生关系是必然的吗?为什么不能是恰恰相反的木,土,水,火,金或者是其它的相生关系呢?如果这种相生关系不是必然的,那么以机械唯物论为基础建立的与之相应的人体的五行相生的关系又是否是必然的呢?而且,我们姑且不论这种以自然的五行类比于人体的五行的机械类比法到底有同分合理性.事实上,在历代的医家中,也有许多的人对于五行这种相生相克关系提出过质疑,比如就曾说:古木朽,而内生水,而兼添田.就认为木不一定是生火,也不一定是克土,事实上,以这种所谓的相生相克的理论指导临床,也的确勉强了一些,木生火,却从未见有心病,取肝论治的,有人说:理气岂非从肝论治,其实,主气的脏腑非了仅肝藏一个,比如肾可纳气,肺主司气,脾主化气,生气,而且,气还分元气,精气,脏气,腑气.....经调气论治心病,可有,但从肝论治心病,临床至少是少见的.同样,以木克脾土的理论来看,肝病的病人,脾之运化乏力,从抑肝助脾论治似有道理,但是,不知从助肝之正气,抑脾之邪气来治,会不会更好?再看火生金来看,以助心以治肺病的,临床也少见,反到是肺有病,治肺以助心的更有疗效........至于土克水,以助脾来化脾湿的有,但是,以助脾来化肝湿,肾湿,心水,肺水,则疗效未必见得上佳....以一种牵强的理论来牵强的指导临床,其结果,只能是一种偶然,所以,中医被称为经验医学,就是这个原因...
同样,自然界的五行与人体的五行,又有多少联系呢?自然界中的木,为何非得要取类比像为肝系统呢?原因?像!!!!!!!!何等可笑,有必然的联系吧?有科学的内在的可以解释的联系吗?于是,内经跳出来说:春善病肝病,夏善病心病,秋善病肺病,冬易患肾病.可是,从流行病学的角度来看,肝病其实未必是春天多发,而心病,则冬季发作者其实比夏天要多,至于肾病,尤其是对于一些免疫源性的肾病,在抗原多的时候,比如春天,更易发病.....内经说的未必是正确的,只不过是为了牵强附会上这种所谓的自然界的五行与人体的五行罢了.....
所以,从上面这一方面来看,既然自然的五行和人体的五行没有什么本质上的必然的联系,那么即使自然界的五行间的相生相克相侮的关系真是那样的话,那么自然界的五行之间的关系与你人体的五行之间又有何干?好像没有关系,那你牵强的借来说人体的关系,岂非荒唐?
中医的五行还有一个问题:就是,为什么不能是六行,七行,八行?九行?十行??其实,不过是受到了中国传统哲学的束缚,又是一个牵强的数字罢了,结果,因这牵强的五行,导致中医界这么 多年过去了,就没有一个人敢于跳出来发明一个"五十行",没法,保守把中医的命要了.
细细分析,中医的基础理论,完全可以发明一个"非五行"出来,看年肝,心,脾,肺,肾,都是内脏器官,可是,肾上腺算不算呢?前列腺算不算呢?肌肉算不算呢?卵巢算不算呢?再细数,脑也算是实质的器管吧,视器...........所以,完全可以说,"非五行",再看六腑,胆,小肠,大肠,胃,膀胱,其实,人体内的空腔脏器何止于上述六个?看看女人的胞宫,再看看十二指肠,再看看胰腺,再看看小网膜,再看看心包,再看看胸膜腔,再看看大脑内的侧脑室,再看看小脑延髓池,再看看腹膜后隙,中医一个"六腑",再大,也得过来吗?十二指肠是连接胃和小肠的一部分,那到底它是六腑中的胃呢?还是小肠呢?所以,六腑的理论,也是应当改的,否则,中医一个五脏六腑的理论,看似包容了一切,其实是什么也没有包容,从而接下来导致中医辩病时病位的失具体化,你总不能对一个结肠炎的患者说:你病在大肠,再对一个痔疮的患者也说,你也是在大肠,而对于一个肠伤寒的患者,你总得说出是空肠,还是回肠有病吧?总不能说:伤寒这种疫毒(患者千万不要问:是病毒,还是细菌......)伤了你的小肠了.
在五行系统中,也有许多的内容值得研究,肝..筋...爪甲....筋是什么?肌腱?精大的神经干?还是较厚的韧带?还是......生化上,我们知道肌糖元肝糖元之间转化的关系,也许,这是唯一可以看出二者之间联系的地方,可是那韧带又与肝藏何干?有人会跳出来说:中医的解剖是模糊的,但是,也总不能模糊到没有形像吧?中医界自身都难以明白为什么肝和筋有关系,与爪甲有关系,那如何来指导临床呢?不能指导临床, 那他的存在的合理性就应当值得质疑了....
再看心与脉,脉在中医学上是个很有趣儿的概念,肺,手术阴之脉,脉又为血府,脉道以滑....血府,好,那么人体的淋巴系的淋巴管算什么?是络,脉,经?支别?没有!血府,血分静脉血,动脉血,甚至于一部分的毛细血管中是混合血,那么静动脉都算脉了?????好,那一个肺,手太阴之脉,如何的解释???脉里流的是血吗?脉的概念,本身就是不清楚的,再看,和心的关系,脉为心所主?凭据何在?心为血液循环的动力器官?那肺循环如何回避?于是有人跳出来说:肺朝百脉.好,人家也能朝百脉,何以非说脉为心所主?其实,肾何尝不能主脉?从中医的理论讲,肾化精,精化为血,不也可以养脉吗?肾气不也可以充脉吗?其实,主脉的脏很多,与之相关的脏腑也很多,所以,脉如果不算是心系统内,则完全可以讲的通,所以,中医的五行系统,其实也是有问题的.
上面,笔者从自然界五行,自然界五行与人体五行之间的关系,人体五行,以及人体五行系统这几个方面来加以论述,可以看出,中医的五行,其实是牵强的产物,是古代朴原始唯物论的一个遗毒罢了,所以,以一个如此千疮百孔,漏洞百出的理论来指导临床实践,也就显得未免力不从心了,所以,有如段誉的六脉神剑一下,时灵,时不灵,也就不足为奇了.
中医的基础理论,如果想要建立在五行的理论基石上,上面的内容,无可避免的要加经思辩的解决,而中医的另外一条发展途径,笔者浅见:抛弃过时的中医五行理论,以一种思辩,科学的"非五行理论"来重新支撑架构中医其实显得更为可行........
蒋新民 | 2006-5-30 10:43:59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医五行理论的非逻辑性浅析

蒋新民对上文赞同、对中医挖掘、还要去腐存新、创出新的面目、否则没有生命力!对中医的发展、同西医“道不同、可以谋”学习吸收为中医发展而用,现今中医复古老态、还大言不惭必被淘汰,兼容现今技术、扬中医之长,在同等状态下、中西医才能结合起为病人服务,而不是吞并和斗嘴!对糟泊就要狠去那才还中医之魂!才是真爱祖宗的遣产!
蒋新民 | 2006-5-30 10:52:52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医五行理论的非逻辑性浅析

对中医挖掘要先体会品悟、选好可吸收之法后、没有实际意义的“玄学”可以遣之不理,我们是要宝、不要全收!要筛之选了扬之、改造修适之,为今创新所用、别忘了你必须要站在中医巨人之肩上才行!
wr944 | 2006-5-30 11:27:43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医五行理论的非逻辑性浅析

学习!中医是事而非的比较多,有点混沌,又因师传徒的关系,很难摸索
蒋新民 | 2006-5-30 12:06:17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医五行理论的非逻辑性浅析

“有人说:理气岂非从肝论治,其实,主气的脏腑非了仅肝藏一个,比如肾可纳气,肺主司气,脾主化气,生气,而且,气还分元气,精气,脏气,腑气.....经调气论治心病,可有,但从肝论治心病,临床至少是少见的.同样,以木克脾土的理论来看,肝病的病人,脾之运化乏力,从抑肝助脾论治似有道理,但是,不知从助肝之正气,抑脾之邪气来治,会不会更好?再看火生金来看,以助心以治肺病的,临床也少见,反到是肺有病,治肺以助心的更有疗效........至于土克水,以助脾来化脾湿的有,但是,以助脾来化肝湿,肾湿,心水,肺水,则疗效未必见得上佳....以一种牵强的理论来牵强的指导临床,其结果,只能是一种偶然,所以,中医被称为经验医学,就是这个原因”所我运用《经络图示仪》的例症图示分析木克脾土的理论来看,肝病的病人时这种臟象的联系有图示反映、肝病时手足太阴系有关联态互映、说明五行生克是经验的思辩解释、有机械成分要抵制。
军民软件 | 2006-5-30 12:47:32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医五行理论的非逻辑性浅析

三批张攻咬:
张先生大概是学生物的,所以我们在他的文章里只能看到解剖、生化等,却看不到临床。如果不看楼主的“大名”,只看文章的内容,我还以为是哪个水平不高的西化论者的“大作”。
这种文章如果是在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出现,那是很正常的;但现在,即使是西化论者也早就屏弃了这种用近代西医的解剖概念来理解、评判和攻击中医的做法,即使是很多不相信中医的西医,也至少把中医的脏腑当作“功能脏腑”来看待,而不是把中医的脏腑看成是解剖的脏腑了;张先生对西医的了解不会仅局限在解剖上吧,看来,张先生对西医的认识急待“现代化”。
张先生对五行的认识还没有找到门道,正好我以前的旧贴中有一篇是专讲五行的:
中国的五行说与古希腊的“元素说”完全不是一回事
中国的五行说与古希腊的“元素说”完全不是一回事,五行的金木水火土代表五类不同事物(不仅是物,还有事)的属性,它是按照生克乘侮的关系对世界上的各种事物进行的分类
有的人执着于五行的名词,以为金木水火土代表五种物质元素,那就大错特错了;其实,五行完全可以不用“金木水火土”来表述,可以改用“甲乙丙丁戊”或“ABCDE”或“赵二、张三、李四、王五、木头六”等无不可。但无论名词如何,都不影响五行内涵的表达,因为五行的每一行都是代词,指代某一属性。
五行说同样可以实证,但五行要实证的是生克乘侮的关系,是关系实证,不是实体的实证。
五行如此,阴阳亦如此,不同的是,五行是分成五类,阴阳是分成两类,且分类标准也有差异。
我们的电脑里有成千上万的文件和目录,每个文件/目录的用途都可能不一样,但系统在管理这些文件时,都给他们赋予了几种属性,包括:只读、隐藏、系统、目录、卷标、存档共六种。和五行相比,这些属性都是孤立的,没有象生克乘侮那样的稳定的关系。但作为属性,它们同样不能被当作实体来实证的;我们不能说“只读是某个文件/目录”,因为任何一个文件/目录都可能被设置为只读属性(同样,任何一个文件/目录都可取消只读属性),我们只能说“XX文件/目录是只读的”
虽然,电脑里有成千上万的文件和目录,小者只有数个字节,大者可以有几百兆字节或更多;但是,这些文件/目录我们只能在显示屏上看到它们,它们真的存在吗?如果我们用所谓“实证”的方法,能证明它们的存在吗?
如果我们打开电脑的机箱,看到的是电路版、集成电路块和各种电线……,哪里有什么文件/目录。有人可能会说:“目录文件都存在硬盘里”;好,我们打开硬盘的金属外壳,看到的是一个个圆形的金属薄片,而我们要找的文件目录就在其上,可是,即使我们用扫描电镜也看不到它们的踪影,只能看到一些磁粉颗粒附着在盘片上。
文件也好,目录也罢,它们都不是物质实体,我们永远也找不到它们的本质,永远也不能用实体实证的方法来实证它们。


=================================
反对西化,人人有责

军民软件 | 2006-5-30 12:55:56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医五行理论的非逻辑性浅析

张攻咬以为攻击中医的基础理论就可以釜底抽薪,一击得中;殊不知,不懂医的人不张嘴还好,一张嘴反而漏洞百出;提问都提不出个水平来。
看看我给中医基础理论的提问,好好学学吧:
【软件中医】阴阳三问
【一问天地内外】
    中药里有很多植物药是取其根/根茎/近根鳞茎作为药用,植物的根、根茎在地下,素问第九有“天为阳,地为阴”;素问第六有“未出地者,命曰阴处,名曰阴中之阴;则出地者,命曰阴中之阳”;根在地下,且向下生长,所以根、根茎为阴,其性应寒凉,但有很多这种植物药不但不寒凉,反而温热,
    如:何首乌,当归,骨碎补,狗脊,仙茅,白术,人参,石菖蒲,远志,白附子,天南星,半夏,降香,莪术,姜黄,延胡索,川芎,甘松,薤白,乌药,木香,高良姜,干姜,草乌,川乌,附子,苍术,千年健,徐长卿,威灵仙,独活,蒿本,白芷,葱白,防风,羌活,生姜。
    既然植物的根、根茎都是温的,那它的枝叶在根的上方,且向上生长,是不是其药性该热或大热呢?
    另一些药正好相反,取植物的枝叶作为药用部分,其药性不温热反寒凉。
    如:侧柏叶,扁蓄,茵陈蒿,臭梧桐,猪(xi)莶草,芦荟,番泻叶,四季青,青黛,大青叶,竹叶,薄荷。
    既然植物的枝叶、果实种子都是寒凉的,那么位于其下方的茎,埋在土里的根、根茎岂不大寒?
    还有很多植物取其花、果、种子入药的,比如:马钱子,瓜蒂,浮小麦,女贞子,桑椹,龙眼肉,马兜铃,葶苈子,瓜蒌,凌霄花,番红花,槐花,川楝子,地肤子,海金沙,车前子,牵牛子,绿豆,鸦胆子,连翘,金银花,青葙子,密蒙花,夏枯草,栀子,菊花,淡豆豉,牛蒡子。也是这种情况,其性不温热反寒凉。
    有些药物出自地中之矿产,而矿石、土壤于地中其性应该寒凉;实际上有的并不寒凉,而有的则不但不寒凉,反而温热。
    比如:炉甘石,砒石,雄,硫磺,禹余粮,赤石脂,阳起石。
    素问第五有“故曰:阴在内,阳之守也,阳在外,阴之使也”;素问第六有“歧伯曰:外者为阳,内者为阴”;有些根用药,挖采时,往往去掉须根、甚至包括外皮、枝叶、绒毛等。
    比如:何首乌,当归,狗脊,仙茅,远志,天南星,半夏,莪术,姜黄,延胡索,甘松,乌药,木香,干姜,附子,独活,白芷,羌活,蒿本,木贼,生姜。
    须根在外,主根在内,须根应该比主根温阳,主根则应比须根阴凉,其枝叶、绒毛在上在外,温阳之性更多,去掉它们岂不是降低了药性。
    植物根、茎的外皮与其内包部分相比,外皮应较温阳,内包部分应较阴凉。有些药物取其外皮入药,反而是因为其性寒凉。
    比如:椿皮,地骨皮,绿豆皮,白鲜皮,秦皮,黄柏,蝉蜕(动物外皮),生姜。
    某些药是取动物头上的角,角在头上应属温阳,而某些“角”类药,却是清热的寒药,比如:山羊角,羚羊角,水牛角,犀角。
    有些药物取的是动物的骨骼,如:头骨、四肢骨等,骨骼是动物的内部支架,外被筋肉皮毛,外阳内阴,骨骼应为阴,但药用时却取其性温。
    如:虎骨、豹骨。
    如此说来,若取其皮肉,药性岂不更强?不过只听过虎骨膏,没听过“虎肉膏”。
【二问水火寒热】
    素问第五有“水为阴,火为阳”,“阳盛则热,阴盛则寒”。有些药物经过炒炭而用来止血,比如:乌梅,藕节,棕榈炭,侧柏叶,大黄,黄苓,栀子,荆芥。这些药物用火煅烧,其阴气尽散,其性应该火热,为什么药用后不迫血妄行反而可以止血?
    有的植物取其树脂作为药用,而树脂乃树之津液,应属寒凉之物,然而其性不寒凉,有的还辛温;比如:苏合香,琥珀(甘平),沉香。
    夏天热冬天冷,很多夏天采摘的植物药,其性不温热,反而寒凉,比如:臭梧桐,马齿苋,紫花地丁,金银花,夏枯草,浮萍。
    南方热,北方冷,素问第五有“天不足西北,故西北方阴也”,“地不满东南,故东南方阳也”,西北地势高纬度高所以干冷,多沙漠,东南近海纬度低地势也低,所以暖湿多沼泽。而很多药产于南方,其性却寒凉,有的药产于北方而性温热。
    比如:天门冬,锁阳,川楝子,细辛,海金沙,川木通,防己,大戟,芦荟,番泻叶,四季青,白花蛇舌草,鸦胆子,射干,山豆根,水牛角,犀角,防风。
【三问性器男女】
    男子阴茎不举,为何又称阳痿(内经也称阴痿),阴茎也俗称阳物。同一事物既阴又阳,到底是阴是阳?
    紫河车、脐带本是女子至阴之物,而作为药用,其性本应取其阴寒,但实际却温,且用来补阳,这岂不是阴阳颠倒了吗?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