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系统科学研究中医需要引入信息概念
2006-4-19 18:06:00
——兼与周东浩商榷
赵宏杰 张笑波(吉林市中医院132011)
张 华 (辽宁中医学院 110032)
摘 要:应用复杂性科学方法研究中医和应用系统生物学研究中医,并没有取得突破性的成果的原因在于系统生物学本身仍处在学科发展的开端,系统科学还存在着发展过程中的若干困惑,存在着“涌现性及其方法论难题”。 从系统哲学的看法 、系统生物学的认识和信息中医学的提出及相关阐述,可以看出引入信息概念,建立信息中医学是应用系统科学研究中医的现实可行的途径。
主题词: 系统科学 系统生物学中医研究 信息 信息中医学
中国图书资料分类号:R2-03
文献标识码:A
一. 应用系统科学研究中医的概况
应用系统科学研究中医,目前主要涉及到两个大的方面,即:直接应用系统科学特别是应用复杂性科学方法研究中医,应用系统生物学研究中医。
系统生物学本身仍处在学科发展的开端,对中医研究的贡献毕竟有限,而应用复杂性科学方法研究中医也未取得突破性进展,这是因为系统科学还存在着发展过程中的若干困惑。
二. 系统科学的困惑与应用系统科学研究中医的困惑
对于系统科学的困惑,系统科学界自身有着非常清醒的意识。
四川大学系统科学学者陈雨思教授以《试论系统科学的困惑与出路》和《系统科学之九大困惑》为题论述了他对此的认识。系统科学之九大困惑包括困惑之一:复杂系统的演化有普适判据吗? 困惑之二:非线性微分方程能够求解吗? 困惑之三:系统演化有规律吗?困惑之四:整体为什么大于部分之和?困惑之五:信息是什么?困惑之六:两个世界怎样统一? 困惑之七:两个演化方向怎样统一? 困惑之八:两种科学怎样沟通? 困惑之九: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大量问题如何解决?
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著名系统哲学学者苗东升教授在《21世纪100个科学难题》中撰写了《系统科学的困惑》一文,并在《科技导报》上发表了《系统科学的难题与突破点》来探讨这个问题。认为1、复杂性是系统科学的发展瓶颈,2、存在着“涌现性及其方法论难题”,而且提出了对进一步发展的突破点的思考。
为解决这一问题,国内一些学者纷纷提出自己的方法,这个情况方兴未艾,比如陈雨思教授的同态学,邹晓辉的融智学,王迪兴的准全息元数学……
对比系统科学学者的严谨态度,我们一些从事应用系统科学研究中医工作的医学界朋友未免有些失于严谨。典型的例子是后现代医学学者杨鸿智与系统医学学者周东浩。我们非常赞赏杨鸿智先生在后现代医学领域的开创性工作,对其研究成果也非常钦佩,但是他根据后现代医学(亦称系统医学)的观点宣称中医理论的凤凰涅磐而不提中医理论的浴火重生,这是我们不能赞同的。同样,我们非常赞赏周东浩先生在营卫学说领域的开创性工作,对其研究成果也非常钦佩,但是他以系统医学的观点研究营卫学说至今,我们在其中仍然找不到藏象的内容,。
两位得出这样观点和结论的根本原因就是对系统科学极度宠信,没有意识到系统科学还在发展之中,它在很多方面还不够成熟。
三. 应用系统科学研究中医需要引入信息概念
应用系统科学研究中医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有许多理论和方法的问题需要处理,但是,引入信息概念是目前的首要任务。
以下三个方面提供了相应的支持。
1. 系统哲学的看法
苗东升教授在《系统科学的难题与突破点》中认为“鉴于物质能量的守恒性,整体涌现性不可能用有关物质能量的科学原理来解释,需要求助于信息原理,因为信息具有不守恒性。整体涌现性是通过对部分的组织整体而产生的信息增殖、信息创生,或者说是通过对多样性、差异性的整合而产生的结构特性、组织特性,结构或组织的生灭转换虽然不可能使物质和能量有所增减,却能够改变物质能量的存在形态,从而改变事物的复杂性。这正是整体涌现性的本质所在。信息是现代社会用得最广泛的概念之一,又是今天的科学还远远讲不清楚的概念之一,围绕信息概念的种种困惑也是系统科学发展的拦路虎。为突破系统科学的难点,要从信息科学的发展中吸取营养来研究整体涌现性,同时,随着我们对涌现性的深入了解也一定能够深化对信息的认识。”
2.系统生物学的认识
国内系统生物学研究的领军人物之一,中国科学院上海分院副院长吴家睿在《系统生物学面面观》中认为,“信息——系统生物学的基础
在后基因组时代,像胡德这种类型的科学家,把生命视为信息的载体,一切特性都可以从信息的流动中得到实现。
胡德提出,应该把生物学视为一门信息科学。这个观点包含有三层意思。首先,生物学研究的核心——基因组,是数字化的(digital)。其次,生命的数字化核心表现为两大类型的信息,基因和调控网络。第三层意思是,生物信息是有等级次序的,而且沿着不同的层次流动。一般说来,生物信息以这样的方向进行流动:DNA→mRNA→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细胞→器官→个体→群体。这里要注意的是,每个层次信息都对理解生命系统的运行提供有用的视角。因此,系统生物学的重要任务就是要尽可能地获得每个层次的信息并将它们进行整合。
根据系统论的观点,构成系统的关键不是其组成的物质,而是组成部分的相互作用或部分之间的关系。这些相互作用或者关系,从本质上说就是信息。换一个角度来说,生命是远离平衡态的开放系统,为了维持其有序性,生命系统必须不断地与外部环境交换能量,以抵消其熵增过程。奥地利物理学家薛定谔早在1940年代发表的著作《生命是什么?》中就已指出,生命以“负熵流”为食,而“负熵”其实就是信息的另一种表示方法。因此,我们可以这样说,生命系统是一个信息流的过程,系统生物学就是要研究并揭示这种信息的运行规律。”
3. 笔者信息中医学的提出及相关阐述
信息中医学的创立需基于以下基础:首先,气血是人的整体层次生命活动信息的天然载体,直接从气血获取生命信息将减少信息失真;第二, 气血(血液组织液)能够为中医学研究和应用提供足够的信息丰度;最后,指纹图谱是适宜的方法,连续提取气血指纹图谱,进一步构建动态的——有时间变量的人体生命信息模型——藏象信息模型体系。
因此,在应用系统科学研究中医中引入信息概念,建立信息中医学是应用系统科学研究中医的现实可行的途径。而杨鸿智与周东浩所提倡的系统医学的偏差,根本也在于忽视了信息概念和方法的引入。
四. 系统科学与中医现代研究是相互促进的
面对系统科学这样的先进的科学方法,作为中医学者也不必妄自菲薄盲目应用,而应该充满自信。钱学森,作为中国系统科学的导师,认为“医学的未来在中医现代化”,根据系统科学的困惑与应用系统科学研究中医的困惑的现状,我们认为系统科学、特别是复杂性研究与现代中医研究是可以相互促进的,这是一个大问题和大难题,拟另文来讨论,兹不再说。
钱学森提出了中医的发展“最终会引起科学技术体系的改造—科学革命”的观点,我们不过是把他的看法稍微细化了而已,而且以后还有非常多的工作需要做。
但是,只有中医人充满对自己学科的自信和自豪,才是中医大发展的基石和保证。
参考文献:
[1]周东浩.系统医学和系统生物学.健康报.2004,12月29日
[2]周东浩.再谈中医现代化必须走系统医学的道路.中国中医药报,2325期
[3]陈雨思.试论系统科学的困惑与出路.<<熵·信息·复杂性>>网站,2000.
[4]1陈雨思.系统科学之九大困惑.系统科学论坛,2000.
[5]苗东升.系统科学的难题与突破点.科技导报,2000,:21-24
[6]吴家睿.系统生物学面面观[J].科学,2002,54(6).
[7]赵宏杰、张笑波.中医学与信息科学跨越式大联合.中国医药报,2005-04-09:B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