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开启辅助访问
切换到窄版
登录
注册
首页
Portal
养生
中医
疾病
方药
针灸
古籍
论坛
BBS
公告
搜索
搜索
中医基础
中医诊断
临床经验
理论探讨
中医文化
新闻动态
内科
外科
妇科
儿科
传染病
肿瘤
医案
中药
方剂
经典类
方剂类
各家类
五官类
四诊类
针灸类
外科类
妇儿类
医案类
养生类
现代类
本版
帖子
用户
大医精诚网
»
论坛
›
中医论坛
›
医理探源
›
[转帖] 今天我们应该怎样学习中医 ?
返回列表
发新帖
[转帖] 今天我们应该怎样学习中医 ?
[复制链接]
1923
|
3
|
2006-6-30 10:59:50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这个贴子最后由赵红军在 2006/06/30 00:18pm 第 7 次编辑]
转自中国中医论坛 http://www.tcmbbs.com/read.php?tid=452
[color=#2600FF]
今天我们应该怎样学习中医 ?
—就《“我的中医能力是靠自己拼命啃出来的” 一文读后感》答网友
孙曼之
拙作《“我的中医能力是啃出来的”一文读后感》,是有感于目前的自学、师授热而发。其中,关于究竟应该怎样学习中医的具体问题,语焉不详。承蒙网友厚爱,提出一些质疑,今一倂答复并阐述己见,希望大家指正。
一、中医教育改革是挽救中医危亡的根本保证
首先应该声明的是,本人绝对没有否认自学、师授的意思。相反,本人也是自学出身,因而深知自学之“在黑暗中摸索”的艰辛。本人也授徒,因而也深知跟师学习的偏狭。本人所忧郁的,正是这种学习方法所造成的“头发白了才能成功”的现象。
本文的标题为什么要强调“今天”?因为,“今天”与“昨天”,是大不一样的。在信息闭塞的古代社会,父子相传、师徒私授,是保存学问的必经之途,甚至是唯一途径。事实上,不仅医学,大凡各种学问、艺术、工艺乃至各种实用技术,在古代都是这样保存下来的。即使贵为“国学”的儒家经典,也同样是如此才能流传于今。因而才有“守家法”、“尊师重道”、“侍师如父”等说法。这种教授方法,既然产生于信息闭塞的农业社会,因而其知识面的狭窄、局限,便是不可避免的事实。更重要的,是其学习效率的低下。毕竟能够跟随名师学习,只是少数人不多的机会,而名师的一生,又不可能教大量的高徒。显然,在今天知识爆炸、信息交流畅通无阻的现代社会,盲目的提倡拜师学习,实在是无异于叫现代人返回穴居。
目前,中医事业后继无人,特别是具有临床经验的学者日益减少,中医的灭亡已在眼前。在这样严峻的形势下,改革中医教育,使更多的人在较短的时间内成才,确是中医界刻不容缓的重要任务。在这里,我呼吁:中医界一切有临床经验的有识之士,大家立即行动起来,为这一项工作献计献策,充分利用现代化手段,培养大量的中医人才,使作为中国传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中医药事业能够永续发展!
二、中医教育失败的原因及其对策
我认为,中医教育失败的最重要原因,是没有设立医案课程。本来,中医基本理论只是入门知识,教学不必花费过多学时。理论学习结束后,就应及时转入医案学习。包括病机分析、诊断、处方等各种纸上推演作业,都应贯穿于大学教育的大部分阶段。而由于近代中医教育照搬西医模式,忽视了中医学科本身的要求和特点,结果造成了中医临床能力的阙如。
其次,是教材编写过于浅显,不能满足指导临床实践的需要。在历次统编教材中,最不成功的,恐怕要算是伤寒教材了。伤寒教材在编写伊始,便采用柯琴《来苏集》作为蓝本。柯氏借“错简"说否认全书各条文之间的有机联系,又以所谓”六经提纲“说概括各篇内容。由于这两个预设前提阻断了全书内在规律的探索空间,又由于该教材客观上”独尊天下“的作为晋级、评职、考试标准的特殊地位,因而扼杀了学者独立思考的精神,造成了半个世纪以来《伤寒论》研究停滞不前的局面。更重要的是,历次各版伤寒教材,都有与临床联系不够紧密的缺点,致使伤寒学成为脱离临床实践、只是为晋级评职服务的雾里看花、中看不中用的“显学”。
目前的统编教材,忽于辨证论治基本知识的学习,而是照搬西医课程设置方法,把教学与学习的重点放在分科分病型上面,结果造成了“按图索骥”式的临床指导原则。实质上使辨证论治这个中医学的灵魂,被束之高阁。这一点,也是中医院校毕业生临床实践能力不过关的又一重要原因。在这里,我建议在大学设立“辨证论治”课,作为临床实践阶段的主要课程。“辨证论治”和“医案选读”两门重点课程的设置,将会使五十余年以来,从理论到理论的中医教学模式,转变为由理论到实践并以临床实践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提升卡
置顶卡
沉默卡
喧嚣卡
变色卡
显身卡
蒋新民
|
2006-6-30 11:44:16
|
显示全部楼层
[转帖] 今天我们应该怎样学习中医 ?
运用《经络图示仪》案例帮助参考(系列谈1)
摘文:“以下为我所填写的报告单,如果有需要其他方面的资料的话,我会尽力去收集,只为求医良方。
性别:男 年龄:21 职业:大二学生
身高:170cm 体重:55
主要症状:胃痛,不适,腰酸腿软,手脚汗多,身体潮湿,身体消瘦。
寒热情况:畏寒(小时候就这样,但现在是更严重了)
出汗情况:多汗,动时尤甚,手脚心特别厉害,天冷时掌心靠近玻璃,都可在玻璃上产生一层水雾,冬天掌心白天没有一刻干过,感觉都是潮湿的。脚汗也很厉害,穿什么鞋都很容易湿。
头痛:以前学习累了,头就会很痛,各种疼痛都有过,部位也不稳定。现在好多了,只是有时候觉得头沉沉的,即沉重痛。
胃痛:基本上都是胀痛,也有热感,偶尔两下刺痛,有时会出现右边,胃一旦痛的严重点,则人就很疲。
口:口不干,口苦,有口臭,但不严重
饮食:食欲不振,喜面,喜热
睡眠:基本没问题,但多梦,在校时有时会失眠,精神压力重时,高三期间,失眠就是经常的事,如今大学了,就少了,但会半夜莫名其妙的醒来,非尿急,非噩梦,然后继续睡眠。总体上睡眠效果不佳。
心胸情况:胸闷,心悸,隐痛,有时才会,找不到规律
腰背:酸,两侧,有时会隐痛。睡觉时,和坐时总觉得腰不适,总要动一动,就会好一点。
小腹:有时会隐痛,位置不定
腿:站立久了容易觉得累,容易麻,凉
足手:凉,汗多,冬季明显
脉象:65 轻取即得,右手强,总体为疲软之象,(抱歉,因为对脉象,未有学习,所以未敢妄加猜测,只能就敢肯定的说明,)
舌象:舌质舌质红,有齿痕(不明显),舌苔薄,白,有少量裂痕,舌头肿胀感
二便:尿很黄,有异味,味道比较重。大便每天一次,有不消化的食物,黑跟黄杂在一起,不硬不稀。没有异常感觉。
面色:苍白,无血色
其他:天气变化明显的时候会咳嗽,以及剧烈运动恢复过程中,使在一次严重感冒之后才有的(自己估计为慢性支气管炎);头发枯黄,稀疏,脱发。体质差,运动起来,容易累,稍微大一点的运动量则满身大汗;曾经有夜梦遗精现象,如今没有了,另外,自慰时,发现性功能也不是很好。
这个胃病有5年的历史了,而这个我估计是肾虚,大概有3年了。
也许情况比较复杂,症状也比较多.但是,病没治好,真的没有信心在继续深造下去!学习已经因此受到了很大的影响。”
运用《经络图示仪》案例如下:
1. 进行传统式中医诊断、上述会有多种可能,不参予西医检查化验。凭中医可有多种思路、几人可几方难求同!用个脾肾虚、脾虚胃寒、气血不足、肺气虚子盗母气也可以…、总之缺标尺难求量化、笼统救不了人、开不出丝丝入扣的方药。运用《经络图示仪》将以C.F.X.的变形上找到量変范围(∑y≥≤♂♀±)先定素质、据∑y∧∨∩∪§判测虚实寒热、从异态经y±≯≮♂♀∠\以及穴质存在于左≥或≤来定其气分血分是滯还是郁来定主攻之药。以摘文主诉找到头绪。
2. 若在手足8上y±♂∥≌在手3足5.3.有y±在右侧有穴质异态感、偏重于手3时定为肠热滯郁为主症、其它为辅。如胸闷,心悸,隐痛、腰酸腿软,手脚汗多,身体潮湿,身体消瘦、头发枯黄,稀疏,脱发……。均是主症愈后自愈,
3. 上例虛实夾杂、用《经络图示仪》理出轻重缓急、有穴质异态感的井测点、判其左右、以气机异态时≥右;以温通理气化浊为主;反之以健脾行气化瘀佐以血分药、偏重凉渗之药。
4. “多汗,动时尤甚,手脚心特别厉害,天冷时掌心靠近玻璃,都可在玻璃上产生一层水雾,冬天掌心白天没有一刻干过,感觉都是潮湿的。脚汗也很厉害,穿什么鞋都很容易湿。”均是“亚健康”之势,用《经络图示仪》的拆分头进行每日数次的手井20点的循环几次的《 K.C.F.》调整、(晚睡时之前把足井20点也加上)以及相应腹部和手足三里穴区以及背腰部的肾俞、肺俞、命门等处进行《 K.C.F.》调整。用断断续续的蹭压法、让该区的需补的补起来、相应穴区质异态感强的用泻法、平补平泻法调之,有如给自行车“拿拢”给自己调整、因非针灸法自我调之效果自知、哪不适调那准能找到起作用的测点。
20060408 蒋新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蒋新民
|
2006-6-30 12:31:08
|
显示全部楼层
[转帖] 今天我们应该怎样学习中医 ?
目前的统编教材,忽于辨证论治基本知识的学习,而是照搬西医课程设置方法,把教学与学习的重点放在分科分病型上面,结果造成了“按图索骥”式的临床指导原则。实质上使辨证论治这个中医学的灵魂,被束之高阁。这一点,也是中医院校毕业生临床实践能力不过关的又一重要原因。在这里,我建议在大学设立“辨证论治”课,作为临床实践阶段的主要课程。“辨证论治”和“医案选读”两门重点课程的设置,将会使五十余年以来,从理论到理论的中医教学模式,转变为由理论到实践并以临床实践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学中医要由博反约才行、我过去有篇文供参考:杂症在《经络图示仪》能有的指导思辨
蒋新民 6/11/2006
1.足太阳膀胱臟象湿热证( 西医验尿可有异常、如轻度…血尿、膀胱结石等 )
【概念】膀胱湿热证是指由于湿热蕴结膀胱,气化不利所表现的以小便异常为主症的一类证候。在三焦辨证中属下焦病证范畴。多因外感湿热之邪,侵及膀胱,或饮食不节,滋生湿热,下注膀胱,致使膀胱气化功能失常所致。本证以尿频尿急,排尿灼痛,并伴见湿热之象为审证依据。(此时必在足10∑y±<右♂有b穴质反应。足5.6也有y±§波动.=
【临床表现】尿频尿急,小腹胀痛,尿道灼痛,小便黄赤短少,或浑浊,或尿血,或有砂石,可伴有发热,或见腰部胀痛,舌红,苔黄腻,脉滑数。同膀胱湿热证与小肠实热证的区别:小肠实热证,是由于心热下移小肠所致的小肠里热炽盛表现的证候,以心火热炽及小便赤涩灼痛为审证要点( 心与小肠相表里,小肠有分清泌浊的功能,使水液入于膀胱。心热下移小肠,∑y♂∪∨显为阴有所伤;据此用中药要有养心阴药、如玉竹、黄精等再兼清热通利类选用 )
【临床表现】也有小便赤涩,尿道灼痛 、 热甚灼伤阴络则可见尿血、 舌红苔黄,脉数,为里热之征,心烦失眠、渴喜冷饮,或口舌生疮,或见小便赤涩、尿道灼痛,尿血,舌红苔黄,脉数 。( 所以在《经络图示仪》能有的指导中膀胱湿热必须要手足太阳少阴4经臟象为一系统来推导分析!消除掉测查时测井的穴质改变,才是针对病实质而治、才能不放过膀胱癌变早期。左主气测点左>;≥§♂右均是量变气机活动反映,进入质变也就发生滯、郁、瘀;产生y值除±外还将以右侧为重于左测的穴质变化为据…、必须用针对性强而专的药物、还得够量,许多针对性的西药可坚决采用之,用中药推进c.f.x的稳定、也就些佐以缓冲。进行药施前后30分钟,1小时,3小时的经络图示记录以观药效、为下步施治找依据、当然也要参四诊来综合更近实质、 )
2.手太阳 小肠经臟象病辨证(包括手少阴心经关系的互映)
心居胸中,心包络护卫于外,为心主之宫城。手少阴心经循臂内侧后缘,下络小肠,与小肠互为表里。心开窍于舌,在体合脉,其华在面。心的主要生理功能:一是主血脉,具有推动血液在脉道中运行不息的作用;另则是主神明,为人体精神和意识思维活动的中枢。
心的病变主要反映在心脏本身及其主血脉功能的失常,心神的意识思维等精神活动的异常。所以,临床以心悸、怔忡、心痛、心烦、失眠、多梦、健忘、神昏、神识错乱、脉结代或促等为心病的常见症的【临床表现】。此外,某些舌体病变,如舌痛、舌疮等症,亦常归属于心。(亦常归属于心。仅是量化过程的旁证、以佐、使药来兼辨施之)
心病的证候有虚实之分。虚证多由思虑劳神太过,或先天不足,脏气虚弱,久病伤心,导致心气虚、心阳虚、心阴虚、心血虚、心阳暴脱;实证多由痰阻、火扰、寒凝、气郁、瘀血等原因,导致心火亢盛、心脉痹阻、痰迷心窍及痰火扰神证。此外,由于脑为神明之 府,且心与小肠相表里,故将瘀阻脑络证、小肠实热证也一并归于心病证候中讨论。( 在反应证候时往往会有许多感觉反映、如上文、但对治病来辨以主要y值的♂∈§为主。不可喧宾夺主。选用西药就要选用药效明确的、其佐证以中药调之。例如结核病(虫痨)灭虫杀灭结核病菌西药抗结核化疗治本、中药不行,但大毒治之其六,剩下的交给中药调治、可以保护机体、避化疗伤肝至肝硬化…,这些有《经络图示仪》来护之、随症查之。将比“号脉”难以解决医不治己之怪圈 )
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有表有里,有全身亦有局部,有单一亦有复合;其临床表现多种多样,涉及各个方面,因此病情资料应力求完整而系统。忽视病情资料的完整性,其遗漏或过于简单,往往导致漏诊、误诊;忽视病情资料的系统性,其杂乱无章、主次不明,则往往难以下结论。故在收集临床资料时,要求从四诊合参的原则出发,因临证时不能只凭一个症状或体征便仓促作出诊断,不能片面强调或夸大某种诊法的作用,而必须对患者进行全面而系统的调查。进行《经络图示仪》的参予,可有中医的整体的思辨、从∑y∨;∧上来辩盛实于上下、用♂♀来瓣气机为盛哀。以各经y值±的><∪∩来辨气血升降.以∑y的¤∠的穴质b,q.来辫邪之所据之位置;由∑y♂♀∈的趋示辨阴阳。以中医的脉诊功底因其记录性差难以交流、再辦证过程中脉诊和舌诊加上经络记录、更有利于接近同西医而为我所用。至于《经络图示仪》的图示反映的为什么肢端趾指井测点的活态规律,则有助于经络研究的课题深化!
另有些造成体质影响时:寒邪客于体内,阻遏阳气,则畏寒喜暖,四肢不温,阳气不能上荣于面,则面色苍白。阴寒凝泣,经脉不通,不通则痛,故见腹痛拒按;寒邪困扰中阳,运化失职,故肠鸣腹泻;若为寒邪客肺,则痰鸣喘嗽;口淡多涎,小便清长,舌苔白厚腻,皆为阴寒之征 。(体质情况从《经络图示仪》的图示反映的∑y∩♀\≈可以辨虚寒、佐以傍证、用药避苦寒伤胃品,若∑y♀∩\无穴质反映,小便清长、畏寒喜暖,四肢不温,阳气不能上荣于面,可用温胃补气之药…。K.c.f双足三里穴区、可强利身体、注意一定要用补法、若要安三里常不干就是此理。胃肠有积滞时用平补调治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蠢华磊
|
2014-12-21 17:21:29
|
显示全部楼层
非常好,顶一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返回列表
发新帖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浏览过的版块
杏林杂谈
赵红军
回复楼主
返回列表
中医沙龙
尊生保健
走进中医
医理探源
临床经验
中药方剂
四大经典
美容之声
声乐治疗
房中探玄
针道天下
中西结合
古今医案
中医资源
医学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