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开启辅助访问
切换到窄版
登录
注册
首页
Portal
养生
中医
疾病
方药
针灸
古籍
论坛
BBS
公告
搜索
搜索
中医基础
中医诊断
临床经验
理论探讨
中医文化
新闻动态
内科
外科
妇科
儿科
传染病
肿瘤
医案
中药
方剂
经典类
方剂类
各家类
五官类
四诊类
针灸类
外科类
妇儿类
医案类
养生类
现代类
本版
帖子
用户
大医精诚网
»
论坛
›
中医论坛
›
医理探源
›
四论今天我们应该怎样学习中医----关于朱丹溪及其医案
返回列表
发新帖
四论今天我们应该怎样学习中医----关于朱丹溪及其医案
[复制链接]
1852
|
2
|
2006-7-17 10:26:33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color=#0000FF]
四论今天我们应该怎样学习中医
----关于朱丹溪及其医案
孙曼之
作为金元四大家之一的朱丹溪,在中医发展史上,具有特殊的地位和影响。概括地说,有三个特点:
首先,是医疗技术全面。丹溪师从罗知悌。罗系刘完素再传弟子,旁通张从正、李东垣二家之学。因而授丹溪“以刘、张、李诸书,为之敷扬三家之旨而一断于经”(戴良:《丹溪翁传》)。以传世丹溪医案及医论观之,丹溪于刘之寒凉,张之汗、吐、下法以及东垣之温阳升补,均能运用自如而并不偏倚于一法并于内、外、儿、妇以至于喉、目、皮肤各科均有涉猎。这里应澄清一种误解:丹溪的“阴常不足,阳常有余”说法,重点在“阳常有余”。 实为刘完素观点的衍义与发挥,并且金元时代医家所说的“阴”,只是相当于后世说法的“血”,而不同于温病学派所说的“阴”,丹溪有“血属阴难成易亏”说。戴元礼所说“阳即言气,阴即言血”(《脉因证治》),均说明了“阴”之古今含义的不同。因而其医案用二冬、二地、玄参、石斛者绝少。今人有指丹溪为“滋阴派的创始人”者,其实是毫无根据的、想当然的说法。
第二个特点为广泛授徒,教学有方。
丹溪授徒众多,“一时学者声随影响,翁教之亹亹忘疲”(《丹溪翁传》)。今存于各家著作中的丹溪论述各科病症辨治方法,文本约十余种。其文字均大同小异,而内容几乎完全相同。所传医案大多与其正文相对应而附于其后,有“举例为证”的意味。这两部分可视为当年的讲课内容。这些文本内容简明易学,提纲携领。可以说,朱丹溪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广泛授徒而又有一套完整的教学方法的医家。
丹溪比较全面的医术,是广泛授徒的基本条件。早于丹溪的刘、张、李虽然也授徒,但传之未能久,医术的偏颇与病症门类较少是其重要的原因。
第三,朱丹溪在中医史上影响所及,“源远流长”四字足以当之。自金元至明清,在温病学派兴起之前,除丹溪传授的戴元礼、王履、刘纯及私淑于朱门的虞抟、王纶、陈无咎、徐彦纯等人,在医界几乎占统治地位的影响外,新安地区医家,如汪机、程充、方广、徐春圃、孙一奎、程国彭、吴澄等人,均与丹溪学派有直接或间接的学术传承关系。即使在温病学派形成并蔚然成风后的清代中后期,丹溪学派仍有相当大的影响。作为一代巨擘的叶天士,其学术思想及遣方用药,与丹溪亦有密切的、学术上的继承关系。
几乎与叶氏同期的、《古今医案按》的作者俞震说:“观丹溪诸案,思深而法备,真有周旋中规、折旋中矩之妙。较之刘、李,诚出其右。后人犹欲诋毁之,何异蚍蜉撼树、斥鷃笑鲲鹏哉!”这代表了清代医家对于丹溪的普遍看法。总之,可以毫不夸大地说,自金元以后的中医发展史上,丹溪学派盈天下。丹溪学说尤其医案,是中医临床操作技能的源头。因此,学习中医传统的临床技术,首先就要学习传世的丹溪医案。
丹溪四十岁始弃文学医,而后拜罗知悌为师,从而接触到刘、张、李书稿,其时已是四十四岁。自此以后,医术大进,终成大器。无论如何,仅就这种锲而不舍的精神,也足以激励我们今天努力继续学习,永不止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提升卡
置顶卡
沉默卡
喧嚣卡
变色卡
显身卡
drsuofcm
|
2006-7-21 17:46:36
|
显示全部楼层
四论今天我们应该怎样学习中医----关于朱丹溪及其医案
学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ritabttrzun
|
2015-1-4 11:56:45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也顶起出售广告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返回列表
发新帖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赵红军
回复楼主
返回列表
中医沙龙
尊生保健
走进中医
医理探源
临床经验
中药方剂
四大经典
美容之声
声乐治疗
房中探玄
针道天下
中西结合
古今医案
中医资源
医学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