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经络演化律

[复制链接]
查看2953 | 回复11 | 2006-9-23 10:07:1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watermark]从中医思维模型论经络演化律
  王全年
             指导   孙广仁
[摘要]中医经络学说是靠思维模型来建立的 。其中三阴、三阳所谓的六经,实际是按三才模型推导出的一种理论体系。太极、三才、五行,是中医最重要的三大概念,又是三个思维模型,它们统一于素数演化简式N=2m+1。手足三阴三阳的六经,只是众多经络构建模式中 的一个很简单的一种,却很好应用于临床实际。仍然有许多珍贵的经络构建模型没有建立起来,如与五行模型对应的十经学说。
[关键词]太极 三才 五行 思维模型 经络演化 规律
经络学说的演生,经历了从散在偶然的穴位发现,到自觉的系统化的理论创建这样一个必然的过程。其中,中医思维模型的建立与导入,是经络学说创建必然的思维准备。其中,太极、三才、五行,是中医承载的哲学衣砵,实际反映了一种早期人类认识宇宙自然的思维模型,但对经络学说的建立与完善,至关重要。试述之以期争鸣。
1.模型与思维惯性
模型一词起源于拉丁语Modulus,本意指样本、尺度、标准。可分为物质模型和思维模型。“物质模型是模拟实验赖以进行的物质手段。思维模型不是认识的物质手段。思维模型是人们思想中理想化、纯化的映象、摹写。思维模型是人们在头脑中创造出来的、并且运用它在思维中进行逻辑推理、数学演算和‘思想实验’,可分为形象的(唯象的)模型的符号的(标志性的)模型,前者是惟理想的或想象的形态去近似地反映客体的一种思想形式,后者是借助于专门的符号、线条等,并按一定的形式组合起来去描述客体。”[1]
思维模型反映着中医对生命独特的思维认知惯性。“一方面将自然与人视为相关统一体;另一方面以自然界生化模式去类比、演绎人体的生命过程,以自然之常拟人体之生理,以自然之变喻人体之病理;并通过辩证思维予以归纳、综合为效法自然的抽象生理、病理模型,作为生命表现的“神似物”,如藏象说学、经络学说、八纲辩证、六经辩证、卫气营血辩证等,都是经过思维再创的抽象模型,而不是对具体实在过程的机械描述。” [2]
可以说,中医的气血阴阳、太极、三才、五行、经络、六经辩证、八纲辩证,等等,均是一种经过抽象化的思维模型。真实的物质结构或成份,被强烈地简化或有意识地忽略了。其中太极、三才、五行,就是三个重要的思维模型,并固化成中国人一种思维惯性,在经络学说的构建中,各自有其独特的作用。
2.太极模型与经络始态演生
什么是太极?《说文》云:“极,栋也。”段玉裁《说文解字注·木部》有:“极,凡至高至远皆谓之极”。《玉篇》曰:“极,尽也。” 极的原始本意,指“屋脊之栋也”,引申为一个物质演化系的“尽头、最根本的基态”。太极,就是这么一个东西,它是一个时空概念,指演化系演化的尽头、始态。如宇宙演化的“奇点”。我们完全灵活理解它,认为每个自组织物质系,都有一个演化始态之“太极”。如同一棵植物,演化于一个太极“种子”。
所以说,太极,反映了先民质朴的思维中,万物同源的思维定势。由此可推导出经络也是从纯朴的原生态演化而来,经络肯定也从单一的“太极”之始态演化而来。根据山东大学张颖清教授的全息论思想,每一相对独立的器官或器官群落,都同源演化于统一的“全息胚”。每一个全息胚,都源于一个原始态的太极,这个太极的中心或中轴对应的始态经络,笔者称其为“元经”。这样一来,推导出在胸腹内,五脏、五腑作为相对独立的器官演化群落,有共同的“元经”模式,它是未来五脏阴经、五腑阳经演化的母基。而四肢作为相对独立的器官,在其过中趾(指)的中轴线,也有其“元经”存在,它是未来手足三阴经、三阳经演化的母基。
元经,是器官或器官群落未来经络演化的母基或“太极”。它自我高度统一、自恰,阴阳之性潜在不显,即所谓“阴平阳秘”。生命是演化而来的,那么经络也必然符合相同的演化规律而演生。元经,就是演化的始态之太极。
3.三才模型与经络初态演生
三才,即天、地、人。《周易.系辞下传》曰:“易之为书也,广大悉备,有天道焉,有人道焉,有地道焉,三才而两之故六;六者,非它也,三才之道也。” 《周易.系辞上传》亦有:“六爻之动,三极之道也。” 《易 · 说卦》也载有“是以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柔与刚;立人之道,曰仁与义。兼三才而两之,故《易》六画而成卦” 。三才,自然万物演生之大序也。《释序卦》曰:“三才之序,先天地而后万物,万物盈天地之间,人居万物之中。圣人之道,周万物而济天下,则万物复附于圣人,与天地相似,是以万物盈天地,圣人之道,亦盈天地。物尽则圣人之道尽,孟子所谓塞乎天地之间者也。”
每一器官或器官群落,以其中轴或中心的“元经”(始基太极)为母基,按照“一阴一阳之谓道”的演化原则,以三才的“一源三岐”的演化模型而初化,演化出了包括中轴元经在内的三经:阴经、元经、阳经。在四肢部,内侧(阴面)有一条阴经,外侧(阳面)有一条阳经。它们又各自构成 未来三阴经三阳经的母基(初级太极),再按照三才模型,阴经演化出了三阴经:太阴经、厥阴经、少阴经。阳经也演化出了三阳经:阳明经、少阳经、太阳经。
在胸腹部,腹侧(阴面)有一条阴经,背侧(阳面)有一条阳经,二者各自演化出腹面的三阴经、背面的三阳经。
所以,从演化模型上看,三阴经、三阳经,都是从单一的太极“元经”演化出的子代经脉。三才模型是中医最基本的模型之一,如 “督脉、冲脉、任脉”所谓的“一源三岐”的概念产生,也是三才模型思维的简单推导。在四肢针灸,下针的方向一般要指向四肢中轴的“元经”。经络演化,从太极模型到三才模型,从始态之元到初态之化,完成了从“元经”到三经(三阴经、三阳经)演化的历史跃迁。
4.五行模型与经络次态演生
宇宙变而成章,化而有序。五行,产生于人类对自身五指的应用与崇拜。五行理论,是三才之后的又一种思维模型,即“一源五岐”的思维模型。它是继三才之初化的次化。五行的木、火、土、金、水,实际表示自组织物质系五个彼此有重大差别的演化过程。对于生命体,五行是生殖之精,在元气推动下,生命气化的程序表达。五行,是统一精元在气化过程中显示的五大序态。是一气五态。正象《春秋繁露.五行相胜》所言:“天地之气,合而为一,分而阴阳,判为四时,列为五行”。五行,是太一(始态)元气,以阴阳为反属性气化的五个变态,《御纂性理清义.卷一》曰“有太极则一动一静而两仪分,有阴阳则一变一合而五行具。”
  按照五行模型,中轴“元经”演化出的阴经、阳经,就不是按照三才模型演化出三阴经、三阳经,而是按照五行模型演化出五阴经、五阳经。与五脏、五腑高度相合。中医只所以最后取五行模型为演绎工具,是因为五行比太极(一行)、三才(三行)容纳了更丰富的生命演化内涵。可以说,太极为始态,三才为初态、五行为次态。始、初、次,反映了太极统一精气演化的序次或能级差别。五行模型的建立,最终使有形的五脏、五腑、五指、五趾、五官,与无形的经络(五阴经、五阳经),统一起来了。此处的五脏是:胰、肾、肝、脾、肺;五腑是:肠、膀胱、胆、胃、心。这其实证明了这样一个道理,“经络的演化与脏腑的演化高度统一;五脏、五腑与10指(趾)有关,同理,10条经络与10指(趾)也有关……五阳经、五阴经都达五指(趾)、五窍;五脏、五腑、五官、五窍、五指(趾)等等,一切人体组织或器官,都会在五阳经、五阴经的连接下,构成一个整体”。[3]
5. 经络奇素数演化公式
笔者在发现植物叶脉演化简式N=2m+1,发现其具有较广普的使用价值,简称素数演化简式。[4] 它最终统一了太极(1)、三才(3)、五行(5),这些呈奇数存在的思维模型。
当m=0,代入素数演化简式,则N=1。即同源演化的物体系的“太极一气”,处于以自我为中心的原始态,即“一”态、“元态”或“基态” ,此时存在阴阳演化之潜势,但表达不出有差别的阴阳属性。此时精气高度统一。对于经络,此时处于太极模型之“元经”始态。。
当m=1,代入素数演化简式,则N=3。即物质演化系的“太极一气”,演生出三气或三类气,呈现“一源三岐”的“三才”演化模式。此时有一对阴阳演化部分,一个中轴(或中心)部分。对于经络,此时处于与三才模型对应的“初态”之三阴经、三阳经。
当m=2,代入素数演化简式,则N=5。此时物质演化系的“太极一气”演化出五态或五气、五类气,即“一气五态”或“一源五岐” ,就是“五行”演化模式。此时有两对阴阳部分,一个中轴(或中心)部分。对于经络,此时处于与五行模型对应的“次态”之五阴经、五阳经。
在此,太极、三才,五行,统一于同一演化公式N=2n+1,都是某一同源演化源(太极原态)所化,只是模型不同,才有了“三才”、“五行”之差异。二者“一体两制”。一体,即三才、五行演化于同一个太极始态;两制,即演化的基数不同。三才为之初化(小化),五行为之次化(大化)。同源演生物,初化为三才,次分是五行,在太极处统一。
其实,当m取0、1、2、3、4、5……,得到的N值是奇数系统:1、3、5、7、9……“即组成该系统的要素的个数是奇素数(素数是大于1而只能被1和它本身整除的整数,除2以外,所有素数都是奇素数。3、5、7、11、13、17、19、23等)。五行的“五”是个奇素数,五行关系符合拓朴学的许多严格规则,如系统的种类为(n-1)/2(n=系统中要素的个数),五行是(5-1)/2=2,即相生相克两种基本关系”。[3]
从这里可以看出,生命喜欢以奇素数为演化数字选项。太极、三才、五行,分别对应着素数1、3、5,只是众多素数中之三元,却成为演绎中医思维模型最佳的三个参量值。而传统中医的三阴经、三阳经,只是众多素数系统中的一个模型,即三才模型,却开采出如此珍贵的经络学说(三阴经、三阳经)。可以推论,有许多模型远远没有开采出来,如五行模型。而五行模型,统一了中医几乎所有的理论,所以,从三阴三阳的三才模型,发展到更能表达生命演化内涵的五行模型,提出五阴经、五阳经,就显得意义非凡。而经络演化数量的计算,也由于素数演化简式N=2m+1的推导,而变得易如反掌。中医当务之急,就是开发五行模型,建立科学的五阴经、五阳经之十经学说。开启新的中医经络理论。
结论:
1.经络学说,经历了从不自觉的穴位发现,到运用思维模型使之系统化的历程。
2.经络数量的演化律,符合素数演化简式N=2m+1。
3.太极、三才、五行,只是众多经络演化模型中之三个基本模型。分别对应于元经、六经、十经。
4.三阴、三阳,只是按照三才模型演化出的六经。
5.用素数演化简式,科学有效地构建全新的经络体系。

参考文献:
[1]张其成·生命的“二体三用”模型·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1997,20(1),24
[2]杨光华,等·中医临床思维研究·江西科学技术出版社,1992,188
[3]王全年,等.走近中医.中医古籍出版社,2004,365-367
[4]王全年.中医圈里的生命思考.中医古籍出版社,2005,123
[5]视世讷.五行行学说的方法论价值.山东中医学院学报,1998,12(1),5
作者简介:
王全年,男,1965年生,山东莒县人。出版论著《走近中医》、《中医圈里的生命思考》、《脏腑演化律》。在导师孙广仁教授指导下,开创了从进化论与发生学,研究中医理论的新领域。
联系方式:

——————————摘自待版新书《脏腑演化律》
邮编:265200
电话:0535—7216974(办)
E-ail:  wqn1@163.com
[/watermark]
医道莘子 | 2006-9-23 12:38:37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 经络演化律

大道至简,能说的简单点吗.复杂了.
蒋新民 | 2006-9-23 13:37:22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 经络演化律

经络学说的演生,经历了从散在偶然的穴位发现,到自觉的系统化的理论创建这样一个必然的过程。其中,中医思维模型的建立与导入,是经络学说创建必然的思维准备。其中,太极、三才、五行,是中医承载的哲学衣砵,实际反映了一种早期人类认识宇宙自然的思维模型,但对经络学说的建立与完善,至关重要。试述之以期争鸣。pw}
1.模型与思维惯性-?k/|r
模型一词起源于拉丁语Modulus,本意指样本、尺度、标准。可分为物质模型和思维模型。“物质模型是模拟实验赖以进行的物质手段。思维模型不是认识的物质手段。思维模型是人们思想中理想化、纯化的映象、摹写。思维模型是人们在头脑中创造出来的、并且运用它在思维中进行逻辑推理、数学演算和‘思想实验’,可分为形象的(唯象的)模型的符号的(标志性的)模型,前者是惟理想的或想象的形态去近似地反映客体的一种思想形式,后者是借助于专门的符号、线条等,并按一定的形式组合起来去描述客体。”[1]{
思维模型反映着中医对生命独特的思维认知惯性。“一方面将自然与人视为相关统一体;另一方面以自然界生化模式去类比、演绎人体的生命过程,以自然之常拟人体之生理,以自然之变喻人体之病理;并通过辩证思维予以归纳、综合为效法自然的抽象生理、病理模型,作为生命表现的“神似物”,如藏象说学、经络学说、八纲辩证、六经辩证、卫气营血辩证等,都是经过思维再创的抽象模型,而不是对具体实在过程的机械描述。” [2]S#cQh
可以说,中医的气血阴阳、太极、三才、五行、经络、六经辩证、八纲辩证,等等,均是一种经过抽象化的思维模型。真实的物质结构或成份,被强烈地简化或有意识地忽略了。其中太极、三才、五行,就是三个重要的思维模型,并固化成中国人一种思维惯性,在经络学说的构建中,各自有其独特的作用。Ih+j
上文承认穴位的发现及拓宽认说、一切研究都可在归纳的经过抽象化的思维模型中来证。但对经络现象的研究、应拓展中的应用来在有用中发展、我有篇文:                            中医经络“变化多端”才需深入研究
                                         蒋新民          9/12/2006
有网文介绍:“北京第六医院李定忠教授出身于中医世家,对于中西医学都有系统的学习和研究,从事经络研究及经络穴位治疗五十年,并对此深信不疑,从多年的临床实践中认识到,中医经络是一个巨大的宝藏,但由于其变化多端,不为现代科学所接受,李教授本着“有什么,承认什么”,不勉强下结论,也不轻易否定,只要是客观存在,就给予承认的态度,发现了许多经络的客观现象,特别是先天的循经皮肤病更是直接的证实了经络的存在,提出中医几千年的宝贵经验,为什么不能为现代科学所证实,因此李教授用放射性核素示踪技术,观察人体量子特征,观察到放射性核素有循经运行的特征,而且分别在100s、150s、200s处发现波峰的存在,显示了量子的波粒二重性特征。李教授在85期间,利用磁的特性研究经络,发现了很多经络的特征都具有量子的特征,还发现经络具有左右对称、男左女右的特征,无论用现代科学的神经或是血管理论都无法解释,却能用经络及电磁波振荡解释,还发现人体在经络被激活时量子跃迁的特征,李教授将此发现运用于临床治疗,发现在经络敏感人身上效果最好,并在此基础上发明了经络环皮肤挑治法,经历三十余年、十万余例临床病例的检测,证实有确切的疗效,甚至对某些先天遗传病疗效确切。李教授准备与张维波教授合作,将经络定位在量子信息医学。并提出:一、要有确切、快速、无伤害的疗效,二、要有能被现代科学所能接受的理论。”就此谈些观点、以唤良知、认识中医药价值。
北京灵枢经络诊断技术研究所致力于“经络现象”研究多年。网文讲的:“……、并对此深信不疑,从多年的临床实践中认识到,中医经络是一个巨大的宝藏,但由于其变化多端,不为现代科学所接受,李教授本着“有什么,承认什么”,不勉强下结论,也不轻易否定,只要是客观存在,就给予承认的态度,”说出了许多在破解经络针灸的道路上是多么艰辛、多么无奈、多么在事实的存在中、在获得经络现象的变化多端中得到收获的欢熹、鼓舞志气、为经络现状的追寻奋斗不息!這就是国人对待中医理解的源泉和永恒所在。北京灵枢经络诊断技术研究所就发现之实验所得、公佈如下、望願深入者重复:绝非戏言。
1.经络现状是活体生命现象同外界――自然界同步、他的网状体表电活动点的多端动态变化是对外界电现象的适应性同步、非神经体液状态来控制、而是这个所谓的机体存在生命与外界的对答的互映、必将经络定位在量子信息医学,必然发现经络现象变化多端。常态时穴位为隐匿高阻、250kΩ以上、网络异态时《四维网络变形》时在相应区有相互间距该3-5mm之不规则的如针尖、汗毛孔大的特低阻点.约10-50kΩ、对负电位可产生快速极化和钙离子积淀。

2.   当穴位为隐匿高阻时加大压按力和让局布皮肤区加良导水、也不会产生快速极化和钙离子积淀。这点提示推拿按摩手法和重劲手法在运动触柔皮肉时的运用可以使“四维网络”发生“质”的改变、并在后续时空中产生“.经络现状是活体生命现象同外界――自然界同步”这些非西医现存知识所理解。
3生命将亡必然先从眼睛的变化趋于凝滞开始、此时经络“四维网络”发生坍塌,此阶段明显出现阻值变化趋平、显示出对外界互映的消退、变成孤立无动态的低阻点。
4经络四维网状的变化、绝非是古典记录寻行、真实互映的联系。古人的认识带有比拟的方法。那些出现的感传(或其它如、结索、班丘等)、均是因与外界不能亙映、产生的无奈形式来完成自然同步。(暂到此待续)
wqn1 | 2006-9-24 10:07:42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 经络演化律

谢谢蒋先生的跟贴!
经络是从思维模型中推出来了,说明实验寻找是不自智的研究行为;但生命演化却是按这个模型演化的,所以,应该为实验研究提供了可能。
最终的思维是,经络到底定格为什么?物质、功能、信息,三层的哪几层?
wqn1 | 2006-9-27 18:30:59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 经络演化律

让中医的科学,支起中医的伟大,而不是哲学式的乱哼哼!!
asdf1426978 | 2006-10-7 11:03:50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 经络演化律

wqn1  你好!
  我说几句:我回你的问题  {最终的思维是,经络到底定格为什么?物质、功能、信息,三层的哪几层?}。  我认为   经络是一个复杂的系统  ,最终要定位到 - 物质、功能、信息、还有意思等几层。

wqn1 | 2006-10-14 19:16:47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 经络演化律

下面引用由asdf14269782006/10/07 11:03am 发表的内容:
wqn1  你好!
  我说几句:我回你的问题  {最终的思维是,经络到底定格为什么?物质、功能、信息,三层的哪几层?}。  我认为   经络是一个复杂的系统  ,最终要定位到 - 物质、功能、信息、还有意思等几层。
______________
一定要将中医的科学性建立起来!
asdf1426978 | 2006-10-20 16:19:44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 经络演化律

wqn1  你好!
是的!我一直在研究经络,也正在建立经络的整体构架,这个构架不但要科学,还要能解释经络表现的一切现象 。我们现在对经络的了解是不完全的,我们一起努力吧!
wqn1 | 2006-11-11 16:09:31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 经络演化律

一起努力,创新中医
wqn1 | 2006-11-25 11:19:38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 经络演化律

经络是模型,所以找经络从理论上说是荒唐的。
但生命演化的模型证明,确实论证了模型的科学性与生命演化性,所以,经络确实又存在!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