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经络——微血管和毛细血管

[复制链接]
查看2950 | 回复12 | 2006-11-23 09:48:4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这个贴子最后由难经难在 2006/12/10 09:56am 第 1 次编辑]

经络在中医中的重要性不用多说。但是经络到目前为止还没有找到,这个“找”包括目前能用的物理和化学手段,于是有许多人怀疑它的存在。这里我不能说我找到了经络,而是指出人们在寻找经络时的误区。
在《内经》中“经络论篇第五十七”是这样描写经络的:
黄帝问曰:夫络脉之见也,其五色各异,青、黄、赤、白、黑不同,其故何也?岐伯对曰:经有常色,而络无常变也。帝曰:经之常色何如?岐伯曰:心赤、肺白、肝青、脾黄、肾黑,皆亦应其经脉之色也。帝曰:络之阴阳,亦应其经乎?岐伯曰:阴络之色应其经,阳络之色变无常,随四时而行也。寒多则凝泣,凝泣则青黑;热多则淖泽,淖泽则黄赤。此皆常色,谓之无病。五色具见者,谓之寒热。帝曰:善。
皇帝问“络脉可以看见,颜色有青、黄、赤、白、黑不同”。这说明经络是可见的,是有颜色的,而不是现在人们理解的那样找不到,看不见。经的颜色是固定的;络的颜色是在变的。冷的时候因为凝泣所以是青黑色;热的时候因为淖泽所以颜色黄赤。冬天我们看到我们的四肢因为血管收缩而变得青黑,夏天则血管扩张而变得红润。
另外《内经》还说“春气在经脉,夏气在孙络,长夏气在肌肉,秋气在皮肤,冬气在骨髓中。”在前面第6节说脉时已经说过,“气”是血管自主收缩扩张的(指令)信息。中医有气到血到说法。春天气到经脉,夏天气到孙络,长夏气到肌肉,秋天气到皮肤,冬天气又回到骨髓。沿着气行进的路线有:皮肤连着肌肉,肌肉连着孙络,孙络连着经脉。这说明经络位于肌肉和血脉之间。
再看病邪的侵入。《内经》还说“今邪客于皮毛,入舍于孙络,留而不去,闭塞不通,不得入于经,流溢于大络而生奇病也。” 现在可以比较清晰的看出经络位于肌肉和脉之间。具体是:
皮肤——肌肉——孙络——大络——经——脉——血
这就是《内经》告诉我们的经络。如果我们用现代知识对比,不难发现“络”是毛细血管,而“经”是微血管。古人看不到毛细血管和微血管,但是他们通过和大自然的类比,创立了经络。(这里再次证明类比在中医中的重要和正确。)而西医发现毛细血管和微血管是在发明了显微镜之后,比中医晚了几千年。再从字面上看“络”是指布边缠绕絮絮,是织布时经线最后残留的尾巴。所以无论从古文中描述的情况还是字面上看都说明经络是毛细血管和微血管。
再从功能上看《内经》是怎么说经络的。
帝曰:余愿闻其故?岐伯曰:春者,天气始开,地气始泄,冻解冰释,水行经通,故人气在脉。夏者,经满气溢,入孙络受血,皮肤充实。长夏者,经络皆盛,内溢肌中。秋者,天气始收,腠理闭塞,皮肤引急。冬者盖藏,血气在中,内著骨髓,通于五脏。是故邪气者,常随四时之气血而入客也,至其变化,不可为度,然必从其经气,辟除其邪,除其邪则乱气不生。
其中“经满气溢,入孙络受血,皮肤充实”和“经络皆盛,内溢肌中”直接点明了经络和气血的关系。这里“受血”就是传递血液。“受” ,相付也。——《说文》”王筠曰:“手部授,人部付,皆曰“予也。”今以付说受,则是受授同字矣。” 在甲骨文字形中,“受”象两手中间有一只舟,表示传递东西。现在我们用受表示接受,用授表示付出,古时受授用一个受字。
再看“视其血络,刺出其血,无令恶血得入于经,以成其疾。”刺络能出血,而这个血可以流入经。现在我们针灸只扎气穴,古时有补、泄、出、留的针灸方法。补是补气;泄是泄气;出是出血;留是留血。如果当时为华盛顿治病的医生学过《内经》,知道那里该出血,那里不该出血,华盛顿也不会死于放血疗法。顺便说一下,出血疗法并不是放很多血,刮痧就是一种出血疗法。
那么为什么现在的经络会和古时的经络大相径庭呢?这得怪罪宋朝针灸铜人。先说一下“经”的另一个意思。我们现在用“类”来归类,古时“类”是一个贬义词,用于形容畜生的种类,不登大雅之堂。而在学术上的分类用“经”。例如:《诗经》都是诗的书;《三字经》都是三个字一句的书;《道德经》讲道的书。
由于人身上有几百个穴位,学习、记忆、定位非常不变,需要归类总结。已经说过了古人分类用“经”,于是按照五脏功能、三阴三阳、上(手)和下(足)为名归成12类,多出来的放入奇经八脉。例如“足太阴肺经”其实就是“足太阴肺类”。这些穴位散布在人体全身学习记忆非常不方便,最好的方法就是把同类穴位用不同的颜色用线联在一起。在这种情况下宋铜人诞生了。这种记忆定位的方法在现代许多行业都在使用。例如在电子行业有一种布线工作,设计人员会打出一张连线图,上面标有接点位置、接点号和联线,然后会有一根索引线从1号接点按顺序联到最后一个号。也就是现在的经络是人们为了学习、记忆、定位而设想的虚拟经络,是几条人为的助记线。接下来的证明也说明现在的经络是不存在的。
证明:
假设现在的经络存在,并且很重要。如果经络严重受损会危及生命。
按照宋铜人的经络线,它分布在人体的表面,连接着各个穴位,并且是点到点的连接。也就是只要一处经络被切断,整根经络都不通。大家知道人体的表皮(包括肌肉)最容易受伤,一旦受伤就同时伤及经络,而经络又是那么的重要以至于伤及经络就有生命危险。于是人的寿命大为缩短。从进化论我们知道这样的生物很难生存并繁衍后代。因为他们太容易死亡。所以我们的假设是错误的。或者说现在人们说的经络是不存在的。
到现在为止应该已经说清了经络的情况,也就是我们现代人们把分类的“经”和经络的“经”混在一起了,以至于忘了经络的原本意义。
蒋新民 | 2006-11-23 11:54:22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经络——微血管和毛细血管

那么为什么现在的经络会和古时的经络大相径庭呢?这得怪罪宋铜人。由于人身上有几百个穴位,学习、记忆、定位非常不变,需要归类总结。上一节已经说过了古人分类用“经”,于是按照五脏功能、三阴三阳、上(手)和下(足)为名归成12类,多出来的放入奇经八脉。例如“足太阴肺经”其实就是“足太阴肺类”。这些穴位散布在人体全身学习记忆非常不方便,最好的方法就是把同类穴位用不同的颜色用线联在一起。在这种情况下宋铜人诞生了。这种记忆定位的方法在现代许多行业都在使用。例如在电子行业有一种布线工作,设计人员会打出一张连线图,上面标有接点位置、节点号和联线,然后会有一根索引线从1号接点按顺序联到最后一个号。
其实不然,“足太阴肺类”。的观念说明散布的穴区、接下来研究感传是经络网络此时异态时的反应,你可以从经络图示仪的测图变化上莪得启发。
asdf1426978 | 2006-12-3 10:16:57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经络——微血管和毛细血管

[这个贴子最后由asdf1426978在 2006/12/03 10:36am 第 5 次编辑]

  [color=#FF008C] 我说两句      楼主的   [如果我们用现代知识对比,不难发现“络”是毛细血管,而“经”是微血管。古人看不到毛细血管和微血管,但是他们通过和大自然的类比,创立了经络。(这里再次证明类比在中医中的重要和正确。)而西医发现毛细血管和微血管是在发明了显微镜之后,比中医晚了几千年。再从字面上看“络”是指布边缠绕絮絮,是织布时经线最后残留的尾巴。所以无论从古文中描述的情况还是字面上看都说明经络是毛细血管和微血管。Ee.9g]     [color=#FF008C]   思路不符合经络现象! 经络的问题在血管上做文章是没有出路的!!!!!   
蒋新民 | 2006-12-4 12:15:12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经络——微血管和毛细血管

时光是宝贵财富,研究要把握方向!
难经难 | 2006-12-10 10:00:19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经络——微血管和毛细血管

我说的都是《内经》上的。
医理求真 | 2006-12-12 00:55:26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经络——微血管和毛细血管

本人觉的不应该那么理解比如;作了胆囊切除手术的人,照样可以存在肝胆湿热这种正型另外;切除的是形制而不是能与天地想感应的经络,着是老实话,如果你有气功的修炼就能够更加明白我的意思
逸湘 | 2006-12-12 11:08:09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经络——微血管和毛细血管

建議看一下王唯工博士"氣的樂章"一書
大陸版已出書
医盲 | 2006-12-15 19:32:57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经络——微血管和毛细血管

内经还说,经络的颜色有青、黄、赤、白、黑等等不同,为什么在尸体解剖时不能找到这么五彩斑斓的微血管和毛细血管?
asdf1426978 | 2006-12-16 14:21:27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经络——微血管和毛细血管

医盲你好!
  好久不见了,我的经络模型叫我这样解释。在尸体中经络是存在的,但此时他不能工作,还能找到什么彩色?这种五彩斑斓的微血管和毛细血管是经络工作的现象!你有问题就多多问, 我会尽力说明白!   谢谢医盲!
蒋新民 | 2006-12-19 16:14:51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经络——微血管和毛细血管

我的经络模型叫我这样解释。在尸体中经络是存在的,但此时他不能工作,还能找到什么彩色?
讲得好!对经络研究采用活人才对,我有个旧文的记录脑病经络测图,选用jl-2000图示仪做的、供参考、也许可以有用: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