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开启辅助访问
切换到窄版
登录
注册
首页
Portal
养生
中医
疾病
方药
针灸
古籍
论坛
BBS
公告
搜索
搜索
中医基础
中医诊断
临床经验
理论探讨
中医文化
新闻动态
内科
外科
妇科
儿科
传染病
肿瘤
医案
中药
方剂
经典类
方剂类
各家类
五官类
四诊类
针灸类
外科类
妇儿类
医案类
养生类
现代类
本版
帖子
用户
大医精诚网
»
论坛
›
中医论坛
›
医理探源
›
胡希恕先生伤寒讲座录音稿
返回列表
发新帖
胡希恕先生伤寒讲座录音稿
[复制链接]
1355
|
1
|
2007-1-29 21:03:34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胡希恕先生伤寒讲座录音稿
1、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
这一段,后世说是叫提纲啊,什么叫提纲,提纲两个字提的对,就是太阳病的纲领。我们具体的来说,对于这个太阳病啊,它是一个概括的特征,凡是太阳病它必须有这个特征,那么也就是说太阳病啊,不是一个个别的病,象咱们说的那个现在的病名多了,是肝炎呐,肺炎呐,都是一个个别的病,它是专有一个致病的因素,一个病变所在的地方,这种现在西医的病名一个病一个病的病名。这个虽然叫太阳病,它不是单独对一个病说的,这个太阳病啊,凡是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有这一系列的症候反映,那么它就叫太阳病,太阳病它就是一般的证,无论什么病。象我们平常见的感冒啊,流感啊,伤寒啊,瘟疹啊等等的吧,它一开始发作都有着种情形,这是我们临床常见的东西了,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那么具备这种特征就叫太阳病,你就根据治疗太阳病的方法治疗,那是不会错的,这太阳病头一节说的就是这个。我们再深研究,那么根据这些征候,我们来更深入的认识太阳病。那这个脉浮说明什么问题呢?这个脉浮就是脉出来了,往外出来了,它怎么出来的呢?就是血管里头充血了,就是血液多了,所以它脉浮。血液多了就上它理由水份多了,他不是说一得病血到多了,哪有那事啊,是水份多了。脉浮啊,就是我们身上外面这些浅表的动脉,有高度充血的这么一种情况,脉才出来了,尤其头项这个部位充血更加的厉害,所以在上边特别疼,而且强,这个强啊,就是强直的样子,这个在书的注里呀给该作僵,这也通。这个强啊,现在河南人说身上哪个地方板(音)啊,他就说强。张仲景是河南人吗,可见这个强是河南的一个语言,还是对的。那么这个充血,是上半身厉害,越往上越厉害,这个我们在一般的感冒啊都知道啊,一得感冒这个脑袋的血管都蹦起来了,越往上越厉害。那么这说明什么呢?…靠着外面浅在动脉都充血,而上体部尤其厉害。而恶寒,这个恶寒就是体表热,我们平时的温度啊,他与外面的空气接触有一定的差距他习惯了,忽然高起来了,与外面差距骤然间加大了,就感觉外面的空气很紧“音,疑是冷”,这是肯定的,它加大了内外的差距了吗,它就恶寒。那么根据这样的分析,想一想,那么是怎么一个情况呢?人想要出汗,在出汗以前,它血管要扩张,大量的体液他往外来,这个时候呢,脉就浮了。而要出汗那,都在上体部,上体部面大吗,那么这种情形,就把体液大量输送的上体部来了,所以脉也浮了,尤其上边更厉害头项强痛。那么液体随着热一起来吧,西医也是这么说法,液体和热一起来,外面的体温就增加,就感觉外面冷了。那么我们根据这些症状就可以看出来,这是在出汗前期的一个症候,要出汗而没能出汗,它就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太阳病是怎么样一个病呢,根据这个症候我们就可以得出这么一个结论,它是要出汗而达不到出汗,这么一种病理现象。这个中医有个传统的看法,这个看法还是对的,中医说正邪交争。所以说如果我们有了病了,我们的机体对这个疾病是要斗争的,它不等着,所以正邪交争,这是在中医中挺要紧的一句话。那么这个太阳病它为什么要出汗呢?就是机体要通过出汗而解除疾病。可见这个表证啊,就是这太阳病是正与邪斗争,在哪呢?在表。这个机体利用发汗的机能,打算把这个疾病排除体外。假如要是排除去了,那就好了,可是人这种能力是有限度的,他有时候达不到,达不到就出现太阳病这种情况了,要出汗不能出汗,上半身充血,所以就有这个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音频缺失很多听不到)。这个水分从外边多了,里头就有空气,所以他容易放屁,这是咱们那个平人都能观察出来的,可见人的身体有所刺激它就适应它,就与它斗争。那么有的疾病的这种刺激是相当剧烈的……。假如人身体没有这种卫外的机能的话,就活不了了,怎么样的卫生也不行,这空气中的病菌有得是,人遇到这种外在或内在的刺激,他都起来斗争,所以古人在长久的经验中他说正邪交争,在内经中讲的很多了,这一节先讲到这。
2、 太阳病,发热,汗出,恶风,脉缓者,名为中风。
这个太阳病就是指第一条的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这样的太阳病的证。那么假如它又发热汗出,这个汗出不是大汗出,得感冒也出现这个,身上潮乎乎的出汗并不太多,而且这个汗啊,觉着有锈(音)味,发热,不但恶寒而且还恶风,这个恶寒比恶风厉害。脉缓,这个缓是相对着紧说的,这个紧脉就象烟卷一样,裹的很紧,你要是倒出去一半,就是缓了,就不是那么硬了,这叫缓。为什么脉缓呢?就是因为出汗了,出来了,水份丧失一部分了,所以这个脉一按就缓了。那么后面要讲的伤害,它就一点汗都不出,它的脉就特别紧。那么这一段它说太阳病里头有这么一种太阳证,发热,汗出,不但恶寒还恶风,这类的太阳病就叫做中风,这个风在古人的意思就是风邪了,就是中于风邪,这是错的,它是因为怕风所以古人给它起名叫中风,其实它就是个类型的问题,我们前面讲的太阳病要出汗达不到出汗,才有太阳病这么一种情况,这会它见汗了,应该好了,但它没好,就是出汗的机能的关系了,这个汗达不到驱除病邪质和量的问题,虽然出汗但不能接触疾病,而下面的伤寒干脆就达不到出汗的目的,就这么两种情形。那么古人说中风,那就是拿现象当本质,这是古人的一个错误,古人吗,象仲景的时候,两千来年科学水平在那呢,现在咱们不能这么说了,现在把中风当一个证名看就是了,并不是真有风邪在这里,可是因为这个名字的关系这个解释就成问题了,我们过后再谈,现在先不说这个。那么说这个中风,这个中字上有用意的,这个中就是拿箭射东西谓之中,中者中于内,这就说明出点汗而邪却留到里面去了,你出汗表就虚呀,…………………………(音频缺失)。这个部位,所以古人叫中风,中风者言其邪深也,这个邪就是病邪了,在表的部位呀,较伤寒要深,所以用这个中字,这个中字是很有意义的,但这个风邪的说法,先在不要这么信了,不要说恶风就是风邪,这个恶风它是以为出汗,身上有热又有汗非恶风不可,这个洗澡大家都知道,从热水里出来,出一身汗那就是怕风,你非披上点衣服不可。它这个身上热又有汗那就要恶风了,不但恶寒还恶风,所以恶风比恶寒厉害。由于恶风,有人说是风邪,这风邪是不对的,它是一种证。另外我们治疗,假如太阳病就是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它有脉缓,发热汗出这一类的太阳病,就是中风证,这个病邪比较深,不在皮肤这一层,在肌肉那一层…………。邪之所凑,其气必虚,由于外表出汗了,皮肤疏松,所以这个邪呀,它就往里面去,去哪呢?它进不到太里面,就在肌肉这一层,后面我们要讲了,桂枝本为解肌,不要发表了,这是第而条。
3、太阳病,或已发热,或未发热,必恶寒,体痛,呕逆,脉阴阳俱紧者,名曰伤寒。
这太阳病证啊是表阳证,是迟早要发热的,不过开始得的时候,或者已经发热或者还没发热,有的人一有病了头疼等等的看病的时候还没发热呢,可它转手就要发热,无论已发热还是未发热,必恶寒呐,一定是怕冷的,所以这个恶寒是表证的一个特征,它一定怕冷,而且不汗出的这个怕冷特别厉害,在临床上也是,麻黄汤证比桂枝汤证的怕冷要重的多,尤其是大青龙汤证冷的更厉害。体痛呕逆,他一点也不出汗,人的气体(音)不得旁达,你象桂枝汤证他不是不往上撞他也撞,但轻,所以也有干呕啊。而麻黄汤证他一点汗也不出,气体一点也不往旁走,他都往上撞,所以它呕逆。那桂枝汤证身体不是不疼,也疼,但它疼的轻,那血管不是缓了吗,这个伤寒是无汗,他这个充血不光往上面冲,他哪面充血都比中风冲的多,所以身体都疼,不光头项,这就是有汗无汗的关系,有汗脉缓无汗脉紧。这个阴阳俱紧就是上下脉全紧,这个紧啊,你拿手一按非常的界限分明。这类太阳病就叫伤寒,就是太阳伤寒,那么古人取这个名字跟中风一样,也是由于这一类的太阳病必恶寒,恶寒比中风明显显著………………………………张仲景他起名字中风与伤寒,这也是很有味道的。中,这个邪深,伤者伤于外,咱们擦伤、碰伤都是伤于表皮,伤寒是皮表不开,汗不得出,所以一小发汗就好了,病邪浅,这就是伤寒。头一条讲的是太阳病的提纲,也就是概括的特征,那么在这种太阳病再细分,有两种,一种太阳伤寒,一种太阳中风,主要的差别,一个是无汗,一个是汗出。由于这个汗出和无汗着症状就出来了。
4、 伤寒一日,太阳受之,脉若静者为不传;颇欲吐,若躁烦,脉数急者,为传也。
伤寒病,一开始的时候全发生太阳病,所以说太阳受之…………如果脉平静,平静是怎么的呢?就是不特别大,不特别快,着都说明病轻,这样的病是不会传的。什么是传呢?仲景的书是这么讲的,开始病在外,它往里边传,传入半表半里,传入里。虽然开始在太阳病,一看这个脉象平、静,这个病不要紧,吃点药就会好的。假设说颇欲吐,若躁烦。颇欲吐就是欲传少阳病的情况,这个少阳病,尤其柴胡证是心烦喜呕,颇欲吐这个颇字很有意思,不是说这个人,有点感冒,稍稍的有点吐的意思,颇就是很的意思,心理闹的慌要吐;若躁烦,这个躁烦那,阳明病,这个热在里头人就发烦躁,烦躁的厉害,这个躁搁到上面,躁者乱也,烦是个热象,发烦热,这是有内传阳明的一个征候。脉数急,数就是快,急更快,就是脉快的意思,这说明这个病与上面的病差太多了,这个病必传,来势挺凶。所以我们遇到这种病,你必须在这个病的一开始就应该知道它的轻重传与不传,这个要传的你就是你就是治的对,治的正确,依法来治的也不会马上就好的,所以对这个病要重视了,这个病是在急剧变化之中的,临床上一定要注意,有脉数等症状了,说明这个病是往前进展的,它没停止。
5、伤寒二三日,阳明少阳证不见者,为不传也。
上面说的是开始,一日。这个说过了两天三天的时间。那么如果这个病传,一定是有征兆的,传哪去呀,它由表往里传,或者传阳明,或者传少阳,而阳明少阳证一点都不见,肯定它不传。那么这两段我们看的是太阳表证,那么你对这个病的轻重缓急,传与不传,要心里有数。怎么来观察呢?开始,二三天,不传,那它肯定是不会传了……………………
―――――――――――――――――――――――――――――――――――――――
中医资讯网(www.zyzxw.cn)是中医的门户网站,为您提供中医的新闻、中医海外资讯、中医的招聘与求职信息、中医文化与发展等资讯,为您收集大量的中医网站和中医论坛的链接,是中医专业人士的网上助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提升卡
置顶卡
沉默卡
喧嚣卡
变色卡
显身卡
oeah6603
|
2015-3-14 05:58:56
|
显示全部楼层
沙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返回列表
发新帖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中医资讯网
回复楼主
返回列表
中医沙龙
尊生保健
走进中医
医理探源
临床经验
中药方剂
四大经典
美容之声
声乐治疗
房中探玄
针道天下
中西结合
古今医案
中医资源
医学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