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开启辅助访问
切换到窄版
登录
注册
首页
Portal
养生
中医
疾病
方药
针灸
古籍
论坛
BBS
公告
搜索
搜索
中医基础
中医诊断
临床经验
理论探讨
中医文化
新闻动态
内科
外科
妇科
儿科
传染病
肿瘤
医案
中药
方剂
经典类
方剂类
各家类
五官类
四诊类
针灸类
外科类
妇儿类
医案类
养生类
现代类
本版
帖子
用户
大医精诚网
»
论坛
›
中医论坛
›
医理探源
›
[原创]中医现代化:南橘北枳
返回列表
发新帖
[原创]中医现代化:南橘北枳
[复制链接]
1061
|
2
|
2007-9-13 09:42:05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这个贴子最后由净面尊者在 2007/09/20 08:21am 第 1 次编辑]
[watermark]中医现代化:南橘北枳
作者:王世保
任何一个学科都有自己演进的内在规律,它的存在与发生过程就是按着这个内在规律进行的。无疑,中医在不同的时代呈现出了不同的理论和形式,比如由秦以前形成的《黄帝内经》的经典内容奠定了中医的理论基础,演变为汉代的《伤寒杂病论》的理法方药的基本具备,到金元四大家和明清时期温病学说的进一步完善。但是无论过去怎么发展,中医都是在自身的文化范围内进行的,它也吸取了不同时代与自己文化属性相同的其他学科知识,比如《黄帝内经》吸收了当时的阴阳五行理论和道家的一些思想,宋明时期的医学理论吸收了一些理学思想……
这就象西医的发展离不开自己的文化范围一样,西医在近代的每一次进步都是在与自己文化属性相同的其他自然科学的发展下推动的。
中医有中医的理论框架,西医有西医的理论框架,两者是互不相容的认知体系,各自的发展有赖于各自的文化氛围。每一个医疗体系,无论是中医还是西医失去了其赖以存在的文化氛围,其在当下的生存与发展都会陷于困难。传统文化在近代的势微导致中医在近现代的衰败是必然的,这就象西医不可能在儒家和道家文化氛围内得到进一步发展一样。
所谓的中医现代化完全是在中医赖以生存与发展的中国固有文化氛围丧失以后,现代中医人丧失了文化主体意识强加给中医头上的一种扭曲的发展路径。这种发展路径无论是从理论上考虑,还是从现实的实施来看都是行不通的。
首先,从理论上进行论证,中医与西医和现代自然科学是两种互不兼容的认知体系,无论是从思维方式、认识方法还是从理论形态上看,它们都是截然不同的。撇开思维方式、认识方法和理论形态不谈,单是认识对象上看,中医与西医就没有结合的任何基础可言。中医所认识的实体与西医认识的实体是两种本质不同的东西,比如中医的气和西医的物质,两者就没有互释的基础。在中医理论里,“虚化气”,这就是道家的“有生于无”,而在现代科学的理论里,物质是不生不灭的,那么物质的“气”是如何从空的“虚”中生成的?现代的科学解释不了!这是两个在不同的思维方式和认识方法得出来的认识结果,这个思维方式与认识方法为各自的结果化定了不可逾越的边界。
没有了相同的实体做基础,两种理论的互释或者互相融合就成了无源之水。因此,那种强加在中医发展头上的现代化就是一种南橘北枳的做法,它最终导致的是中医的异化和消亡。
理论如此,从实践上来看也是如此。我们的中医科学化战略在1950年第一次全国卫生会议上就提出来了,已经近半个世纪过去了,哪怕中医进步了一点点!从解放前的80万中医大军萎缩到现在的20余万人,去掉那些不中不西的伪中医,现在的中医队伍也就只有3万余人(见贾谦老师的调查报告),而且随着那些老中医的去世,这3万余人的队伍会继续萎缩,甚至直到消失。这就是我们中医现代化的成就!
这个伟大的成就可是国民党政府连做梦都没有想到的,我们的新政府却在打着发展中医的旗号轻而易举地就做到了!
那些中医学界里的科学崇拜教教徒们,你们何时才能真正地醒悟过来?[/watermark]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提升卡
置顶卡
沉默卡
喧嚣卡
变色卡
显身卡
刘宝国
|
2007-9-13 18:30:19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中医现代化:南橘北枳
有道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pletchernhf
|
2015-3-29 10:52:55
|
显示全部楼层
上网不聊天,气死活神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返回列表
发新帖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净面尊者
回复楼主
返回列表
中医沙龙
尊生保健
走进中医
医理探源
临床经验
中药方剂
四大经典
美容之声
声乐治疗
房中探玄
针道天下
中西结合
古今医案
中医资源
医学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