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开启辅助访问
切换到窄版
登录
注册
首页
Portal
养生
中医
疾病
方药
针灸
古籍
论坛
BBS
公告
搜索
搜索
中医基础
中医诊断
临床经验
理论探讨
中医文化
新闻动态
内科
外科
妇科
儿科
传染病
肿瘤
医案
中药
方剂
经典类
方剂类
各家类
五官类
四诊类
针灸类
外科类
妇儿类
医案类
养生类
现代类
本版
帖子
用户
大医精诚网
»
论坛
›
中医论坛
›
针道天下
›
[转帖]針刺補瀉透刺術治驗簡介
返回列表
发新帖
[转帖]針刺補瀉透刺術治驗簡介
[复制链接]
1350
|
0
|
2004-2-21 13:07:41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这个贴子最后由明堂振衣在 2004/02/21 01:11pm 第 1 次编辑]
針刺補瀉透刺術治驗簡介
針刺治病的臨床效應,主要取決於三個方面:
一是機體的虛實狀態;
二是經穴的主治效能;
三是針刺的補瀉作用。
就此三者,臨證時如能有機結合,運用得當,每多應手取效。
其具體運用是在辯證施治的原則 指導下,進行循經透穴針刺,施以虛則補之。
實則瀉之,熱則疾之,寒則留之,不盛不虛則平補平瀉之的手法,
以起"陰平陽秘","以平?期"之效,從而達到治癒疾病的目的。
茲就有關針刺補瀉手法和常見病症的透穴針法簡介於下:
一、 針刺補瀉的基本手法
針刺補瀉手法,古今論述甚多,諸如撚轉補瀉、提插補瀉、疾徐補瀉、開闔補瀉、
呼吸補瀉、迎隨時補瀉以及燒山火、透天涼、從陽引陰、從陰引陽等單式、複式手法。
但臨床最常用的手法有三種:即補法、瀉法和平補平瀉法。
此三法,可算為各種補瀉手法的基礎,貫串於各種手法之中,堪稱"萬變不離其宗"。
現就臨床慣用而行之家效的針刺激補法,瀉法和平補平瀉法三者刺激量的定量,
定性及其運用方面,列述於下:
1、瀉法:凡撚轉針體迴旋角度超過期360度,提插深度超過0.5寸者,
為強刺激、弱刺激,也稱?補法,。本法多用於暴病閉厥、疼痛痙攣和癲狂病症等。
2、補法:凡撚轉針體迴旋角度不超過90度,提插不超過0.1寸者,
為輕刺激、弱刺激也稱?補法。本法多用於久病體弱、元陽暴脫(中風脫證、虛脫、
休克之類)、腎陽虧虛、神經衰弱等症,同時,本法還適用於某些重要部位的輸穴。
如眼部的睛明、承泣、球後、上明等;延髓部的風府、啞門等。
3、平補平瀉法:凡撚轉針體迴旋角度在180度之間,提出插在0.2~0.3寸之間者,
為中刺激,亦稱平補平瀉法。本法多用於不盛不虛的一般病證;
邪實正虛者,則先瀉後補等等。
二、常見疾病的經穴透刺
辨證歸經,循經取穴透刺激,施以適當的補瀉手法,輒獲良效,對三十多種病症(頭痛、眉棱骨痛、面癱、胃痛、嘔吐、呃逆、胃下垂、膽道蛔蟲、急性單純性蘭尾炎、痛經、陽痿 、遺精、滑精、遺尿、小便 隆閉、胸背挫傷、脅肋痛、高血壓、癲 、狂、癇症、脫肛、眠瞼閉合不全等)取得滿意效果 ,茲舉隅四例,以供參考:
1、 偏頭痛
患者錢ΧΧ,女,38歲,1982年1月12日初診。
主訴:患左偏頭痛三年餘,曾經某醫院檢查為"神經性頭痛"。經服藥片及中藥,
症情雖有好轉,但每遇勞累及情志不遂,輒易發作。近一周來頭痛加劇,且頭暈目眩,
心煩易怒,面赤口苦,舌質紅,苔薄黃,脈絡受阻,不通則痛。
治法:平肝潛陽,熄滅風馬牛不相及通絡。取絲竹空透率穀(左側)、
太沖透湧泉(雙)用2、5寸毫針從絲竹空向率谷沿皮透刺,施以平補平瀉法,
以疏調少陽經氣,祛風通絡;繼取太沖透湧泉,施以瀉法,以滋水涵木,平肝潛陽,
經針20分鐘 ,隔日一次。經針二次後,頭痛減輕,十次告愈,追訪二年,未見復發。
2、 急性腰扭傷
患者李ΧΧ,女,54歲,1980年4月23日初診。
主訴:清晨挑水扭腰,疼痛劇烈,經服活頁紙絡丹、雲南白藥、外巾傷濕解痛膏等,
均未獲效。症見腰痛頗劇,不能俯仰轉側及下蹲,查察脊柱無偏曲,腰椎無凸出,
唯兩側腰肌有壓痛。
辯證:腰肌扭傷,脈絡瘀阻,不通則痛。
治法:行氣活血,散瘀定痛。取內關透外關(雙),用1.5寸毫針從內關向外關透刺,
施以瀉法,留針30分鐘,每隔10分鐘,行針一次。正當施針一分鐘時,
其感受應隨時著手厥陰、手少陽經向胸脅部放射,10分鐘後腰痛減輕,
30分鐘後腰痛消失,活動自如。
3、 胃下垂
患者蔣ΧΧ,男,71歲,1981年7月26日初診。
主訴:素患胃病,鋇餐透視診為"胃下垂"(胃小彎至髂脊連線距離1、6cm,
胃大彎至髂脊連線離7、6cm),經服藥治療未效。症見形體消瘦,面色萎黃,食欲不振,
食後胃部牽引沈重。消化延緩,脘腹痞悶,甚則嘔吐,舌質淡,苔薄膩,脈弱無力。
辯證:脾胃虛弱,中氣下陷。
治法:補中益氣,升提舉陷。取提胃三點(水突(右)、滑肉門透梁門),加灸中脘,
氣海,用1。5寸毫針直刺水突1寸,施平補平瀉法;用3寸長毫針從滑肉門透刺,
亦施以平補平瀉法,均留針灸30分鐘 ,每隔壁10分鐘行一次;用艾條溫和灸中脘,
氣海,灸至皮膚潮紅為度。隔日針灸一次。經治二次後,胃部沈重感減輕嘔吐亦止;
針九次後諸症消失,飲食倍增,精神矍鑠,鋇透復查已屬正常,追訪二年未見復發。
4、膽道蛔蟲
患者ΧΧ,女,19歲,1989年5月18日初診。
主訴:右上腹部突然疼痛,逐漸加劇,並吐出蛔蟲三條,伴有嘔吐,面黃肌瘦 ,
查察兩眼鞏膜藍點,面現白色蟲斑,下唇內側有散在白色小顆粒,糞撿有蛔蟲卵(+++)
辯證:膽道蛔厥。
治法:驅蛔鎮痛。取迎香透四白I(右側),用1、5寸毫針,從迎香向四白透刺,
施平補平瀉法,留針30分鐘,每隔壁10分鐘行針一次。經針刺3分鐘,腹痛大減,
20分鐘腹痛若失,即服烏梅加減之劑,翌日排出10余條,諸症消退,面告痊愈。
4、 中風失語
患者陳ΧΧ,女,73歲,1990年3月21日初診。
主訴(其女代訴):突然昏仆,伴右側肢體偏癱,不能語言,已20餘天。
曾於是10於前經CT檢查提示腦血栓形成。中醫診斷為肝風挾痰上蒙清竅所致。
曾經服中藥和針炙十六天,神志轉清,右側肢體有所好轉,聽力較好,但仍不能講話。
刻診患者脈象弦滑,舌質紅,苔黃膩,二便調可,唯喑不能言。
辯證:由於肝風挾痰,上擾清竅,阻于廉泉,故喑有能言。
治法:平肝化痰,開竅發音。取啞門用2.5寸毫針向承漿向刺入2 寸深,
施補法(弱刺激10秒)即拔針;
繼取天突用3寸毫針從胸骨柄上緣內側各下呈90度角直刺2、8寸深,變施以補法10秒釧,
不留針;再取廉泉用3寸毫針向海泉、金津、玉液各透2.8寸深,施以瀉法,不留針
;取神門用1.5寸毫針神門向陰郤、通裏、靈道透刺,施以瀉法,留針3分鐘,
以開竅門發音。更取豐隆直刺1.4寸深,太沖透湧泉亦刺入1.4寸深,均施行瀉法,
留針5分鐘。經針治一次後,患者隨能學話,針三次後,語言恢復如常。
三、經穴透刺的療效觀察
治療結果:對上述30多種病菌症共治療 2596例,其中顯效者(基本痊愈)為1826例,
占70.33%);有效者(症狀改善)為550例,占21.18%,總有效率達91.5%。
無效者(症狀無變化)為220例,占8.48%。
四、幾點心得體會
1、以經絡學說為依據:即"經絡所通,主治所及。"如採用內關透外關治療急性腰扭傷,
內關功能寬胸利膈、活血鎮痛;手少陽三焦經"布於膻中,曆絡三焦"取其絡穴外關,
功能宣通三焦,行氣活血,散瘀定痛,故而獲效。
2、以輸穴主治功能為基礎:經穴透刺法是充分發揮兩穴主治的雙重作用,
如陽陵泉透刺陰陵泉,陽陵泉是足少陽膽經的合穴,又系筋之會穴。故本穴善治膽病外,
還能治療全身肌肉疼痛;陰陵泉系中太陰脾經的合穴。除主治脾病外,
還能治療脾濕下注所致諸疾,因此可舒筋宣痹,健脾除濕,用治下肢麻木,
膝關節腫痛等症有效。
3、以辯證施治?準則:經穴透刺雖有淺深,方向有縱橫,手法有強弱(補瀉)。
但必須依據寒、熱、虛、實和病情的輕、重、緩、急而進行辯證施治。
即《靈樞•九針十二原》說:"凡用針者,虛則實之,滿則泄之,宛陳則除之,
邪盛則虛之。"《靈樞•經脈》雲:"盛則瀉之,虛則補之,……不盛不虛,以經取之。"
4、以繼承發展造福人類為宗旨,經穴透刺法是《靈樞.經筋》的"燔針劫刺……
以痛為輸"之進一步運用和發展,古代應用火針治療風寒濕痹,以取阿是穴針刺。
嗣後歷代醫家不僅如此,並運用輸穴透刺治病菌。這種經穴透刺法。不但能治局部病症,
而且還能治療內臟病症。因此,我們必須繼承發展這一定貴的針治經驗,
使之更好地為人類的醫療事業服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提升卡
置顶卡
沉默卡
喧嚣卡
变色卡
显身卡
返回列表
发新帖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浏览过的版块
医理探源
明堂振衣
回复楼主
返回列表
中医沙龙
尊生保健
走进中医
医理探源
临床经验
中药方剂
四大经典
美容之声
声乐治疗
房中探玄
针道天下
中西结合
古今医案
中医资源
医学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