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帖]金针拔障术的源流

[复制链接]
查看1926 | 回复6 | 2003-2-25 09:38: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金针拔障术的源流
  “金针拔障术”是我国古代医学家对白内障眼病施行的一项手术。白内患者接
受这项手术後,一般能重见天日。我国医学界在一千多年前已能施行这项手术,这
在世界眼科史上不能不说是先进的。
白居易的眼病
  “案上漫铺龙树,合中虚贮决明丸;
  人间方药应无益,争得金篦试刮看。”
  这是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所写的一首七律。据考,白居易四十多岁後即患眼疾
。上面这首七律反映了白居易当时正在阅读眼科专书《龙树论》,药盒中存放著准
备服用的“决明丸”,他考虑一旦服药无效,就得求助手术治疗,用金篦来刮除眼
中的障翳。唐代的另一些诗人,在他们的诗句中也有提到金针拔障术的。如杜甫诗
句“金篦空刮眼,镜像未离铨。”唐文学家兼哲学家刘禹锡《赠婆门僧人》诗:“
看朱渐成碧,羞日不禁风;师有金篦术,如何为发蒙。”以上证明金针拔障术在唐
代已相当流传了。
金针拔障术的源流
  “金针拔障术”最早见于唐代文献大师王焘的《外台秘要》(西元七五二年)
一书中。《外台秘要》对白内障各期症状都有简单扼要的描述:白内障眼病初起时
,患者“忽觉眼前时见飞蝇黑子,逐眼上下来去。”患者病情发展一般缓慢,“渐
渐不明,久历年岁,逐致失明。”关于此病的鉴别症状,白内障患者除视力变化外
,眼与头部的感觉“不痛不痒”。眼部检查,发现“唯正当眼中央小珠子里,乃有
其障,作青白色”。书中对白内障与眼底病也进行了鉴别,指出眼底病“外形不异
,只不见物而已”,或“眼中一无所见”,即眼中没有青白色的内障。白内障患者
虽不辨物,猷知明暗三光,知昼知夜”,知道白内障後期,患者虽不能辨别人物,
但仍有光感。治疗方法,白内障後期,“此宜用金篦决,一针之後,豁然开去而见
白日。针讫,宜服大黄丸,不宜大泄”。
  王焘《外台秘要》所载的眼科疾病,系吸取晋唐以来各家内容,其中包括谢道
人所撰的《天竺经》。据《外台秘要》《天竺经论眼序》注文:“陇上道人撰,俗
姓谢,住齐州,于西国胡僧处授。”据考证,“胡僧”是印度僧人,故认为“金针
拔障术”是印度传来的一种眼科手术。白居易所阅的《龙树论》,可能是随佛教传
来的印度医药文献。但从现存《医方类聚》引辑的《龙树菩萨眼论》以及宋代《太
平圣惠方》的内容来看,却看不到印度医学的内容,主要属于我国传统的医理,由
此推测,印度传来的眼科已被我国医学所融化,并通过我国医学家的临床,改良再
创新。
  隋唐以後的医学书籍,有关金针拔障术的记载越来越细致,表明我国医家在临
床中获得了更为具体的经验。
  宋代又出现了一本题名为《龙木论》(或称《龙目论》)的眼科专著。此书可
能就是白居易参阅的《龙树论》,因避英宗讳(英宗名曙,树与曙同音),改名《
龙木论》。此书经转辗传抄增补,至宋代改编,成为目前的传本。宋代太医局将《
龙木论》列为医师必读之书,可见此书的重要地位。书中对于各型白内障“老年性
、先天性、外伤性、并发性”的病因、症状作了详细的描述,同时对白内障眼病的
检查、诊断、手术适应症、禁忌症以及手术前後的准备、手术方法、术後护理等,
也均作了确切的论述,至今仍有理论价值。
  明代,我国医学文献中又出现了一本名叫《银海精微》的眼科专著。书中对金
针拔障术也作了较为详细的描述。此外,明王肯堂的《证论准绳》(一六零二年)
、明末清初傅仁宇的《审视瑶函》(一六四四年)、清张璐的《张氏医通》(一六
九五年)以及吴谦等集体编撰的《医宗金鉴》(一七四二年)等书,均对金针拔障
术有介绍。
  张璐之子张飞畴为十七世纪眼科家,在《张氏医通》内,他根据自己的经验提
出了宝贵意见,附有七个病案报告。书中还介绍了一种“过梁针”手法,即医生给
患者左眼施行手术时,可用右手操作;右眼手术时,则用左手操作。如左手操作不
习惯,可用右手由患者内侧角膜缘外进针,但手和拔障针要横越鼻梁,故称“过梁
针”。书中提到有的患者由于鼻梁高耸,影响手指进针,因此认为做这一手术的医
生最好能学会两手均能操作。尤为可贵的是书中提出:“凡初习针时,不得以人目
轻试,宜针羊眼,久久成熟,方可治人。”可见他在进行这项手术时,不仅认真负
责,而且具有严肃的求真态度。
罗罗 | 2003-3-9 13:40:48 | 显示全部楼层

[转帖]金针拔障术的源流

     请问当时在施此术前是否做麻醉?
明堂振衣 | 2003-3-10 02:17:52 | 显示全部楼层

[转帖]金针拔障术的源流

当时未有,但行此术前可根据病者具体证型服用“镇心丸”,并可热熨。针后头痛不能忍者,以热茶和服草乌烟或行火熨,欲呕者,含盐制白梅。
罗罗 | 2003-3-10 15:56:34 | 显示全部楼层

[转帖]金针拔障术的源流

   当时施术过程中病人没有因痛而乱动吗?
明堂振衣 | 2003-3-11 01:52:35 | 显示全部楼层

[转帖]金针拔障术的源流

此法听来恐怖,然于训练有术之针师行之并非剧痛难忍,且术前亦有各项准备。针灸之道虽以流注守神为上,但手劲则是基础,若指力不能恰到好处,绝不可能入针道上层,近世彭静山先生于水中浮木练针,针入木而木不摇水不荡,即是此理。
sunnynoon | 2003-3-13 00:12:08 | 显示全部楼层

[转帖]金针拔障术的源流

原作者是谁?从哪儿转贴的?
明堂振衣 | 2003-3-13 05:09:27 | 显示全部楼层

[转帖]金针拔障术的源流

是中国医学史话的一部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