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开启辅助访问
切换到窄版
登录
注册
首页
Portal
养生
中医
疾病
方药
针灸
古籍
论坛
BBS
公告
搜索
搜索
中医基础
中医诊断
临床经验
理论探讨
中医文化
新闻动态
内科
外科
妇科
儿科
传染病
肿瘤
医案
中药
方剂
经典类
方剂类
各家类
五官类
四诊类
针灸类
外科类
妇儿类
医案类
养生类
现代类
本版
帖子
用户
大医精诚网
»
论坛
›
中医论坛
›
针道天下
›
[转帖]中医各科要义概说----针灸科
返回列表
发新帖
[转帖]中医各科要义概说----针灸科
[复制链接]
1826
|
2
|
2003-2-17 06:10:10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针灸疗法是一种独见于中国传统医学的治疗方法,但近年来习用此法者已遍及世界各地,其疗效逐渐得到世界上许多国家的医生和患者的承认。而针灸疗法在中国传统医学中的地位和重要性则在于:一般认为中医治疗体系之主体不外两途,即“神农—草药”的药物治疗学和“黄帝—针砭”的针灸治疗法 [⑦] 。现代人为针灸疗法所下的定义是:“应用针刺艾灸的方法,通过经络腧穴,以调整脏腑气血的功能,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⑧] 然而这一定义所反映的实际上现代针灸学的内涵,或者说是现代人对于针灸疗法作用机理的理解与认识。在古代,不要说是在医学理论尚且十分不发达的原始、奴隶社会,就是到了汉代乃至其后,针与灸这两种治疗手段亦没有单纯被作为调整机体功能(阴阳平衡)以治疗各种疾病的方法。而往往是被作为直接触及病灶的“外治”手段,因而才会形成“火齐(剂)毒药攻其中,镵石针艾治其外” [⑨] 的普遍看法,并在刺法上规定了皮、肉、筋、脉、骨等浅深次第 [⑩] 。
无论是以刃具式的砭石切割痈肿排脓,还是用尖锐的砭石放血,都是为了去除身体上的病邪考固然。只不过从后世发展的结果观之,前者被看成是手术刀的滥觞,应归入外科治疗法;而后者则成为金属针具的前身,被视为针刺疗法的起源。见于今本《黄帝内经》的金属针具——九针,不仅包含有与砭石相当的切割、放血之具,而且还有顶部圆钝的按摩器“圆针”——“长一寸六分,针如卵形,揩摩分间,不得伤肌肉,以泻分气”,和“鍉针”——“锋如黍粟之锐,主按脉勿陷,以致其气”。《灵枢·九针论》说:“鍉针,主按脉取气”;“必大其身而员其末,令可以按脉勿陷,以致其气,令邪气独出。”说明古代“针”、“刺”的概念与方法,与后世均有不同之处。其中包含有虽名之曰“针”、称之为“刺”,但实际上所用并非锐利之器、亦不穿透肌肤的治疗器具与方法。因此大致可以说徒手操作属于“按摩”与“导引”的范围,而利用器具施加按压的治疗则归之于“刺”,而且还包括手术刀在内。这基本上才是古人头脑中对“针”这一概念所下的定义。在“九针”中虽然已出现了锋如蚊虻喙的毫针,能够较深地刺入肌肤,但由于当时并没有严格地将“经脉”从人体可见组织中区别出来,十种是被视为人体组织结构的一部分,所以“经脉之病”亦只是隶属于从体表向内脏逐渐深入的一个层次,“欲以微针通其经脉,调其血气,荣其逆顺出入之会” [11] 的治疗方法,仍含有极强的外治法色彩。
同样,如果简单地从热能的物理作用去解释灸法的产生与机理,亦未免太现代化。范行准氏指出:“火是鬼神所畏,用火灸焫含有驱逐鬼神之意” [12] 。此外还应注意到,这一治疗行为的主角,也许既不是“火”也不是“热”,而是“烟”。因为在古人的头脑中,对烟的作用有着特殊的思考:灵魂、鬼物等不可见之“物” 运动的通路。这也就是说,以火接近人体或某一患处进行治疗,含有令致病之“物”循人为制造的通路——烟,离去的意思。《周礼》中掌祭祀之职的春官大宗伯行“禋祀”时,均要积柴薪,点燃后将奉献给神的东西置于其上。郑玄注云:“禋之言烟,周人尚臭。烟,气之臭闻者,……燔燎而升烟,所以报阳也。”载于烟上之物虽因事不同而有别,但假烟上升以成祀的方式却是一样的。另外,马王堆出土帛书《五十二病方》中治疗“婴儿瘛”的巫术方法中亦有“取屋荣蔡(即屋顶之草),薪燔之”的行为,山田庆儿释其目的为“使被疫鬼夺去的小儿之魂,知道返回之通路的所在” [13] ,是极有见地的。这些均有助于思考早期灸法产生时的思想基础。当然,随着医学的发展,针、灸两法逐渐较多地符合于今人所下之定义,例如在今本《黄帝内经》中,针灸之法已分别出现了补泻的操作方法等等。但诸如“风寒客于人……或痹不仁肿痛,当是之时,可汤熨及火灸刺而去之” [14] 这种说明针灸属治外、能直接驱除病邪的记述绝不鲜见。灸法还被用于烧灼体表的赘生物“疣”和痈疽;刺法更是广泛地用用于处理痈疽、疮疡、腹部脓肿、淋巴结核造成的瘘管,放出腹水、阴囊积液、关节腔积液,和直接刺杀肠道蛔虫等;但也规定了腹腔内的某些疾患“不可动之”,所以“不可灸刺”,否则必然造成不良后果,甚至死亡。真正符合现代针灸学定义的针灸治疗学体系,是在东汉以后才逐渐形成的。西晋皇甫谧摘选今本《黄帝内经》中的有关理论和《明堂经》的腧穴学内容,编成《针灸甲乙经》,始将“依据经脉的”和“基于腧穴的”两种针灸方法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成为针灸专门的经典之作,其中已经没有那些应该属于“外科”范畴的内容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提升卡
置顶卡
沉默卡
喧嚣卡
变色卡
显身卡
心无所住
|
2003-2-18 22:24:33
|
显示全部楼层
[转帖]中医各科要义概说----针灸科
一针二灸三中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plum
|
2004-4-15 14:42:23
|
显示全部楼层
[转帖]中医各科要义概说----针灸科
可是针灸医生真难找工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返回列表
发新帖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浏览过的版块
医理探源
明堂振衣
回复楼主
返回列表
中医沙龙
尊生保健
走进中医
医理探源
临床经验
中药方剂
四大经典
美容之声
声乐治疗
房中探玄
针道天下
中西结合
古今医案
中医资源
医学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