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开启辅助访问
切换到窄版
登录
注册
首页
Portal
养生
中医
疾病
方药
针灸
古籍
论坛
BBS
公告
搜索
搜索
中医基础
中医诊断
临床经验
理论探讨
中医文化
新闻动态
内科
外科
妇科
儿科
传染病
肿瘤
医案
中药
方剂
经典类
方剂类
各家类
五官类
四诊类
针灸类
外科类
妇儿类
医案类
养生类
现代类
本版
帖子
用户
大医精诚网
»
论坛
›
中医论坛
›
医理探源
›
学中医二十四字(二)
1
2
3
/ 3 页
下一页
返回列表
发新帖
学中医二十四字(二)
[复制链接]
3927
|
23
|
2011-4-20 17:44:47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学中医二十四字(二)
不:是否定,是要有所不为。有些方法要舍弃,有些技术要改进。有了现代麻醉学的发展,可以不用华佗的麻沸散;有了针刺麻醉,可以不必用那么多的麻醉药量。在不中求是。现代的介入技术、显微技术、无菌技术的发展,不能视而不见,不能拒绝先进的技术,不能顽固。
直追经典,深入认真,就知道,经的标准中提出了要深入细微观察,那么你用了显微外科技术对大脑动脉进行了缝合,不但不能说就是西化、就是不中医,相反这才是真正的经典中医的精神。
不,就包括了不凝滞、不顽固,不自以为是,不师心自用。
立:有所不为,必有所为。这就是立,立什么?立于经典、立于事实、立于可重复的疗效。但不要人为的创立,无病呻吟式的创立,为写论文,没事找渣式的立。比如一个伤寒的麻黄汤证,立为表实证,还好理解,有人就反对,非要再创立个卫强营郁、卫闭营遏等等拗口的新词,以为创立新说,这于临床见证用方治病何干呢?一立新说,就与旧说相辨是非,其实何是何非呢?对于医学,医圣论而存焉,依论而行可也?何议辨之立,为写论文而强议也哉?
不立,二字合起来,是不立。不人为而立。
门:内外之所出入叫门。医有医门,医门内有针灸门、方药门、疮疡门等,从术业有专攻的角度看,深入一门精研之,作为专家来说,是必要的。从医门作为一个大门来说,医仅是方术之一,执于我是开药的,不会针,我是搞针的不开方等,专则专矣,博则不够。大门与小门,正门与偏门,博与专、泛与深的关系,一定要谐调好。不立门,还包括不人为地限制自己,局限于一偏之中,不见其余而非议其它,这都是不合适的,也是道难行远的。但由一门而入,不论正偏,终极医典,则是无不可的。
派:派是什么?茫茫九派流中国,水之脉也。那么脉是什么,脉就是人体上的水道,如地上河流,大河小溪,经脉络脉,大小血管而已。具体到中医的学术上,当然有些大的、小的流派,有不同的出处,形成了不同的门派。有的存在了很久,如长江、黄河,如医经、如经方;有的只是暂时,如灌园临时人工挖个水沟,如鸡血疗法、如某法治百病、如某书“有病不求人”。派之存,本无是非与善恶,各从其善无不可。执偏而不见全,则如沙漠上的季节河、内海,终不知海之阔矣。
不立门派:就是不要有意的执偏以为妙,旁门以为正道,进而看不到正道简易之门,而徒事繁劳。无论旁门正门、偏道正道,各有传承以成派,各有先人以之治病有效,皆可尊重、学习、继承、发扬,同时也要知道除此之外还有多派多门,还有总归的大道大门。不人为地创立,如天地之不言,若有验,后来习用者多,派自成焉,此所谓“不立”而立。
前半十二字,落在了“派”上,派同脉,知血脉,知盛衰,是中医诊病的手段。前半是言实作法,后半十二字,是说思想认识问题。
入:进入,进入到哪里去呢?哪是内哪是外?有无内外?内外的门在哪呢?文字是表象,古圣远去,文献仍存,籍此文献,数千年一脉传承的文字,这是汉语言的文言、格式化的书面语言的优势,先从识字读文入手入眼,就是一个办法。进而体认文章的结构,语句章法间的意思。要直入,不要侧入。侧入就是后世诸多注家的个人阐释,不是说不对和没有意义,而是这与自己读原著不一样。别人嚼过再吐出的东西,听他说那个味道,而你再去嚼那渣,当然就不是那味了。
圣:一般意义上是说道德或智慧超群的人,似乎高高在上,我们只有仰视而膜拜的份,不可企及和进入到圣人的内心里去。这个认识,是有偏的,圣字,繁体也好简体也好,下面都是“土”,圣人就是地上的人,如你我一样的人。内经说“有圣人者,处天地之和,从八风之理,适嗜欲于世俗之间,无恚嗔之心,行不欲离于世,被服章,举不欲观于俗,...”就是世俗之间的人,举止行为上,和常人没什么两样。易经上说上天垂象,圣人则之,和这个处天地之和一样,就是顺应自然的规律的人,这个简单,但不易做到。孔子也说圣人述而不作,仅是体认述说天地本来之道,并没创造什么。医家有医圣、药圣,其实现存的经典,都可以说是圣人之作。我们从此学医,深入学习运用,就算是入圣。
超:能入还要能超,高出平常,从高处观察,立足高远,不怕手低,就怕眼不高。眼界不高,限于一门一派一法一术一招一式而不自拔,则难见潮平海阔。
凡:众人见解,平常人的看法。超,就是超凡,而不是要超圣。圣合天地,如孙猴子一蹦十万八千里,超不如如来佛的手掌心,说得也是一个理。有人要改进经典、发展经典、批判经典,甚至创立经典,这种精神不能说没有可取之处,但所作所为是否是真的合于天地之理,合乎事实,在医学上能否验证呢?如果不能,还是少些“我认为”如何如何为妙,不如老实读经以入圣。入了圣,就可以超出一些平常的似是而非的凡人的看法。比如说六味地黄补阴、八味丸补阳等,习以为常,以为是当然,这就是凡见。你入圣,直追经典就知道,八味肾气丸出自汉张仲景伤寒论是治消渴、腰痛、转胞、水气、小便不利等证,而六味出自宋代用治小儿五迟。补阴补阳相对来说,就模糊了具体的治证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提升卡
置顶卡
沉默卡
喧嚣卡
变色卡
显身卡
金谷子
|
2011-4-20 18:12:01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中医二十四字(三)
勿:和前面提到的”不“一样,也是否定的意思。前面是说在入圣超凡以前,不受门派影响,直入经典,免走一些弯路。现在是说在具体的应用上,多种方法、多种说法,一本经中也有不同,甚至看起来象是相互矛盾,我们怎么认识这个问题,怎么看待这个问题,是取舍、扬弃,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吗?还是限于矛盾之中,不能自拔,作些”各家学说“的文章,以示中医学之洋洋大观?皆非正确的方法。正确的方法是跳出来看,就是“勿拘”。
拘:止也,约束、固执、限制的意思。勿拘,就是不要止于一些表面的说法,不要受这些说法的限制,进而形成一些固执的不正确的观念。如庄子所言”曲士不可语于道者,束于教也“,就是拘执于一些教条,一些一时一地一人的看法,一些凡见,而看不到真正的大道。最简单的说个比方,就说脉学吧,脉迟为寒、脉数为热,这应该没错吧?学中医的都不会有异议。可你要是拘执于此,再看素问时,说到迟为不足、数为有余,可能就有人疑惑了,怎么回事,怎么矛盾了?迟寒热数难道有错吗?哪个对哪个错?这种对错对立的分别,就是因为先受了一种说法的限制而产生的。同样对于攻下、补土、温阳诸说一样,都是不可拘执的。不只是不要拘执于偏见和错误的的观点,正确的观点,如脉学的这些说法,同样也不可拘执。同样在针灸、方药、经方时方、寒凉温热诸派上也是一样。
术:技术也,技术就应当有规范、可以操作,就有限制,为什么还要“勿拘”呢?制定规范、有标准,操作有依据是必要的,否则术何以为术?术是道的体现,医道是通过具体的一招一式的技术体现的,比如“断者续之”是理论的医道的论述,可具体的一个血管、肌腱、或是肌肉的断裂伤,如何进行疑缝合,缝合好,使恢复正常功能就是技术问题了。或许有人说了,这是西医的问题,不是中医问题。这不对,就医学来说,运用一切技术,体现医道精神救死扶伤,不论中西,这个技术的精熟都是必要的。所以要勿拘,还要看到术仅是术,比如针能治病、药也能治病,还要看到哪个方法更方便,更好,一是你能运用得更好,一是这个技术的成熟程度更好。如灵枢对有些病也主张“调以甘药”,而伤寒论主谈方药,也是针、灸并论,并且首治言针。
法:术是具体的技术,而法是一个思想的、运用的方法问题。术不要拘泥,不要因小术而不见大道,局限于一些技术上,看不到维护健康的方法,法也是一样。各种方法,传承有自,必有其可取之处,但要深入研究,落实在临床有效上才算,不要单纯作为一个公式,想当然地生硬搬套。比如阴阳五行、八卦干支化合、子午流注、乃至五运六气、奇经八脉、十二经十四经以及十一经等等。不要认为是真的这里有个八卦、那里含个五行、这里是平面的阴阳、那里有个立体的八卦等等,要知道,这些仅仅是方便取有的一种方法,非真有也非真无,仅是一法,拘执则失于见实,就如认指作月。要因指见月,通过所指的方向、所用的方法,达到见到明月、见到真实。不为术法所拘,才能有后面的“具通”。
具:就是全部,是具备。是人人都有的、本来的与天然相通的观察能力。
通:人与天通,具通天,都能和天相通。再广而言之,不只是人,天生万物,皆与天通。天黑了你困了,天亮了你醒了,这就是自然、天然,不管你知道不知道,时至天应,就知道该怎么做,这就是顺天,反而就是违天、逆天。
合欢树的叶、花生的叶天黑就合上,天明就张开,也是一样,也与天通,人法地、法之用治不寐目不合。半夏长成在五月夏之半,音同“半下”,块根在直扎入土的一半,就象胃在消化道中膨出一个大的腔一样,以之治呕吐、治食不下。
人乃天地自然的产物,万物也是一样,圣人类其情,五谷五菜养其常,五味异常应其变,顺五运之更、六气之化,通常达变以应天。百姓日用而不知者,非不通也。
天:至高无上,法道而行,而道法自然。天之运,有其道,其道自然而然,不因圣人或百姓的知或不知而有稍改焉。故人人具通天。
眼:五官中,眼最高。人比畜类,站立代爬行,眼更高,更近于天。故人能役畜以为用。眼,从目从艮,目所止也。儒曰止于止善。目上还有个额,有个顶,目观天下,不能放眼天外。你不可能看到自己的头顶之上。用自己的眼来观察天然所示现的万物情状,察物如是,察人也这样,看病也是这样,看药物也是一样,那么看针、看穴、看脉、看效、看气至看血去,何尝不是这样呢?
遵从经典,归于天然,止于目观,大道至简,无需多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清风流云
|
2012-4-30 22:47:46
|
显示全部楼层
先生高论,见解深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金谷子
|
2012-5-17 15:31:10
|
显示全部楼层
以前的一些杂论和一时的感慨。欢迎朋友高明指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蔡远行
|
2012-5-18 07:50:24
|
显示全部楼层
遵从经典,归于天然,止于目观,大道至简,达此境界,超凡入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天王星
|
2012-6-17 06:25:03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金谷子
|
2012-7-13 22:54:56
|
显示全部楼层
仅是个人临床、学习、和带教学生时,常遇到的一些问题的感慨。肯定不会适合所有的人,也肯定不是所有的医师都这么看。
欢迎各位高见,感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汉风堂
|
2012-7-18 12:57:10
|
显示全部楼层
高老师高论。我认为您的感慨适合于所有的中医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qazxswabc
|
2012-12-25 14:59:29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fihqpblx
|
2012-12-25 21:49:16
|
显示全部楼层
支持,很不错啊,支持
我只是路过,不发表意见
孕妇防辐射服哪种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下一页 »
1
2
3
/ 3 页
下一页
返回列表
发新帖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浏览过的版块
美容之声
尊生保健
中药方剂
金谷子
回复楼主
返回列表
中医沙龙
尊生保健
走进中医
医理探源
临床经验
中药方剂
四大经典
美容之声
声乐治疗
房中探玄
针道天下
中西结合
古今医案
中医资源
医学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