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帖]經絡的時間本質—人身虛體系統試說

[复制链接]
查看1219 | 回复0 | 2003-3-9 09:54:2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經絡的時間本質—人身虛體系統試說
                       劉長林 ( 北京 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所 )

摘要:分解式的視實體為終極原因的思路,難于揭示經絡的本質。經絡是時間佔優勢的生命現象。中醫將人的生命視作特殊的過程性整體,用考究時間性內容的特殊方法才發現了經絡。“氣”作為經絡的體現者,是時間屬性佔優勢的物質存在,與空間屬性佔優勢的物質存在—實物和物理場不同。一切生命現象的直接的物質承擔者和推動者,都是“氣”。“氣”是虛體,不獨立佔有三維空間。因此,與有形的人身實體組織共存,還有一無形的人身虛體系統存在。二者相須互動,共同完成人的生命過程。


針灸的神奇療效,已被世界上越來越多的國家和地區所承認。自50 年代起,中國和其他一些國家的學者對經絡做了大量實驗研究 。除難以數計的循經感傳和沿經取穴有效指導臨床的案例外,陸續發現聲、光、熱、電、磁和同位素擴散沿十四經脈傳導有特異性,證實經絡是客觀存在的,其循行線路與古人記述相符。
不少專家熱衷于尋找經絡的組織解剖學的結構,以及經氣運行的實體承擔者,認為經絡研究的根本方向在于確認其形態學的物質基礎。這種想法不能說沒有道理,二三百年來,西方生物醫學一直將人體的一切功能和屬性歸因于一定的實體物質結構,已成思維定式。然而十分遺憾的是,近半個世紀的研究,儘管動用了數十萬倍的電子顯微鏡和各種現代檢測手段,結果既沒有發現經絡的管道或其他形態的獨立組織結構,也沒有找到經絡運行的物質承擔者。那麼,經絡到底是什麼?
應當看到,分解式的視實體為終極原因的研究思路,是西方經典科學傳統模式。在以簡單性?特徵的物質運動,如傳統物理、化學領域,這種方法獲得了極大成功,而一當進入複雜性、不可逆性和非線性領域,就難于奏效了。分子生物學的成就令世人矚目,然而利用雙螺旋結構體遠不能解釋生命的眾多行為。因此,對經絡這種複雜生命現象的瞭解,不應滯囿于微觀解析,須要從多方面多角度進行探索。經絡是中醫發現的,中醫學本有的解釋應當受到尊重,應當做出進一步的研究。
一、經絡是時間佔優勢的生命現象
經絡是怎麼發現的?這是一個爭論的問題。探討這一問題,對于明確研究經絡的途徑,理解經絡的本質,是有裨益的。由于史料的缺乏,已很難再現其發現的具體過程。但可以肯定的是,經絡不是按照西方經典科學的思路找到的。哲學史和科學文化史表明,中國人傳統的時空觀念以時間為主,以空間為輔為從;西方人傳統的時空觀念以空間為主,以時間為輔為從。這就奠定了兩種截然有別的認識方向。中醫原典表明,古醫家首先是將人的生命看作一個特殊的延續過程,而不是重研究其實體結構,并採取考究時間過程的特殊方法來體察生命,于是發現了經絡。
《黃帝內經》說: “九針之玄,要在終始。故能知終始,一言而畢。不知終始,針道咸絕。”(《靈樞·根結》)
“凡刺之道,畢于終始。明知終始,五藏為紀,陰陽定矣。……故瀉者迎之,補者隨之。知迎知隨,氣可令和。 (《靈樞·終始》)
“謹奉天道,請言終始,終始者,經脈為紀。”(同上)
“ 陰之與陽也,異名同類,上下相會,經絡之相貫,如環無端。”“順陰陽則生,逆之則死。順之則治,逆之則亂。反順為逆,是為內格。”(《靈樞‧邪氣藏府病形》《素問‧四氣調神》)
“終始”,指時間延續的一個周期。而時間無限,終而複始,故“終始”又代表時間。“知終始”,也就是認識其時間周期和時間規律。醫家認為,人身之陰陽經脈與天道相符相應,天道的本質在時間。要深知天道和經脈之玄奧,掌握各種針法的關要,最重要的是瞭解它們所顯現的時間特徵和所遵循的時間規律。而強調“順”,正表明經絡和整個生命作為時間過程是不可逆的。《內經》對經絡運行在晝夜、四時、十二月中周期性的節律變化有十分細緻的考察。到了金元時期,則在時間經絡理論的基礎上,形成了系統的時辰針法,主張針灸取穴不僅要考慮月日,而且要考慮時辰,如子午流注針法、靈龜八法、飛騰八法等,充分說明了經絡的時間特徵。
經絡和藏象本為一體,不可分割。它們的一個共同特徵,就是只為活的機體所具有。當失去生命之時,經絡和藏象也就隨之消逝。這一特性表明,經絡藏像是生命的直接體現,同時也顯示經絡藏象以時間屬性佔優勢的特點。因為生命的本質主要通過時間表現出來,時間才是生命存在的本質條件。
中醫學以陰陽五行為理論核心。而陰陽源于太陽的出沒回歸,其實質是時間。五行的核心是四時。四時統領五方,五行歸類也以萬物與四時的相應關係而定,故五行的本質同樣是時間。這就決定了整個經絡藏象學說以及全部中醫理論,必定成為一門時間屬性佔優勢的人之生命科學。
許多事實已經說明,尋找解剖形態、分析物質結構的作法并不能徹底揭示生命的本質。儘管生命離不開一定的實體結構和實物承擔者,必須通過一定的空間存在得以實現,但是生命是自我複製和實現自我的整體性運動,生命與時間有更為深刻的聯繫。一方面,時間只有在生命現象中才表現得最充份、最鮮明、最圓滿,過去、現在和未來才構成活生生的有機整體。另一方面,生命只有通過不斷地與外界進行物質、能量、資訊的交換,在新陳代謝的變化中,即借助于時間的連續,才能維持其自身的存在和穩定,自己消耗自己,同時又再生出自己,生命方成為生命。可見,沒有時間則沒有生命的維繫。而非生命體恰恰相反,一切變化和物質交換都將破壞其存在,就是說,對既成的非生命體而言,時間只起毀滅的作用。生命個體之所以最終會死亡,正是因為構成生命個體的眾多物質單元本身是非生命體,時間在維繫個體生命的同時,也在摧毀那些非生命的物質單元。由此推斷,生命的最直接的承擔者和推動者,應當是一種時間屬性佔優勢的特殊的物質存在。
二、“氣”是時間佔優勢的“虛體”物質
《內經》說:“用針之類,在于調氣。”(《靈樞、刺節真邪》)經絡的體現者,其功能的執行者是“氣”。沒有“氣”,就沒有經絡,也沒有藏象。“氣”正是時間屬性佔優勢的物質存在,而與空間屬性佔優勢的物質存在—實物和物理場不同。
現實的時間只有現在。過去已經消逝,未來尚未出現。因此,對于時間性內容的認識須要向內和向外兩條認識途徑相配合,而以前者為主。向外包括觀察和實驗;向內則是內省和體驗,即體味和研究自己的感覺、感受和自我,為由此推認相關事物。時間性內容綿延不斷,不可分割,是前後相續的過程性的整體,故只有在體驗和內省中才能獲得。但為了進行表達和思考,不得不將其隔離、截斷、數量化、實物化,將其凝固為靜止狀態,置放于空間之中。然而這樣做的結果會破壞時間性內容的整體特性,因此還須再通過內省體驗加以復原、補充和深化。故主體內反式的精神意識活動在認識時間性內容的過程中發揮特別突出的作用。這也就是中國思維重視內省體驗的原因。
中國先賢正是在對生命活動進行內省體驗的過程中,發現了“氣”。氣的發現和氣的界定,主要是向內的認識方法取得的偉大成就。古代學者提出,并在一定程度上經現代臨床和養生實踐證明,“氣”作為一種特殊形態的物質存在,至少有如下特性和功能:
1、“氣”與人的意識相連通。人可以意念支配氣,卻不能用其他物理的方法作用于氣。《管子·內業》:“是故此氣也,不可止以力,而可安以德;不可呼以聲,而可迎以意。”“德”指合于天道的精神,“意”指意念思維。《內經》也指出,在行針時,醫生和患者的意念活動對經脈之氣的聚散行止起重要作用。古人對“氣”的認識,主要是依靠“心”即意識與氣的相互聯繫來完成的。 意識的內容沒有相應的空間屬性,只能在時間中定位,同其他生命現象一樣,以時間屬性為主導。而氣與意識通連,接受意識的支配,在時空上應與意識有相同的特徵。
2、“氣”與生命有直接的聯繫。《管子·樞言》:“有氣則生,無氣則死,生者以其氣。”“得之必生,失之必死者,何也?唯氣。”《內經》強調:“得神者昌,失神者亡。”(《素問、移精變氣》所謂“神”,其實質也是氣。可見,氣被視為生命的本體和源泉。因此,氣應當和生命一樣,是時間屬性佔優勢的存在。
3、針灸的機理在于通過刺激穴位輸入資訊,以調節和調動機體的抗病能力。經絡之氣即起傳遞資訊的作用。《呂氏春秋》等典籍的論述表明,“氣”是各種各樣的信息的攜帶者和傳輸者。氣的存在就是資訊的存在,氣的運行就是資訊的傳遞。古代學者將氣與道、與太極聯繫起來,宋代理學家稱氣為萬物的“種子”,意味“氣”之中蘊涵著演生萬物的信息。所以氣的根本功能在于調控和演化,故靜態之氣是凝縮的時間,動態之氣是時間的展現。
4、氣,“其細無內,其大無外。”由于“細無內”,實際不獨立佔有三維空間。它的存在表現出來的不過是一種作用。而它同時又“大無外”,表明它既可深入于無限小,又可伸展到無限大,無處不能存在,無物不能通透。
就“氣”作為一種物質存在來說,它在靜態的空間中幾乎無所顯示,沒有特定位置。而一當它運變起來,即進入時間範疇,就會發生化生作用。它的存在、特性和重要價值就明顯地表現出來。所以氣的本質所在屬于時間。我們稱它為“虛體”,而與“實體”相對。老子說:“天地之間,其猶橐龠乎!虛而不屈,動而愈出。”(《老子》第5章)《管子、心術上》:“天之道,虛其無形。虛則不屈,無形則無所低 (同抵牾),無所低 ,故遍流萬物而不變。”“虛”即指“氣”。虛的意思是說,它無形,不受任何局限,可與萬物通體相融而同位共存。因此,對于這種物質存在,沒有任何一種管道或其他有形的組織結構能夠規範它,約束它;而它本身根本不需要也不可能有任何有形的“組織結構”。這也就是找不到有形經絡的原因。而此虛體之氣,“動而愈出”,就是說,惟有在運變的時間過程中,才會充份顯示出它的存在。
“氣”是一個複雜概念,其含義很多,在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所指。本文所涉僅限于具上述四性之氣。此氣與物理場可能有某種關聯,但本質不同。“場”主要是通過外向的物理方法發現并證實的存在;“氣”主要是通過內向的體驗方法發現并證實的存在。“場”本質屬于物理領域,係空間屬性佔優勢的存在;“氣”本質屬于生命領域,與意識相通連,係時間屬性佔優勢的存在。因此,儘管在某些方面“氣”與“場”有相近之處,但不可將二者混淆。
依據氣的以上特性和中醫臨床可以推認,與有形的人身實體組織共存,還有一個無形的人身虛體系統存在。此無形虛體系統以有形實體系統為依托,與有形實體系統相須互動,緊密地聯繫在一起。從根本上說,虛體系統的作用在于推動和控制實體系統的生命過程。人之生命的一切妙處,都來源于虛體之“氣”。故無形的人身決非渾淪一片,它是一個條理分明、井然有序的,與有形人身相應和的複雜體系。
經絡和藏象學說中的大部份內容,就是人身無形虛體系統的重要組成部份。大量臨床研究證明,經絡藏象在人體生理病理過程中,具有不同于解剖生理學、生物物理學和生物化學的獨立意經絡藏象理論指導臨床可以取得準確而明顯的相應療效,然而,經絡藏象,特別是經絡所揭示的能。經絡的效應無疑與神經有一定關係,它們作為機體的兩個組成系統肯定是相互為用的。但是,經絡的走向與神經根本不同,經絡的作用不能歸屬于神經,二者不能相互替代。最令人驚異的是“口裂試驗”:循經感傳經過口唇時,雙唇的張開并不妨礙感傳沿任脈繼續前行,而傳導的時間要比不張開時有所延長。類似的試驗證明,肌肉傷口的開裂,也不能阻止經脈感傳。這些試驗看來難于用神經系統解釋,更不能用血管、淋巴說明。應當引起我們注意的是,當生命存在時,經絡則顯示,而當生命完全消逝時,經絡所揭示的“象”、“證”,諸如循經感傳以及所有聲、光、熱、電、磁、核素的沿經特異反應則一概不復出現。然而此時人身實體組織的物質構成可能完好無損或基本完好。綜合以上,我們不得不做出這樣的結論:經絡作為生命功能現象必定有其物質的承擔者,但它們不是人身實體組織,而是一種直接與生命相關聯的具有通透能力的相對獨立的無形存在。
其次,證明虛體係真實獨立存在的另一個根據在于,正如前面已指出的,實現經絡功能的無形存在—“氣”,能夠直接受自己或他人意念的支配和影響。如《內經》說:“必正其神者,欲瞻病人目,制其神,令氣易行也。”(《素問、針解》)醫生行針前,須設法控制病人的意識,使其平和而無雜念。這樣,病人經絡之氣才容易依照針刺的調而行走。可見,意識與氣有直接聯繫,意識依照“以靜制動”的原則,對氣可起調控作用。而在一般情況下,意識不能直接調控人身實體組織的新陳代謝。這說明,“氣”是與人身實體組織不同的另外一種物質存在。
第三,中醫學用五藏之“氣”解釋人的精神情志活動動,并認“氣”為精神與形體相互聯繫的中介。而五藏之“氣”與經絡之“氣”和體內其他之“氣”相通。它們一同構成人身虛體系統。中醫學統稱其為“神”,強調“形”即實體系統的存滅決定“神”的存滅,神只能即形而存,決不能離形而生。反之,神的安危也關係形的存亡。神形相即不離,方組成有生命的活的機體。但同時中醫學認為,“神”是一相對獨立、與“形”有別的物質系統,而并不直接是“形”本身所顯示的機能。本人以前曾反對過這種見解,現在看來中醫學是對的。除上面所述經絡等現象外,還須指出,在人的一生中,構成人體的全部細胞和其他有形物質更新過若干代,但這個人還是這個人,他(她)的思想、性格、品德、記憶、智慧、情感、技能以及生命活力……等等,保持嚴格的連續性、一貫性;另一方面,他的思想、性格、品德、情感等,又可能發生多次重大轉變,而他在形體上繞組織上的有機構成為基本沒有變化,與生命物質的更新也沒有對應關係。面對這種事實,細胞學和分子生物學無言以對。因為生命的延續、連貫和演進主要表現為時間過程,而細胞和分子主要表現為空間存在。因此,不能將與生命本質直接相關的某些最重要的功能過程,歸屬于人身實體系統,它們應當由另外一種物質存在即虛體系統來承擔。
毫無疑問,圍能經絡以及其他一切生命現象所展開的組織解剖學和形態學方面的研究,都是有價值的。因為人身虛體系統和實體系統有交互作用關係,其交互作用是維繫生命過程的關鍵。所以,決不離開實體系統孤立地考察虛體系統。同時,對實體系統相關反應的研究,也是瞭解虛體系統的重要途徑。在一定意義上,實體系統是虛體系統的一面鏡子。在目前技術手段難于直接把握虛體的情況下,通過實體系統間接地瞭解虛體系統的動態與機制,是完全必要的,不可缺少的。
中醫學的貢獻正在于通過內省體驗和辨析“象”“證”,即實體系統對虛體系統的反映,對人身虛體系統做了初步描述。虛體系統的複雜程度決不亞于實體系統,其構成也理應有多樣性、差異性,故氣有不同品類之說。但是,中醫古典文獻并未精確廓清實體與虛體的界限,有時將實體系統與虛體系統絞繞在一起,如混淆血管與經絡,等等。中醫學的研究物件主要是人身虛體系統,這是由其以時間為主的時空選擇和以向內為主的認識方法所決定的。
三、經絡與人體發育關係的推想
中國各類傳統養生方法幾乎都以疏通經絡為重要內容,而中國的養生修煉可以明顯地推遲衰老。可見,經絡的功能不僅關乎正常生命活動的維繫,而且與人的發育、演進,即整體的深層時間進程有密切關係。
依據耗散結構理論,地球上的生命可能是宇宙大爆炸所造成的非平衡態的產物,是物質流、能量流、信息流在不可逆的耗散過程中引出的積極結果。人作為小宇宙,其生長的起點——受精卵,應當積聚了數量足夠巨大的能量和信息,由一定虛體物質所承載。中醫學稱其為元神或元氣,以哲學概念說,就是人身上的太極或玄牝。一當受精卵生成,它們就開始耗散。隨之,在元神的控制下,無形虛體與有形實體相互配合,逐漸長成胚胎、嬰兒以至成人。經絡就是在胚胎發育過程中形成的圜狀虛體調控網路系統,而元神係人身無形虛體系統的控制中樞,其所在名為“命門”。它們的作用在于一方面防止物質、能量、信息的過度耗散,一方面將物質、能量、信息轉換成人體生命的秩序與構成。
胚胎在母腹中會得到母體的營養,出生後則有奶水食品和空氣養育,但這些有形物質的補充不能維繫人身發育時所必不可免的耗散。或許,除了與生俱來之元神提供耗散所需之外,為實現人身發育和整個生命進程,還須要吸收由宇宙大爆炸所傳播出來的信息與自由能。這一部份工作可能也是由經絡腧穴系統來完成。
綜上可見,經絡的作用在于調控人身的發育和演進,是人身虛體與實體,人身各組成部份,人身與外界環境相互關係的?物,而這些相互關係的意義在于實現人的生命進程。因此,從本質上說,經絡是體現在人之生命進程中的時間關係的?物。既然沒有任何形態的有形組織能?規範經絡之氣的運行,那麼規範其運行的可能是某種受一定關係規定的動態勢能。這種動態勢能類似于耗散結構中的熵流。所謂“一定關係”,則是整個人的生命結構。
( 劉長林 1999年12月5日修訂于北京)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