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开启辅助访问
切换到窄版
登录
注册
首页
Portal
养生
中医
疾病
方药
针灸
古籍
论坛
BBS
公告
搜索
搜索
中医基础
中医诊断
临床经验
理论探讨
中医文化
新闻动态
内科
外科
妇科
儿科
传染病
肿瘤
医案
中药
方剂
经典类
方剂类
各家类
五官类
四诊类
针灸类
外科类
妇儿类
医案类
养生类
现代类
本版
帖子
用户
大医精诚网
»
论坛
›
中医论坛
›
针道天下
›
[推荐]承淡安先生针刺手法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推荐]承淡安先生针刺手法
[复制链接]
1566
|
1
|
2003-3-21 09:31:41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承淡安先生针刺手法
一、进针后之手法
进针后,即主要之捻运手法。手法古今不同,就古法言,目的在乎补泻;以新理论,则为抑制与兴奋。如何谓之补,如何谓之泻,古今各家所说不一致。至元明时,手法名目更多,但皆属粗针浅刺,今之细针,不能效其方法。故本编对于以前之针法,概不论列,祇言进针后应作兴奋或抑制之手法及反射或诱导之针法。
1.兴奋作用之针法:先用28号或30号针,作轻缓的刺激,约数秒钟或半分钟的捻转,病者略感酸胀,即予出针。刺激部位大都在其患部及其周围,或为其神经通路之处为多。
2.抑制作用之针法:先用28号或30号针,作持久的的强刺激,约1至2分钟的强烈捻转,并作5到20(甚至30)分钟的留针。刺激部位大都在其其患部及其周围,或为其神经通路之处为多。
3.反射作用之针法:视其证候如何而手法不同。如须使之兴奋以加强其机能作用时,可选用28号或30号针,予以短时期的中度刺激(捻转不轻不重、不徐不疾,提插均匀等);如须使之起抑制以减低其亢奋作用时,可选用28号针,作稍长时间的中度刺激。
4.诱导作用之针法:选用26号或28号针,作较长时间的强刺激,约1~2分钟,并作留针法。
二、一般应用之新针法
1.单刺术:系刺达肌肉层间,立即将针拔出,是属于极轻微的刺激。此法应用于小儿及无受针经验,或躯体极度衰弱者。
2.旋捻术:在针刺入时,或刺入后,或拔出之际,右手的拇、食指将针左右撚旋,是一种稍强刺激的手法,适用于抑制(强烈捻)或兴奋(轻缓捻)为目的之 针法。
3.雀啄术:在针刺到达其一定深度后,将针体提上插下,如雀之啄食,频频急速上下运动,专用于刺激为目的。在提插之缓急强弱中,不仅能起抑制作用,亦能应用于兴奋为目的者。
4.屋漏术:怀雀啄术之运用稍有不同。即针体之1/3刺入,微行雀啄术,再行1/3,仍行雀啄术。在退针之际,亦如刺入时,每退1/3,行雀啄术而出针。此为专用于一种强刺激为目的之手法,适用于抑制、诱导。
5.置针术(即留针):一针到数针刺入身体穴位,静留不动,放置5~10分钟,然后拔针,适用于抑制、镇静为目的者。对身体衰弱或畏针者,须用强刺激作抑制、镇静手法时,此法最好。留针时间由5分钟至1、2小时皆可,视其证候缓解情况而出针。
6.间歇术:针刺入一定深度之后,时而捻转提插数次,复留置片刻,再提插捻转数次,再留置之,往复数次。此术应用于血管扩张或肌肉弛缓时,以兴奋为目的。如用强刺激,亦可作为抑制法。
7.震颤术:在针刺后行轻微上下的震颤,或在针柄上抓搔数次,或用食指频频轻叩,摇动针柄上端,专用于血管、肌肉、神经之弛缓不振者,即兴奋。
8.乱针术:在针刺入一定深度后,立即拔至皮下,再行刺入,或快或慢,或向前或向后,向在向右,随意深进,引为强刺激。专用于诱导及解散充血郁血。
其中应用最多者为雀啄术、旋撚术、置针术。
三、出针之手法
古法出针有补泻二法之区别,今则不复分别,不论何种手法,出针时必须将针作轻缓捻转,徐徐退出,而在针孔处用消毒棉花盖上,略揉数转。绝对不许将针一抽而出,否则有后遗感发生,或出血。
四、得气与补泻
进针后,必须得气,发生感应和传达。感应快的治愈速,传达远的取效宏。如遇体弱久病,针刺不易发生感应和传达的,则须用催气法,但不及用古人“(爪括针柄”之法,只须凝神靜气,轻轻捻动针柄,缓缓提出针身少许。如是约经20秒时间,如仍无酸麻胀感,即以针再深入少许。如仍无感效,则再提出少许。如是反复试探仍不能得气时,必须休息1~2天再针。得气后,视病症及体质而分别用补泻手法。
补法:将针柄轻微捻动,由浅入深,缓缓插入,三捻三进而后一退,进速而退缓,指上皆不用力,此为要诀。如感应轻微,指力可略加强些;如感应太甚,则捻转可以轻缓些。约捻转2分钟即可出针。
泻法:指力要重,紧提慢按,使有剧烈的酸楚,约2分钟即可出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提升卡
置顶卡
沉默卡
喧嚣卡
变色卡
显身卡
岐黄子
|
2003-3-22 09:58:57
|
显示全部楼层
[推荐]承淡安先生针刺手法
明堂兄有空可到新浪中医在线介绍针灸。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返回列表
发新帖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浏览过的版块
古今医案
明堂振衣
回复楼主
返回列表
中医沙龙
尊生保健
走进中医
医理探源
临床经验
中药方剂
四大经典
美容之声
声乐治疗
房中探玄
针道天下
中西结合
古今医案
中医资源
医学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