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开启辅助访问
切换到窄版
登录
注册
首页
Portal
养生
中医
疾病
方药
针灸
古籍
论坛
BBS
公告
搜索
搜索
中医基础
中医诊断
临床经验
理论探讨
中医文化
新闻动态
内科
外科
妇科
儿科
传染病
肿瘤
医案
中药
方剂
经典类
方剂类
各家类
五官类
四诊类
针灸类
外科类
妇儿类
医案类
养生类
现代类
本版
帖子
用户
大医精诚网
»
论坛
›
中医论坛
›
针道天下
›
[转帖]藏医针灸疗法
返回列表
发新帖
[转帖]藏医针灸疗法
[复制链接]
1402
|
0
|
2003-7-1 12:30:32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藏医针灸疗法
藏医器械简介
藏医有发达的手术治疗,包括涂擦疗法、放血、艾灸、穿刺、切除等。常用的外科器械分为以下几种:
检查疼痛用的器械:头部圆形,钝而不锐,约六指长,称为针头,用于检查头部骨折;头部形状如荞麦,尖端呈钩形,似扬起的蛇头,约十二指长,细而柔软,用于检查四肢部位的疼痛;长度约八指,尖端有小孔的探针,用来检查肿胀部位是否化脓;状如乳头的空针,长度约三指,应用于男性者粗五指尖,应用于女性者粗六指尖,此器械用来检查痔疮。
各种手术钳:有的如狮子嘴,有的象乌鸦嘴,长度约十八指,连结处钉有坚固的钉子。柄部铁钩处带有一个环,此器械用来检查、取出深入骨头的异物;长度约八指状如鸥嘴,特别细小,此器械用来检查、取出筋肉内的异物;空头管长约十二指呈坚固的管状,此器械用来检查取出伤口较深处的异物;镊子用来取出脉、筋及骨头的碎片等。
放血用的各种器械:切开肌肉放血用刺针,形如麻雀的羽毛,长约六指,用于割刺肌肉间隙的血脉;刀尖极锐的靠背刀,在脏器和细微穴道部位放血;斧形手术刀,在靠近骨上的脉道处放血;状如剃头刀的手术器械,在肿胀部位处刮擦;状如镰刀,长约八指的器械,用于舌部的切割;膛口刀用于切除头部疮疡。
穿刺用的器械:一般长约六指、状如蛙头尖端有侧壁孔,用于穿刺晕圈穴,排放心包积液、肝脓肿;中空管状探针,形似竹尖笔,用于穿刺腹水;针尖似鸟嘴者,用于穿刺胸部脓肿;尖端状如青稞粒者,用于穿刺脊椎的痞块;蛙头探针用于穿刺肺、心、小肠、大肠、肾等处的疾病最为合适;铜针,其尖端状如荞麦,用于刮眼翳;长约一卡,形如牛舌的探针,用于口腔穿刺;形似矛尖的探针,用于穿刺四肢的脓肿。
各种小件器械:双锋锛、犊唇刀,形状如果麻马的嘴,长度约六指,有手柄的器械,这些都是铜铁合金所制,用于检查头部骨折的器械;锯齿形,宽二指,齿细密,长度约十指长手术锯,用于割除残骨余渣;锋利的剪刀,用于剪断疮伤的筋脉;长度约五指,管状锯齿型的骨钻,用于钻骨;长度约十指的犊唇刀,刀尖弯曲,用于切除耳、鼻、喉部的疹疱;子宫刀,长约一卡,尖端呈钩状,用来钩取死胎;蛇头针,用来取出结石;粗细如中等麦秆,坚而韧,中空呈管状,长度约十二指的探针,用于尿闭症的穿刺;尖端弯曲,长约十指的探针,用于烧灼虫齿;长度约十指,根部的小孔约五指,尖端裂口,用于鼻孔熏烟;管状,长度约十二指,小孔呈坡形,用于喉部喷药,烧灼小舌;腰部呈管状,其中部能容纳大拇指,顶端管中能容纳一个豆子,长度约八指,腰间装有轮子,此物称注射器,用于肛门塞入栓剂或灌肠,比它小的用于洗疮伤;用牛角制成的吸器,高约五指,宽约三指,尖端有孔能容纳一颗芥菜籽,用于吸取黄水;火罐,其腰围十八指,长约十二指,口圆形约四指,用于切除外部的痞块;铜制的似初二、初三日新月形状的剃刀,用于剃光头发;长度约十指的小斧,用于切除硬核大疮、疔疮。
藏医金针疗法
藏医金针疗法是用金属制成的针、刀等锐利器械,刺入人体的一定穴位和部位,排除体内积液、脓血、痞块、异物及病邪的一种治疗方法。 在藏医经典《四部医典》中专书一章,对金针穿刺疗法从器械、穴位、方法、效果等方面详尽论述。14世纪,藏医北派强巴·南杰札桑及南派舒卡,年姆尼多吉等很多历代藏医名家,均对此术有详尽叙述。 《四部医典》头、颈、上下体腔及四肢创伤治法各章中,对人体血管分布,神经走向及脏腑等器官的位置都有详尽的描述。并具体指出人体骨胳、肌肉、淋巴等处的凶险位置。公元12世纪,著名藏医昌狄,班旦措吉著的《解剖明灯》,从亲自解剖尸体实践中,绘制出较详细的人体解剖图。这些为金针等外科手术疗法奠定基础。据载,吐蕃王朝赤松德赞(公元?~797)时藏医的手术疗法十分发达。然而,在当时消毒术十分落后的情况下,手术失败是常事,佛教认为切割肌体、血流皮破的手术与本门教规格格不入,后来也就逐渐消亡了。
疗法评析:
一、适应症。 一切隆病、培根病、寒症、不消化症、痞瘤、腹水。气聚症、肌肉麻木肿胀,坏血、黄水、脓、关节积水,药物医治无效的其它疾病,均可用金针穿刺治疗。
二、禁忌症。 年迈体衰、小儿、意志薄弱者,不听医生嘱咐者,肝脏、脾脏痞瘤惨漏的热水,,热性痞瘤扩散,心脏等五脏六腑受外伤扩散或热性病余留者均不能施木。另外,血、赤巴引起的一切热症,特别是危及生命的脉、脂肪、脏腑的凶险部位,禁用金针穿刺。
三、优缺点。 金针穿刺能抑制隆势,增强胃火,破痞瘤,助消化,化解培根和隆聚集,消肿,排黄水、脓血、腹水等。但是,如果不懂得穿刺的适应症是哪些,金针就无法施治,不懂得禁忌症是哪些,也无法施治,反而会产生副作用,甚至出现危险。金针工具的形状、长短、锐钝等不合适,穿刺姿势不当,也就无法获得效果。不懂得具体的穴位,在无穴位处穿刺,骨头会阻之。不懂金针的分类,容易误诊。不懂方法,不能避开凶险部位。总之,全面掌握金针疗法,才会有效,不致于发生不测。
四、注意事项。 金针穿刺要特别注意死兆。死兆有触及疾病的死兆,触及要害的死兆及诱发零星隆的死兆。前两者讲穿刺法时已讲过,特别是触及脉道要害,麻木疼痛,必须立即停针;诱发零星隆时,患者出现打呵欠、吐逆、颤抖、四肢翻转等,必须慎重。
五、原理探讨。 金针法功能有两种。一种功同中医针法,通过针刺固定穴位,刺激经络,使气血通畅、经疏络通,改善和增强人体免疲功能,达 到治病目的。一种是通过穿刺,排出体内积水、脓血,刺破痞瘤、气聚集等,达到治病目的。
藏医放血疗法
藏医治疗学丰富多彩,其中许多独特的治疗方法,体现了浓郁的民族特色,至今仍广泛沿用。
放血疗法是一种比较剧烈的手术治疗,通过将血管切开或穿破,进行手术放血,将病血引出体外,达到治疗目的。
放血疗法多适用于热性疾病,如瘟病、疖疮、疮疡、丹毒、黄水、麻风、扩散伤热、骚热等热症。而一些疾病则不宜用放血疗法,如正精耗竭、灰色浮肿、胃火衰败等虚寒性疾病以及小儿、老人、孕妇、产后等,均禁忌放血。
根据病种和病程的不同,大致可分为早期、中期和晚期这三个阶段进行治疗。凡是热性病早期,应在热症初起,热势亢盛的时期,及时放血。而在病程的中期,恶寒停止身体感麻重之时,就及时刺血,放出恶血,以免热性扩散,难以控制。而在血病及赤巴病过程中,病血已散布在脉道之中,或因饮食不当而有余热未消,已散布于脉道,虽属晚期,也可放血治疗。
藏医放血过程分为鼓脉、进刀、察血、掌握出血量等步骤。所谓鼓脉法,就是设法使血流旺盛,这需要在放血前三天先内服一些分解药如三果汤(由诃子、毛诃子、余甘子组成),目的是将病血和正血分开。放血前应温暖躯体,待血流旺畅时,用扁形细绳捆扎放血以上部位。放血进针的穴位都有固定,要避开要害部位及命脉部位。
放血时,如流出液色黄而稀,甚或有泡沫、粘液者,均为病血。如果放出的血色鲜红且较稠,则为正血,不能再放。至于放血多少合适,也要根据病情和病人的情况而定,一般病人体质较壮实者,可略多放些。放血后,一旦病血流尽,正血出现时,即应该停止,勿放血过多,以免损伤正气。
藏医艾灸疗法
藏医艾灸疗法历史悠久,运用广泛,主要用来治疗一些寒性病,如消化不良、胃火衰败、浮肿、水肿、黄水症、瘰疬、炭疽、神经错乱、健忘症、脉病等,其中黄水病和脉病疗效尤佳。在热病的后期,也可运用火灸施治。
艾灸通过封闭脉道要隘,使病邪不致流窜于脉道,从而起到镇痛,治消化不良,化痞块,干黄水的作用,使胃火增生,神志清明。艾灸的制作是一个很精细的过程。一般在秋天择吉日采集艾叶,用棍打碎,再揉成艾绒团。艾绒团的大小看所灸的部位不同而有差别:用于关节者,大小如姆指;用于头部和四肢者,大小如小指尖;用于脉窍者,大小如羊粪粒或制成条形;用于瘰疬和痞块者,大小如诃子;用于小孩胃部者,大小如豌豆。
艾灸取穴,一般有固定的穴位,一种是依据病人自诉症状部位定穴。患病的穴位按之疼痛且舒适,痛点即施灸的穴位,这与汉语中医的阿是穴颇为相似。另一种是分布在全身各个部位的固定穴,医生根据脏腑经络选穴。
藏医常用的灸法有以下四种:
1. 煮法:适用于慢性的顽症,如瘰疬、痞块、痈疖等。
2. 烧法:适用于心风病、黄水病等。
3. 烤法:适用于隆病、虫症、大小便秘闭不通者。
4. 拟法:所用艾柱较小,多用于儿童,惊痛时即可移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提升卡
置顶卡
沉默卡
喧嚣卡
变色卡
显身卡
返回列表
发新帖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浏览过的版块
古今医案
医理探源
临床经验
明堂振衣
回复楼主
返回列表
中医沙龙
尊生保健
走进中医
医理探源
临床经验
中药方剂
四大经典
美容之声
声乐治疗
房中探玄
针道天下
中西结合
古今医案
中医资源
医学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