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开启辅助访问
切换到窄版
登录
注册
首页
Portal
养生
中医
疾病
方药
针灸
古籍
论坛
BBS
公告
搜索
搜索
中医基础
中医诊断
临床经验
理论探讨
中医文化
新闻动态
内科
外科
妇科
儿科
传染病
肿瘤
医案
中药
方剂
经典类
方剂类
各家类
五官类
四诊类
针灸类
外科类
妇儿类
医案类
养生类
现代类
本版
帖子
用户
大医精诚网
»
论坛
›
中医论坛
›
针道天下
›
[转帖]继承发扬针灸学术若干问题的思考
返回列表
发新帖
[转帖]继承发扬针灸学术若干问题的思考
[复制链接]
1232
|
0
|
2003-9-4 10:48:37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针灸一科,不绝如缕。西医以剖割诩,京医以注射诩,各挟手术以傲中医。而针灸个人之疾苦,责尚轻;系全国之光荣,任弥重。--黄石屏
针灸学是中国医药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在春秋战国以前,人们在生产生活实践中就开始用针灸防治疾病,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并有了特定的理论基础,由《黄帝内经》进行了第一次大总结。由于其适应症广,疗效显著,又有其他疗法所不能替代的作用,所以历代都得到了广泛运用,至《针灸甲乙经》和《针灸大成》时又进行了第二、第三次大总结。特别是现代针灸研究的飞速发展,从经络理论、腧穴知识、针法灸法、针刺手法和临床治疗等方面,都进行了系统和比较完整的整理研究,形成了独特的理论和实践体系,成为中医治疗疾病的重要方法。目前,其临床运用已遍及世界上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可以说针灸学走在了整个中医学走向世界的前沿。
最新统计数据表明,针灸治疗的病种共达300余种。其中属于首选疗法的病种有43种,属于主要配合疗法的病种有100余种。针灸在实际运用中,对人体各系统许多组织和器官有同时调整作用,特别是在病理状态下,还可以使偏盛偏衰或失调紊乱的脏腑机能恢复正常(即针灸的良性调整作用),这就是针灸所以能治疗多种疾病的基本原因之一。
时代在前进,人们的观念在更新,对医学的认识也在不断加深,人们对机体抗病机制和选择治疗方法的认识也在不断提高、发展,回归自然的主流已不可抗拒。针灸道法自然,无毒副作用且疗效较高,在当前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情况下,针灸仍然是行之有效,难以取代的优秀的中国传统医术。但是,目前考察其运用,总感到有不尽意之处。其主要表现有两点:一是中青年人才匮乏,真正能运其方圆,得心应手者少。针灸科疑难病症不少,常见有针灸特长的老中医专家疗效好、威望高、深受病家信赖,病人随诊的很多。但大多数中青年医生达不到这样的水平,以至有的青年医生对针灸产生怀疑,还迫不得已要考虑改行,造成学术后继乏人、乏术。二是针灸学包括整个中医药界,实际上确实存在着投入少,机构少,规模小,阵地小,医务人员待遇低,毕业生分配难等客观情况,以至很多立志于中医针灸学术继承发扬的中青年医生只能“望洋兴叹”,造成目前针灸人才“断层”现象,形成了恶性循环。
解决这些问题的办法,一是要鼓励非常规发展,如机构少,就应该适当发展机构,毕业生难以分配,就应允许条件成熟者自创机构,个人开业,自办诊所,发挥优势技术,加强竞争,加强联合。这样既不要国家投资,各从业者为了能生存,又必然要努力提高技术水平,最终受益的是广大人民群众,发展的是整个中医药和医疗卫生事业,于国、于个人、于中医药事业都有好处。二是要尽力改善医务人员的待遇,按客观经济规律办事,使医疗技术体现其应有的价值。马克思曾经说过:钟表匠的工资应比修鞋匠的工资高,因为修理钟表需要更高的技术,钟表匠要受更长时间的教育。马克思的话,指出了人类社会的一条朴素的真理,即知识和技术应在收入分配中体现其价值。培养一个技术全面的针灸医生需要大约20年时间,针灸治疗一次连诊断需要40分钟以上,有的疑难病症每次要取10个穴位以上,操作技术需要手脑并用,针灸并施,然而,现行的收费标准却不能体现针灸的实际价值。笔者认为,针灸完全可以放开价格,按质量收费。医务人员待遇落实得好了,有利于改善“人浮于事,干不如不干,多干不如少干,干不干一样”的局面。当然,这种情况现在已经有所改变。三是要促进学术进步。学术进步的关键是人才。培养人才关键是要培养其“爱心”和“专心”。“爱心”即热爱中医药事业,热爱本专业。没有热爱专业的信念,就无从谈对事业的追求,也就缺少从业的精神力量。古人云:“不一则不专,不专则不能。”要想在某项事业上有所进步,惟有专心致志,刻苦钻研。做一名合格针灸医生的关键就是要专于临床、热爱临床,在临床中吸取营养,完善学术体系,充实内涵,除此之外,别无捷径。
综上所述,培养人才,建立机构(不妨多建立小型专科诊所),在政策的扶持下,努力来改善待遇是今后针灸界应该急需解决的问题。在继承发扬针灸学术方面,我们可以从其他医学种类和疗法缺乏良好疗效的疾病入手,对药力达不到的病和疑难杂症进行深入研究,确定有效的治则治法。同时,提高常见病多发病的疗效,缩短疗程,降低就医费用,继续发挥针灸廉、简、易、验、稳、妥、快捷的特色和优势,发挥其在养生保健和治疗亚健康状态方面的特长,也应该成为中青年中医药人员继承发扬针灸学术的重点。(梁保义 刘培峰 成平 杨早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提升卡
置顶卡
沉默卡
喧嚣卡
变色卡
显身卡
返回列表
发新帖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浏览过的版块
古今医案
岐黄子
回复楼主
返回列表
中医沙龙
尊生保健
走进中医
医理探源
临床经验
中药方剂
四大经典
美容之声
声乐治疗
房中探玄
针道天下
中西结合
古今医案
中医资源
医学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