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开启辅助访问
切换到窄版
登录
注册
首页
Portal
养生
中医
疾病
方药
针灸
古籍
论坛
BBS
公告
搜索
搜索
中医基础
中医诊断
临床经验
理论探讨
中医文化
新闻动态
内科
外科
妇科
儿科
传染病
肿瘤
医案
中药
方剂
经典类
方剂类
各家类
五官类
四诊类
针灸类
外科类
妇儿类
医案类
养生类
现代类
本版
帖子
用户
大医精诚网
»
论坛
›
中医论坛
›
中西结合
›
与马桢伟先生商榷中西医结合【一】
1
2
3
/ 3 页
下一页
返回列表
发新帖
与马桢伟先生商榷中西医结合【一】
[复制链接]
5561
|
28
|
2011-5-12 11:36:36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与马桢伟先生商榷中西医结合【一】
山西医科大学附属晋中第一医院主任医师兼副教授(退休) 郝守玉
致郝守玉郝志玲老师的公开信
郝守玉郝志玲老师:
您网上行文希望我关注您的文章,其实,您的系列大作《中西医融合的基础:热能代谢(阳气)与水电
平衡(阴液)的对立统一》自从上得岐黄论坛以来,我就有所关注。原因很简单,我的某些观点与老师您类
似(参见拙文:《伤寒》六经辨证贯穿一条调节人体社会公共关系-水液代谢、电解质平衡…红线),而且
就直接接近现代主流中西医临床实践沟通而言,老师您的学说更有“生命力”,有更多现实意义。如此好东
西(包括您与叶苗老师《黄帝内经》电磁波的辩论)自然不肯轻易错过,但要一下融会贯通,或者有个相对
意义上正确的领悟和拔伸,还得有一个慢慢消化吸收的过程。因此私念所及,不忙表态,唯有用心收录在案
细细品味,希望一旦“和谐”您和叶苗老师学术观点就自然能吸精吮露……皆入我青囊也!
就中西医结合,既有理论又有实践,且独成方法体系者(中西三级贯通),您和叶苗老师都是我由衷敬
佩的、当今中医界、中西结合为数不多的领军人物(并非恭维,常常有理论者没实践,有实践者不成体系,
很多“江湖”高手常只有实践没有理论或理论上不了大雅)。但恕我直言,虽学说各有千秋,而且就中西结
合临床现实意义而言,您的学说也许能发挥的社会效益并不差于叶苗老师,但因背后一条主线【要素】进入
的层面不同,您的学说的基础理论是‘分子生物学’,叶苗老师学说的基础理论是‘量子生物学’更前卫、
覆盖面更大。常常量子生物学(母系统)能涵盖解释分子生物学(子系统),反之则不能,所以上网辩论您
自然就显得处于劣势(在普遍人眼里,“千里马”自然高于温顺“良驹”多多)。然而,这只是一个常见还
原论的“要素质”思维的结果,就系统论的“系统质”而言,常常温顺“良驹”比刚烈的“千里马”更可靠
,对于大多数普通人,“良驹”的使用比“千里马”概率更高、社会效益更大、更契合社会实际!同理,当
今医学是‘分子生物学’成熟主宰领域,‘量子生物学’尚在襁褓之中,连伯乐们也看不懂的“千里马”,
要想得到承认,还得有待死几个“布鲁诺”才能有望被人们认识,现在妄谈占领医学的主宰地位、领导西医
或中医恐怕为时过早!即使“千里马”真的那么有用,“良驹”们能轻易退出历史舞台吗?医学不仅是自然
科学,同时又是社会科学,历史的惯性已经把许多“错别字”变成了“简体字”,并被社会普遍认可,甚至
有的已作为“法律”颁布,又岂是几个文字研究专家“发皇古义”能够改变的?故中西结合为今之计,还得
先考虑“保护”当今主流中医(‘分子生物学’中西结合医生)的利益和学术信仰,灭了他们的“饭碗”、
把他们惹反了的“改革”,能有好果子吃吗?(任何事情都得考虑适应“环境”惯性因“境”制宜,古人言
“顺势而为”,中医有“辩证施治”,辩证唯物主义“客观规律”“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活的
灵魂)。就此而言,我是相对更理解和支持您学说的实用性,也是今次后文将论及的“要素质”与“系统质
”主要内容。
顺便提及就中西医理论结合而言,沈自尹老师、高德高亮老师、傅景华老师、梁福成老师、李月宪(有
点误会)老师都是我曾经崇拜的前辈老师,我的系列文章观点大多来自这些老师的启示,有的干脆直接整段
摘录,在此再致以衷心的感谢!因为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不仅看得远而且不腰疼,才有今天包括您我…这
些呼吁中西理论结合(明理沟通)的实践家。在下反思这些前辈五十年来的中西结合足迹,窃以为:
上世纪70年代沈自尹老师在激素层面【要素】找到了肾阳的物质对应,竖起了中西医理论沟通划时代的
里程碑,遗憾地是,整个理论体系只建筑在一个或多个激素【要素】上,某种意义上等于又狭隘或抛弃了传
统中医理论核心的“哲学”部分(一级理论),虽经几十年的不断修正,但整体与事无补……终被人批评“
里程碑变成了墓志铭”。
90年代末期,内蒙古高德、高亮著《人体信息控制系统生理学-现代中医生理学和中药药理学》用系统
论、控制论、信息论将人体“激素”整体整合,一百多万字的宏篇巨作收录了现代中外大量生理学、病理学
、中医、西医、中西结合实验资料、临床报道,用系统信息控制思想将中医阴阳、八纲同现代生理、病理串
联,用秩序论将信息控制与中医象数类比,把以系统论(新旧三论)为主导的中西理论结合学说推到了一个
新的高度。仅就其著作中收集的大量实验内容和数据对于今后中医、中西结合现代化的影响和贡献,可以预
言就足以与当年李时珍的《本草纲目》比美,其秩序论的提出,更堪舆中外诸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大师
匹敌,可以说当今用系统论思想(从各种激素层面)解析中医理论者无出其右,给激素层面的中西结合画上
了圆满的句号。但由于局限于激素层面的中西理论沟通离中医临床太远,中医理论的博大精深又何尝局限于
此?结果遭边缘化反成孤家寡人,就连否定中医之流也不把这一科学大块头放在眼里!
21世纪开端,傅景华老师把钱学森的高瞻远瞩通过他的檄文吹响了用现代科学前卫基础物理学-相对论
、量子力学…解释沟通中西医理论的号角,让当今世界更多有识之士明白:原来“中医就是那神圣的未来科
学殿堂,中医文化的源头正是现代前沿科学努力追寻的目标体系。”虽然有些高高在上,常遭人批评:“用
哲学代替自然科学”,但梁福成老师的《中医基础模型说》等却为此从天文学、现代基础物理学等诸多方面
找到了解释与沟通的桥梁,从此中医理论的解释和沟通跳出了医学和分子生物学之局限,找到了通往当代前
卫科学的康庄大道!缺点还是离临床中医有点远!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提升卡
置顶卡
沉默卡
喧嚣卡
变色卡
显身卡
郝守玉郝志玲
|
2011-5-12 11:48:58
|
显示全部楼层
李月宪老师中西结合侧重临床回归,从《伤寒论》“证态”入手,几十年脚踏实地用现代医学解释沟通
临床中医的方证对应-辨证施治,为今天大量具有西医基础的现代后辈中医找到了一条能够快速明白临床中
医圣典《伤寒论》经方治病实质的有效通道,但愿从此《伤寒》再也不是那样晦涩难懂……,《伤寒》造福
于人类再也不是少数几个老中医的专利……。然倘若囿于“证态”下工思维,老是用西医的已知研究解释中
医,用西医的标准作为中西结合、中西融合共同参照系,无疑弊端多多!(跳出“证态”,明白背后一条主
线即海阔天空)。
今天老师您的《中西医融合的基础:热能代谢(阳气)与水电平衡(阴液)的对立统一》无疑已经跳出
了方证对应的“证态”局限,找到了背后的一条主线。然此“一条主线”虽已抓住了临床中医学辩证修环境
的“核心”部分,客观上已是【系统质】思维产物,但恕我直言,此相对比较侧重临床生理病理,涉及面不
够宽泛,毕竟还有许多还原论【要素质】思维的痕迹,虽用于解释沟通中西医临床实用简捷,但倘若用于解
释中医养生的“神仙道”“上工治未病”,或进一步解释化学分析无法解释的升降沉浮、归经等疗效,恐怕
就有些力所不逮了?我想这也许与您的临床主任医师专业性质和专业面有关吧?当然我的管见并不见得一定
正确,今次应邀谈论,冒犯之处还望海谅!
今天武汉叶苗老师的《黄帝内经》电磁波理论,重新收拾用现代前卫基础物理学解释中医理论的大旗,
重新跳出医学和分子生物学之局限,进入量子医学和量子生物学层面解释沟通中西理论,虽无疑高于激素水
平、分子生物学水平解释沟通中西多多,但局限于一个层面的解释,尽管高级系统(母系统)包涵着低级系
统(子系统),毕竟还没有脱离【要素质】的痕迹,只是用一个更高级的要素代替而已!而相反【要素质】
的阳春白雪有时因为离开传统临床中医、离开老百姓更远,虽也能深入浅出,但不易被面上普遍传统中医理
解,甚至有碍一大批既得利益中医的生存和发展,遭到群起而攻之大概在所必然!
沿着这些前辈的足迹,笔者一路走来:上世纪八十年代,谋激素层面解释中医理论,笔者有拙文《从中
医肾之功能谈肾阳(命门)的实质探讨》;九十年代,谋现代前卫基础科学-相对论、量子力学…解释沟通
中西医理论,笔者有拙文《“道”为宇宙本源为何难以感知-引力斥力统一场论》;二十一世纪初,谋中医
理论的现代实质,笔者有拙文《“精、气、神”超科学的三级信息控制管理》《‘医易同源’与‘辨证施治
’现代新识》《混沌科学与中医实践》等;谋找到背后的一条主线,笔者有拙文《伤寒六经辨证贯穿一条调
节人体社会公共关系-水液代谢、电解质平衡…红线》《经络是人体“社会公共关系”经营管理网络》《藏
象是人体社会公共关系“政府”职责分工》等;本以为只需沿着前辈的足迹一路下去,直至将医圣张仲景《
伤寒论》用现代中西理论解释-大快朵颐,中西明理沟通自然而然,岂不快哉!然现实中真正进入中西沟通
角色的“形势”“环境”让我明白,此路未必一定能够行得通!
因为今天造成中医事业发展停滞不前,中西理论沟通困惑的瓶颈,某种程度上,并非来自“外力”,而
是来自我们中医内部自身理念“僵化”和“自以为是”的反作用。一是我们的中医“权威”们过分强调‘辨
证施治’的神圣不可侵犯,把“博大精深”囚禁于少数具有“神仙般”光环的“古董封藏”,从而把本应属
于中医‘上工治未病’(普及模式)的大半壁江山拱手相让于西式保健;二是把‘下工治已病’(传统模式
)的成熟方法囚禁于“方证对应”,很大程度教条僵化局限中医治疗范围;三是主流中医西化,用经方治疗
急病大病阵地基本失去(中医泰斗邓铁涛先生言:“失去中医急救阵地是中医界的耻辱!”);因此导致今
天无论是未病、欲病、还是已病中医市场,今已全方位塌陷,此恐怕并非只是简单历史发展原因?由此潜移
默化进而造成今天老百姓的普遍认识:未病亚健康保健靠科普(西式保健品),欲病小病靠问医生(西医)
,急病大病上医院(医院越大越好、药品手术越贵越好)。在当代知识层次的眼中,有病不上医院接受正规
西医治疗而找中医,已等同“愚昧”“迷信”无疑,唯有西医宣告不治,走投无路才想起还有一个中医的存
在,权且拿它“死马当活马”辅助试试……。中医这条“鱼”本是靠老百姓的“水”养活,由此不足10%的
市场份额(90%市场份额拱手相让--水将干枯)根本无须大量专业中医存在,尽管今天登记在册的主流中医
人数已自然压缩为解放初期的几十分之一,但仍然有大量“空置房”,主流中医连自己都吃不饱,面对汹涌
发展的绿色民间“江湖”中医,又唯恐分了他们仅有-从西医手中乞讨所得的“残羹剩饭”,于是纷纷出笼
作为科普教育百姓:“有病要相信科学,还得上正轨医院,找正轨中医,不要相信江湖郎中!”(恰恰忘了
自己祖师爷也是江湖出身),结果造成老百姓的“错误”意会:“中医自己都在相互攻奸,中医还是欠科学
;相信不可理喻中医类同‘愚昧’;中医市场骗子太多,惹不起还躲不起。”中医市场、中医养生的公信力
、诚信度大打折扣、恶性循环,市场份额的日益萎缩今天已成不争的事实……。然市场经济,失去市场份额
,生存尚且困难,妄谈发展岂不贻笑大方!因此障碍今天中医发展的主要瓶颈,不是缺乏经方高手(即使学
有所成,也无用武之地,惟有民间江湖能够用此一条道走到“黑”);不是缺乏方法技术(满世界的养生方
法技术介绍-书籍、高人铺天盖地);不是缺乏疗效(简单‘茄子绿豆’…都能创造规模效应,何况中医核
心技术);缺的是明理沟通、老百姓对中医观念的正确认识;缺的是夺回本应是中医市场份额的理念;缺的
是重新收拾中医市场、中医养生的公信力、诚信度的大众教育;缺的是公开、公正让所有中医‘耕者有其田
’简单、易懂、安全、易上手的古中医现代“五笔输入”“windows”窗口平台。
此本非个人能力之所能及,今之所以为,乃见当今中医市场凋零、群雄割据、唯以自己“老子天下第一
”……【中西理论沟通也概莫能免】,挽救中医岌岌可危之颓势,中医匹夫有责,笔者不才,聊以自己多年
对中医理论认识的绵薄之力抛上【转头】一块(抛砖引玉),希望打破三个阻碍中医发展的【玻璃隔断】,
让作茧自缚导致当代中医喘不过气来、窒息当代中医市场份额的权威“天条戒律”有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根本
“松动”,余此愿足矣!
一块转头:用一种平常中药茶【桢涵茶】熔融日常生活,取其“流水不腐”之意解决当今①现
代食物激素化学污染、人体毒素积累、慢性病接踵;②减少药品和保健品的毒副作用;③减缓顽疾复发率、
提高慢性病人群的生活质量;具有不可估量的社会意义。
三块玻璃:①中医“上工治未病”并非简单亚健康、预防为主,而是通过修环境途径,取“上
兵不战而屈人之兵”之意,间接和谐治疗人体疾病的方法。打个比方,一团乱线最有效的方法应该从周边未
乱的线头解起,解未乱而乱者自解。明白人都可以自问:如果“上工”养生对疾病毫无帮助,还能延年益寿
吗?只是‘预防’或‘亚健康’,那么连‘卫生员’不如,能称为上工--上等医生吗?②修环境才是启动人
体自愈能力的根本途径;也是中医临症察机的背后一条主线和根本解决一切慢性病、疑难病、系统病……的
系统方法。而当今中医界叫嚣盛上的“方证对应”“辨证施治”“辨病施治”……客观上都是“模仿级”的
下工思维!③上工修环境所用方法、工具(食物药物)常常具有最大“普适性”“安全性”和“随机性”,
因为是“圣人以为常(规律),百姓日用而不知”的方便法门,一般无需考虑下工思维用药的“毒副反应”
。故不必把博大精深的中医事业局限于少数几个经过专业训练者!由此才能有望把当今濒临末途的中医事业
从“古董封藏”或“中皮西骨”中解放出来,重新夺回本应属于中医事业的绝大部分市场份额,让中医真正
走出困境!
【系统质】通过【要素质】体现,【要素质】是【系统质】的基本构成,综合五大【要素】层面分别进
入明理解释沟通的背后主线,再用上工五行归纳整理,取其‘生克乘侮’‘周期运动’变化性质,将【要素
质】提升为【系统质】从而解决中西理论沟通常因不同层面进入的“道不同不相为谋”,实现“海纳百川”
之整合。其基本思路如下:
①上工“治国理论”五行类似于计算机系统工作原理:
精=硬件;气=电能;神=软件信息。
木=废物清理系统(电路通畅)【民主与法律】
土=能量供给系统(电力保障)【民生与经济】
水=资源管理系统(主板技术)【民资与技术】
火=信息指挥系统(操作软件)【民政与开放】
金=诊断维修系统(电压电流)【民德与文化】
共同管理着人体网络系统:经络、血管、神经、淋巴、免疫、
内分泌、泌尿、生殖、呼吸、骨骼、肌肉…各大组织系统运作。
②精气神能量医学新五行类似于植物生命原理:
木=肝为将军主疏泄 【茎】 生化调节自组织自和能力
【本能】管仲-不扰不烦而民自富,与俗同好恶
黄元御-中气为轴左升右降圆运动万病皆源于土湿
土=脾为仓廪主运化 【根】 以酶化湿、后天之本
【转能】管仲-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
金=肺为相傅主炁性 【叶】 抢电子抗氧化阳为标
【盗能】黄元御-阳为红日,纯阳为仙、纯阴为鬼
水=肾为作强主生精 【种】内分泌DNA先天之本
【蓄能】孔子-远人不服修文德以来(遗传进化)
火=心为君主主神明 【光】电磁波生物场 信息能
【灵能】孟子-养浩然正气(抗生物信息干扰)
③神-灵能“智慧”能量五行类似于五大物质态原理:
阴阳之中复有阴阳,五行之中又有五行,五行-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水-肾藏精=水能 (水分子)液固态 “胚胎组织生物场”---激素
土-脾藏志=气能 (气分子)气固态 “细胞微生物生物场”-酵素
金-肺藏魄=光能 (光量子)玻爱凝聚态 “元素生物场”---微量元素
木-肝藏魂=电磁能(电磁子)简并费米量子态“经络生物场”----电磁波
火-心藏神=引力波(引力子)等离子辐射态 “智慧意念场”----引力波
灵魂包括心意和魂魄(信息),载体是肝肺心,载体物质组成是光子、电子、磁子和引力子。智慧和灵
感来源于以心肝肺的共同作用,同时必须先天之本(肾水)和后天之本(脾气)的补充和推动,大脑的计算
是在这一系列作用基础上才能出现。
《黄帝内经》“心为精神之所舍、脑为神明之府”,心是精神的载体,脑是表达精神的地方。东汉桓谭
“精神居形体,犹火之燃、气索而死,如火烛俱尽矣”。精神是燃烧的烛火,不是固态粒子,也不是液态粒
子,更不是气态的原子,而是被电离开来的自由电子和自由原子核(等离子体)……。
更多详细内容请容后文慢慢分解。此致 礼!
后学马桢伟拜上2011年5月7日于上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郝守玉郝志玲
|
2011-5-12 13:47:04
|
显示全部楼层
接上
回复马桢伟先生;马先生你太谦虚了,我看了你的许多文章以后,感觉你是一位上通中西文化、系统论、混
沌论,下达中西医学、物理学的博学多才的学者。愿你继续努力,为中西医学从汇通、结合、到融合做出贡
献。你对我的文章提出的意见,我认为十分宝贵。我一定要认真考虑,今后愿与你继续商榷。
我常常感觉到西医学,由于受形式逻辑、还原论、原子论、机械论同异分立思维的影响,缺乏理性、整
体性、系统性思维,缺乏理性的知识,不是完善的理论。因为西医自身存在许多缺陷,把人体一个完整的整
体,采用解剖方法,分割的支离破碎,并且还以此为基础,建立了概念理论体系,这样的理论体系是不能统
领整个医学体系的,因为人体是一个整体的、极为复杂的,巨大系统,抛开了整体思维的分割方法,怎么能
够长期统领医学体系呢?大多数医学工作者,就是没有看到西医学的这个重大缺陷,企图把中医,西化入西
医分割破碎的理论体系中,把中医理论的整体系统观,现代先进的思维模式,全盘放弃,这不是使中医现代
化,不是使中医与时俱进,反而抹杀了中医的整体性思维,拖住了中医前进的步伐。
西医学虽然跟随着西方科学的形式逻辑理论体系,避开了人体这个复杂系统的复杂性,把人体经过分割再
分割,找到最简单的部分,找到最容易弄明白的部分,先下手为强,捷足先登,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我们
绝不能认为,这样以形式逻辑、解剖分割建立起来的西医理论就是先进的,恰恰相反,早在19世纪,哲学鼻
祖黑格尔就已经指出:形式逻辑、解剖分割的缺陷。他说:“一般百科全书只是许多科学的的凑合体,而这
些科学大都只是由于经验事实,为方便起见,排列在一起,甚至里面有的科学,虽是具有科学之名,其实只
是一些支离零碎的知识的聚集而已。这些科学聚合在一起,只是外在的统一,故只能算是一种外在的集合,
外在的排列,而不是一个系统。”“如自然历史、地理学、和医学(指西医学)等皆限于存在的叙述,分类
与区别,皆为外在的偶然事实和主观的特殊兴趣所决定,而非为理性所决定”(黑格尔著小逻辑54年版69页
)。这就是说,西医以分割解剖方法为基础建立起来的理论体系是缺乏理性的。缺乏理性的理论,怎么能够
长久呢?怎么还能算作是先进的呢?所以具有先进整体思维的中医理论,绝不能化入西医理论体系中去。
以往的中西医结合由于没有认识到西医理论的整体理性思维方面的缺陷,忽视了中医理论整体思维的优越
性,过去中西医结合以西医概念为主体,硬把具有先进整体思维的中医学概念,纳入还原分割论、原子论、
确定论范畴,是误入歧途。所以中西医结合必须注意中西医学概念,所在人体系统的层次,中西医学由于宏
观与微观层面的差别,找到同一层面的概念是很困难的,这就是中西医学长期碰撞,而不能融合的主要原因
。我与中西医融合观作者李同宪先生在网上曾经商榷过中西医融合的问题,我们共同认为中医的证概念,与
西医的病理状态概念,以系统论为导向,可以找到共同点,进行中西医概念融合的试探。后来在网上又看到
你对中西医学证态融合的评论,我也认为你主张的从理气的较高层次概念进行中西医学沟通为好。以后我还
想继续与你交谈,谢谢你在百忙之中,能抽出你的宝贵时间,给我回了一封长信。感谢之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whlbh
|
2011-9-27 09:28:55
|
显示全部楼层
百年不遇的好帖子,不得不顶
FW RMT
//
GE RMT
//
ドラゴンネスト
RMT
//
C9 RMT
//
TERA info
//
tera RMT
アカウント
//
アラド戦記
RMT
//
acg age
//
osu!
/ /
info rmt
//
アラド戦記
RMT
//
戦記
RMT
//
tera RMT
アカウント
tera RMT
アカウント
//
tera RMT
アカウント
////
アラド
RMT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korul
|
2011-10-3 23:56:53
|
显示全部楼层
超級精彩,我非常喜歡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虎东华
|
2011-10-4 08:10:20
|
显示全部楼层
好好看看,非常好的帖子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kvnkv
|
2011-10-19 21:31:19
|
显示全部楼层
好东东,谢谢楼主
杭州seo
-
杭州seoer
:
http://www.0575-seo.com/post/169.html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ctwq64
|
2011-11-19 17:43:03
|
显示全部楼层
好帖,鉴定完毕,谢谢您了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pf64316687
|
2011-11-21 14:07:24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的帖子实在是写得太好了。文笔流畅,修辞得体,深得魏晋诸朝遗风,更将唐风宋骨发扬得入木三分,能在有生之年看见楼主的这个帖子。实在是我三生之幸啊。
www.seottk.com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xapuu
|
2011-11-21 15:29:20
|
显示全部楼层
支持一下吧
The Tower of AION RMT
|
アイオン RMT
|
アラド戦記 RMT
|
戦記 RMT
|
アラド RMT
|
arad RMT
|
arado RMT
|
レッドストーン RMT
|
rmt sakura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下一页 »
1
2
3
/ 3 页
下一页
返回列表
发新帖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浏览过的版块
走进中医
声乐治疗
寻医问药
郝守玉郝志玲
回复楼主
返回列表
中医沙龙
尊生保健
走进中医
医理探源
临床经验
中药方剂
四大经典
美容之声
声乐治疗
房中探玄
针道天下
中西结合
古今医案
中医资源
医学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