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生命信息科学会(ISLIS:International Society of Life Information Science)于今年2月25・26日两天之間,在东京电机大学召开了第19届生命科学研讨会。在题为“经络・经穴有実体吗”的小型研讨会上,被封杀了约40年以后的“金凤汉学说(Bonghan Theory)”重新被学者们提上了研究的话题。
尽管我身为国际生命信息科学会的正式会员,那段时期实在是公私兼忙脱不了身,很遗憾没能出席这次研讨会。但是,读了学会秘书处寄来的会议讲演集,遗憾的心情好歹有了一点安慰。
我知道“凤汉小体”一词,是在80年代初的时候。当时,我从上海中医学院(1994年末升格为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推拿科调到已故俞大方老师担任主任的上海中医学院针灸推拿系推拿教研室。
从那以后的3年里,与繁忙的临床治疗日子不一样,几乎每周3天左右可以寄身于学院图书馆。为了收集有关推拿的资料,我把学院图书館所蔵的中医学杂志全部浏览了一遍。在读到1963年刊行的《中医杂志》的时候,方才知道凤汉小体的存在。
1963年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的生物学家金凤汉(Kim Bonghan)博士在北朝鲜医学科学院杂志学报(Journal of the DPRK Academy of Medical Science)第5期上发表了长达40页、题为“On the Kyungpak system”的论文,宣布说他发现了与中国古代经络经穴相对应的解剖结构。他把他发现的解剖结构命名为“凤汉管”和“表层凤汉小体”。
这项发表震撼了当时的国际学术界,各国的新闻媒体也立即在各报纸的第一版作了报道。据说当时的国家科委和卫生部还向朝鮮政府发去了贺电。
但是,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各国相关领域的研究家们根据金凤汉发表的实验方法进行了许多追溯性实验,却没能发现所谓的与经络或经穴相对应的结构。
当时,大阪市立大学医学部副教授藤原知领导的研究组是日本唯一的对凤汉学说进行追溯性实验的团队。但是,他们尽管经过大量地研究,却只从1只家兔中发现了可以被认为是“表层凤汉小体”的物质。此后,研究的进展全无,直至不了了之,藤原知还为此丢掉了大学教授的职位。
奥地利的组织学权威Kellner也对金凤汉的所有的实验进行了追溯性实验以后,发表
了题为“皮肤的构造和功能”的论文。此篇论文与金凤汉发表的论文一样,浩浩数万言,
长达40页。(Von Kellner G: Bau und Function der Haut.Deutsche Zeitschrift fur Aku punktur, 1966; (1))。
Kellner在其论文中毫不留情地指出,金凤汉所发现的构造作为末端小体确实存在,但只是1种胚胎发育期残留下来的小器官,不可能有所谓的经络功能。
权威下的结论好比晴天霹雳,金凤汉事实上就好像接到了学术生命的“死刑”的判决书。最后,听说他背了捏造数据,吹牛胡说的罪名自绝于世了。
但是,历史总喜欢作弄人。
刚进入21世纪,韓国的首尔国立大学(Seoul National University)教授苏光燮(SOH Kwang-sup)等人对金凤汉学说进行了严格的追溯性实验,并且对金凤汉学说作出了肯定的结论。
从他们在上述的ISLIS研讨会上宣读的论文的题目来看,有“凤汉颗粒的动态分析”,有“在家兔内脏表面观察到的凤汉管和凤汉小体的组织学的特征”,也有“近年来韓国关于凤汉系统研究的介绍”等等,实在是丰富多彩。
看到越过40年的岁月,金凤汉学说再次被世人瞩目的事实,不禁令人浮想联翩。进步的科学技术左右了基础科学研究的发展。如果用现在的研究标准来看40年前发表的论文,尽管它们是被花了大量的精力和劳动成果所换来的,总感觉到有许多不尽人意的地方。
我以为,在进入到90年代以后,随着电子计算机技术的进步,许多新的对机体的研究手段被开发了出来。特别是由此在医学科学領域中取得了许多令人瞩目的研究成果。
所以,到了今天,约40年前被宣判为“伪科学”,定为谬论,被剥夺了学术生命的金凤汉学说,还它一个庐山真面目,洗清“冤罪”,并不是一件匪思所夷的事情。
但是,尽管韩国的学者们在实验上已经证明了凤汉现象的存在,这并不能等于说不需要来自他人的严格的追溯性试验,更不能说单凭凤汉现象就可以解释经络的实质。
我以为,经络实质的研究首先必须解明针灸和推拿对人体内的磁场分布、组织内的液晶分子的排列、各種电离子跨膜转运、耗散结构(dissipative system:信息熵增大的时候,能量会发生耗散。在远离平衡的条件下,借助于外界的能量流、质量流和信息流而维持的一种空间或时间的有序,它随着外界的输入而不断地变化,并能进行自我组织,导致体系本身的熵减少,从无序到有序。耗散结构在解明中医学领域中的生命的现象,特别是在“气”和“经络”的方面被广泛地应用)等等的变化,如此才有可能窥看到经络的全貌。
最后,基于凤汉现象可能对解释经络传导现象和皮肤轴索反射有帮助,可以说,金凤汉对经络研究的贡献度,实际上可以与1947年德国医师克鲁(Croon)发现了皮肤上的经穴有低电阻现象,1950年日本医师中谷义雄倡导的良导络(Ryodoraku)学说,1953年德国医师福尔(Reinhold Voll)发明了Voll电针等相提并论,必须给以高度评价。我提议,在以后出版的经络的书中,必须给金凤汉“平反”,并写上他的英名,以示纪念,并警后学:是金子总是会发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