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帖]大师谈佛性

[复制链接]
查看2831 | 回复27 | 2003-7-24 20:16:3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那么,这种佛性究竟在哪儿呢?它就在天空般的心性中,全然的开放、自由和无边无
际。基本上,它简单和自然得不受污染或腐化,纯洁得甚至不能用净或垢的观念来形容它。
当然,我们说这种心性有如天空,只是一种譬喻而已,可以帮助我们开始想象它无所不包的
无边无际,因为佛性具有一种天空所不能拥有的性质――觉醒的光明灿烂。有道是:
    佛性只是无瑕无垢的现前觉醒,
    知晓一切,空无体性,浑然天成,清明圆净。
    敦珠仁波切写道:
    没有文字可以描述它,
    没有例子可以指出它;
    轮回没有使它更坏,
    涅没有使它更好;
    它未曾生,
    也未曾死;
    它未曾解脱,
    也未曾迷惑;
    它未曾存在,
    也未曾消灭;
    它毫无限制,
    也不属于任何类别。
    纽舒仁波切(Nyoshul Khenpo Rinpoche)说:
    深广而宁静,
    单纯而不复杂,
    纯净灿烂光明,
    超越思议的心;
    这是诸佛的心。
    其中无一物应消除,
    无一物应增添,
    它只是自然洁净地看着自己。
匿名| 2003-7-24 20:41:56

[转帖]大师谈佛性

这好象也是西藏生死书里的内容。
那本书特别有意思,不过,藏传佛教的一些观点,跟传统的佛学观点略有出入之处。
梦溪笔谈 | 2003-7-25 13:02:48 | 显示全部楼层

[转帖]大师谈佛性

藏传佛教和汉传佛教一脉同源,发展方向不同,风格融合不同。
所谓传统佛学观点,是指汉传汉地佛教吧?不能这么说,因为你对藏传了解少而已,他也是传统佛教一部分
藏传以密宗为主,汉传以禅宗,净土为主。
匿名| 2003-7-25 19:23:22

[转帖]大师谈佛性

呵呵,说到密宗,在唐代曾经在中原非常流行,法门寺地宫里出土的文物中,就有密宗的曼荼罗道场。我在昭觉寺也见过密宗说法,用的就是大手印,并不是藏传佛教特在的东西:)
金谷子 | 2003-7-25 21:28:59 | 显示全部楼层

[转帖]大师谈佛性

都是传统!
都是佛。
人生天地间 | 2003-7-26 19:42:44 | 显示全部楼层

[转帖]大师谈佛性

金谷子先生,您一边谈着佛性一边生着气,一边讲着心一边讲着传统,真是有趣啊。
藏传佛教多有上师灌顶,有明确的修行步骤,而后成就。
汉传佛教多讲明心见性,无明确的修行步骤,顿悟渐修而。
归元无二性,方便有多门。
皆是佛子,皆当念佛。
匿名| 2003-7-26 19:57:34

[转帖]大师谈佛性

非也非也。
汉传佛教里的净土宗似乎也是讲渐悟的。
不过悟与不悟终归讲缘的,佛渡有缘人嘛:)
人生天地间 | 2003-7-26 20:10:42 | 显示全部楼层

[转帖]大师谈佛性

顿悟渐修,渐修顿悟 。
可以翻过来讲的,阿枝。  
匿名| 2003-7-26 20:16:43

[转帖]大师谈佛性

是是是,吾不言矣:)
金谷子 | 2003-7-26 21:06:35 | 显示全部楼层

[转帖]大师谈佛性

人无生气则死,死而论道,其可乎?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