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开启辅助访问
切换到窄版
登录
注册
首页
Portal
养生
中医
疾病
方药
针灸
古籍
论坛
BBS
公告
搜索
搜索
中医基础
中医诊断
临床经验
理论探讨
中医文化
新闻动态
内科
外科
妇科
儿科
传染病
肿瘤
医案
中药
方剂
经典类
方剂类
各家类
五官类
四诊类
针灸类
外科类
妇儿类
医案类
养生类
现代类
本版
帖子
用户
大医精诚网
»
论坛
›
中医论坛
›
古今医案
›
岳美中医话集1
返回列表
发新帖
岳美中医话集1
[复制链接]
1490
|
2
|
2003-10-2 10:07:47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述 学
余学医之始,是因肺病咯血,求治无效,遂购阅医书,欲得自救。且习医的经历较多坎坷,学术思想的发展亦多曲折。约可概为三个阶段:
初学医时,从张锡纯《医学衷中参西录》入手,多以时方应病家。临证稍久,觉其局限,转而学习清•吴鞠通、王孟英之温病学说,用之临床,效失参半,亦觉其方琐细冗弱。自思,我国四千年医道之流传,其愈疾之术竟若是之疲弱乎?还是自己于此道未深入呢?饥渴之中,再研读《伤寒》、《金匮》,见其察证候不言病理,出方剂不言药性,从客观以立论,投药石以祛疾。其质朴之实验学术,实逼近科学之堂奥,真是祛疾之利器。后又钻研唐代《千金》、《外台》诸书,其中质朴之学,实用之方,直上接仲景,果能用之得当,亦有如鼓应桴之效。从1934年到1949年间,即专用古方治病,时起大症。益坚信其中之奥妙,原不在宋元以后。因此,在多年中,对唐代以前医学愚衷款款,矻矻研求,不无收获。这是第一阶段。
以后,在不断的学习体会中逐渐感觉到专执古方亦有不足。一方面,临证时遇到疾病多,所持的方法少,有时穷于应付,不能泛应曲当;另一方面,经主中有侧重温补处,倘有认证不清,则必病随药变,持平以论,温、热、寒、凉,一有偏重,其失得是相等的。治病若先抱成见,则对真理的认识即不能精确,所谓“一尘迷目,四方异位”。对疾病的治疗,则难期完整的疗效。40年代末50年代初,经过读书临证和与同道商讨,认识进了一步,体会到专学《伤寒》容易涉于粗疏,专学温病容易流于清淡。粗疏常致于偾事,轻淡每流于敷衍。必须学古方而能入细,学时方而能鹜实。入细则能理复杂纷乱之繁,鹜实则能举沉寒痼疾之重。当时,曾对这一阶段学习与临床体会加以总结,认为治重病大症,要用仲景的经方;治脾胃病,用东垣的方较好;治温热及小病轻病,叶派时方细密可取。总之,只有因人、因证、因时、因地制宜,选方用药,才能不偏不倚,恰中病机。这是第二阶段的认识。
1954年以后,对唯物辩证法进行了学习和研究,用于总结前此的医疗经验和学术思想,又有了新发展。认识到执死方以治活人,即使综合古今参酌中外,也难免有削足适履之弊,需有足够的书本知识和丰富的临床经验,在正确方法的指导下,研究用药制方的规律,找出使用的标准和范围,才能活用古法。从中医治病取效多为复方这一事实出发,在药物配伍和方剂组织历史演变的痕迹中,寻求它的规律性。这是第三阶段的认识。这种研究,不仅可以对临床一些病的治疗开拓新的思路,而且可以使辨证施治的理论得到丰富和深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提升卡
置顶卡
沉默卡
喧嚣卡
变色卡
显身卡
庖丁解牛
|
2003-10-3 00:12:44
|
显示全部楼层
岳美中医话集1
同感于[学习与临床体会加以总结,认为治重病大症,要用仲景的经方;治脾胃病,用东垣的方较好;治温热及小病轻病,叶派时方细密可取。总之,只有因人、因证、因时、因地制宜,选方用药,才能不偏不倚,恰中病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梦医寻真
|
2003-11-21 19:56:57
|
显示全部楼层
岳美中医话集1
您也喜欢看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返回列表
发新帖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jinsir
回复楼主
返回列表
中医沙龙
尊生保健
走进中医
医理探源
临床经验
中药方剂
四大经典
美容之声
声乐治疗
房中探玄
针道天下
中西结合
古今医案
中医资源
医学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