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珍宝(九)

[复制链接]
查看2229 | 回复8 | 2003-11-10 00:46:1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黄帝医术临证切要》 王洪图著  ****
此书把《黄帝内经》与临床运用有机的结合起来,对学习《黄帝内经》有很大帮助!
长安 | 2003-11-10 13:17:58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医珍宝(九)

1
长安 | 2003-11-10 13:23:33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医珍宝(九)

2
匿名| 2003-11-25 16:16:40

中医珍宝(九)

[这个贴子最后由zhongyi在 2003/11/25 04:17pm 第 1 次编辑]

王洪图:
              
  1937年出生。
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校学术委员会委员·
学位委员会委员,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内经重点学科学科带
头人·中国普通高等教育中医药类规划教材编委会委员兼
《内经选读》主编·中国中医药学会内经专业委员会主任
委员·北京市中医药学会理事见理论委员会主任委员·
《中国临床医生》杂志编委会副主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21世纪中医药网络教育中心博士生导师
曾经为高考状元,毕业后留校任教至今数十年,一直从事
《黄帝内经》之研究和教学工作。以从小培养的背诵功,
王老师在大学上学期间已经背诵了《内经》的大部分内容,
实为令人惊叹。97年主编出版《黄帝内经研究大成》,荣
获数项大奖,后陆续主编各种内经学著作,目前正着手新版
《内经学》教科书。目前只担任研究生课程,对目前的本
科生来讲,也许有点陌生。
临床方面,王老师以"脾胃气机转输是五脏藏神的关键"理
论为指导,用无毒副作用的中药配制开发了"利脑明颗粒
剂"。经过多数病例的验证,在癫痫病的治疗上得到了很好
的疗效和评价。每周一次的门诊也有不少病人上门求治。
   
     
匿名| 2003-11-25 16:23:14

中医珍宝(九)

                              第一讲:如何学习《黄帝内经》
    中国历来把《黄帝内经》(简称《内经》)作为"业医者必读之书" 今天中国普通高等中医教育仍把《内经》列为必修课程。而培养 初、中级医师的学校、则不开这门课。
    为什么高级中医师培养中,必须学《内经》?理由有两个方面:一是《内经》这部书记载论述了医学中最主要的问题,如生理、病理、疾病、诊法、治疗、预防等,业医者不可不知;二是反映了中医认识和分析问题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思惟方式,它以"阴阳五行"学说为代表的中国古代哲学为思惟方式,又采用天文、地理、社会、气象、生物 数学等众多相关学科的知识分析医学问题,这个将人体生命和宇宙自然规律做为统一整体看待和研究的特征,被称为"天地人"三才。 试想,如果不明白医学中有哪些基本理论和技术,不掌握分析和认识医学问题的基本方法,如何能够称得上是"高级医师"呢?
    对现代青年来说,要在较短时间内全面研读用古文写成的宏篇巨著《内经》确有困难,于是中医教育专家们多次编写适用于大学本科生使用的《内经》教材。其中,由我本人主编、经上海科学技术出
版社1997年12月出版的《内经选读》是最新教材。该书在上篇"概论"中,对《内经》的沿革、理论特征等用现代汉语进行了介绍; 下篇则是从《内经》162篇文章中,挑选出理论性、实用性、代表 性最强的29篇文章,逐篇介绍其中心内容、分段注释、从理论意义临床应用方面加以阐发。通过学习这部教材,不仅可以熟悉和
掌握其中29篇论文的精神实质,而且读者应会"举一反三"而能自己研读《内经》的其他文章。因此,该教材是目前最合适的读本,以后若有更好的,我再向你们推荐。      
    至于学习方法,因为《内经选读》中的原文已经用现代汉语解释过了,可已自己读懂。如果你认为内容还不够丰富、讲解不够深透, 最近又由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社出版了《内经选读教与学参考书》,这是由我主编,主要是供内经教师参考的。当然,自学者阅读也是有益的。
匿名| 2003-11-25 16:27:05

中医珍宝(九)

                                 第二讲:《黄帝内经》的世界
  《黄帝内经》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医学典籍。因此,从表面形式看,它无非是一部古书。而这部书又是由两个部分组成,一部分称作《素问》,另一部分名为《灵枢》。每一部分各由81篇论文组成,可见《内经》总共包括162篇医学论文。为什么每部分只选81篇?因为"九"为数之极,九九合八十一,言其内容广泛,无所不包。这162篇文章,就其内容浅深,并无次序可言,每一篇都可独立。
   但是,若将《内经》162篇文章认真阅读和研究,便会发现,全书却是从各个方面完整地讨论了医学中的基本问题。从"人"是怎么生成的、人体是由什么组成的、人的生理怎样、疾病为什么会发生、如何分析和判断疾病的病位和性质、怎样才能治愈疾病、如何预防疾病、怎样才能保持健康而达到长寿目的等问题,都做出了"天才"的回答。这些题目,在《内经》中分别称作:藏象、经络、病因、病机、诊法、治则、摄生等。
   此外,如前所述,《内经》是将人体置于自然界大环境之中。因此,要想认识"人体",就必须认识人体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无论是研究或认识生理、病理、以及诊断和治疗,都不能脱离开人(健康和疾病)与其周围环境、天时气候等因素,否则便会发生错误。《内经》中还曾专题讨论天时、气象、物候与人体健康与疾病乃至于治疗问题,这个专题叫做"五运六气",《素问·六节藏象论》甚至说:不懂得五运六气,就不能当医生。可见"人与自然密切相关"这个观点的重要性。
匿名| 2003-11-25 16:28:36

中医珍宝(九)

                                 第三讲:《黄帝内经》的现代意义
由于《黄帝内经》的内容博大精深,因此从古至今的学术界从医
学、文字学、哲学、天文、地理、社会等各个学科,对它进行了
广泛的研究。但是,它毕竟是医学的典籍,所以其在医学理论方面,
尤其是在医学实践中的作用仍然是研究的主流,也是医务工作者
和广大民众最感兴趣的问题。这个问题可以从三个方面回答。
第一,《内经》提出并论证了一整套养生保健和防治疾病的理论,
至今仍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养生保健理论中包括:人必须主动地
适应外界环境(自然的和社会的),并与之协调起来;人应保持精神
情绪的愉悦和平静;应保持合理饮食和良好的饮食习惯。防治疾
病的理论,强调根据人的年龄、体质、疾病的性质与部位以及病
情的轻重缓急等,而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第二,《内经》中记载的大量治疗疾病的具体方法,其中绝大部分
都能应用于临床而取得满意疗效。例如:半夏汤治失眠、振埃刺
法治疗过敏性哮喘。当然,《内经》记载的具体治疗方法,应该
与现实环境和条件结合起来,而不能机械地生搬硬套。例如半夏
汤煎煮法,《内经》记载用"千里流水"(长河之水)和"苇薪火",
这在当今社会已不便于使用,也只能使用电、煤火、天然气火和
自来水了。
第三,《内经》中地若干记载,尚未得到真正的开发,仍处在未被
认识的状态。随着今后反复琢磨、深入研究,还会逐渐发现新的、
更加光彩夺目的珍宝。
                                      王洪图
匿名| 2003-11-25 16:29:37

中医珍宝(九)

第四讲:《黄帝内经》的影响
"汗牛充栋"的中医著作,可以说都是在《内经》理论指导或影响
下写成的,举例言之如下:
东汉张仲景是中医临床之祖,他自云所著《伤寒杂病论》"撰用
《素问》、《九卷》(即《灵枢经》)",说明《黄帝内经》是他
著作的主要理论依据。他创立的"以六经辨伤寒"的分证方法,
就是对《素问·热论》六经理论的继承和发展。他创制的由苦
味瓜蒂、酸味赤小豆组成的瓜蒂散,是治疗实邪在上焦的涌吐剂,
正是以《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其上者因而越之"和"酸苦涌泻"
理论为依据的。
温病学派形成于明清时代,其代表作《温病条辨》无论辨证和组
方用药,都以《内经》的理论为指导或是对《内经》气血、三焦
理论的发挥。如治温病名方银翘散的配伍,作者明言:"本方谨遵
《内经》"凡淫于内治以辛凉,佐以苦甘;热淫于内治以咸寒,佐
以甘苦"的论述组成的。
清末王清任是颇具革新精神的医家,他在批评不重视解剖之"错"
的《医林改错》一书中,仍未脱离《内经》气血、脏腑等基本理
论。如其创制的治疗"半身不遂"的补阳还五汤,则是重用黄芪,
意在补足人身丢失的五分阳气。
民国年间的张锡纯是中西医汇通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其《衷中
参西录》的理论,仍以《内经》为主要依据。如他创制的"治大
气下陷方",即原于《内经》"宗气"和张仲景"大气一转,邪气乃
散"之说。

                           王洪图
羊角锤 | 2003-11-25 21:41:28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医珍宝(九)

      感谢竹枝带来优秀的科普文章!   
:em02:  :em03:  :em10: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