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小儿秋季腹泻的方药探讨及医案

[复制链接]
查看1928 | 回复2 | 2003-11-15 20:20:5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在‘秋季腹泻’的治疗上,我市‘省中医院’将西医对症支持治疗与中药肚脐敷贴治疗相结合,取得了一定疗效,故出一方供大家探讨。(非原方)
  
     葛根2 人参1 苍术1 炙麻黄1 桂枝1 甘草1 白芍1 五味子1 吴茱萸1 干姜1 生石膏1
   
                                                            
《吴佩衡医案》——小儿时疫痢 (小儿志贺氏杆菌性痢疾)
    张小妹,女,一岁,于1961年8月19日因发热一日,腹泻十多次,粪便带红白粘液,经昆明市红十字会医院诊断为“菌痢”收住儿科病房治疗。
    据入院病历所载,患儿发育较差,营养中等,未出牙,前囟未闭合,颈部淋巴可触及。咽喉、心、肺及腹部未见异常,体温摄氏39度(肛表)。8月20日血象,红细胞340万/立方毫米,血色素66%,白细胞总数5300/立方毫米,中性68%,淋巴27%,单核3%。8月22日大便培养报告检出志贺氏痢疾杆菌。8月23日起用氯霉素治疗。8月24日加用多粘菌素,并内服清热解毒止痢中药。但腹泻不止,体温仍在39.5度左右(肛表)。8月20日血象,红细胞315万/立方毫米,血色素60%,白细胞总数13,600/立方毫米,中性68%,淋巴30%,单核2%。病孩住院十日,经用多种抗菌药物及中药治疗,仍未见好转,于8月29日邀余会诊。
当日下午诊视,见患儿卧床,正在输液,面赤身热,体温40.5度(肛表),衰弱无神,唇口干燥,眼瞠凹陷。但见其母频频喂饮,时闻啼声,气息低弱,不思乳食,自汗出,稍动则易惊怖。询及今日大便已泻十余次,每次便量不多,红白粘液混杂,小便短少。指纹色赤而浮,舌苔粉白。此系内伤饮食,复感表邪,表证不解,邪气又陷入阳明,遂成太阳阳明合病下痢之证。如过早施用清热止痢及苦寒泻下之剂,易伤里气,若表邪深陷,则痢无止期。此证已属三阳合病,当以解表兼以升提陷入阳明经邪之法治之。建议暂停前面所用中西药物,拟桂葛汤一剂。
    桂枝10克  葛根10克  杭芍6克 生姜2小片 小枣3枚 甘草3克
    当晚喂服二次,至夜有微汗出,身热稍退,体温39度(肛表)。次晨又煎服第三次,日内照方服完二剂。每次喂药后片刻,均有热汗徐徐外出。于30日晚体温已降至37.8度(肛麦),大便终日未见泻利。
9月1日复诊。体温37。2度(肛表),大便解二次,已为粪质,色黄而溏薄,未见脓血状物。据其母所诉,患儿热退之后已不再发惊,能安静熟睡,稍进乳食。此时虽然发热已退,腹泻已止,但见面色转淡,嗜卧无神,指纹色淡仅隐隐可见,口唇回润,干渴之状已不见,舌苔薄白转润。此系病邪已退,中焦脾胃虚弱,须当调补中气,健运脾胃以善其后,拟归芍理中汤加味治之。
    潞党参l0克  炮姜6克  肉桂5克  当归6克  杭芍5克 白术6克  砂仁3克  公丁7粒  甘草3克   
    上方连服三剂,9月4日诊视,患儿于服药后第二、三两日,均未解大便,一切情况尚好,今日则大便二次,色黄微溏,体温已平,精神转佳,乳食如常。9月1日和5日曾各取大便标本做病菌培养,均未检出痢疾杆菌,遂调理数日,痊愈出院。

白术散 | 2005-2-15 13:22:43 | 显示全部楼层

关于小儿秋季腹泻的方药探讨及医案

秋季腹泻,西医治疗很麻烦,中医很简单,我平时遇到水泻,只用两个方:理中汤,七味白术散,均加车前草,石榴皮,2~3天全部好!费用只需10多元。
zangma | 2005-8-5 22:57:03 | 显示全部楼层

关于小儿秋季腹泻的方药探讨及医案

楼主是哪个省中医啊!!
问个问题,你们觉得是中药起了作用还是西药起了作用啊??
楼上的大哥能不能说说为什么加车前草和石榴皮啊??
嘿嘿,新手上路不懂就问,冒犯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