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证指南医案欣赏

[复制链接]
查看1434 | 回复0 | 2003-11-21 19:48:5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順序 1
醫案名稱 中風
卷號 10
患者名稱 陳五九
內容 中絡舌喑不言,痛自足起漸上,麻木腫脹,已屬痼疾,參苓益氣,兼養血絡,僅堪保久o人參、茯苓、白朮、枸杞、當歸、白芍、天麻、桑葉o
回本頁最上方
順序 2
醫案名稱 中風
卷號 11
患者名稱 周
內容 大寒土旺節候,中年勞倦,陽氣不藏,內風動越,令人麻痹,肉心悸,汗泄煩躁,乃裡虛欲暴中之象,議用封固護陽為主,無暇論及痰飲他歧[陽虛衛疏]o人參、黃耆、附子、熟朮o
回本頁最上方
順序 3
醫案名稱 中風
卷號 12
患者名稱 某
內容 陽明脈絡空虛,內風暗動,右肩胛及指麻木,[胃虛表疏],玉屏風散加當歸天麻童桑o俞氏寡居一十四載,獨陰無陽,平昔操持,有勞無逸,當夏四月,陽氣大泄主令,忽然右肢麻木,如墮不舉,汗出麻冷,心中卒痛,而呵欠不已,大便不通,診脈小弱,豈是外感,病象似乎痱中,其因在乎意傷憂愁則肢廢也,攻風劫痰之治,非其所宜,大旨以固衛陽為主,而宣通脈絡佐之[衛虛絡痹]o桂枝、附子、生黃耆、炒遠志、片薑黃、羌活o
回本頁最上方
順序 4
醫案名稱 中風
卷號 13
患者名稱 唐六六
內容 男子右屬氣虛,麻木一年,入春口眼歪邪,乃虛風內動,老年力衰,當時令之發泄,忌投風藥,宜以固衛益氣[氣虛]o人參、黃耆、白朮、炙草、廣皮、歸身、天麻、煨薑、南棗o凡中風症,有肢體緩縱不收者,皆屬陽明氣虛,當用人參為首藥,而附子黃耆炙草之類佐之,若短縮牽攣,則以逐邪為急o胡[五六]陽明脈絡已空,厥陰陽氣易逆,風勝為腫,熱久為燥,面熱,喉舌乾涸,心中填塞,無非陽化內風,胃受衝侮,不飢不納矣,有年久延,頗慮痱中[風陽燥熱]o○羚羊角、連翹、丹皮、黑山梔、青菊葉、元參、花粉、天麻o
回本頁最上方
順序 5
醫案名稱 中風
卷號 14
患者名稱 張
內容 痱中經年,眩暈汗出,陽氣有升無降,內風無時不動,此竟夜不寐,屬衛陽不肯交於營陰矣,沉痼之症,循理按法,尚難速效,紛紛亂藥,焉望向安,議用固陽明一法[胃虛陽升]o桂枝木、生黃耆、川熟附、炒遠志、龍骨、牡蠣、薑、棗o
回本頁最上方
順序 6
醫案名稱 中風
卷號 15
患者名稱 劉
內容 神傷思慮則肉脫,意傷憂愁則肢廢,皆痿象也,綠高年陽明脈虛,加以愁煩,則厥陰風動,木橫土衰,培中可效,若窮治風痰,便是劫爍則謬o黃耆、於朮、桑寄生、天麻、白蒺藜、當歸、枸杞、菊花汁、加蜜丸o
回本頁最上方
順序 7
醫案名稱 中風
卷號 16
患者名稱 包
內容 老年隆冬暴中,乃陰陽失交本病,脈左大右濡,內風掀越,中陽已虛,第已更衣,神憊欲寐,宗王先生議,陽明厥陰主治法以候裁[肝胃同治]o○人參、茯苓、白蒺藜、炒半夏、炒杞子、甘菊o
回本頁最上方
順序 8
醫案名稱 中風
卷號 17
患者名稱 某
內容 陽明虛,內風動,右肢麻痹,痰多眩暈o天麻、鉤藤、半夏、茯苓、廣皮o
回本頁最上方
順序 9
醫案名稱 中風
卷號 18
患者名稱 沈
內容 風中廉泉,舌腫喉痹,麻木厥昏,內風亦令阻竅,上則語言難出,下則二便皆不通調,考古人呂元膺,每用芳香宣竅解毒,勿令壅塞致危也[胞絡熱邪阻竅],至寶丹四丸勻四服o
回本頁最上方
順序 10
醫案名稱 中風
卷號 19
患者名稱 葛
內容 年未四旬,冗肉充盈,中病二年,猶然舌強言蹇,舌厚邊紫而納食便溺仍好,乃心胞絡間,久積之熱瀰漫,以致機竅不靈,平昔酒肉助熱動風為病,病成反聚於清空之絡,醫藥之治痰治火,直走腸胃,是以久進多投無效,至寶丹o
回本頁最上方
順序 11
醫案名稱 中風
卷號 1
患者名稱 錢
內容 偏枯在左o血虛不縈筋骨o內風襲絡o脈左緩大o[肝腎虛內風動]o製首烏[四兩烘]、枸杞子[去蒂二兩]、歸身[二兩用獨枝者去梢]、淮牛膝[二兩蒸]、明天麻[二兩麵]、三角胡麻[二兩打碎水洗十次烘]、黃甘菊[三兩水煎汁]、川石斛[四兩水煎汁]、小黑豆皮[四兩煎汁],用三汁膏加蜜,丸極細,早服四錢,滾水送o
回本頁最上方
順序 12
醫案名稱 中風
卷號 20
患者名稱 程
內容 脈濡無熱,厥後右肢偏痿,口喎舌歪,聲音不出,此陰風濕晦中於脾絡,加以寒滯湯藥,蔽其清陽,致清氣無由展舒,法宗古人星附六君子湯益氣,仍能攻風祛痰,若曰風中廉泉,乃任脈為病,與太陰脾絡有間矣[風濕中脾絡]o人參、茯苓、新會皮、香附汁、南星[薑汁炒]、竹節白附子[薑汁炒]o
回本頁最上方
順序 13
醫案名稱 中風
卷號 21
患者名稱 呂
內容 陽邪襲經絡而為偏痱,血中必熱,艾灸反助絡熱,病刻廢食,清涼固是正治,然須柔劑,不致傷血,且有熄風功能[艾炙絡熱]o犀角、羚角、生地、元參、連翹、橘紅、膽星、石菖蒲o
回本頁最上方
順序 14
醫案名稱 中風
卷號 22
患者名稱 楊
內容 中後不復,交至節四日,寒戰汗泄,遂神昏不醒,是陰陽失於交戀,真氣欲絕,有暴脫之慮,擬進回陽攝陰法[脫]o人參、乾薑、淡附子、五味、豬膽汗,又,人參[三錢]、附子[三錢],又,人參、附子、五味、龍骨、牡蠣o
回本頁最上方
順序 15
醫案名稱 中風
卷號 23
患者名稱 龔
內容 厥症,脈虛數,病在左軀,腎虛液少,肝風內動,為病偏枯,非外之邪[腎陰虛肝風動]o製首烏、生地、杞子、茯神、明天麻、菊花、川斛o
回本頁最上方
順序 16
醫案名稱 中風
卷號 24
患者名稱 徐
內容 水虧風動,舌強肢麻,中絡之象,當通補下焦,復以清上o熟地、淡蓯蓉、杞子、牛膝、五味、遠志、羚羊角、茯苓、麥冬、菖蒲、蜜丸o
回本頁最上方
順序 17
醫案名稱 中風
卷號 25
患者名稱 丁
內容 大寒節,真氣少藏,陽挾內風旋動,以致痱中,舌邊赤,中有苔滯,忌投攻風劫痰,益腎涼肝,治本為法o生地、元參、麥冬、川斛、遠志、石菖蒲、蔗漿o
回本頁最上方
順序 18
醫案名稱 中風
卷號 26
患者名稱 曾
內容 脈弦動,眩暈耳聾,行走氣促無力,肛痔下垂,此未老欲衰,腎陰弱,收納無權,肝陽熾,虛風蒙竅,乃上實下虛之象,質厚填陰,甘味熄風節勞戒飲,可免仆中,虎潛去鎖陽知母,加大肉蓯蓉煉蜜丸o
回本頁最上方
順序 19
醫案名稱 中風
卷號 27
患者名稱 張
內容 脈細小帶弦,冬季藏納少固,遂至痱中,百餘日來,諸患稍和,惟語言欲出忽蹇,多言似少相續,此皆腎脈不營舌絡,以致機竅少宣,乃虛象也,早用地黃飲子煎法以治下,晚用星附六君子以益虛宣竅o
回本頁最上方
順序 20
醫案名稱 中風
卷號 28
患者名稱 某嫗
內容 今年風木司天,春夏陽升之候,兼因平昔怒勞憂思,以致五志氣火交併於上,肝膽內風鼓動盤旋,上盛則下虛,故足膝無力,肝木內風壯火,乘襲胃土,胃主肌肉,脈絡應肢,遶出環口,故唇舌麻木,肢節如痿,固為中厥之萌,觀河間內火召風之論,都以苦降辛泄,少佐微酸,最合經旨,折其上騰之威,使清空諸竅,毋使濁痰壯火蒙蔽,乃暫藥權衡也,至於頤養工夫,寒暄保攝,尤當加意於藥餌之先,上午服o金石斛[三錢]、化橘紅[五分]、白蒺藜[二錢]、真北皮[一錢]、草決明[二錢]、冬桑葉[一錢]、嫩鉤藤[一錢]、生白芍[一錢]o
回本頁最上方
順序 21
醫案名稱 中風
卷號 29
患者名稱 又
內容 前議辛酸降一法,肝風胃陽已折其上引之威,是諸症亦覺小愈,雖曰治標正合歲氣節候而設,思夏至一陰來復,高年本病,預宜持護,自來中厥,最防於暴寒驟加,致身中陰陽兩不接續耳,議得攝納肝腎真氣,補益下虛本病o九製熟地[先用水煮半日徐加醇酒砂仁再煮一日曬乾再蒸如法九次乾者炒存性八兩]、肉蓯蓉[用大而黑色者去甲切片盛竹籃內於長流水中浸七日曬乾以極淡為度四兩]、生虎膝骨[另搗碎研二兩]、淮牛膝[鹽水蒸三兩]、製首烏[四兩烘]、川萆薢[鹽水炒二兩]、川石斛[八兩熬膏]、赤白茯苓[四兩]柏子霜[二兩],右藥照方製末,另用小黑穭豆皮八兩,煎濃汁法丸,每早百滾水服三錢,議晚上用健中運痰,兼制亢陽,火動風生從外臺茯苓飲意o○ 人參[二兩]、熟半夏[二兩]、茯苓[四兩生]、廣皮肉[二兩]、川連[薑汁炒一兩]、枳實[麩炒二兩]、明天麻[二兩煨]、鉤藤[三兩]、白蒺藜[雞子黃拌煮洗淨炒去刺三兩]、地栗粉[二兩],右末用竹瀝一杯,薑汁十匙,法丸,食遠開水服三錢o
回本頁最上方
順序 22
醫案名稱 中風
卷號 2
患者名稱 陳
內容 肝血腎液內枯,陽擾風旋乘竅,大忌風藥寒涼o炒杞子、桂圓肉、炒菊花、炙黑甘草、黃耆[去心]、牡蠣o
回本頁最上方
順序 23
醫案名稱 中風
卷號 30
患者名稱 又近交秋令
內容 燥氣加臨,先傷於上,是為肺燥之咳,然下焦久虛,厥陰遶咽,少陰循喉,往常口燥,舌糜,是下虛陰火泛越,先治時病燥氣化火,暫以清潤上焦,其本病再議o白扁豆[勿研三錢]、玉竹[三錢]、白沙參[二錢]、麥冬[去心三錢]、甜杏仁[去皮尖勿研二錢]、象貝母[去心勿研二錢]、冬桑葉[一錢]、捲心竹葉[一錢],洗白糯米七合,清湯煎o又暫服煎方o北沙參[三錢]、生白扁豆[二錢]、麥冬[三錢]、乾百合[一錢半]、白茯神[一錢半]、甜杏仁[去皮尖一錢半]o又痰火上實,清竅為蒙,於暮夜兼進清上方法o麥冬[八兩]、天冬[四兩]、苡米[八兩]、柿霜[四兩]、長條白沙參[八兩]、生白扁豆皮[八兩]、甜梨汁[二觔]、甘蔗漿[二觔],水熬膏,真柿霜收,每服五錢,開水送下o又夏熱秋燥,陽津陰液更傷,口齒咽喉受病,都屬陰火上乘,氣熱失降使然,進手太陰清燥甘涼方法甚安,其深秋初冬調理大旨,以清上實下,則風熄液潤,不致中厥,至冬至一陽初復再議o燕窩菜[洗淨另熬膏一觔]、甜梨[去皮核絹袋絞汁熬膏二十箇]、人參[另熬收三兩]、九製熟地[水煮四兩]、天冬[去心蒸二兩]、麥冬[去心四兩]、黃耆皮[生用四兩]、炙黑甘草[二兩]、五味[二兩蒸]、雲茯神[三兩蒸]o又左關尺脈,獨得動數,多語則舌音不清,麻木偏著右肢,心中熱熾,難以鳴狀,此陽明脈中空乏,而厥陰之陽,挾內風以糾擾,真氣不主藏聚,則下無力以行動,虛假之熱上泛,為喉燥多咳,即下虛者上必實意,冬至後早服方,從丹溪虎潛法o九製熟地[照前法製八兩]、肉蓯蓉[照前製四兩]、天冬[去心蒸烘四兩]、、當歸[炒焦二兩]、生白芍[三兩一]、川斛[熬膏八兩]、黃柏[鹽水炒二兩]、淮牛膝[鹽水蒸三兩],右為末,另用虎骨膠三兩,溶入蜜搗丸,服五錢滾水送o
回本頁最上方
順序 24
醫案名稱 中風
卷號 31
患者名稱 又
內容 太太諸恙向安,今春三月,陽氣正升,肝木主乎氣候,肝為風臟,風亦屬陽,卦變為巽,兩陽相合,其勢方張,內風挾陽動旋,脂液暗耗而麻痹不已,獨甚於四肢者,風淫末疾之謂也,經云,風淫於內,治以甘寒,夫痰壅無形之火,火灼有形之痰,甘寒生津,痰火風兼治矣o天冬[四兩]、麥冬[八兩]、長白沙參[八兩]、明天麻[四兩煨]、白蒺藜[照前製四兩]、甜梨汁[一觔]、蘆根汁[流水者可用八兩]、青蔗漿[一斛]、鮮竹瀝[八兩]、柿霜[四兩]o先將二冬沙參天麻白蒺藜加泉水煎汁濾過,配入四汁同熬成膏,後加柿霜收,每日下午食遠服五錢,百滾水調服o
回本頁最上方
順序 25
醫案名稱 中風
卷號 32
患者名稱 又
內容 下虛上實,君相火亢,水涸液虧,多有暴怒跌仆之虞,此方滋液救焚,使補力直行下焦,不助上熱,議鐵甕申先生瓊玉膏方o鮮生地水洗淨搗自然汁二斛,綿紙濾清,隨和入生白沙蜜一觔,另置一鉛罐,或圓鉛毬,盛前藥封堅固,用鐵鍋滿盛清水,中做井字木架,放罐在上,桑柴火煮三晝夜,頻添水不可住火,至三日後,連器浸冷水中,一日頃取出,入後項藥o人參[蒸烘研細末六兩]、白茯苓[蒸研粉十六兩]、真秋石[銀罐內煆候冷研一兩],三味拌入前膏,如乾豆沙樣,收貯小口磁瓶內,扎好勿令洩氣,每早百滾水調服五六錢o
回本頁最上方
順序 26
醫案名稱 中風
卷號 33
患者名稱 又
內容 立冬後三日,診得左脈小弦動數,右手和平略虛,問得春夏平安,交秋後有頭暈,左目流淚,足痿無力,不能行走,舌生紅刺,微咳有痰,此皆今年天氣大熱已久,熱則真氣泄越,虛則內風再旋,經言痿生大熱,熱耗津液,而舌刺咳嗽流淚者,風陽升於上也,上則下焦無氣矣,故補肝腎以攝納腎氣為要,而清上安下,其在甘涼不傷脾胃者宜之o製首烏[四兩]、杞子[炒一兩半]、天冬[去心二兩]、茺蔚子[蒸二兩]、黃甘菊[一兩半]、黑穭豆皮[二兩]、茯苓[蒸二兩]、川石斛[熬膏八兩]、虎骨膠[二兩水溶],右末以川斛膏同溶化,虎骨膠搗丸,早上滾水服三四錢o
回本頁最上方
順序 27
醫案名稱 中風
卷號 34
患者名稱 又
內容 久熱風動,津液日損,舌刺咳嗽,議以甘藥養其胃陰,老年納穀為寶o○生扁豆[四兩]、麥冬[四兩]、北沙參[三兩]、天花粉[二兩]、甘蔗漿[十二兩]、柿霜[二兩]、白花百合[四兩],熬膏加飴糖兩許,每服時滾水調服三四錢,晚上服o
回本頁最上方
順序 28
醫案名稱 中風
卷號 35
患者名稱 又
內容 液燥下虧,陽挾內風上引陰不上承,舌絡強則言蹇,氣不注脈則肢痿乏力趨乏力步趨,凡此皆肝腎臟陰本虛,鎮補之中,微逗通陽為法,以臟液虛,不受純溫藥耳o水製熟地[四兩]、阿膠[二兩]、女貞實[二兩]、穭豆皮[二兩]、淡肉蓯蓉[一兩]、茯神[二兩]、旱蓮草[二兩]、川石斛[三兩],用精羯羊肉膠為丸,早上滾水服四五錢o
回本頁最上方
順序 29
醫案名稱 中風
卷號 36
患者名稱 又
內容 暫服煎方o生地、沙參、茺蔚子、黑穭豆皮、川斛、牛膝o又晚服丸方o九蒸桑葉[八兩]、三角胡麻[四兩]、九製首烏[三兩]、白茯神[三兩]、人參[二兩]、炙甘草[一兩]、酸棗仁[二兩炒]、苡仁[二兩],右為末,桂圓肉三兩煎湯法丸,每服三錢,百滾水下o
回本頁最上方
順序 30
醫案名稱 中風
卷號 38
患者名稱 又
內容 今年天符歲會,上半年陽氣大泄,見病都屬肝胃,以厥陰為風臟,而陽明為盛陽耳,陰陽不肯相依,勢必暴來厥中,過大暑可免,以暑濕大熱,更多開泄,致元氣不為相接耳,然此本虛標實,氣火升騰所致,經旨以苦寒鹹潤酸泄,少佐微辛為治,議進補陽明泄厥陰法o人參[一錢]、生牡蠣[五錢]、生白芍[二錢]、烏梅肉[四分]、川黃連[鹽水炒六分]、熟半夏[醋炒清水漂洗一錢],上午服o
回本頁最上方
順序 31
醫案名稱 中風
卷號 39
患者名稱 [丸方]
內容 人參[二兩]、茯苓[三兩生]、鹽水炒黃連[五錢]、半夏[醋炒水洗淨一兩半]、鹽水炒廣皮[二兩]、枳實[麩炒一兩半]、白疾藜[雞子黃製一兩半]、生白芍[一兩半]、烏梅肉[蒸一兩],為末,竹瀝法丸,早上服三錢,百滾湯下o
回本頁最上方
順序 32
醫案名稱 中風
卷號 3
患者名稱 金
內容 失血有年,陰氣久傷,復遭憂悲悒鬱,陽挾內風大冒,血舍自空,氣乘於左,口喎肢麻舌暗無聲,足痿不耐行走,明明肝腎虛餒,陰氣不主上承,重培其下,冀得風熄,議以河間法o熟地[四兩]、牛膝[一兩半]、萸肉[二兩]、遠志[一兩半炒黑]、杞子[二兩]、菊花[二兩炒]、五味[一兩半]、川斛[二兩四錢]、茯神[二兩]、淡蓯蓉乾[一兩二錢],加蜜丸服四錢o
回本頁最上方
順序 33
醫案名稱 中風
卷號 41
患者名稱 又
內容 夏月進酸苦泄熱,和胃通隧,為陽明厥陰治甚安,入秋涼爽,天人漸有收肅下降之理,緣有年下虧,木少水涵,相火內風旋轉,薰灼胃脘,逆沖為嘔,舌絡被薰,則絳赤如火,消渴便阻,猶剩事耳,凡此仍屬中厥根萌,當加慎靜養為宜o生雞子黃[一枚]、阿膠[一錢半]、生白芍[三錢]、生地[三錢]、天冬[去心一錢]、川連[一分生],上午服o
回本頁最上方
順序 34
醫案名稱 中風
卷號 42
患者名稱 又
內容 心火亢上,皆為營液內耗,先以補心湯,理心之用o○人參[同煎一錢]、川連[水炒六分]、犀角[二錢鎊]、元參[二錢]、鮮生地[五錢]、丹參[一錢]、捲心竹葉[二錢]o
回本頁最上方
順序 35
醫案名稱 中風
卷號 43
患者名稱 又
內容 苦味和陽,脈左頗和,但心悸少寐,已見營氣衰微,倣金匱酸棗仁湯方,仍兼和陽,益心氣以通肝絡o酸棗仁[炒黑勿研五錢]、茯神[三錢]、知母[一錢]、川芎[一分]、人參[六分同煎]、天冬[去心一錢]o
回本頁最上方
順序 36
醫案名稱 中風
卷號 44
患者名稱 陳
內容 脈左數,右弦緩,有年,形盛氣衰,冬春之交,真氣不相維續,內風日熾,左肢麻木不仁,舌歪言蹇,此屬中絡,調理百日,戒酒肉,可望向愈[痰火阻絡]o○羚羊角、陳膽星、丹皮、橘紅、連趐心、石菖蒲、鉤藤、川斛,又○羚羊角、元參、連翹、花粉、川貝母、橘紅、竹瀝,又丹溪云,麻為氣虛,木是濕痰敗血,診左脈濡濇,有年偏枯,是氣血皆虛,方書每稱左屬血虛,右屬氣虛,未必盡然o人參、半夏、廣皮、茯苓、歸身、白芍、炙草、桑枝o
回本頁最上方
順序 37
醫案名稱 中風
卷號 45
患者名稱 又
內容 經絡為痰阻,大便不爽,昨日跌仆氣亂,痰出甚艱,轉方以宣經隧o炒半夏、石菖蒲、廣橘紅、茯苓、膽星、枳實、竹瀝、薑汁o
回本頁最上方
順序 38
醫案名稱 中風
卷號 46
患者名稱 葉
內容 初春肝風內動,眩暈跌仆,左肢偏痿,舌絡不和,呼吸不爽,痰火上蒙,根本下衰,先宜清上痰火o羚羊角、茯苓、橘紅、桂枝、半夏、鬱金、竹瀝、薑汁o
回本頁最上方
順序 39
醫案名稱 中風
卷號 47
患者名稱 又
內容 風熱爍筋骨為痛,痰火氣阻,呼吸不利,照前方去鬱金竹瀝薑汁,加白蒺藜鉤藤o
回本頁最上方
順序 40
醫案名稱 中風
卷號 48
患者名稱 又
內容 炒半夏、茯苓、鉤藤、橘紅、金石斛、石菖蒲、竹瀝、薑汁o
回本頁最上方
順序 41
醫案名稱 中風
卷號 49
患者名稱 又
內容 人參、半夏、枳實、茯苓、橘紅、蒺藜、竹瀝、薑汁o風為百病之長,故醫書咸以中風列於首門,其論症,則有真中類中,中經絡血脈臟腑之分,其論治,則有攻風劫痰,養血潤燥,補氣培元之治,蓋真中雖風從外來,亦由內虛,而邪得以乘虛而入,北方風氣剛勁,南方風氣柔和,故真中之病,南少北多,其真中之方,前人已大備,不必贅論,其類中之症,則河間立論云,因煩勞則五志過極,動火而卒中,皆因熱甚生火,東垣立論,因元氣不足,則邪湊之,令人殭仆卒倒如風狀,是因乎氣虛,而丹溪則又云,東南氣溫多溼,由溼生痰,痰生熱,熱生風,故主乎溼,三者皆辨明類中之由也,類者偽也,近代以來,醫者不分真偽,每用羌防星半烏附細辛,以祛風豁痰,虛症實治,不啻如枘鑿之殊矣,今葉氏發明內風,乃身中陽氣之變動,肝為風臟,因精血衰耗,水不涵木,木少滋榮,故肝陽偏亢,內風時起,治以滋液熄風,濡養營絡,補陰潛陽,如虎潛固本復脈之類是也,若陰陽並損,無陰則陽無以化,故以溫柔濡潤之通補,如地黃飲子還少丹之類是也,更有風木過動,中土受戕,不能禦其所勝,如不寐不食,衛疏汗泄,飲食變痰,治以六君玉屏風茯苓飲酸棗仁湯之屬,或風陽上僭,痰火阻竅,神識不清,則有至寶丹芳香宣竅,或辛涼清上痰火,法雖未備,實足以補前人之未及,至於審症之法,有身體緩縱不收,耳聾目瞀,口開眼合,撒手遺尿,失音鼾睡,此本實先撥,陰陽樞紐不交與脫無異,並非外中之風,乃純虛症也,故先生急用大劑參附以回陽,恐純剛難受,必佐陰藥,以挽回萬一,若肢體拘攣,半身不遂,口眼喎邪,舌強言蹇,二便不爽,此本體先虛,風陽夾痰火雍塞,以玫營衛脈絡失和,治法急則先用開關,繼則益氣養血,佐以消痰清火,宣通經隧之藥,氣充血盈,脈絡通利,則病可痊愈,至於風痱,風懿,風痺,癱瘓乃風門之兼症,理亦相同,案中種種治法余未能盡宣其理,不過略舉大綱,分類敘述,以便後人觀覽,餘門倣此o
回本頁最上方
順序 42
醫案名稱 中風
卷號 4
患者名稱 沈四九
內容 脈細而數,細為臟陰之虧,數為營液之耗,上年夏秋病傷,更因冬暖失藏,入春地氣升,肝木風動,遂令右肢偏痿,舌本絡強,言蹇,都因根蒂有虧之症,庸俗泄氣降痰,發散攻風,再劫真陰,漸神憒如寐,倘加昏厥,將何療治,議用仲景復脈法,[液虛風動]o復脈湯去薑桂,又操持經營,神耗精損,遂令陰不上朝,內風動躍,為痱中之象,治痰攻劫溫補,陰愈損傷,枯槁日甚,幸以育陰熄風小安,今夏熱益加發泄,真氣更虛,日餌生津益氣勿怠,大暑不加變動再商調理,固本丸去熟地加北味o天冬、生地、人參、麥冬、五味o
回本頁最上方
順序 43
醫案名稱 中風
卷號 5
患者名稱 金六九
內容 初起神呆遺溺,老人厥中顯然,數月來夜不得寐,是陽氣不交於陰,勿謂痰火,專以攻消,乃下虛不納,議與潛陽o龜腹甲心、熟地炭、乾蓯蓉、天冬、生虎脛骨、淮牛膝、炒杞子、黃柏o
回本頁最上方
順序 44
醫案名稱 中風
卷號 6
患者名稱 盧
內容 嗔怒動陽,恰值春木司升,厥陰內風乘陽明脈絡之虛,上凌咽喉,環遶耳後清空之地,升騰太過,脂無以營養四末,而指節為之麻木,是皆痱中根萌所謂下虛上實,多致巔頂之疾,夫情志變蒸之熱,閱方書無芩連苦降羌防辛散之理,肝為剛臟,非柔潤不能調和也[陽升熱蒸液虧]o○鮮生地、元參心、桑葉、丹皮、羚羊角、連翹心,又,生地、阿膠、牡蠣、川斛、知母o
回本頁最上方
順序 45
醫案名稱 中風
卷號 7
患者名稱 汪五三
內容 左肢麻木,膝蓋中牽縱忽如針刺,中年後,精血內虛,虛風自動,乃陰中之陽損傷[陰中陽虛]o淡蓯蓉乾[二兩]、枸杞[三兩]、歸身[二兩]、生虎骨[二兩]、沙苑[二兩]、巴戟天[二兩]、明天麻[二兩]、桑寄生[四兩],精羊肉膠阿膠丸,早服四錢,交冬加減,用人參丸服o
回本頁最上方
順序 46
醫案名稱 中風
卷號 8
患者名稱 錢五八
內容 用力努掙,精從溺管瀝出,已經兩耳失聰,腎竅失司,顯然虛象,凡腎液虛耗,肝風鴟張,身肢麻木,內風暗襲,多有痱中之累,滋液熄風,溫柔藥涵養肝腎,經言肝為剛臟,而腎為臟惡燥,若攻風劫痰,拾本求末矣[陰陽並虛]o熟地、枸杞、蓯蓉、石菖蒲、當歸、沙苑、巴戟、遠志o
回本頁最上方
順序 47
醫案名稱 中風
卷號 9
患者名稱 張四九
內容 中風以後,肢麻言蹇,足不能行,是肝腎精血殘憊,虛風動絡,下寒,二便艱阻,凡腎虛忌燥,以辛潤溫藥o○蓯蓉、枸杞、當歸、柏子仁、牛膝、巴戟、川斛、小茴o
回本頁最上方
順序 48
醫案名稱 中風
卷號 0
患者名稱 徐評
內容 凡風淫所勝之病,自內經以及唐宋名家,皆以辛涼甘寒為本,而佐以驅風益血之藥,至河間有地黃飲子之法,此乃治腎虛痱症,有類中風,並非以此方治中風之急症,乃近日諸醫遇中風之症,總以人參附桂為開手第一方,輕者不起,重者立斃,問所從來,曰本之葉先生,余始亦信其說果從葉氏出,及閱此書,乃知此翁學有淵源,心思靈變,與前人所論,分亳不背,其人參亦於病勢已退後,用以培元養氣,當病甚時,必於驅風之藥同用,其分亦不過幾分至錢,無不中度,乃今之竊附其門牆,盜取其餘論者,事事相反,此翁有知,能無痛恨,而以此等邪說誣此翁以害人者,對此書能無愧死o眩暈眩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