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佩衡医案——少阴头痛***少阴咽痛

[复制链接]
查看4429 | 回复10 | 2003-12-22 21:55:1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这个贴子最后由羊角锤在 2003/12/22 09:56pm 第 1 次编辑]

***少阴头痛***
    邓x x,男,成年。初因受寒而起病,误服辛凉之剂,未效。病经十余日,头痛如斧劈,势不可忍,午后则恶寒体痛,脉沉弱无力,舌苔白滑而不渴饮。此乃寒客少阴,阻碍清阳不升,复以辛凉耗其真阳,正虚阳弱,阴寒遏滞经脉。头为诸阳之会,今为阴邪上僭攻于头,阳不足以运行,邪正相争,遂成是状。以辅正除邪之法,加味麻黄细辛附子汤治之。
    附片100克  干姜36克  甘草6克  麻黄10克  细辛5克  羌活10克
    服一剂,痛减其半,再剂霍然而愈.
    按:少阴头痛,依本法治之其效如响。方内寓一四逆汤,能温扶阳气上交于头,麻黄、羌活,细辛祛客寒达于太阳,由膀胱而化,此乃温经散寒,辅正除邪之实效矣。六经病皆有头痛,遵仲景六经辨证方法施治,均能获效,出方有绳,庶不至误。
***少阴咽痛***
    王x x,女,成年。始因受寒起病,恶寒,咽痛不适,误服苦寒情热养阴之剂后转成危证。余诊视之,患者头痛如劈,恶寒发热,体痛。咽痛,水浆不能下咽,痰涎涌甚,咽部红肿起白泡而破烂。舌苔白滑,脉沉细而兼紧象。不渴饮,此系寒入少阴,误用苦寒清热,致使阴邪夹寒水上逼,虚火上浮而成是状。取扶阳祛寒,引阳归舍之法,以加味麻黄细辛附子汤治之。
    附片40克  干姜26克  北细辛6克  麻黄5克  上肉桂6克(研末,泡水兑入)  甘草6克
    服一剂后寒热始退,咽部肿痛减去其半,再剂则痛去七,八,三剂尽,诸证霍然而愈。
    按;少阴受寒误用苦寒清热养阴之剂,无异于雪上加霜。《内经》云:“足少阴之脉……循喉咙,挟舌本。”风寒闭束少阴经络不道,虚火上浮冲于咽喉而肿痛者,宜用麻黄细辛附子汤治之。方中附子能扶阳驱寒,麻黄开发腠理,解散表寒,得细辛之辛温,直入少阴以温散经脉寒邪,并能协同附子纳阳归肾,邪去正安,少阴咽痛自然获愈。
mangmang | 2006-9-22 10:20:43 | 显示全部楼层

吴佩衡医案——少阴头痛***少阴咽痛

好贴
w1974 | 2006-11-3 00:00:28 | 显示全部楼层

吴佩衡医案——少阴头痛***少阴咽痛

值得学习
蒋新民 | 2006-11-3 12:39:04 | 显示全部楼层

吴佩衡医案——少阴头痛***少阴咽痛

少阴受寒误用苦寒清热养阴之剂,无异于雪上加霜。《内经》云:“足少阴之脉……循喉咙,挟舌本。”风寒闭束少阴经络不道,虚火上浮冲于咽喉而肿痛者,宜用麻黄细辛附子汤治之。方中附子能扶阳驱寒,麻黄开发腠理,解散表寒,得细辛之辛温,直入少阴以温散经脉寒邪,并能协同附子纳阳归肾,邪去正安,少阴咽痛自然获愈。
加味麻黄细辛附子汤治之。
   附片100克  干姜36克  甘草6克  麻黄10克  细辛5克  羌活10克
   服一剂,痛减其半,再剂霍然而愈.
除此而外、无它方可比。虚火上浮冲于咽喉而肿痛者同西医扁桃腺炎相近、用抗生素不效者多以虚火上浮冲于咽喉,经络测图上显示∑y♀∩\∨上盛下虚、而有内热至咽喉而肿痛者则以手10小肠经穴质上有瘀结反映、不可用温热药、抗菌素有效。
医理求真 | 2006-12-14 20:50:05 | 显示全部楼层

吴佩衡医案——少阴头痛***少阴咽痛

为什么要加羌活?
gp6328 | 2007-3-8 21:58:03 | 显示全部楼层

吴佩衡医案——少阴头痛***少阴咽痛

啊,附片量那么大呀,没用过。
蒋新民 | 2007-3-17 14:27:39 | 显示全部楼层

吴佩衡医案——少阴头痛***少阴咽痛

摘些案例引思《经络图示仪》的延展


               
  摘文:『女,56岁,左胁及背部生一串疱疹一周,痛如刀割,西药抗病毒治疗乏效,于05年6月1日年请余诊治。刻诊:左胁及背部散发疱疹,成串,色红而干。疼痛如割,晚上为剧。口微渴,晨起口苦,大便偏干,不作寒热。舌红而干,苔薄黄,脉(弓玄) .热毒蕴于肝络,肝经气血郁滞之证。治以清泄肝热,调畅肝之气血。
全瓜蒌30,(克)红花10,茜草15,川楝子10,玄胡10,白芍40,胆草5,板蓝根12,甘草10    三剂。
6月3日复诊:疼痛大减,舌脉如故,守原方去胆草,加 生地20 (克)  三剂。
6月6日来院述疼痛和皮肤疱疹均消失,遂告痊愈
按:肝气自左而升,肺气自右而降,此自然之理也。该患者左胁及背部散发疱疹,疼痛如割,脉(弓玄),乃肝气失于条达,气血淤阻;疼痛晚上为剧,口微渴,晨起口苦,大便偏干,舌红而干,苔薄黄,热伤肝阴之象。故以红花,茜草,玄胡以和肝络;川楝子以调肝气;白芍,甘草酸甘化阴以补肝体,缓急止痛;全瓜蒌降肺金以升肝木;板蓝根,胆草,川楝子以解热毒。诸药合用,具有调和气血,调畅气机,清热解毒之功。方证合拍,效果颇佳。』
(以此案例文摘、启用《经络图示仪》应用此案时、必然会因手8、手6和手4的左>右显示在气分、其必定足8、足2失衡。在穴质态上必然右侧多有异态q点、只有手8、手6左>右时、治以清泄肝热才有效、行气化郁是以《经络图示仪》的∑y值左>y值、 足8、足2、左>右、还有穴质改变、说明肝经气血郁滞、 .热毒蕴于肝络。以k.c.f施治时泻点居多为主…。上述仅以《经络图示仪》的实际应用的规律来揭示案例引思、此案例引用的方剂干练、凭借经络脏腑的中医理论设方、遂告痊愈是情理之中。
.治病必求于本的追求、有了《经络图示仪》的∑y值的动态记录分析、便可以此会诊施药。
在《灵枢 病本》:"先病而后逆者,治其本;先逆而后病者,治其本;先寒而后生病者,治其本;先病而后生寒者,治其本;先热而后生病者,治其本."《素问 至真要大论》:"从内之外者,调其内;从外之内者,治其外;从内之外而盛于外者,先调其内而后治其外;从外之内而盛于内者,先治其外而后调其内.中外不相及,则治主病." 反映了先哲对治疗疾病所作的努力!《经络图示仪》的∑y值的动态记录分析取象于患者的即时体征、以此来循证施药、必使药的配伍准确入扣。后果可测。)
  再摘些文来揭示:有了《经络图示仪》的∑y值的动态记录分析的参予、将使中医的临床简而清晰。摘文用『 』标之。阐文用( )标之……。
『当前中医界最流行的观点,那就是中医一定要辩证.这本身没问题,问题在把辨症当成了诊断的目的,也就是说诊断的结果(最高目标)是认症.甚至主张诊断的结果就是确认是阴虚体征,阳虚体征或者且他体征.辩症只是一个过程,它的目的在于求本,所以《内经》说:"治病必求于本".假使我们已经知道了本,那么在进行辨证就变得毫无疑义了.这个问题很大,我们先从一些临床数据开始分析.
一,冠心病到底哪种"症"的比例最大?
1,假如读者看到这样的临床结果,是否可以认为心冠心病多是阴虚症.(不可用方断症、方因证施、对病施治、必有主征、据态施药)
心脉宁方
[功能主治]功能益气滋阴,补肝益肾,活血化瘀,主治冠心病.
[处方组成]丹参8克,生首乌4克,制黄精4克,干葛根4克,葡萄糖25克,加水制成输液,为静脉滴注1日量,20天为一疗程.
[临床疗效]治疗42例,同时设低分子右旋糖酐对照组30例,本方显效15例,改善12例,无效15例;对照组显效5例,改善10例,无效15例.本方疗效优于对照组.
[处方来源]解放军94医院徐伊亭.(缺乏需要益气滋阴,补肝益肾,活血化瘀的临床体征的状态标准、其实“心冠心病多是阴虚症”在《经络图示仪》的∑y值上、呈y值∑y≥常态y值、且手9和手5、手4必y值偏高、失衡有穴质异态、且扩展测查点有异态点和需k.c.f 时的泻、补调整区存在、以强调施以益气滋阴,补肝益肾,活血化瘀的针对性施药。)
2,假如读者看到以下的临床资料,那么一定会认为冠心病大多为阳虚症.
健心灵
[功能主治]功能益气活血,祛寒通阳治通,主治冠心病.
[处方组成]黄芪45克,党参30克,丹参30克,片姜黄9克(或郁金9克),玄胡9克,桂枝9克,炙甘草6克,水煎服.
[处方来源]山东中医学院附属医院内科.(在《经络图示仪》的∑y值上、呈y值∑y≤常态y值、有循经在手5、足9循经在胸口处有异态点和补泻调整区域性特征区缓解点。为主症、用四诊瓣阴阳寒热容易、关键是断虛实夾杂、只要手5和扩展区存有异态点即有实证、需益气活血,祛寒通阳)
3,假如读者看到以下的临床资料,那么一定会认为冠心病大多为气虚症.
[功能主治]功能补益肺气,举陷升提.
[处方组成]生黄芪18克,知母9克,柴胡5克,桔梗5克,升麻3克,水煎服.
[临床疗效](1)治疗冠心病37例.多数在服药6—9天获效.(2)治疗冠心病25例,显效17例,改善6例,无效2例.
[处方来源]《医学衷中参西录》.(冠心病大多为气虚症、补益肺气,举陷升提在《经络图示仪》的∑y值上、呈y值∑y≤常态y。k.c.f在多经有待于补法、尤其是双足三里穴区。)
4,假如读者看到以下的临床资料,那么一定会认为冠心病大多为血虚症.
[功能主治]功能和血止痛.
[处方组成]当归50克,芍药50克,茯苓60克,白术60克,泽泻50克.上药共为细末,每服3克.
[临床疗效]常能取得良效.
[方剂来源]《金匮要略》.(手足6和手4呈y值∑y左≤∑y。在冠心病扩展区存有实态点即特征治验区、k.c.f.调郁解滯、缓解胸闷刺痛极有作用…。)
5,假如读者看到以下的临床资料,那么一定会认为冠心病大多不是虚症,尤其是突发心绞痛,应多是肝经实火.
龙胆泻肝汤
[处方组成]略.
[临床疗效]治疗10例,结果:服药后症状减轻,心电图恢复正常.
[方剂来源]《局方》.
6,假如读者看到以下的临床资料,那么一定会认为冠心病大多不是虚症,也不是热症(肝火),应多是伤寒少阳症.
小柴胡汤
[处方组成]略.
[现代临床]治疗41例,服药5剂后,疼痛均明显减轻,服药20—28剂,临床症状消失,心电图改善.
[方剂来源]《伤寒论》.
以上资料见《中国历代名方集成》,《中国秘方大全》.如此众多大家,见解大相径庭,而疗效又都比较确切.那么辨证是否还有用?
这些资料说明,把中医理解成一切都整体辩证是绝对有问题的.
而一切都整体辩证实际上是五年来最一致的口径,
奇哉! 』(上述摘文讲得是实情、中医的临床需要有即时客观的记录、来做施治依据、有《经络图示仪》的参予、其码会诊时有利于参照、而不是仅凭古典四诊、因基础不同而乱、参考西诊检测而又僵化牵强。难维中医的理念、而不能施药如神!)   20060225   蒋新民

这个旧文若能对中医学科普及发展可拋砖引玉就是希望!
无极庸医 | 2007-10-2 10:15:47 | 显示全部楼层

吴佩衡医案——少阴头痛***少阴咽痛

吴佩衡是典型的"火神派"代表,其用药也表现出他们的特点:四逆汤扶脾肾之阳,麻黄细辛羌活通畅太少经气.实属经典!!
胡来元 | 2007-10-7 14:44:55 | 显示全部楼层
火神派临床有其用药特点,然贵在病机辨证择药。
gaewhmlr | 2012-8-29 22:13:09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