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开启辅助访问
切换到窄版
登录
注册
首页
Portal
养生
中医
疾病
方药
针灸
古籍
论坛
BBS
公告
搜索
搜索
中医基础
中医诊断
临床经验
理论探讨
中医文化
新闻动态
内科
外科
妇科
儿科
传染病
肿瘤
医案
中药
方剂
经典类
方剂类
各家类
五官类
四诊类
针灸类
外科类
妇儿类
医案类
养生类
现代类
本版
帖子
用户
大医精诚网
»
论坛
›
中医论坛
›
古今医案
›
各医家关于人参败毒散的论述
返回列表
发新帖
各医家关于人参败毒散的论述
[复制链接]
2189
|
1
|
2004-1-15 20:20:31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人参败毒散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二方。又名败毒散。
药物组成:柴胡、甘草、桔梗、人参、川芎、茯苓(去皮)、枳壳(麸炒)、前胡、羌活、独活各三十两。
服用方法:为粗末,每服二钱,加生姜、薄荷各少许,水煎,寒多热服,热多寒服,不拘时。
功能效用:益气解表,散风祛湿。
主治病证:伤寒时气,头项强痛,壮热恶寒,身体烦疼,及寒壅咳嗽,鼻塞声重,风痰头痛,呕哕寒热。
名医方论
***吴昆***
痢疾表热里虚者,此方主之。
皮肤受外感之邪,则表实而里虚。表实则发热,故用羌活、独活、柴胡、前胡、川芎以解表;里虚则痢不禁,故用人参、甘草、茯苓以补里。桔梗可以理气,枳壳可以破滞。昔人立此方非以治痢,而医者善用,则取之左右逢其源矣。仲景以葛根汤治太阳、阳明合病自痢,亦是妙处。举此一例,余可类推。
壮热,不恶风寒而渴者,瘟病也,此方主之。
冬时触冒寒气,即病者名曰伤寒,不即病者,寒毒藏于肌肤,至春变为温病,至夏变为热病,以其阳毒最深,名曰瘟疫。寒变为温为热,故病壮热,不恶风寒而渴也。经曰:治温以清;又曰:开之发之,适事为故。羌活、独活、柴胡、前胡、川芎,皆轻清开发之剂也,故用之以解壮热;用黄芩、枳壳、桔梗者,取其清膈而利气也;用人参、茯苓、甘草者,实其中气,使瘟毒不能深入也。培其正气,败其邪毒,故曰败毒。(《医方考》)
***汪昂***
此足太阳、少阳、手太阴药也。羌活入太阳而理游风;独活入少阴而理伏风,兼能去湿除痛;柴胡散热升清,协川芎和血平肝,以治头痛目昏;前胡、枳壳降气行痰,协桔梗、茯苓以泄肺热而除湿消肿;甘草和里而发表;人参辅正以匡邪。疏导经络,表散邪滞,故曰败毒(喻嘉言曰:暑湿热三气门中,推此方第一。三气合邪,岂易当哉,其气互传,则为疫矣。方中所用皆辛平,更有人参大力者,荷正以祛邪,病者日服二三剂,使疫邪不复留,讵不快哉。奈何俗医减去人参,曾与他方有别耶?又曰:伤寒宜用人参,其辨不可不明,盖人受外感之邪,必先汗以驱之,惟元气旺者,外邪始乘药势以出,若素弱之人,药虽外行,气从中馁,轻者半出不出,重者反随元气缩入,发热无休矣,所以虚弱之体,必用人参三五七分,入表药中,少助元气,以为驱邪之主。使邪气得药一涌而出,全非补养衰弱之意也。即和解药中,有人参之大力者居间,外邪遇正,自不争而退舍,否则邪气之纵悍,安肯听命和解耶?不知者谓伤寒无补法,邪得补而弥炽,即痘疹疟痢,以及中风、中痰、中寒、中暑、痈疽、产后,初时概不敢用,而虚人之遇重病,可生之机,悉置不理矣。古方表汗用五积散,参苏饮、败毒散,和解用小柴胡、白虎汤、竹叶石膏汤等分,皆用人参领内邪外出,乃得速愈,奈何不察耶?外感体虚之人,汗之热不退,下之和之热亦不退,大热呻吟,津液灼尽,身如枯柴,医者技穷,正为元气已漓,故药不应手耳;倘元气未漓,先用人参三五七分,领药深入驱邪,何至汗和不应耶?东垣治内伤外感,用补中益气加表药一二味;热服而散外邪有功,千古伤寒专科,从仲景至今,明贤方书,无不用参,何为今日医家,弃除不用,全失相传宗旨,使体虚之人,百无一活,曾不悟其害之也。盖不当用参而杀人者,是与芪、术、归、桂、姜、附等药同行温补之误,不谓与羌、独、柴、前、芎、半、枳、桔、芩、膏等药同行汗和之法所致也,安得视等砒鸩耶。嘉靖己未,江淮大疫,用败毒散倍人参,去前胡、独活,服者尽效;万历己卯大疫,用本方复效;崇祯辛巳、壬午,大饥大疫,道金殣相望,汗和药中惟加人参者多活。更有发斑一证最毒,惟加参于消斑药中,全活甚众。凡饥馑兵荒之年,饮食起居不节,致患时气者,宜用此法)。(《医方集解》)
***吴鞠通***
此证乃内伤水谷之酿湿,外受时令之风湿,中气本自不足之人;又气为湿伤,内外俱急。立方之法,以人参为君,坐镇中州,为督战之帅,以二活、二胡合芎藭从半表半里之际,领邪出外,喻氏所谓逆流挽舟者此也;以枳壳宣中焦之气,茯苓渗中焦之湿,以桔梗开肺与大肠之痹,甘草和合诸药,乃陷者举之之法,不治痢而治致痢之源,痢之初起,憎寒壮热者,非此不可也。若云统治伤寒温疫痹气则不可,凡病各有所因,岂一方之所得而统之也哉!此方在风湿门中,用处甚多,若湿不兼风而兼热者,即不合拍,奚况温热门乎!世医用此方治温病,已非一日,吾只见其害,未见其利也。(《温病条辨》)
***赵羽皇***
东南地土卑湿,凡患感冒,辄以伤寒二字混称。不知伤者,正气伤于中,寒者,寒气客于外,未有外感而内不伤者也。仲景医门之圣,立方高出千古。其言冬时严寒,万类深藏,君子固密,不伤于寒。触冒之者,乃名伤寒,以失于固密而然。可见人之伤寒,悉由元气不固,腠理之不密也。昔人常言伤寒为汗病,则汗法其首重矣。然汗之发也,其出自阳,其源自阴。故阳气虚,则营卫不和而汗不能作;阴气弱,则津液枯涸而汗不能滋。但攻其外,不固其内可乎?表汗无如败毒散、羌活汤。其药如二活、二胡、芎、苍、辛、芷,群队辛温,非不发散,若无人参、生地之大力者君乎其中,则形气素虚者,必至亡阳,血虚挟热者,必致亡阴,而成痼疾矣。是败毒散之人参,与冲和汤之生地,人谓其补益之法,我知其托里之法。盖补中兼发,邪气不致于流连;发中带补,真元不至于耗散,施之于东南地卑气暖之乡,最为相宜,此古人制方之义。然形气俱实,或内热炽盛,则更当以河间法为是也。(《医宗金鉴·删补名医方论》)
***张秉成***
治感受时邪,憎寒壮热,及伤寒、伤风、伤湿、疫疠瘴疟,并痢疾初起,表未解者,悉可用之。凡时邪疫疠,皆天地异气所钟必乘人之虚者而袭之。故方中必先以人参为补正却邪地步,然后羌活走表,以散游邪;独活行里,以宣伏邪;柴胡、桔梗散热升清;枳壳、前胡消痰降气;川芎芳香,以行血中之气;茯苓淡渗,以利气中之湿;甘草协和各药,使之不争;生姜辟秽祛邪,令其无滞。于是各建其长,以收全功,皆赖人参之大力,驾驭其间耳!至于治痢用此者,此喻氏逆流挽舟之法,以邪从表而陷里,仍使里而出表也。(《成方便读》)
***费伯雄***
此不过寻常固本治标法耳,用之于虚人感冒则可,若表里俱实,则不增剧为幸,尚望病之轻减乎?伤寒用人参,仲景本有成法,并非以人参助元气,为驱邪之主也。岚瘴则湿毒为多。亦非感冒可比。至疠疫之气,中人更烈,阳毒则有发热、烦躁、斑疹等症,阴毒则有面青、腹痛、下利等症。若用此方治阳毒,既无清火解邪之功,以之治阴毒,又无回阳急救之力,均未见其可。予于喻西江先生最为服膺,岂敢轻议。但谓表药中有用人参之法则可,若谓表药中用人参更为得力,则不敢阿私所好也。(《医方论》)
***喻昌***
昌鄙见三气门中,推此方为第一,以其功之著也。雷公问黄帝曰:三阳莫当,何谓也?帝曰:三阳并至,如风雨,如霹雳,故人莫能当也。然则夏月三气聚合,其为病也。岂同一气之易当乎?人感三气而病,病而死,其气互传,乃至十百千万,传为疫矣。倘病者日服此药二三剂,所受疫邪,不复留于胸中,讵不快哉!方中所用皆辛平,更以人参大力者,负荷其正,驱逐其邪,所以活人百千万亿。奈何庸医俗子,往往减去人参不用,曾与众方有别而能活人耶?
昌按:活人此方,全不因病痢而出。但昌所为逆挽之法,推重此方,盖借人参之大力,而后能逆挽之耳。《金匮》治下痢,未及小柴胡汤,后来方书不用,犹曰无所祖也。至活人败毒散,夏秋疫疠诸方,莫不收用之矣。而治下痢,迥不及之者何哉?遍查方书,从无有一用表法者,惟杨子建治痢,广引运气,自逞狂能,名其方曰万全护命汤,采用活人之半,川芎、独活、桔梗、防风、甘草,而增麻黄、官桂、藁本、白芷、细辛,一派辛温辛热之药,且杂牵牛峻下于内,百道方中,似此无知妄作,一方言表,不杀人哉。再阅洁古七方,虽为平淡无奇,而老成全不犯手,兹特录之。其他备用诸方,亦各有取义,以俟临病采择。(《医门法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提升卡
置顶卡
沉默卡
喧嚣卡
变色卡
显身卡
钟老鸭
|
2004-1-25 23:34:02
|
显示全部楼层
各医家关于人参败毒散的论述
此方不容忽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返回列表
发新帖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羊角锤
回复楼主
返回列表
中医沙龙
尊生保健
走进中医
医理探源
临床经验
中药方剂
四大经典
美容之声
声乐治疗
房中探玄
针道天下
中西结合
古今医案
中医资源
医学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