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帖]孔氏医案

[复制链接]
查看1620 | 回复1 | 2004-2-26 21:01:0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孔氏医案(原文)
峄县孙璧含之弟,自七八岁时,有积块在心下,不大为累,年已三十余矣。忽延医令攻去之,医为治伏梁丸(黄连 厚朴 黄芩 肉桂 茯神 丹参 川乌 干姜 红豆蔻 菖蒲 巴豆霜)。服数十日,旧块未破,变症峰起。孙与予为瓜葛亲,而素不相识,介亲族以请予。比至,不食不卧,并不能坐者已七日矣。两人掖以步,神色俱败,烦躁殊甚。予细询此症,并诊其脉,取纸为立案。时前医在坐,曰:病人急求得方,案可徐为。予曰:先议后治,慎也!议或不中,犹可再商,此事岂可鲁莽!乃立案曰:六脉沉细而迟,气血两虚之症也;两尺带涩,少腹定有淤血。经曰:阳气者静则养神,柔则养筋。又曰:阴气者静则神藏,躁则消亡。又曰:阳虚生外寒,阴虚生内热。今烦躁不寐,阳气不留于阴,阴虚也;洒淅恶寒,无风而栗,阳虚也;少腹痛,蓄血也;饮食不进,胃阳衰也;中焦胀闷,脾阳虚不能运也;怔忡恐惧,神不守内,筋脉动掣,血不外荣也。合而言之,总是气血两虚之症。为今之计,滋阴养阳,蓄血置为后图可也。案出,即付前言者,尚不知其为医也。其人云:吾不解其道,遂出。病人请曰:胀满特甚,又久不能寐,但先去此二症,犹可支持。因解衣示于,腹大如瓮。予曰:向本如此乎?曰:近日始然。予曰:此乱气所为也。久病根深,别有巢穴,攻药下咽,未能及病,先伤气血。血伤则凝而不流,气伤则乱而四溢 而溢出之气,又因败血阻凝经络,冲击不开,乃并聚而为害也。夫气载血而行者也,自脏腑以迄四末,周流皆有常度。今为败血所阻,不能外达于肢体,而皆内聚于腹中,安得不胀?曰:左边更有一物,约大如碗,忽上忽下,汩汩作声,按之辄移,移则心为震动,此为何病?予曰:在左乳下乎?曰:然。予曰:此胃府之乱气也。经曰:胃之大络,名曰虚里,出于左乳下,其动应衣,宗气泄也。故凡胃气不宁,则左乳下跳动特甚。今胃气为峻药所攻,纷纷涣散,何所不至?窜入虚里,遂成窟宅。正如避乱之民,依山负险,聊以自固,招而复之,皆输租纳税之赤子也。此不为病。时病者伯叔兄弟续至,闻予言曰:气可招复乎?招之用何法?败血阻之,又何以能复乎?予曰:中焦脾胃之宫,上下之枢纽也。此症乃先当理脾胃。脾胃既安,乱气必渐就宁贴。由是而上者上,下者下,虽不甚顺,必不复决裂四出,攻冲作胀。迨乱气悉转为正气,而新血亦渐生矣。血者,能濡能润之物也。血生,则借新以涤旧,而又有正气为之领载,败血何患不去?经隧何患不通?其藏入虚里之胃气,又何患不悉归故处乎?此病当缓缓调之,求急不可也。乃用安脾调胃之品,佐以阴药,少加枳 橘以防滞。其夜少寐,次日饮食亦少进,胀大减矣。乃重用理中汤,加桂 附 归 芍 龟板 鳖甲 牛膝之属数剂,病者大安。每大便,辄兼下败血,七日,病退十之七八,饮食日增。会近亲有招者,予遂返。月余,其兄璧含复延予往,则湿病作矣,盖病者素本好饮故也。予曰:攻伐之后,脾胃受伤,过食且伤,何况于酒?今气血俱未全复,正当培阳养阴。而湿气内停,溢而为肿,阴药又不宜用矣,专用阳药,加导湿之品可也。调理月余,病大愈,乃送予归。其后数载,闻病者总未甚健,时常小恙。大抵皆湿,犹欲求人为治少时之积,然更医频频,无与用伏梁丸者。

北斗小星 | 2004-2-27 00:04:41 | 显示全部楼层

[转帖]孔氏医案

    甚好!郎中辛苦了!我也很喜欢这个医案,只是事情比较多,只整理了一小部分。
    孔氏医案之前身,名《医鉴草》(《一见草》),有述其医学成就可媲美喻嘉言之《寓意草》
    可贵之处,是作者收集了不少误治的病例,从正反两个方面总结经验教训,如实写出,使人读后,足资借鉴,诚为医案中不可多得之佳作。
    该书不同于一般医案的特点,在其锐于论病,对各种疾病盘根错节之变化,皆能详析其纤毫之微,以期平衡阴阳,协调升降,以配天地气机之运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