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寿山医案选

[复制链接]
查看1797 | 回复0 | 2004-3-12 18:14:3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金寿山(1912-1983),浙江绍兴人。
    家学渊源,自幼攻读医书。十七风时父亲病逝,家境贫寒,但仍发奋苦学,立志从医,真可谓“焚膏油以继晷,恒兀兀以穷年”。金在数年之内,熟读《伤寒论》、《金匮要略》、温病学说等中医名著,获得了广博知识。1936年从故乡来到上海行医。不久,抗日战争爆发,远去西南,先在桂林,后到贵阳私人开业。1946年抗日战争胜利,重返上海执业,并在“上海中国医学院”任教。
    1956年,上海中医学院创建后,历任伤寒温病教研室主任、中基教研组组长。1960年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1964年被任命为上海中医学院教务处副处长。1977年被选为中国工会九大代表。1979年定为教授,并任上海中医学院副院长。1978年任上海市中医学会内科学会主任委员。1980年任中医理论整理研究委员会副主任。1981年应聘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医学评议组成员。 金临床经验丰富,疗效卓著,且著述颇多,主要有《温热论新编》(上海科技出版社,1961年第一版)、《续〈广笔、记〉》(《上海中医药杂志》,1981年起连载)等,主编《温病学讲义》(上海科技出版社,1962年第一版)。
    病例 哮喘 朱**,女,36岁。多年来心烦易怒,又发哮喘(1971年11月被压伤后,大量子宫出血,引起哮喘),腹胀满而大便日行三次,日服激素,未得完全控制,咳则二便失禁,苔白腻而舌色青,脉沉弦。阳气不通,阴寒内盛。治以温阳化饮,希大气一转,其气(寒)乃散。炙麻黄、熟附块、细辛、桂枝、炒白芍、茯苓、苍白术、杏仁、川朴、炙甘草、半贝壳、生姜、大枣,七剂。药后腹胀若失,哮喘渐平。以后或用小青龙汤,或参以苏子降所汤,续服3个月,停服强的松,哮喘未再发作。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