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开启辅助访问
切换到窄版
登录
注册
首页
Portal
养生
中医
疾病
方药
针灸
古籍
论坛
BBS
公告
搜索
搜索
中医基础
中医诊断
临床经验
理论探讨
中医文化
新闻动态
内科
外科
妇科
儿科
传染病
肿瘤
医案
中药
方剂
经典类
方剂类
各家类
五官类
四诊类
针灸类
外科类
妇儿类
医案类
养生类
现代类
本版
帖子
用户
大医精诚网
»
论坛
›
中医论坛
›
古今医案
›
[蒲辅周医案选]1.痢疾(急性中毒性痢疾);2.暑湿并重( ...
返回列表
发新帖
[蒲辅周医案选]1.痢疾(急性中毒性痢疾);2.暑湿并重(流行性乙型脑炎)
[复制链接]
1582
|
1
|
2004-4-6 17:36:06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痢疾(急性中毒性痢疾)
陈XX,男,4岁半,住某医院,1963年8月 26日初次会诊。
九天前突然发热,恶心呕吐,四小时内即抽风二次,昏迷而急诊入院,大便呈脓血样,有里急后重,当时诊为急性中毒性痢疾,用冬眠药物及温湿布裹身等措施,而四肢一阵阵发紧,翌日面色更灰暗,寒战高热更甚,曾突然呼吸暂停,见下颌运动,经人工降温十六小时,才呼吸均匀。复温后,第二天开始每日败血症样热型,上午寒战,肢凉发绀,午后高热42~43度,一直谵妄躁动,下痢脓血日十~二十余次,里急后重,化验:白细胞总数 600/立方毫米,中性细胞30%,大便培养福氏痢疾杆菌阳性,耐药试验对多种药物不敏感。尚能食半流质,腹胀不硬,不呕吐,无汗,四肢清冷,神志不清,呈半昏迷状态,膈部扇动,呼吸促,面色灰暗,小便黄,脉右沉濡,左弦大急,唇淡,舌质淡不红,苔薄白腻,由暑湿内伏,新凉外加,里结表郁,以致升降阻滞,营卫不通,病已八日,而午前寒战,午后高热无汗,若单治里,伏邪不得外越,必然内结,邪愈结而正愈虚,正虚邪实,已至严重阶段,幸胃气尚存,急宜升阳明、和营卫,开肌表汗孔之闭,达邪外出,以解里急,拟用桂枝加葛根汤。
处方:
粉葛根二钱,桂枝一钱,白芍一钱,炙甘草一钱,生姜一片,大枣二枚,慢火煎取180毫升,每四小时服30毫升,服一剂。另用炒粳米加荷叶煮稀粥,药后服。仿桂枝汤法以助汗。
27日二诊:服药后,是夜汗出,从头部至上肢、手心达大腿,但小腿以下仍无汗,体温渐降,四肢转温和,今晨已无寒战,午后又发热39.6度, 大便昨天共22次,为脓血,有里急后重,呼吸仍促,头部有微汗,下肢仍无汗,胃纳尚可,小便黄而少,脉转沉数,舌淡苔薄白腻,此表气略通,因正虚不能达邪,以致汗出不彻,邪不透达。治宜扶正祛邪,表里合治。
处方:
党参一钱,生扁豆二践,砂仁五分,杏仁一钱,木瓜八分,香薷五分,藿香八分,粉葛根一钱,炙甘草五分,生姜一片,大枣一枚,煎服法同上,服一剂。
28日三诊;服昨方后,遍身微汗透彻至足,体温波动在36~ 3 9.5 C,昨天大便减为十四次,呈绿脓样酱色便,里急后重已不显,腹满减轻,精神好转,面黄,脉右沉濡,左沉弦,舌淡,苔转黄腻少津。至此表气已通,里热渐露,治宜生津益气,兼清湿热。
处方:
玉竹一钱,生扁豆二钱,茯苓三钱,香木瓜八分,杏仁一钱五分,厚朴一钱,茵陈二钱,滑石三钱,生稻芽二钱,藿香五分,通草一钱,荷叶二线,服二剂。
30日四诊:大便每天仍十多次,但脓血及里急后重再减,汗复止,夜间最高体温 39C,遍身皮肤出现红疹,无明显搔痒,食纳尚可,小便黄,白细胞已渐增至210O/立方毫米,中性56%,脉沉数,舌淡苔黄腻,病减而疹见,乃伏热外出之象,治宜续清湿热。
处方:
茯苓皮二钱,扁豆衣二钱,茵陈二钱,豆卷三线,黄芩一钱,杏仁一钱五分,银花叶二钱,淡竹叶一钱五分,苡仁四钱,滑石三钱,通草一钱,荷叶二钱,服一剂。
31日五诊:体温已降至36.8~37.lC,大便次数大为减少,脓血基本消失,无里急后重,精神较佳,遍身微汗续出,全身红疹仍露,脉沉数,舌苔灰腻,表里渐和,湿热未尽,宜续清余热,兼调理脾胃。原方去竹叶、黄芩,加甘草五分,麦芽一钱五分,服二剂。
9月2日六诊:体温已正常,大便日三次,无脓血,黄粘不成形,红疹已消失,腹满亦平,精神转佳,食欲增进,脉和缓,舌淡惟苔仍秽腻而厚,仍宜调脾胃,通阳利湿为治。
处方:
茵陈一线五分,藿香梗一钱,扁豆衣二钱,厚朴一钱,广陈皮一钱,炒麦芽二钱,薤白一钱,滑石三钱,神曲一钱五分,通草一钱,荷叶二钱,服二剂。忌食油腻。药后舌苔退净,诸症消失,白细胞恢复至正常范围(总数8150/立方毫米,中性66%),痊愈出院。
按:患者系急性中毒性痢疾,起病急而抽风昏迷,每天十~二十多次脓血便,每日上午面发白,肢凉,恶寒战栗无汗,午后高热至 42~43C,曾用多种抗菌素治疗未效,并有白细胞减少,蒲老谓正虚邪实,已至严重阶段。凡痢疾多属里证,治当从里,但每日午前恶寒肢冷,战栗无汗,可见其卫阳闭阻,热不得越,午后高热无汗,呼吸迫促,下利腹满,乃邪陷于里,不能外达,病情至此,殊难措手,幸胃气尚存,津液未竭,急救之法,借用桂枝汤和营卫以开闭,加葛根升提阳明以举陷,盖开肌表之闭,即可解里急之危,使内陷之邪,由表而出,又如桂枝汤法以粳米、荷叶为粥,助胃达邪,服后表气略通,得微汗未彻,而寒战消失,肢凉转温,高热稍减,里急略缓,呼吸仍促,改用治暑湿之品,表里合治,扶正祛邪,药后全身微汗,高热再降,下利渐减,此时内陷营分之伏热又由疹出而消散,后以生津益胃,通阳利湿,邪去正复,症状逐渐消失而获痊愈。由此可知祖国医学在治疗急性热病方面,重在先解其表,不使邪气深入和内陷,表里和,营卫通,则邪有外出之路。本例乃治变救逆而施,非治痢之常法,但达邪外出之旨,仍不失中医治病理法,是有一定的原则性和灵活性的。
暑湿并重(流行性乙型脑炎)
王某某,男,9岁,1956年8月23日住某医院。诊断为流行性乙型脑炎。
住院检查:(略)
病程及治疗:8月19日发病,高热、头痛、嗜睡,次日发现神识不清, 23日入院,已见昏迷,体温 39.6C,无汗,目赤,无大便,小便黄,脉象浮洪有力,舌苔黄腻,确为暑湿并重之证,拟用辛凉重剂。
处方:银花三钱,连翘三钱,生石膏二两,知母二钱,淡竹叶三钱,甘草二钱,粳米三钱,淡豆鼓一两,葱白五寸,鲜芦根一两。次日,体温38℃,目赤已退,一仍昏睡,未出汗,小便黄,大便仍未行,口不渴,舌苔黄腻,一脉仍浮数有力,是暑湿之邪尚伏而未去,宜清暑利湿。
处方:
茯苓皮三钱,杏仁二钱,香薷二钱,鲜藿香三钱,郁金二钱,生石膏一两,滑石五钱,连翘三钱,黄芩二钱,白通草一钱五分,茵陈三钱,神曲三钱,淡竹叶三钱。服药之后,汗出热解,体温降为36.8C,神识清楚,脉亦缓和,以清热和胃之剂。
处方:
茯苓皮三钱,苡仁四钱,蒺藜三钱,钩藤(后入)三钱,连翘三钱,桑枝五钱,生稻芽四钱,鲜荷叶一两。服后食欲恢复,余证皆愈。次日出院。
按:本例暑湿弥漫三焦,营卫闭塞,汗腺不通,热不得解,故先予辛凉解表,新加白虎中复以葱、豉,防其内犯,而热去湿伏仍宜宣透,乃更以二香与正气散加减,服后湿泄热透,引邪外达,遂无惊厥之患。从这里使我们体会到,温病虽然忌汗,而于清解之中,辛开宣透之药仍不可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提升卡
置顶卡
沉默卡
喧嚣卡
变色卡
显身卡
沐天翔
|
2004-4-6 18:22:47
|
显示全部楼层
[蒲辅周医案选]1.痢疾(急性中毒性痢疾);2.暑湿并重(流行性乙型脑炎)
多谢!^_^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返回列表
发新帖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岐黄子
回复楼主
返回列表
中医沙龙
尊生保健
走进中医
医理探源
临床经验
中药方剂
四大经典
美容之声
声乐治疗
房中探玄
针道天下
中西结合
古今医案
中医资源
医学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