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开启辅助访问
切换到窄版
登录
注册
首页
Portal
养生
中医
疾病
方药
针灸
古籍
论坛
BBS
公告
搜索
搜索
中医基础
中医诊断
临床经验
理论探讨
中医文化
新闻动态
内科
外科
妇科
儿科
传染病
肿瘤
医案
中药
方剂
经典类
方剂类
各家类
五官类
四诊类
针灸类
外科类
妇儿类
医案类
养生类
现代类
本版
帖子
用户
大医精诚网
»
论坛
›
中医论坛
›
古今医案
›
各医家关于*栀子豉汤*的论述
返回列表
发新帖
各医家关于*栀子豉汤*的论述
[复制链接]
2518
|
6
|
2004-7-30 20:49:00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这个贴子最后由羊角锤在 2004/07/30 08:55pm 第 1 次编辑]
***栀子豉汤方***
药物组成: 栀子十四个(擘),香豉四合(绵裹)。
服用方法: 上二味,以水四升,先煮栀子得二升半,内豉,煮取—升半,去滓,分为二服,温进一服(得吐者,止后服)。
主治病证:
发汗吐下后,虚烦不得眠,若剧者,必反复颠倒,心中懊憹,栀子豉汤主之;若少气者,栀子甘草豉汤主之;若呕者,栀子生姜豉汤主之。(78)
发汗,若下之,而烦热,胸中室者,栀子豉汤主之。(79)
伤寒五六日,大下之后,身热不去,心中结痛者,未欲解也,栀于豉汤主之。(80)
阳明病,脉浮而紧,咽燥口苦,腹满而喘,发热汗出,不恶寒反恶热,身重,若发汗则躁,心愦愦反谵语。若加愠针,必怵惕,烦躁不得眠,若下之,则胃中空虚,客气动膈,心中懊憹,舌上苔者,栀子豉汤主之。(226)
阳明病下之,其外有热,手足温,不结胸,心中懊憹,饥不能食,但头汗出者,栀子豉汤主之。(231)
下利后,更烦,按之心下濡者,为虚烦也,宜栀子豉汤。(374)
名医方论:
***成无己*** 《内经》曰:其高者,因而越之;其下者,引而竭之;中满者,泻之于内;其有邪者,渍形以为汗;其在皮者,汗而发之。治伤寒之妙虽有变通,终不越此数法也。伤寒邪气,自表而传里,留于胸中,如邪在高分则可吐之,是越之之法也。所吐之证,亦自不同。如不经汗下,邪气蕴郁于膈,则谓之膈实,应以瓜蒂散吐之,瓜蒂散吐胸中实邪者也。若发汗吐下后,邪气乘虚留于胸中则谓之虚烦,应以栀子豉汤吐之。栀子豉汤吐胸中虚烦者也。栀子味苦寒。《内经》曰:酸苦涌泄为阴。涌者,吐之也。诵吐虚烦,必以苦为主,是以栀子为君。烦为热胜也,涌热者,必以苦;胜热者,必以寒。香豉味苦寒,且栀于吐虚烦,是以香豉为臣。《内经》曰:气有高下,病有远近,证有中外,治有轻重,适其所以为治,依而行之,所谓良矣。(《伤寒明理论》)
***刘完素*** 或吐者,止后服。凡诸栀子汤,皆非吐人之药,以其燥热郁结之甚,而药顿攻之不能开通,则郁发而吐。因其呕吐,发开郁结,则气通,津液宽行而已,故不需再服也。(《伤寒直格》)
***不著撰人*** 栀鼓之用,虚烦、实烦皆可。大抵为下后有太阳余邪未尽,或先经汗吐而又下者,总为胸中阳气不足。最虚之处,便是容邪之处。于是甚则身热,胸中结痛,或但室塞而烦躁,为实烦。不甚则外热除,而心不窒,但虚热留壅,烦而不眠,或反复懊憹,为虚烦,皆非大满痞结者比,故以栀豉轻剂涌之,所谓邪高者越之也。即有太阳病兼汗出,不恶寒反恶热,身重,舌苔皆见阳明之证,亦涌以栀豉而彻去膈热,则治太阳无碍阳明耳。即有热郁结气,致头汗出而心中懊憹,然不结胸,则邪本轻微,亦栀豉涌之以彻其热,则阳明下通于阴,而濈然汗解耳。盖香豉原主寒热恶毒,烦躁满闷,亦能调中下气。栀子更能清肺、胃、大小肠郁火血热,此汤尤主表邪,妙在轻涌而宣扬之。若旧微溏服此汤不能上涌,反为下泄矣,故戒之。《内经》曰:先泄而后生他病者,治其本,必先调之,后乃治其他病,正此意也。(《伤寒方论·吐剂》)
***汪昂*** 此足太阳阳明药也。烦为热胜,栀子苦寒,色赤入心,故以为君。淡豉苦能胜热,腐能胜焦,助栀子以吐虚烦,故以为臣,酸苦涌泄为阴也。此吐无形之虚烦。(《医方集解·涌吐之剂》)
***程应旄*** 又问栀于豉汤,瓜蒂散吐剂异同,答曰:未经汗吐下而胸中痞硬者为实,瓜蒂散主之,此重剂也;已经汗吐下而胸中懊憹者,为虚邪,栀子豉汤主之,此轻剂也。吐剂同而轻重异,此虚实之分也。(《伤寒论后条辨》)
***汪琥*** 栀子豉汤,仲景虽用以吐虚烦之药,余曾调此汤与病人服之,未必能吐,何也?盖栀子之性苦寒,能清胃火润燥;豉性苦寒微甘,能泻热而兼下气调中,所以其苦未必能使人吐也。医工必欲升散火郁,当于病人喉中,探之使吐可耳。又用豉法,须陈腐极黑者,能使人吐。方中云无鼓,恐医工用豉,反取新制而气不臭者。无怪乎其不能使人吐也。(《伤寒论辨证广注》)
***张锡驹*** 栀子色赤象心,味苦属火而性寒,导火热之下行也。豆为水之谷,色黑而性沉,熟而复轻浮,引水液之上升也。阴阳和而水火济,烦自解矣。……按栀子豉汤,旧说指为吐药,即王好古之高明,亦云本草并不言栀子能吐,奚仲景用为吐药?此皆不能思维经旨,以讹传讹者也。(《伤寒论直解》)
***尤怡*** 栀子体轻,味苦微寒,豉经蒸窨,可升可降,二味相合,能彻散胸中邪气,为除烦止燥之良剂。(《伤寒贯珠集》)
***王晋三*** 栀子豉汤为轻剂,以吐上焦虚热者也。第栀子本非吐药,以此二者生熟互用,涌泄同行,而激之吐也。盖栀于生则气浮,其性涌,香豉蒸窨熟腐,其性泄。涌者,宣也;泄者,降也。既欲其宣,又欲其降,两者气争于阳分,自必从宣而越于上矣。余以生升熟降为论,柯韵伯以栀子之性屈曲下行,淡豉腐气上蒸而为吐,引证瓜蒂散之吐,亦在于豉汁。吾恐瓜蒂亦是上涌之品,吐由瓜蒂,非鼓汁也。存之以俟君子教我。(《绛雪园古方选注》)
***吴谦*** 若汗吐下后,懊憹少气,呕逆烦满,心中结痛者,皆宜以栀子汤吐之。以其邪留连于胸胃之间,或与热、与虚、与饮、与气、与寒相结而不实,则病势向上,即经所谓在上者因而越之之意也。若未经汗吐下而有是证,则为实邪,非栀子汤轻剂所能治矣,又当以瓜蒂重剂主之也。若病人旧微溏者,虽有是证,但里既久虚,不可与服。若与之,即使客邪尽去,亦必正困难支。盖病势向下,涌之必生他变也。(《订正伤寒论注》)
***王旭高*** 栀子豉汤清泄上焦热邪,与肠胃亦无大害,而《伤寒论》云病人旧微溏者,不可与服,未知何故。想因大肠之气滑脱者,肺气不可更泄也。(《王旭高医书三种·栀子汤类》)
***柯韵伯*** 太阳以心腹为里,阳明以心腹为表。盖阳明之里是胃实,不特发热、恶寒、目疼、鼻干、汗出、身重谓之表,一切虚烦、虚热、咽燥、口苦、舌苔、腹满、烦躁、不得卧、消渴而小便不利,凡在胃之外者,悉是阳明之表也。仲景制汗剂,是开太阳表邪之出路;制吐剂,是引阳明表邪之出路。所以太阳之表,宜汗不宜吐;阳明之表,当吐不当汗。(阳明之表当吐,此义前人未发,)太阳当汗而反吐之,便见自汗出、不恶寒、饥不能食、朝食暮吐、欲饮冷食、不欲近衣等证。此太阳转属阳明之表,法当栀子豉汤吐之。阳明当吐而不吐,反行汗、下、温针等法,以致心中愦愦、怵惕、懊憹、烦躁、舌苔等证,然仍在阳明之表,仍当栀子豉汤主之。(所谓汗、吐法,当如此。)栀子苦能涌泄,寒能胜热,其形象心,又赤色通心,故主治心中上下一切证;豆形象肾,又黑色入肾,制而为豉,轻浮上行,能使心腹之浊邪上出于口,一吐而心腹得舒,表里之烦热悉解矣。所以然者,二阳之病发心脾,此是心脾热,不是胃家实,即所云有热属脏者,攻之不令发汗之义也。急除胃外之热,不致胃家之实,即此栀豉汤,为阳明解表里之圣剂矣。热伤气者少气,加甘草以益气;虚热相搏者多呕,加生姜以散邪,若下后而心腹满,起卧不安,是热已入胃,便不当吐,故去香豉。屎末燥硬,不宜复下,故祗用栀子以除烦,佐枳、朴以泄满,此两解心腹之妙,又小承气之轻剂也。若以丸药下之,心微烦而不懊憹,是知寒气留中,而上焦留热,故任栀子以除烦,倍干姜以逐内寒,而表热自解,此又寒热并用,为和中解表之剂矣。内外热炽,肌肉发黄,必须苦甘之剂以调之,柏皮、甘草色黄而润,助栀子以除内烦而解外热,形色之病,仍假形色以通之,此皆用栀豉于加减,以御阳明表证之变幻也。夫栀子之性,能屈曲下行,不是上涌之剂,惟豉之腐气,上蒸心肺,能令人吐耳!观瓜蒂散必用豉汁和服,是吐在豉而不在栀也。此义后人蒙蒙,赖此发明。栀子干姜汤,去豉用姜,是取其横散;栀子厚朴汤,以枳、朴易豉,是取其下泄:皆不欲上越之义。二方后概云得吐止后服,大背仲景之旨矣。看栀子与茵陈柏皮汤,俱不言吐,病人旧微糖者不可与,则栀子之性自明矣。(《名医方论》)
***吴昆*** 汗吐下之后,正气不足,邪气乘虚而结于胸中,故烦热懊憹。烦热者,烦扰而热;懊憹者,懊恼憹闷也。栀子味苦,能涌吐热邪;香豉气腐,能克制热势,所谓苦胜热,腐胜焦也。是方也,惟吐无形之虚烦则可,若用之以去实,则非栀子所能宣矣。宣实者,以后方瓜蒂散主之。(《医方考》)
***费伯雄*** 注中治伤寒汗吐下后,虚烦不眠,懊憹身热等症。“汗吐下后”一语,宜善体会,盖言或汗后,肌表虽解而里热未除;或吐后,痰气虽平,而阳邪未去;或下后,里滞虽退而表邪未清。乃指一节而言,并非谓三法并用之后也。今人死煞句下,往往误认三法并施,虽有壮夫,岂能堪此?且三法并用之后,岂尚有余邪未清者乎?不参活句,谬以千里矣!仲景用栀子,令上焦之热邪委宛而下;用豆豉以开解肌理。真超凡入圣之方,其各种加减之法,亦俱有精义,不得草草读过。(《医方论》)
***张秉成*** 治太阳表证已罢,欲传胃腑,邪入于胸,尚未及于腑者,故用吐法以宣散其邪,所谓在上者因而越之是也。又治伤寒误用汗吐下后,津液重伤,邪乘虚入;因致虚烦不眠,心中结痛等证。栀子色赤人心,苦寒能降,善引上焦心肺之烦热屈曲下行,以之先煎,取其性之和缓。豆豉用黑豆蒸窨而成,其气香而化腐,其性凉而成热,其味甘而变苦,故其治能除热化腐,宣发上焦之邪,用之作吐,似亦宜然;且以之后入者,欲其猛悍,恐久煎则力过耳。(《成方便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提升卡
置顶卡
沉默卡
喧嚣卡
变色卡
显身卡
唯中
|
2004-8-15 23:10:09
|
显示全部楼层
各医家关于*栀子豉汤*的论述
受教多多,感谢总斑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平凡一生
|
2004-8-22 13:02:17
|
显示全部楼层
各医家关于*栀子豉汤*的论述
完备详致
下载
楼主辛苦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扁陀
|
2004-10-8 09:35:06
|
显示全部楼层
各医家关于*栀子豉汤*的论述
谢谢楼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木易先生
|
2005-3-3 21:56:05
|
显示全部楼层
各医家关于*栀子豉汤*的论述
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zangma
|
2005-8-5 15:23:00
|
显示全部楼层
各医家关于*栀子豉汤*的论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ysuxj
|
2014-4-20 22:23:45
|
显示全部楼层
没用的,楼主,就算你怎么换马甲都是没有用的,你的亿万拥戴者早已经把你认出来了,你一定就是传说中的最强ID。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返回列表
发新帖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浏览过的版块
临床经验
羊角锤
回复楼主
返回列表
中医沙龙
尊生保健
走进中医
医理探源
临床经验
中药方剂
四大经典
美容之声
声乐治疗
房中探玄
针道天下
中西结合
古今医案
中医资源
医学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