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医案按——暑

[复制链接]
查看1218 | 回复0 | 2003-8-12 21:46:1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孙兆治一姜姓酒家,病久将绝,腹满,不省人事,遍身借润,两足冷至膝下。诊之,六脉皆小弱而急。问其所服药,皆阴药也。孙曰:非受病重,药能重病耳。遂用五苓散利小便而腹减,白虎汤解邪热而病愈。盖病本伤暑,始则阳微厥,而脉小无力。众医遽以阴证治,其病愈厥。不知阴证胫冷,两臂亦冷。今胫冷臂不冷,则非下厥上行,所以知是阳微厥也。
    滑伯仁治临安沈君彰,自汗如雨不止,面赤身热,口燥心烦。居楼中,当盛夏,帷幕周密。自云至虚亡阳,服术、附药已数剂。伯仁诊其脉,虚而洪数,视其舌上苔黄,曰:前药误矣。轻病重治,医者死之。《素问》曰:必先岁气,毋伐天和。术 附之热,其可轻用以犯时令耶?又曰:脉虚身热,得之伤暑。暑家本多汗,加以刚剂,脉洪数则病益甚。悉令撤幔开窗,初亦难之。少顷,渐觉精爽。为制黄连人参白虎等汤,三剂而汗止大半,诸证稍解。又兼以既济汤,渴用冰水调天水散。服七日,而病悉去。从遍身发疡疹,更服防风通圣散,乃已。
    朱丹溪治徐三官人,年五十余。六月间,发热大汗,恶寒战栗,不自禁持,且烦渴。朱曰:此暑病。脉之,皆虚微细弱而数。其人好赌,致劳而虚。遂以人参竹叶汤调四苓散,八帖而安。
   
    震合三案参之,知暑脉必虚必数。虚者,暑伤气也;数者,暑为热也。但有细与洪之不同。孙案之小弱而急,急亦数也。数主热,又主虚。故暑病宜凉宜补者多,宜温者诚少。下条之脉,细数而实,指为热药伤血,见解更上一层。
    项彦章治一人病甚,医皆以为瘵,束手矣。项诊之,脉细数而实。细数者,暑也。暑伤气,脉宜虚。今不虚而反实,乃热伤血,药为之也。以白虎饮之,即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