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开启辅助访问
切换到窄版
登录
注册
首页
Portal
养生
中医
疾病
方药
针灸
古籍
论坛
BBS
公告
搜索
搜索
中医基础
中医诊断
临床经验
理论探讨
中医文化
新闻动态
内科
外科
妇科
儿科
传染病
肿瘤
医案
中药
方剂
经典类
方剂类
各家类
五官类
四诊类
针灸类
外科类
妇儿类
医案类
养生类
现代类
本版
帖子
用户
大医精诚网
»
论坛
›
中医论坛
›
古今医案
›
[推荐]明代医案之--薛立斋医案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推荐]明代医案之--薛立斋医案
[复制链接]
1500
|
1
|
2003-8-13 10:46:37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明代医案之--薛立斋医案
[简介]
薛已,字新甫。明代吴县人。生于公元1488~1558年。父鎧。字良式。宫太医院院士。以儿科见长。以幼承家学。初为疡医,后以内科驰名。正常年间进御仪医,擢太医院判。嘉靖时迁太医院使。主要著作有《薛氏医案》七十八卷。
他的学术思想是脾肾并重。治疗则擅长温补。其重视脾胃与李东垣无二。重视肾命。源自钱乙、王冰。本人虽无高深新颖之理论,却留下大量的医案。为后来景岳、献可创立命门相火说及中梓创先天本后天论提供了丰富的临床资料及可靠的理论依据。为明代一大临床学家。
他的医案数量很大。迄今为止,首屈一指全部存于《薛氏医案》78卷之中。医案编排体例有二:他校注前人医书八种,均为以论附案法。将自己有效验案附于前人理论之后。用以证实前人理论的正确;或辨改前面理论的谬误。自己所著的内、外、妇、儿等八种。16卷医书均为各科医案专辑。按病名分类归纳医案。仅《内科摘要》二卷,就集有医案200余例,数量之多,空前未有。
医案的书写为正叙体例,大都简洁明瞭,文字朴实无华,材料确实可信。用充分的病例证实调补脾肾能解决临床各科的多种疾患,对今天中医脏象本质的研究大有裨益。
[选案] 肝肾亏损
阁老李序庵,有门生馈坎离丸,喜而服之。余曰:“前丸乃黄柏、知母,恐非所宜者。《内经》有云:壮火豕气,少火生气。今公之肝胃二脉,数而无力,宜滋其化源,不宜泻火伤气也。”不信。服将二月,脾气渐弱,发热愈甚,小便涩滞,两拗肿痛。公认为疮毒,余曰:“此肝肾二经亏损,虚火所致耳。当滋补为善。”遂朝用补中益气汤,夕用六味地黄丸,诸证悉愈。余见脾胃素虚,肝肾阴虚而发热者,需服十味固本丸。与黄柏、知母之类,反泄真阳,令人无子,可不惧哉!
[分析]
老年之人,肝肾二脉,数而无力。此肝肾阴虚,少火不足明矣。仍服知柏苦寒降火之剂,不但于肝肾无补。反而损伤中气,致脾湿下流,使小便涩,两拗肿痛。气虚而生大热正合李东垣“甘温除大热”之法。因原有肝肾阴虚之状,故宜补中益气与六味地黄合用。十味固本丸为《丹溪心法附余》中方,仍以知母、黄柏、龟板、生地、五味等药为主。皆苦寒之品,又耗阳气,不可多服,宜慎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提升卡
置顶卡
沉默卡
喧嚣卡
变色卡
显身卡
羊角锤
|
2003-8-13 20:28:02
|
显示全部楼层
[推荐]明代医案之--薛立斋医案
年老之人多肾虚,使用 知母 黄柏 等药需慎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返回列表
发新帖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浏览过的版块
医理探源
岐黄子
回复楼主
返回列表
中医沙龙
尊生保健
走进中医
医理探源
临床经验
中药方剂
四大经典
美容之声
声乐治疗
房中探玄
针道天下
中西结合
古今医案
中医资源
医学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