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开启辅助访问
切换到窄版
登录
注册
首页
Portal
养生
中医
疾病
方药
针灸
古籍
论坛
BBS
公告
搜索
搜索
中医基础
中医诊断
临床经验
理论探讨
中医文化
新闻动态
内科
外科
妇科
儿科
传染病
肿瘤
医案
中药
方剂
经典类
方剂类
各家类
五官类
四诊类
针灸类
外科类
妇儿类
医案类
养生类
现代类
本版
帖子
用户
大医精诚网
»
论坛
›
中医论坛
›
古今医案
›
[转帖]实录式医案
返回列表
发新帖
[转帖]实录式医案
[复制链接]
1237
|
0
|
2003-8-18 23:37:19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黄 煌 撰稿
按照写作格式的不同,医案可分为实录式医案、追忆式医案与病历式医案三类。本讲主要介绍“实录式医案”。
所谓“实录式医案”也就是通常所说的“脉案”,是医家门诊或出诊时当场留下的文字资料。其格式比较固定,前为议论,称为案语;后为药物,一般写在处方笺上。这种医案的特点是:病情记录比较真实,药物、剂量、炮制等项目亦多详细记录,能忠实反映医家诊疗的原貌。
实录式医案在清代比较风行,著名的《临证指南医案》、《未刻本叶氏医案》、《柳选四家医案》、《丁甘仁医案》和《清代名医医案精华》等,均是此类格式。根据各家案语写法的不同,又可分为以下六种类型:
甲类案:先述症状,后分析病因病机,然后下诊断、出治法者。如案1、案2。
〔案1〕
身热,手心热,少力,神倦,澼利,脉濡。此脾阳下陷,阳火上乘。甘温能除大热,正为此等证设也。
补中益气汤加鳖甲
(《柳选四家医案·曹仁伯医案》)
〔案2〕
咳嗽月余,痰腥带血,气升呛逆,脉弦滑数。风温久恋,化火煎痰,烁金耗液,证属肺痈,非轻候也。
冬瓜子 淡芩 苡仁 紫菀 桑皮
川贝 芦根 沙参苏梗 杏仁
(《王旭高医案》)
乙类案:先述病机,后述症状者。如案3、案4。
〔案3〕
病从少阳,郁入厥阴,复从厥阴,逆攻阳明,寒热往来,色青,巅顶及少腹痛,此其候也。泄厥阴之实,顾阳明之虚,此其治也。
人参 柴胡 川连 陈皮 半夏
黄芩 吴萸 茯苓 甘草
(《柳选四家医案·尤在泾医案》)
〔案4〕
天时温燥,阳明受之,酿痰化火,上扰肺胃,加以肝阳浮越不潜,阳气皆并于上,夜无眠,歌哭声怒,袭成癫狂之候,经谓“重阳则狂”是也。治宜清心豁痰、平肝宣窍为法。
犀角盘 九孔石决明真川连同拌生打
陈胆星鲜橄榄明矾同拌 丹皮 鲜生地汁
抱木茯神辰砂拌透 竹沥鲜菖蒲捣汁和冲
生铁落煎汤代水 苍龙齿 川郁金
(《清代名医医案精华·凌晓五医案》)
丙类案:重在分析病状之所以然,抓住主因,从而得出结论。如案5、案6。
〔案5〕
胁疼遇春即发,过之即止,此肝病也。春三月肝木司令,肝阳方张,而阴不能从,则其气有不达之处,故痛;夏秋冬肝气就衰,与阴适协,故不痛也。
阿胶 白芍 茯苓 丹皮 茜草
炙草 鲍鱼汤代水
(《柳选四家医案·尤在泾医案》)
〔案6〕
真阳气弱,不荣于筋则阴缩,不固于里则精出,不卫于表则汗泄。此三者,每相因而见,其病在三阴之枢,非后世方法可治,古方八味丸,专服久服,当有验也。
八味丸
(《柳选四家医案·尤在泾医案》)
丁类案:症状、病因、病机、诊断、治法等结合在一起,夹叙夹论者。如案7、案8。
〔案7〕
蔡妪:凡论病,先论体质、形色、脉象,以病乃外加于身也。夫肌肉柔白属气虚,外似丰溢,里真大怯。盖阳虚之体,为多湿多痰。肝疏汗淋,唇舌俱白,干呕胸痞,烦渴引饮,由乎脾胃之阳伤触,邪得僭踞于中,留蓄不解,正衰邪炽。试以脉之短涩无神论之,阳衰邪伏显然。况寒凉不能攻热,清邪便是伤及胃阳之药。今杳不纳谷,大便渐稀,若不急和胃气,无成法可遵。所谓肥人之病,虑虚其阳。参拟一方,仍候明眼采择。
人参半夏生于术枳实茯苓生姜
(《临证指南医案》)
〔案8〕
郑: 湿热蕴于太阴,发为黄疸。自夏徂秋,复有微邪外束,遂成疟疾。此太阴之湿热与新邪会于阳明而发。其伏热之外达于腑者,轻重迟速,原无一定,故疟发之期日,早晚疏密,亦不能一律也。治疟之成法,外则经络,内则募原,与此病之邪,多不相值。更以湿痰素盛之体,投药偏于香燥,缠绵日久,药与病交并于胃,纳谷日减,胃中津液几何?岂能堪此销烁乎!刻下神情困顿,面色浮黄而瘁,指尖微肿,目睛仍黄。湿热之郁伏脾中者,无外泄之路。浊热久壅,气机因之阻窒,稍进谷饮,脘气必窒闷不舒。就病论之,须从脾脏疏泄郁伏之邪,使其外达于胃,然后从胃腑逐渐清泄,乃为正治,而此证所难者,舌质光红,渐见疳腐白点。胃中津液,早已告竭。既承远道相招,不得不勉罄愚忱,借希万一。拟用参、麦、石斛以护胃阴;旋复花、浮石、枳、贝以开通痰气;再用芩、连以泄湿热;必借鸡金以引之入脾,更以豆卷、茵陈,俾湿热由里透表;苓皮、栀子,使湿热由上趋下。养其津液,通其气机,疏其郁伏,开其出路,图治之法,大抵不越乎此。所虑病深气极,即使药能中病,而正气不克牾,终有鞭长莫及之虑耳。鄙见如此,录候明政。
麦冬肉 台人参(另煎冲)川石斛 旋复花
海浮石 枳实 川贝母(去心)黄芩川连
炙鸡金 茯苓皮 黑栀仁豆卷 茵陈
(《柳宝诒医案》)
戊类案:注重文辞,用骈体文写的医案。如案9、案10。
〔案9〕
两目昏糊不明,由来已久;两足痿软不灵,起来伊始。一由阴精之耗夺,一由风阳之鼓动。四五日前,营卫乖和。发寒发热;两三日来,痰火蒙蔽,乍昏乍昧。纳食累日不进,更衣多日不畅。左脉偏见弦滑,右脉殊觉滑大,兼有动而中止,时又大而兼小,舌质薄白,并不干燥,肝肾真阴下亏,肺胃痰火上盛。营卫窒碍,顷刻复有形寒,阴阳枢纽少交,久延防多汗泄。处方与艺成先生拟喻氏清燥救肺汤,一泄气火焚燎,一滋阴中津液,弃用阿胶滋腻,庶免树帜痰浊,未识如何?即请明政。
西洋参 麦冬 熟石膏 甘草 桑叶
枇杷叶 火麻仁竹沥 牛膝 丹皮
滁菊橘红络 糯稻根须
(《清代名医医案精华·金子久医案》)
〔案10〕
病将一载,肝气横逆而不平,中气久虚而不振。惟肝逆故胸脘阻塞而攻冲;惟中虚故营卫不和而寒热。凡大便溏,饮食少,右脉细,左脉弦,是其证也;四君子合逍遥加左金,是其治也。
党参 冬术 茯苓 柴胡 白芍
川连(吴萸炒)香附陈皮归身神曲谷芽玫瑰花
(《王旭高医案》)
己类案:寥寥数语,道出主证主脉。多为门诊方案。如案11、案12。
〔案11〕
西门陈左,痰饮咳嗽,脉双弦,十枣汤主之。
制甘遂一钱 炙芫花一钱 大戟末一钱
大黑枣十枚
(《曹颖甫先生医案》)
〔案12〕
脉浮,身热头痛。
桂枝汤加杏仁花粉黄芩 《未刻本叶氏医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提升卡
置顶卡
沉默卡
喧嚣卡
变色卡
显身卡
返回列表
发新帖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岐黄子
回复楼主
返回列表
中医沙龙
尊生保健
走进中医
医理探源
临床经验
中药方剂
四大经典
美容之声
声乐治疗
房中探玄
针道天下
中西结合
古今医案
中医资源
医学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