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开启辅助访问
切换到窄版
登录
注册
首页
Portal
养生
中医
疾病
方药
针灸
古籍
论坛
BBS
公告
搜索
搜索
中医基础
中医诊断
临床经验
理论探讨
中医文化
新闻动态
内科
外科
妇科
儿科
传染病
肿瘤
医案
中药
方剂
经典类
方剂类
各家类
五官类
四诊类
针灸类
外科类
妇儿类
医案类
养生类
现代类
本版
帖子
用户
大医精诚网
»
论坛
›
中医论坛
›
古今医案
›
古今医案谈
返回列表
发新帖
古今医案谈
[复制链接]
1980
|
6
|
2006-3-18 23:43:26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古今医案谈
在浩如烟海的祖国医学文献资料中,有着大量的医案。所谓医案,实际上就是中医治病的原始记录。在医案内,不仅确切记有病人的姓名、性别、年龄、职业、地址、发病时间、疾病症状,还如实地反映了医生辨证施治、处方用药的情况,病人服药后的一系列变化、转归、预后,以及医生的学术思想等等。因此,可以说医案是我们祖国医学宝贵遗产中的一个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然而,如同医学一样,医案的发展也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时期。
中医治病有医案,最早可见于二千多年前的《周礼·夭官》篇,里面写着"医师掌医之政令,聚毒药以供医事;凡帮之疾病者,有疮疡者,造焉,则使医分而治之。岁终,则稽其医事,以制其食:十全为上,十失一次之,十失二次之,十失三次之,十失四为下。"这就很清楚地告诉我们,当时医生治病已经有了关于疾病名称和治疗结果的记录。每到年终的时候,医务长就根据医案所载录的实际情况,来评定各个医生治疗疾病的成绩,然后依据成绩的优劣,确定他们等级的高低,分别给予不同的薪俸。
《周礼·夭官》篇中虽然已经提到有关医案的记载,但尚无医案的具体内容。比较完整、且有一定具体内容的医案,在汉代司马迁所著的《史记》中才首次看到。司马迁在《史记·扁鹊仓公列传》篇里,比较详细地记载了公元前2世纪一个名叫淳于意的医家治疗各种疾病的25个医案,也即当时所称的“诊籍”。淳于意是山东临甾人,因当过齐国的大仓长,所以人称“仓公”。他从小喜欢医学,后来拜公乘阳庆为师,深得其术。在从事医疗活动的过程中,他认为治病必须要有记录,这样不但可以检验自己的切脉、辨证、治疗是否确切,而且还可以把这种记录流传后世。因此,淳于意在医案中记有病人的姓名、职业、地址、疾病的表现、切脉、辨证、治疗的情况,以及疾病的转归、预后等等。尤为可贵的是,淳于意不仅记录了治愈的病例,而且还真实地记录了死亡的病例。这里仅介绍淳于意的一个医案:齐王故为阳虚候时,病甚,众医皆以厥(厥ju6决)。臣意诊脉,明为痹(痹b1臂),根在右胁下,大如覆杯,令人喘,逆气不能食。臣意即以火齐粥且饮,六日气下,即令更服丸药,出入六日,病已。
司马迁在《史记》中所记载的淳于意治疗疾病的25个医案,不仅是目前保存下来的我国医学史上最古的、比较完整的医案,就是在世界医学史上,也是现存最珍贵的历史资料。
宋代以前,书籍的流传主要依*辗转传抄,因此医学文献的整理和著述新书是一项相当艰巨的工作。更况大量的医案卷帙浩繁,在这种历史条件下,古代医家的医案难以被保存和流传也是很自然的。如汉代的张仲景、唐代的孙思邈等,虽然他们都有著作流传至今,然而完整的医案却没能保存下来。只是在他们的一些著作中还能看得出医案的痕迹。诸如张仲景的《伤寒论·太阳篇》第30条“证象阳且”,《金圆要略·痰饮咳嗽篇》服小青龙汤后的五种变化,药随症转,这些可能都是张仲景原来的医案。
自从宋代活版印刷术发明以后,有力地促进了医学著作的出版和传播,宋代以后的医著大多附有医案。宋代名医许叔微的《本事方》上所载附的医案,楚楚可观。如“乡里有一姓京的人,以卖绳为职业。在他三十岁那年,生了一场病。发病初期仅感到怕冷,稍微有些出汗,脉弱,于是医生就给他服麻黄等药。服药后虽然出了很多汗,但仍发热不退,并且感到心慌、心跳、失眠。后来又出现全身筋肉跳动,讲胡话,神志不清,医生又认为病已有了转化,属于';风病';了,想用熄风的药物来治疗。但许叔微却认为,这些症状的出现,都是因为出汗太多造成的。汉代名医张仲景曾经说过';脉微弱汗出恶风者,不可服大青龙扬,服之则筋惕肉润,此为逆也';。因此只有给予服真武汤才能得救。于是就给以服真武汤三剂,三剂后又给予服清心九,没过几天,病人就完全好了”。在这则医案中,不仅记载有病人的姓名、地址、职业、发病时间、初病时的症状、前医的用药治疗情况及服药后的病情变化,还有许叔微根据古代医家的经验,自己的心得体会,进行辨证论治及治疗后的一系列情况。
古今医案谈(续)
到明代,医案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出现了许多专门记载医案的著述,如薛已的《薛氏医案》;江罐的《名医类案》等等。对于医案的格式、内容也提出了进一步的确切要求。明代医家韩矜就在他的《韩氏医通》中明确指出,写医案要有一定的式样。即:“某处有某人,某年、月、日填写医案一宗,按次填写望形色、闻声音、问情状、切脉理、论病原、治方术”。他并把这种式样称之为“六法兼施”。由此可见,明代的医案已在医著中占有了一定的地位,且已把它作为一门学问来加以研究了。
随着医学的发展,对医案的要求也更高了。清初,当时的名医喻嘉言在他写的《寓意草》一书中,对医案的写法就提得更加具体、完整,并把它叫做“议病式”。他的“议病式”中包括:“某年某月,某地某人,年纪若干。形之肥瘦长短若何,色之黑白枯润若何,声之清浊长短若何,人之形态苦乐若何。病始何日,初服何药,次后再服何药,某药稍效,某药不效。时下昼夜孰重,寒热孰多,饮食喜恶多寡,二便滑涩无有。脉之三部九候,何候独异,二十四脉中何脉独见,何脉兼见。其痘或内伤,或外伤,或兼内外。依经断为何病,其标本先后何在。汗吐下和寒温补泻何施,其药宜用七方中何方,十剂中何剂,五气中何气,五味中何味。以何汤名为加减和合,其效验在于何时。一一详明,务令纤毫不爽。"喻嘉言的”议病式“的确是相当的完善了。里面不仅记有病人的姓名、年龄、地址、就诊日期、人的长短肥瘦、皮肤的情况、声音的高低、情绪的变化、发病的时间等。还有发病后的情况,用药后的病情变化,以及饮食、大小便、脉象等情况。然后根据中医基本理论进行辨证施治,选方投药。最后还提出应在什么时候来检验治疗效果。
清代的医案,不仅在质量上超过了前代,而且数量之多及形式的多样化也是前所未有的。诸如《临证指南医案》、《柳选四家医案》、《张聿青医案》、《王孟英医案》……,真是不胜枚举。但其中影响最大的,当首推江南名医叶天士的《临证指南医案》。在这部医案里,详细记有叶天士治疗各种疾病的近二千多个医案。这些医案中的分析,理论相当精辟,有时论理虽仅几句,但往往能在全案中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使人阅后赞赏不已。立法处方方面既有一定法度,又能灵活变化,选药恰到好处。现列举叶天士治疗慢性菌痢的一则医案如下:“许,二四,痢疾一年,已浮肿溺涩,古称久痢必伤肾。月前用理阴煎不应,询及食粥吞酸,色瘁脉儒。中焦之阳日备,水谷之湿不运。仍辛温以苏脾阳,佐以分利,用胃苓汤去甘草加益智。”这则医案,笔墨虽少,却非常精辟。患者姓名、年龄、病程、前医用药后的病情变化,目前症状、辨证施治、处方用药以及论理,都讲得一清二楚。因此曾有人赞誉叶天土的医案说:“若要金针暗度,全仗叶案搜寻”。
叶天士的医案固然写得非常出色,但与现在的中医医案相比,不免为之逊色。它不仅保持了中医传统的辨证施治的特点,而且增加了现代医学技术的诊断结果。这对促进中西医的结合,加快医学发展的步伐,无疑起了很好的作用。
医案不单纯是中医治病的原始记录。更为重要的是医案中保存着大量祖国医学治疗疾病的丰富经验,是祖国医学的一份宝贵遗产。正是由于医案的存在,才能使历代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得以流传至今。也正是由于这些医案的存在,得使后世医家从中受到启发,开阔思路,总结提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提升卡
置顶卡
沉默卡
喧嚣卡
变色卡
显身卡
jywzb
|
2006-3-19 10:28:15
|
显示全部楼层
古今医案谈
医案确实是中医的瑰宝!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蒲亭逸仙
|
2006-4-4 14:05:40
|
显示全部楼层
古今医案谈
医之有案,如弈者之谱。是医家心血结晶,瑰宝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icmv7465
|
2014-4-21 16:08:34
|
显示全部楼层
饿,饿,饿,屈原向天歌。白毛浮绿水,几度夕阳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loavpca99
|
2014-5-14 15:12:24
|
显示全部楼层
支持,赞一个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ihzwt
|
2015-1-5 03:31:26
|
显示全部楼层
好脾气是一个人在社交中所能穿着的最佳服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oeah6603
|
2015-9-10 14:10:53
|
显示全部楼层
乌溜溜的黑野猪和你的小脸…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返回列表
发新帖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浏览过的版块
针道天下
yangshuguo
回复楼主
返回列表
中医沙龙
尊生保健
走进中医
医理探源
临床经验
中药方剂
四大经典
美容之声
声乐治疗
房中探玄
针道天下
中西结合
古今医案
中医资源
医学视频